高考语文满分作文主体段攻略02——多维说理方法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主体段攻略02——多维说理方法探究
模块一议论文低分原因分析
“透彻的说理”是议论文写作的灵魂,也是评价文章优劣的标准。
很多同学写的议论文,尽管论点正确、鲜明,论据也典型、可靠,然而由于主体段落没有达到"透彻的说理"的效果,所以得分偏低。
其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硬伤":一是主体段落要素残缺。
此类文章往往只有事实论据的列举和堆砌,却无论点的阐释和论证过程。
二是论点和论据联系松散。
在列举论据之后没有进一步挖掘论据包含的事理,缺乏必要的分析,使文章的思想性欠缺。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自然少不了几个具有较强论证力度的主体段,这些主体段增加论证的深度、广度和厚度,颇具层次感,使议论文富有说服力。
作者的议论能力也主要体现在主体段。
因此,写好议论文的主体段至关重要,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主要从事实论据分析的角度,做一些方法上的总结。
高考作文评审组评价:
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
以叙代议
譬如要写提倡创新精神,则马上就“A有创新精神,B有创新精神,C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
同学们常犯的错误
一、只叙述事例,不进行分析,形成“论据+论据=观点”的错误形式。
切记: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
二、其实应用事实论据写作文好比用砖垒墙,事例是砖,而分析议论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开这“泥”墙就不牢固。
探究:
对事实论据进行分析有哪些方法?
我们来看看一些例子~
模块二纵横捭阖,多维说理(上)
一、原因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在叙述事例之后,对事例中的结果,沿着为什么的思路,由果溯因,使议论指向观点,从而突显论点的合理性。
步骤:引述事例;追根求因(为什么……呢?因为……;之所以……是因为……;究其原因);回扣论点。
如果是点例连用,可以在每一个事例后单独完成,也可以放在所有的事例叙述完成后进行。
【示例一】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论点]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
”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家。
范仲淹两岁丧父,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画家梵高家中一贫如洗,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时,就去打工……[举例]这些都是幼时贫困而后成才的非常之人。
[归纳]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
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没有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那么,它就可以激发我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让我们改变自己。
正所谓“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探因分析]越是贫穷越激发人奋发上进,这何尝不也是一笔财富呢?[作结论]
【示例二】
靠奋斗是可以冲破被“埋没”的压力的。
【论点】不少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就遭遇过被“埋没”的命运。
爱因斯坦就曾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而是抓住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
华罗庚曾在一个小店铺里工作,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在
做好营业工作之后,分秒必争,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举例】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反而有所建树呢?因为他们是生活的强者,他们不甘忍受被“埋没”的命运。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他们坚信,只要奋斗不息,终有如愿之日。
【探因分析】因此,他们在被“埋没”时,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作结论】
【示例三】
社会上如今很流行一句话:出名要趁早!将这句话做大做响的,是铺天盖地的选秀活动。
在选手尚且稚嫩的时候将其推向光环万丈的明星路,看起来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作出的强势铺垫,但当沉下心来审视这个舞台时,我们却不难发现,事实上少年出道的明星很快便让我们忘记了。
在许多年前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而一炮打红的“美少女组合”个个年纪轻轻青春无敌,但今天早已为人淡忘;前几年因“超级女声”而为人所熟知的张含韵现在也仿佛沉进了海底。
究其缘由,年少的她们凭一时的光芒而崛起,却无法适应人世险恶,早早走上社会,尚且稚嫩的心无法承受社会压力之重。
这样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炫花了眼,也荒废了本该充实自己、升华自己的大好青春。
试问,社会里的我们该早早成名吗?
【示例四】
论点:瞬间铸就永恒
举例:三岁女孩宋欣宜在汶川地震中与死神抗争了逾40个小时后从废墟中被解救出来,人们惊奇于她生命力的顽强。
随着挖掘的深入,女孩奇迹生还的谜底被揭开:已经故去的年轻父母脸对脸、胳膊搭着胳膊,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一个拱形,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双双挡住倒塌下来的沉重墙体,用血肉之躯为自己的孩子构筑了一道“生命的围墙”。
分析:为什么这个感人的情节在当时只是一瞬,而它却永远留在我们记忆深处?因为这短暂的一瞬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亲情在这一瞬间体现得如此动人心魄!求生是人的本能,而在这生死一瞬间,伟大的亲情却超越了本能。
正是亲情的伟大力量使得原本转瞬即逝的刹那保存到永远。
世界上所有的父亲和母亲都是爱的天使,他们用无数爱的瞬间铸就了一个个不朽的永恒。
在列舉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也就是指出所要证明的观点。
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示例五】
(观点句)人欲立足于社会,必先强大自身,藏器于身,才可不畏断枝。
(材料句)回望历史长河,烛之武一身孤胆入敌营,三寸巧舌退强敌,随机应变,凭借出色口才,为己留性命,为国赢和平;诸葛亮一颗忠心,两朝元老,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决胜千里之外,成就赫赫威名。
(结论句)正因为他们内修自我,藏器于身,才无所谓环境变换,世事变迁,自有一份淡定自若的从容。
上例由果溯因,阐释“他们”不畏外事,功成名就的原因——内修自我,藏器于身。
因果分析法是一种探究本质的方法。
这一方法常用的词语有“为什么(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因为”“所以”“因此”等。
【练习】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下面材料。
五十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
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民当局写信,声称:“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
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了。
任何时候,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
”可见,知识就是力量。
【示例】五十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
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民当局写信,声称:“我宁肯把这家伙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
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了。
任何时候,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
”为什么钱学森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足以抵得上五个师”呢?是因为他的头脑里掌握了太多高深、前沿的现代科学理论和高精尖的现代科学技术,是因为这些关于“原子能量”的“知识”足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实
力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决定人类命运。
由此可见,“知识就是力量”绝不是一句虚妄之言。
【注意】
当我们在议论文中运用因果逻辑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因果关系不是绝对的,显而易见的,而是需要论证的。
第二性原因因果探求法:某个或然的因果联系,要想落实,一般要在因果之间建立起可分阶段的时空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第二性原因。
【练习】如何修改下面的句子使之更具说服力?
正是因为青年毛泽东具有勇于反抗的精神,所以他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示例】
正是反抗的姿态,让青年毛泽东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对抗世俗,从信奉改良主义到高举共产主义的革命旗帜;也正是反抗的姿态,让他在左倾或右倾错误路线盛嚣尘上之时,既实事求是又标新立异,在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星星之火发动燎原之势,在延安的窑洞中率先作出了抗战必胜、江山必夺的宏论……
【小结】
把事实材料中形成某种结果的原因,用设问的方式或因果复句的句式加以强调,从而突显论点的合理性。
思路:为什么——是因为
标志性的词语:“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主要步骤:①直接点明观点,并阐释观点;②引述事例;③追根求因;
④得出结论
二、意义分析法。
叙述事例后,揭示事物蕴含的价值、作用和影响,或予以高度评价,使议论指向观点,从而突显论点的合理性。
步骤:引述;揭示价值、意义或给予评价(……使……;……表现了……);回扣论点
比如课文《崇高的理想》,在举出我国历史上创下过光辉业绩的一大批爱国者的事迹后,有下面一节议论:
“所有这些人,都是有伟大理想并坚决为他们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
他们的理想不是为了哪个人,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他们为了自己的伟大的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人官可以不做,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是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
这样的一些人,是永远不会从人民的心中消逝的。
”
这段话,通过对这些爱国者的高度评价,既把事例与所要论证的论点(对于具有伟大理想并为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尊重他们,怀念他们,纪念他们)紧紧联系起来,提示了它们内在的逻辑联系,做到了材料和观点的统一,而且使文章的思想得到升华。
再如,要证明“从点滴小事做起”的论点,举了雷锋的事迹后,可作如下分析:
“正是从这许多平凡的小事中,人们发现了一个高尚、纯洁的灵魂。
他的一生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他像一个闪光的路标,指引着人们去做好事。
这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
这节分析,提示了雷锋做小事的意义,从而把论据与论点联系了起来。
【示例一】
如:文天祥当面叱责前来劝降的叛将吕文焕,最后在狱中不屈不挠,从容就义,实践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
徐悲鸿面对洋学生的诬蔑,勇于向洋学生挑战,勤学苦练,在多次竞赛和考练中一直名列前茅,使那位洋学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富有聪明才智。
朱自清宁愿饿死,坚决签名拒绝美援和拒绝接受配售的美国洋面粉,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不妥协的反帝精神。
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毅然决然地抛弃了洋楼、汽车,带着全家登上邮船,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真
正表现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气概,他们的凛然正气将永远名垂青史,永远为人们所敬仰。
【练习】试用意义分析法分析下面的例子。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
”(观点:宽容是阳光)
【参考】是啊!认识到反对者是我们应该尊敬的人,这种睿智的宽容可让人们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加周全;可激发人们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和谐和友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宽容让人生充满阳光,让社会充满阳光。
【小结】
评析法,就是通过提示论据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危害,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
三、条件分析法。
叙述事例后,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点与观点的逻辑关系步骤:引述;条件分析(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回扣论点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
【示例一】
请在下面的事例后,作简要分析,使论据与论点粘合起来。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
明代徐霞客年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尽磨难,但一直旅行到生命最后一刻,完成巨著《徐霞客游记》。
__________________。
引用材料后,可作这样的分析:“一个人只有立了志,才能坚持从事自已的事业,至死不渝。
徐霞客就是立下了志,才取得非凡的成就的。
”【示例二】
1、芸芸众生靠自己的努力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只有这样的生命历程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
正如娜塔莉,《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也是一
父亲的光辉轶事激励奥巴马。
于是奥巴马的一生始终以父亲的梦想与奋斗作为动力,牢牢记住黑人也有可能逆转命运,并为之不懈努力,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也是第一位具有非洲血裔的总统。
分析:试想如果奥巴马的母亲、外公、外婆一直在奥巴马的面前诋毁他父亲,如果奥巴马从小缺失这种以父亲为榜样的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动力,【反面假设】也许我们就看不到美国总统选举史上的这一奇迹了。
【结果展示】教育有时就是如此的简单,多励志孩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奥巴马的家庭教育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正面强调】
【示例二】
论点:挑战自己才能迈向成功
举例:2008年8月14日,中国射箭老将张娟娟在奥运女子射箭个人赛决赛中以110比109击败韩国卫冕冠军朴成贤,射破韩国24年的垄断,为中国夺得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枚射箭金牌。
然而张娟娟在这几年的训练中曾几次有过放弃的想法,但最终她战胜了自己,坚持了下来,并在北京奥运会上一举夺魁。
分析: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
如果张娟娟当初在备战奥运会的训练中不能跨越自己这道坎,那么我们也许就不会看到奥运赛场上英姿飒爽的她,更不会看到奥运领奖台上热泪盈眶的她。
前进的路途上只有挑战自己,你才能向成功迈进一大步。
【示例三】
勤能补拙,就是指天资差是可以利用后天的努力来补偿的。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很笨而且屡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勤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的学生,然而他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当初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可是他暗下决心,焚膏继晷,最终成了享誉世界的学者。
试想,若无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哪里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若无顽强拼搏刻苦自学的精神,哪里会有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若无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哪里会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令人瞩目的成就呢?可见,勤能补拙,此言不虚。
(观点句)然则隋炀帝为何会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呢?(材料句)探其缘由,是他内心的自我膨胀,没有更加远大的政治追求,只是想着水殿龙舟的耀武扬威,骄奢淫逸而不自制。
(分析句)假如隋炀帝能节制个人极度膨胀的私欲,历史或许会改写。
(结论句)所以,节制之本在于自我控制,心怀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上例紧紧围绕论点从反面假设,假设隋炀帝心怀大志、节制私欲,历史也许会改写。
在此基础上,得出“节制之本在于自我控制,心怀远大的理想与抱负”的结论,显得“理”味十足。
【示例六】
运用假设排比法,改写下列句子:
生活的磨难可以激发创作灵感。
李白壮志凌云,怅然失意,却成为“诗仙”;李煜国破家亡,阶下为囚,却成一代词宗;李清照历经沧桑,颠沛流离,却成为旷古绝今的奇女子。
改写后:
如果李白仕途显达,享尽荣华,不用浪迹江湖,那么诗仙的豪迈与脱俗肯定与他无缘;
如果李煜一直当着皇帝,君临天下,那么他就永远只会作一些才子佳人的词,而不会留下“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唱;
如果没有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难,那么李清照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封建妇女。
生活的苦难与磨练,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示例七】多例排比
如果没有仔细勘察犯罪分子留下的蛛丝马迹,就没有刑侦专家李昌珏成功侦破千起疑难案件;如果没有偶然发现并紧紧抓住一棵水稻的抗病性,就没有袁隆平顺利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如果没有留心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就没有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惊世壮举。
事情的成败往往由细节决定的,抓住细节,就能走向成功。
单例排比:
假如杜甫在那个世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
【示例八】反面反推
假如追星族不汲取教训、猛然醒悟,假如有些媒体继续不负责任地任意炒作,假如经纪人及所谓明星们继续推波助澜,必将出现更多杨丽娟式的家庭悲剧。
假如不增强保留旧的符号意识,北京的古城墙不见了,四合院不见了,钱钟书三里河寓所不见了,荷塘月色不见了,将是多么的可悲啊。
假如不创造新的符号,没有了中关村的科技园,没有鸟巢、水立方,北京将拿什么展示给世界?假如真的从现在开始北京不再创造新的符号,几百年后的北京将是怎样的残破不堪?
正面正推
亲人之间有了包容就有了家庭的和谐,邻里之间有了包容就有了社区的和谐,国家之间有了包容就有了世界的和谐。
假如每个人都有一颗包容的心,那将是一个多么美丽的人间阿。
假如有更多的人向梁思成那样有保护文物古迹的高度责任意识,旧的符号何愁不能保护。
假如有更多的共产党员像任长霞、杨业功那样一心为公、坚持正气,党风何愁不能根本好转?
假如我们每一个北京市民都能学习李素丽从我做起,文明之风就会吹遍北京的每个角落。
【练习】
欧立希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
(提示:本段文字的论点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 【示例】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
假如欧立希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
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所以,可以这样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小结】
假设相反情形及结果,与原事例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思路:反面假设—结果展示—正面强调
标志性词语:如果XX……不……,那么(就会)……(或:那么他怎么能……呢?)因此(由此可见),……
主要步骤:①列举事例;②反面假设;③结果展示;④正面强调(推断事例符合中心论点)
五、对比分析法
叙述事例后,将所举的两个事例或一个例子中的正反两种要素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揭示材料的意义。
步骤:引述;对比分析(……然而……;……但是……;……与此相反……);回扣论点。
【示例一】
好的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
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
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
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
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
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示例二】
论点:从容是面对得失时坦然置之的豁达
举例:2000年奥运会上,面对枪靶,44岁“高龄”的王义夫一枪失准,最后关头的二次举枪显示出过人的老练,终于用金牌洗雪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遗憾。
而在今年的北京奥运会上,美国步枪选手埃蒙斯在倒数第二轮领先将近4环,金牌几乎唾手可得的情况下,却重演了雅典的严重失误,最后一轮仅打出了4.4环,又一次与金牌擦肩而过。
分析:同样是一流高手,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个人的心理素质起了关键的作用。
王义夫能沉着冷静从容面对失利,所以在一枪失准的情况下,能快速调整心态,重整旗鼓,打出最好的成绩,最终赢得金牌。
【分析正例】而埃蒙斯却没能让自己的从容状态保持到最后,心理上再次崩溃,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分析反例】因此,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从容地面对一切。
【突出论点】
【练习】用对比分析法分析下面的材料。
论点: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材料:德国人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日本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
【示例】人们难以忘记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事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
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