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密植中晚熟玉米杂交种东单1991的选育过程及栽培制种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赵永彬(1983—),男,辽宁东港人,助理农艺师,
从事农作物种子选育及其研发工作。
收稿日期
2020-11-23
摘要东单1991是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经过多代择优选育的耐密植中晚熟玉米杂交新品种,综合表现为高产稳产、抗性强、品质佳,适合在辽宁地区推广种植。
本文对东单1991的亲本来源、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制种技术等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该品种进一步扩大种植范围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东单1991;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制种技术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8-0013-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8.006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耐密植中晚熟玉米杂交种东单1991的选育过程
及栽培制种技术
赵永彬冯振强戴晓丽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161)
目前,辽宁省的中北部地区相对耐密植、熟期中晚型的玉米品种比较缺乏,一些不耐密植的传统玉米品种抗性能力不强。
因此,需要结合辽宁省的气候条件筛选出适合推广的耐密植、中晚熟的玉米新品种[1]。
东单1991由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以13M15×13F23作为亲本经过多代择优选育而成,2018年作为中熟春玉米通过辽宁省审定(编号为辽审玉20186016)、2020年作为普通中晚熟组通过辽宁省审定(编号为辽审玉20206004)。
该品种在辽宁地区种植,可以将当地东部、北部地区10℃以上有效积温超过2850℃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可与当地的生产需求相适应,进一步实现玉米高产。
1品种来源
1.1母本13M15
东单1991的母本为自交系13M15,是以PH6WC 和郑58作为亲本材料经过连续杂交、选优得到的品种。
选育的地点在海南省,从2006年开始选育,经过10代的择优选择,于2011年得到性状稳定的F 10代,即为母本13M15。
13M15品种幼苗叶片颜色为绿色,叶片的边缘、
叶鞘部位均为紫色;成株的平均株高、穗位高分别约205、100cm ,雄穗平均有2~3个分枝,花药的颜色为紫,雌雄协调。
果穗的长度、粗度分别在16.0、4.5cm 左右,为筒型,每穗平均有15行左右;单穗籽粒的平均
重量为120g 左右。
该品种生育期约127d ,对10℃以上有效积温要求至少在2600℃。
该品种在田间种植时,对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丝
黑穗病均表现为抗。
经过测产,田间产量水平一般超过4500kg/hm 2。
整体分析,13M15品种田间的突出表现为早发性
特点明显,有发达的根系、茎秆长势坚韧,为紧凑型品种,表现出较好的保绿性特点,熟期偏中晚,活秆成熟,成熟后可快速脱水,商品性好,增产潜力大。
1.2父本13F23
东单1991的父本为13F23,是以自交系PH4CV 、昌7-2作为亲本材料、经过多代的连续自交、择优选育获得的品种。
选育的地点在海南省,选育开始于2007年,经过10代的选育,于2011年获得性状稳定
的F 10代,即为父本13F23。
13F23品种的幼苗叶片颜色为绿色,叶鞘颜色为
紫。
成株平均株高、穗位高分别在180、85cm 左右。
一般平均雄穗的分枝数有5~10个;花丝、花药的颜色分别为绿色、黄色,雌雄协调。
该品种的穗长、粗分别为15.0、4.6cm ,为筒型;平均每穗有16~20行,单穗上籽
粒重平均120g 。
该品种田间种植生育期在127d ,对10℃以上有效积温的要求至少在2600℃。
经过抗性鉴定,对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弯孢叶斑病、丝黑穗病、玉米茎腐病等均表现为抗。
田间产量水平一般超过4500kg/hm 2。
整体分析,13F23玉米品种田间种植的表现为根系长势健壮、叶片长势上挺、活秆成熟,成熟期偏中晚,商品性好;抗倒伏能力极强,综合抗病能力强,对瘠薄的土壤、干旱的气候以及涝灾情况均表现出很好的抗性水平[2-3]。
2特征特性
东单1991是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以自选
系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8期农艺学
13
13M15为母本、自选系13F23作为父本组配选育而得,熟期中晚熟,为杂交玉米种,表现出产量高、产量稳定、综合抗病能力强、品质佳等优点[4]。
2.1农艺性状及生育期表现
该品种在辽宁省作为春播作物播种时,播种到成熟的时间约127d,比对照品种郑单958一般短2d左右,对10℃以上有效积温要求至少达到2650℃。
该品种幼苗叶鞘的颜色为紫色,为半紧凑型,平均株高、穗位高分别约275、108cm。
成株后平均叶片数量为21片。
雌穗花丝、雄穗花药的颜色分别为紫色、浅紫色。
穗平均长度23.2cm左右,呈筒状,苞叶大小中等;平均每穗有18~20行;穗轴颜色为红色,籽粒呈半马齿状,为黄色;该品种穗的出籽率平均在89.2%左右,平均百粒重40.9g左右[1]。
2.2品质
对东单1991玉米的籽粒开展品质鉴定,平均容重达到763g/L左右,籽粒中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含量分别为9.27%、4.03%、76.56%。
2.3抗性水平
在辽宁省田间种植东单1991时开展了抗性能力鉴定,结果显示:综合表现优良,对大斑病、丝黑穗病均表现为抗;对灰斑病、穗腐病、茎腐病均表现为中抗;抗倒伏能力强,田间表现倒伏率、倒折率之和最高为0。
2.4产量表现
东单1991于2018年参加了辽宁省玉米品种绿色通道试验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初试中经过测产,平均产量在11043kg/hm2左右,与郑单958对照品种进行比较,产量增幅在8.5%左右;2019年继续参加复试,测产结果为12196.5kg/hm2,与郑单958品种进行比较,产量增幅10.3%左右。
2019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田间测产结果为12549kg/hm2,与郑单958进行比较,产量增幅达到了8.9%左右。
该品种于2016—2017年参加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组织的玉米品比试验,经过测产,2年的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增加7.2%左右,整体田间表现优良,产量高且稳定,对病害及倒伏等抗性强,品质佳,活秆成熟[4-5]。
3高产栽培技术
3.1地块选择及处理
东单1991种植前要求选择肥力水平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地块,种植前施入基肥,一般施腐熟的农家肥45t/hm2、硫酸钾150~225kg/hm2、磷酸二铵150~ 225kg/hm2,施肥时切记种子与肥料要隔离开,以免烧种。
播种前充分整地,以提高土壤墒情,创造有利于玉米播种后出苗的土壤环境。
播种时可选择玉米缓释复合肥600~750kg/hm2一次性施入土壤。
播前选择包衣种子或者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有明显效果。
3.2适时科学播种
玉米播种的时间可结合栽植地上茬作物收获的时间以及当地的降水、土壤墒情等条件综合确定[5-6]。
对于辽宁省北部地区,东单1991适合的播种时间以4月20日为宜;对于沈阳以及南部地区或者辽宁西部地区,播种时间以5月1日前后为宜。
播种的方式可选择间套种,也可选择清种。
3.3合理密植
田间玉米植株的密度过大容易出现倒伏现象,使田间透光透气性有所降低;而过低的栽植密度也不利于玉米最终高产。
农作物适合的栽植密度应结合品种的特点、土壤情况、气候情况、种植方式等确定。
在辽宁地区,如果选择清种,则田间密度宜控制在6.00万~ 6.75万/hm2。
为了确保田间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的养分需求,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尿素375~450kg/hm2作为追肥。
田间发生螟虫危害时,可释放赤眼蜂等有益天敌进行防控。
3.4收获
东单1991成熟时可适当延迟收获时间,以便于实施机械化收获。
收获的最佳时间在完熟前,此阶段籽粒中水分含量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籽粒饱满,产量水平高[1]。
4杂交种制种技术
东单1991在辽宁地区作为杂交种制种,一般播种的时间以4月中下旬为宜,将父本、母本同时播下。
在第一期父本钻锥时播第二期1/3父本[4]。
父本与母本之间的行比控制在1∶5~6最佳,其中母本、父本的密度宜分别为7.5万~9.0万、6.75万株/hm2。
制种播种之前先将底肥施足,可施入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0t/hm2、磷酸二铵300kg/hm2。
6月上中旬实施中耕,同时施入尿素300~450kg/hm2作为追肥。
父母本的种子选用玉米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后,对玉米苗期地下害虫的预防效果明显。
在定苗、拔节期、抽雄期等制种阶段要求严格实施除杂去劣,彻底对母本植株进行去雄;田间授粉工作完成后将父本割除,避免出现混杂现象[3,5]。
收获前可站秆扒皮、晾晒,对降低籽粒中含水量有明显的作用。
当含水量降低到16%以下时即可实施脱粒处理,颗粒归仓[6]。
(下转第22页)
14
(上接第12页)
素,铜制剂包括碱式硫酸铜、噻森铜、噻菌铜等,其他成分包括噻霉酮、噻唑锌、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
6.2.4稻曲病。
选用丙环唑、已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咪鲜胺等+磷酸二氢钾+有机硅喷雾预防。
6.3虫害防治
6.3.1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及螟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氧虫酰肼、阿维·氯苯酰、甲维·茚虫威、阿维·抑食肼、甲氧·茚虫威、阿维·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等单剂及其复配剂进行防治。
6.3.2二化螟。
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苏云金杆菌、甲氧·茚虫威、甲维·茚虫威、氰虫·甲虫肼、甲维·甲虫肼等防治。
6.3.3稻飞虱。
可选用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呋虫胺、吡蚜酮等药剂单剂及复配剂防治。
7适时收获
谷粒全部变硬、穗轴上干下黄、谷粒成熟度达到90%~95%时及时收获。
8参考文献
[1]张洪程.水稻机械化精简化高产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2014.
[2]张洪程,龚金龙.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高产农艺研究现
状及发展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7):1273-1289.
[3]王宏斌.杂交中籼稻绿色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
农业科技,2020(7):24-25.
[4]张效忠,王守海,台德卫,等.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289机
插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4):758-759.
(上接第14页)
5参考文献
[1]马俊峰,马毅,魏锋,等.高产优质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
新单58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20,49(9):27-32. [2]张洋,白石,于惠琳,等.玉米新品种辽单1205的选育及
高产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20(4):81-83. [3]徐劲松,徐青松.玉米新品种君实658的选育及高效栽
培[J].山西农业科学,2020,48(7):1054-1057. [4]纪春学,刘兴焱,何长安,等.玉米新品种齐丰993的选育
及栽培制种技术[J].中国种业,2020(9):85-86. [5]方勇,何章飞,汪海,等.优质耐密植玉米新品种恒玉828
的选育与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20,59(5):17-19. [6]杨今胜,唐世伟,李广群.高产耐密玉米新品种登海105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0(2):220-221.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促进茶叶新产品、茶叶饮料、茶糕点等精深加工商品生产,深入推动有机茶精深加工,延长有机茶产业链条,实现茶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5]。
3.3做强营销渠道挖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日照市着力发展田园综合体,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建设,给有机茶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有机茶企业要学政策、懂政策,主动结合田园综合体开发和乡村旅游建设积极宣传和推广有机茶产品;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做有机茶企业的贴心人,支持优秀茶企开展茶业旅游项目,鼓励打造集看茶、采茶、炒茶、喝茶和茶餐厅、茶书舍等项目于一体的文化产业休闲园,促进茶产业“三产”融合。
另外,在有机茶商品销售上要线上线下相结合,把当下流行的销售方式引进来,用网红带货、直播卖货、微信团购、社区团购等销售模式将产品卖出去,不断深入挖掘营销渠道,在实践中不断精细化销售方式。
4参考文献
[1]冷杨,肖强,宗庆波,等.茶叶绿色生产模式的构建与推
广[J].中国农技推广,2015,31(11):6-9.
[2]刀明清.宁洱县有机茶产业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20 (11):97-99.
[3]尚晓阳,孔晓君,袁奇军,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日照市茶产
业发展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1):36. [4]谭江华,郝亚鑫.思茅区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J].致富天
地,2020(1):48-49.
[5]中共日照市委办公室,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大
做强茶产业的实施方案[N].日照日报,2019-07-26(B0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