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研活动记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活动背景
《归去来兮辞》是东汉文学家陶渊明的一篇辞赋,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为了深入理解这篇作品,提高教师对古典文学的教学水平,我校于
2023年3月15日组织了一场以《归去来兮辞》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专家讲座等形式,促进教师对《归去来兮辞》的深入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内容
1. 集体备课
活动伊始,全体参与教师分组进行集体备课。

各小组针对《归去来兮辞》的文学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梳理了教学思路。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创新性解读,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2. 课堂观摩
集体备课结束后,各小组推选一名教师进行课堂展示。

展示课上,教师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导入、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归去来兮辞》的内涵。

以下是几位教师的课堂展示情况:
(1)张老师以“回归自然,追寻真我”为主题,通过分析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引
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归隐思想。

(2)李老师以“山水田园,诗情画意”为主题,通过描绘作品中的山水田园景象,让学生感受陶渊明对自然的热爱。

(3)王老师以“情感共鸣,心灵契合”为主题,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3. 专家讲座
在课堂观摩结束后,我们邀请了我校语文教研组组长赵老师进行专题讲座。

赵老师以《归去来兮辞》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艺术特色等方面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赵老师的讲座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使大家对《归去来兮辞》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三、活动总结
1. 提高教师对《归去来兮辞》的鉴赏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专家讲座
等形式,教师们对作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自身的文学素养。

2. 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活动中,教师们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思路,运用多
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大家在
活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活动反思
1. 教师对《归去来兮辞》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在备课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作品的
分析不够透彻,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 教学方法的创新仍有待加强。

在课堂展示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缺乏创新性。

3.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对作品的讲解,而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改进措施
1. 加强教师对《归去来兮辞》的研究。

鼓励教师深入阅读相关资料,提高自身的
文学素养,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2. 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对《归去来兮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