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栖霞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栖霞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面画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愕然(è)拮据(jù)孜孜不倦(zī)
B . 单于(chán)襁褓(qiǎng)强聒不舍(guō)
C . 骈进(bìng)恣睢(suī)成吉思汗(hán)
D . 亵渎(xiè)枘凿(nè)怒不可遏(è)
2. (2分)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 鸢飞戾天衔觞赋诗德隆望尊持汤沃灌
B . 风烟俱净疏条交映沉舟侧畔身世浮沉
C . 经纶事物不慕荣利折戟沉沙悲欢离合
D . 望峰息心箪瓢屡空阴晴圆缺峰峦如聚
3. (2分) (2015八上·钦州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对于每个青年来说,机遇总是会有的,但是要善于抓住机遇,经过一番拼搏,才能取得成功。

否则一旦失去机遇,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B . 桂林的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山绿水,栩栩如生,天色湖光,令人陶醉。

C . 有的老师抓住课文中无关主旨的一两句话大加发挥,滔滔不绝,给人的感觉是小题大作。

D . 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一事表明,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又沉渣泛起,兴风作浪,这将严重影响和威胁亚太地区的和平。

4. (2分)(2016·贵港模拟) 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的母亲》中鲁迅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母亲所给予的“做人的训练”的不尽感激。

B . 莫怀戚《散步》通过记述“散步”这一平常小事,写出了亲情的温馨,生命的延续。

C .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刻画了范进、胡屠户、丁举人、张乡绅等人物形象。

D . 《曹刿论战》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全文紧扣“论战”中心,全面记叙了长勺之战。

5. (2分) (2016八上·宿州期中)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 . 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物理老师大概是三十三四岁左右。

B .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 .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 . 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6. (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又何间焉________
②小惠未遍________
③小大之狱________
④故克之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 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 . 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曹刿和鲁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 . 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 . 在曹刿的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

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三、默写 (共1题;共9分)
7. (9分) (2016八上·瑞安期中) 古诗文默写题
(1)常恐秋节至,________。

(汉乐府《长歌行》)
(2) 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4)刘禹锡以前贤自况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

(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5)周敦颐赞美莲:“________,________。

”可见,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我们要做到不随俗沉浮,不哗众取宠。

(用《爱莲说》中的句子填空)
(6)温籍著名词学家夏承焘,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他一面继承历代词学之长,一面对传统词学作了多方面的开拓与创新,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这正如清代学者赵翼在《论诗》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8. (17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

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

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

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

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

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

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

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

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

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

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

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

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

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

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

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

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

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

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

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

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

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

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

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

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

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

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

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

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

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

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

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

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

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

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⑪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
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

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2)
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①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②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爬行。

(3)
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田野上的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4)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 . ②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 . ③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 . ⑪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五、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
9. (4分) (2017八下·温州期中) 名著阅读。

(1)
[片断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

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

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

[片断二]直到那一天,绝望顿生,也许是由于临死前的狂热飓风,他突然离开了住所,四处流浪,奔逃,在一所修道院投宿,然后又上了路,最后病倒途中,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中一病不起。

在弥留之际,他躺在病榻上哭泣,不是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

[片断一]中的“他”是指________;[片断二]中的“他”是指________。

(2)
这一夜我的睡眠很不好,希望和恐惧轮流地在我心中转来转去。

我起来好几次……最后可纪念的8月19日那天,早晨六点,客厅门打开,尼摩船长进来,他对我说:“到自由通行的海了!”
上面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_》,尼摩船长的话表明此时他们已经摆脱困境,请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他们遇到的这个困境是什么?是怎样摆脱的?
________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之中,总有令人难以忘怀、久久回味的那一刻,也许是你摆脱烦恼的欣慰之后,也许是你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你顿悟亲情的温暖之后……
请以“那一刻,我”为题作文。

要求:①把文题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情感真实;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6-1、
6-2、
6-3、
6-4、
三、默写 (共1题;共9分)
7-1、
7-2、
7-3、
7-4、
7-5、
7-6、
四、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8-1、
8-2、
8-3、
8-4、
五、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
9-1、
9-2、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