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下载可编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下载可编辑)
形考任务1
第一章本章自测
1、下列《诗经》名句分别出自: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E)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A)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
(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B)
(5)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C)
A《秦风·蒹葭》B《王风·黍离》C《豳风·七月》D《周南·关雎》E《邶风·击鼓》
2、下列楚辞名句分别出自: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C)
(2)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D)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
(4)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A)
(5)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C)
A《湘夫人》B《涉江》C《离骚》D《国殇》E《少司命》
3、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
(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B)
(3)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A)
(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C)
A. 赋
B. 比
C. 兴
1、完成下列乐府名句:
(1)山无陵,江水为竭,(D),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C)。

(3)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A)。

(4)(E),天阴雨湿鸣啾啾。

(5)低头弄莲子,(F)。

(6)(B),壮士十年归。

A.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B. 将军百战死
C.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 冬雷震震,夏雨雪
E. 新鬼烦冤旧鬼哭
F. 莲子清如水
2、下列乐府名篇的作者分别是:
(1)《木兰诗》(唧唧复唧唧)(F)
(2)《蜀道难》(噫吁嚱)(B)
(3)《兵车行》(车辚辚)(A)
(4)《新丰折臂翁》(新丰老翁八十八)(D)
(5)《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F)
(6)《短歌行》(对酒当歌)(C)
A . 杜甫B. 李白C. 曹操D. 白居易E.元稹F.无名氏
3、下列乐府名篇分别属于:
(1)《卖炭翁》(卖炭翁)(D)
(2)《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F)
(3)《陌上桑》(日出东南隅)(A)
(4)《西洲曲》(忆梅下西洲)(B)
(5)《敕勒歌》(敕勒川)(C)
(6)《石壕吏》(夜投石壕村)(D)
A. 汉乐府
B. 南朝民歌
C. 北朝民歌
D. 新题乐府F. 旧题乐府
1、完成下列五古名句:
(1)行行重行行,_________。

(D)
(2)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B)
(3)池塘生春草,_________。

(E)
(4)_________,澄江静如练。

(C)
(5)荷风送香气,_________。

(A)
(6)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

(F)
A. 竹露滴清响
B.采菊东篱下
C. 余霞散成绮
D. 与君生别离
E. 园柳变鸣禽
F.一览众山小
2、完成下列七古名句:
(1)滟滟随波千万里,____________。

(B)(2)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F)(3)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____。

(C)(4)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A)(5)回头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___。

(D)(6)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E)A. 忽如一夜春风来 B. 何处春江无月明
C. 美人帐下犹歌舞
D. 六宫粉黛无颜色
E. 安得广厦千万间F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下列名句的作者分别是:
(1)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E)(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B)(4)晨兴理荒秽,荷月带锄归。

(A)
(5)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C)
(6)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D)
A. 陶渊明
B. 白居易
C. 杜甫
D. 李白
E. 李贺F苏轼
形考任务2
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三的平仄。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lún)。

参考答案: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2、粘对是律诗平仄中规则的一部分,请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说明何谓“粘”、何谓“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lún)。

参考答案:
所谓“粘”,是指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句式,如果上联对句是仄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影视仄起仄收;如果上联对句是平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应是平起仄收。

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

所谓“对”,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仄起仄收,则对句应为平起平收;出句为平起仄收,则对句应为仄起平收。

即一联之内平仄相对。

若不符合以上规则,就被称为“失粘”、“失对”,是律诗写作的大忌。

3、“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
说明什么是拗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lún)。

参考答案:
所谓“拗救”,是指一句诗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须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将仄声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

4、请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说明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lún)。

(1)押韵规则
(2)对仗规则
参考答案:
(1)二、四、六、八句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声韵。

除首句押韵外,韵字在对句句尾,且须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2)颔联、颈联须讲究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仗也有一定的讲究,但不像平仄那么严格。

仗也有一定的讲究,但不像平仄那么严格。

5、请尝试自拟题目,写作一首七言律诗,尽量做到在平仄、押韵和对仗等方面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参考答案:
中华腾飞
已入金秋犹不寒,百年盛事令人暖。

神龙遥望云天腾,孔雀即将西北还。

仍待长娥现代奔,先言圣火零八点。

雄狮苏醒举国庆,昌盛繁荣日益欢。

形考任务3
请系统学习《第六章小令》的相关内容之后,在形成性考核任务发布二周之内,以论坛发帖的形式完成下列任务:
一、推荐阅读(主帖)
用六百字左右的小文章向你的同学推荐一位你最欣赏的唐宋时期的小令作家,文章内容须包括:
1.推荐理由(不少于400字)
(1)该词人小令在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上的特色及成就;
(2)该词人小令在体制形式、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及成就;
(3)该词人小令在中国古代词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2.推荐作品(字数不超过150字)
推荐你认为最能代表该词人小令成就的作品二首,作品必须附有原文。

鼓励推荐作品鉴赏文章,推荐时须标明文章作者及出处,鉴赏文章原文不包含在规定的150字之内。

同时鼓励推荐小令作品吟唱,包括古曲演唱原词及今人改编歌曲,推荐时须标明歌曲名称、所用或所改编的小令作品题目、演唱者姓名,以方便大家查找收听。

二、回应同学(跟帖)
评价至少二位同学推荐的作家或作品,总字数不少于200字,内容可以为:(1)阅读感受:即阅读该同学的推荐文章后的个人体悟;
(2)补充信息:即补充该同学未能提供的关于该作家及其作品的信息。

参考答案:
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南北宋之交)最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

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

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着作,但久已不传。

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推荐作品:李清照的小令——《如梦令》有两首,如下: 其一:《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其二:《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古代文学中,什么是小令?谁的小令比较出名?
曲以地域分,有南曲、北曲;以作用分,有散曲、剧曲。

散曲无科白,剧曲有科白。

所谓科白,即动作和宾白。

散曲又大别为散套和小令。

散套联合同宫调或管色相同之曲而成、首尾一韵;小令大多数为只曲,每首各自为韵。

小令有以下四种:
一、寻常小令: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与诗一首、词一阕相当。

如黄钟节节高、贺圣朝。

二、摘调小令:指从套曲中摘出之曲调,有如词中之摘遍,所摘之调必是套中精粹者。

如中原音韵作词十法所附定格四十首中之「雁儿落带得胜令」,题下注一「摘」字即是。

三、带过曲:即作者填一调毕,意犹未尽,再续拈一他调或二他调,而其间音律又适能衔接。

北带北如正官脱布衫带小梁州,南吕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南带南如双调朝元歌带朝元令,南北兼带如南中吕红绣鞋带北红绣鞋。

四、集曲:即集合数调之美声而腔板可以衔接者次为一新曲,此南曲为盛。

如仙吕九回肠乃集解三酲首至七、三学士首至合、急三鎗四至末而成。

另一种集曲乃以一曲保留百尾而犯以他调,此亦南曲为盛,如仙吕二犯桂枝香乃合桂枝香首至四、四季花四至合、皂罗袍五至八、桂枝香九至末而成。

(曾永义)
注: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

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词谱》卷十慢词“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

”“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

“慢曲子”又称“慢遍”,王建《宫词》说:“巡吹慢遍不相和,暗里看谁曲较多。

”《词源》卷下说:“慢曲不过百余字,中间抑扬高下,丁、抗、掣、曳,有大顿、小顿、大住、小住、打、掯等字。

真所谓‘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之语,斯为难矣。

”显然,由于曲调变长、字句增加、节奏放慢,与小令相比慢词在音乐上的变化更加繁多,悠扬动听。

于是,这也就适宜表达更为曲折婉转、复杂变化的个人情感。

这里需要辨明的是“慢词”与“长调”的区别。

慢词曲调较长、字数较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长调都是慢词。

如《胜州令》长达215字,分成4叠,现存宋韩师厚妻郑意娘所填的词一首。

反过来,《高丽史·乐志》中所载的《太平年慢》则只有45字,双调。

敦煌琵琶谱中的“急曲子”也有不短于“慢曲子”者。

词调的“慢”与“急”是依据其音乐节拍的缓慢或急促来区分的,与字数没有必然联系。

当然,乐曲的节奏放慢之后一般说来曲调要变长、字数要变多。

而长调、中调云云,则是根据各调的字数多寡来区分的,这同样与“慢曲子”、“急曲子”无关。

唐宋时期,没有“长调”、“中调”之说,至明清时期才出现这类划分,并将其与“慢词”、“小令”混为一谈,遂造成后人理解上的混乱。

明人顾从敬刻《类编草堂诗余》,将分类编排的旧本改为按调编排的新本,将词重新分为长调、中调、小令三类: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清初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肯定了这一分类法,于是,这种分法在清代便甚为流行,而且往往将慢词与长调等同起来。

一直到今天,个别学者依旧认同这种分法,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说:“我们以为词只须分为两类:第一类是62字以内的小令,唐五代词大致以这范围为限;第二类是63字以外的慢词,包括《草堂诗余》所谓中调和长调,它们大致是宋代以后的产品。

”(第520页)很明显,这些学者是将字数多寡与乐曲缓急两个不同标准混淆起来了,漠视了宋词本是合乐歌唱的音乐特质。

对此分类法,清人已经加以驳斥。

万树《词律·凡例》说:“所谓定例,有何所据?若以少一字为短,多一字为长,必无是理。

如《七娘子》有五十八字者,有六十字者,将名之曰小令乎,抑中调乎?如《雪狮子》有八十九字者,有九十二字者,将名之曰中调乎,抑长调乎?”四库全书臣十分赞同万树的观点,《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九《类编草堂诗余提要》说:“词家小令、中调、长调之分自此书始。

后来词谱依其字数以为定式,未免稍拘,故为万树《词律》所讥。

”今天多数学者已经舍弃了长调、中调、小令的分类法。

然而,清人使用这种分类法已经约定俗成,在词论中所言的“长调”往往即指“慢词”,故必须辨明。

词的曲调样式除慢与小令以外,还有近、引两类。

《词源》卷下称“美成诸人又复增演慢曲、引、近”。

近,是近拍的简称,它是近列于慢曲之后、令曲之前的曲子,如《好事近》、《丑奴儿近》之类。

近拍的字数大致介于慢曲与小令之间,最短的是袁去华的《卓牌子近》71字,最长的也是袁去华的《剑器近》96
字。

引,本来是古代乐曲的名称,在大曲中与序的意义相近,为前奏曲、序曲之意,如《千秋引》、《天香引》之类。

引的字数与近拍相似,最短的是苏轼的《华清引》40字,最长的是向子諲的《梅花引》114字。

所以,明清人往往根据字数将近、引归入中调,这仍然是不合理的。

近、引的名称在于它们在乐曲中所处的位置,依然应该从音乐的角度去理解。

近、引曲调较少,作品数量也不多,故附于此一并介绍。

形考任务4
第九章本章自测
1、下列名言各出自: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A)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E)
(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B)
A.《老子》
B.《庄子》
C.《论语》
D.《孟子》
E.《荀子》
2、下列寓言故事分别出自:
(1)守株待兔(B)
(2)齐人乞墦(C)
(3)刻舟求剑(D)
(4)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A)
A.《庄子》
B.《韩非子》
C.《孟子》
D.《吕氏春秋》
3、下列文章分别出自:
(1)《齐物论》(B)
(2)《劝学》(A)
(3)《五蠹》(C)
(4)《兼爱》(D)
(5)《盗跖》(B)
A.《荀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E.《吕氏春秋》
第十章本章自测
1、下列故事各出自那部史书:
(1)秦晋崤之战(B)
(2)苏武牧羊(A)
(3)邵公谏厉王弭谤(C)
(4)狡兔三窟(D)
A.《汉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2、下列史书在体例上分别属于:
(1)《史记》(D)
(2)《左传》(A)
(3)《国语》(C)
(4)《汉书》(B)
A. 编年体
B. 断代史
C. 国别体
D. 通史
3、下列人物的事迹分别可以在那些史书中找到:
(1)重耳(A)(C)
(2)荆轲(A)(D)
(3)项羽(A)(B)
(4)司马迁(B)
A.《史记》
B.《汉书》
C.《左传》
D.《战国策》
第十一章本章自测
1、议论说理是古文的一大题材类型,下列论说古文的作者分别是:
(1)《马说》(E)
(2)《六国论》(B)
(3)《捕蛇者说》(D)
(4)《日喻》(A)
(5)《朋党论》(C)
A. 苏轼
B. 苏洵
C. 欧阳修
D. 柳宗元
E. 韩愈
2、下列叙事记游古文名篇的作者分别是:
(1)《小石潭记》(D)
(2)《游褒禅山记》(E)
(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B)
(4)《丰乐亭记》(A)
(5)《黄州快哉亭记》(C)
A. 欧阳修
B. 苏轼
C. 苏辙
D. 柳宗元
E. 王安石
3、下列名句或成语分别出自哪位古文家之手:
(1)黔驴技穷(A)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
(3)成竹在胸(E)
(4)醉翁之意不在酒(C)
(5)泯然众人矣。

(B)
A. 柳宗元
B. 王安石
C. 欧阳修
D. 韩愈
E. 苏轼
第十二章本章自测
1、《徐文长传》是()为明代作家徐渭作的传记,传记突出渲染了徐渭对抗权贵的“狂生”精神。

A. 陈继儒
B. 袁宗道
C. 袁宏道
D. 袁枚
2、张岱是晚明最著名的小品文作家,他的小品文集有()。

a. 《石匮书》
b. 《武林旧事》
c. 《西湖梦寻》
d. 《晚香堂小品》
3、山水游记是小品文的常见题材,下列经典游记的作者分别是:《西湖七月半》(C)
《满井游记》(D)
《记游松风亭》(A)
《湖心亭看雪》(C)
A.苏轼B.柳宗元C.张岱D.袁宏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