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设计和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服务平
台设计和实现
摘要:在社会大力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技
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人类的工作与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教育信息化的进步为高校的管理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让高校的运行更加有序与高效。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智慧校园作为当今大学的数字化教育的核心,不
仅大大促进了大学的教育变革,也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的信息化水平,满足当今社
会对于优秀人才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构筑出完善的智慧校园服务体系,可
以极大地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极大地改善学习氛围,改善学习体验,促进
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设计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力发挥现代教育的优势以提升中国的教育水平,构筑更加先进的智能校园,是当前大学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在“互联网+”的
框架内,应该努力构建一个兼顾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的智慧校园,更好地为老师
与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尽管当前的大学已经开始大幅度改善教育环境,但是仍
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高校智慧校园构建指导目标及构成要素
(一)高校智慧校园构建指导目标
智慧校园建设旨在通过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应用,将学
校的物理空间与教学空间有机结合,构建一个智能化的、开放的教学环境,提升
教学管理水平,最终达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在构建智慧校园的过程中,人们
应该充分利用智能技术的灵活性和科学性,以便更好地识别学校师生的个性化特征,并且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
该从数字图书馆、数字教室开始,不断改进校园的智能化管理,并建立更加丰富的课外互动平台,以满足不同教学课堂的多元化需求。
(二)高校智慧校园构成要素
1.数字化基础服务平台
随着“互联网+”在教育系统内普及,教育的范围和深度都有所扩张。
作为一所拥有丰富资源的大学,其宗旨就是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教育服务,确保毕业生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技术,构筑数字化基础服务平台和基础信息传输网络,在高校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以支持人们的未来,促进了课堂的智能化,为学生提供优越的教育环境。
2.新型智能校园管理体系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还需要从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构建开放全面的信息传播渠道,实现校园信息的高效传递。
基于“互联网+”背景,构建新型智能校园管理系统,可有效实现师生交互应用。
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可以利用网络数据库准确地定位和查询所需的教学资源、课程安排、学生评估等方面的信息。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信息注册确认身份后,可以使用智能设备下载数字图书馆、学科复习资料等软件资源和学习资料,拓展了学习的新渠道。
3.全面开发性信息服务渠道
通过构建智慧校园,人们能够更好地整合教学、课堂实践和学科资源,提升高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
现代高效的资源将得到有效的利用,信息传导的创新性也得到了保障。
为了满足当今大学生的需求和习惯,高校必须改变信息的使用方式。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服务平台构建现状
(一)师生信息化意识有待提升
目前,尽管大多数高校师生对智慧校园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但是高校依旧在努力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并且正在努力解决过去多媒体教学中存在问题,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信息系统发展不均衡
当前,由于“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大学的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地满足师生的需求,而且由于数据源与系统架构的不协调,使得数据的传输和共享质量不高降低了师生使用信息系统的热情。
(三)用户黏合度不足
“互联网+”的出现为高校师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获取途径,但是目前的智慧校园建设仍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师生的需求,缺乏有效的交互形式和使用习惯,从而导致用户的忠诚度不够高。
(四)信息化人才队伍缺乏
在当前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人才仍然短缺,高校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导致整个团队的能力水平不够。
在大学里,各部门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依靠信息管理中心,而且大多数信息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的,这严重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
(五)服务类应用平台不规范
当前,由于缺少全局性的解决方案,大量的第三方服务应用系统涌入学院,而且这些应用的运行也存在着诸多的漏洞,从而使得学院的业务协同、数据传递等环节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无法实现对所有平台的有效整合。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设计思路
(一)设计构建原则
1.统一规划、迭代开发
为了构建完善的高校智慧校园服务平台,人们应该综合考量不同的领域、不
同的职能,以确定能够满足学校所有需求的最优解决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
全面考量组织架构、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运营流程以及系统的协调性,以确
保后期的在线与离线的服务能够有效地融入,减少资源的消耗与重复投入,推动
共建共享,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推动软件的不断更新,以及保证系统的长期稳
定性。
根据当前的教育环境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制订一份全面的、具有可持
续性的教育平台的长远规划,来减轻学校的财政负担,并促进其多元化的发展。
2.以一站式、个性化服务为导向
为了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智慧校园服务平台的建设应该以一站式、个性
化服务为导向,改善师生的选择困难症,只需一个系统就能解决师生多有的问题,而且系统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
3.部门明确职责与协同工作结合
为了支持学校信息化的整体发展,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深刻地意识到组织结构
在系统架构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高校的各个部门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协助信
息化部门和软件公司共同建设智能服务平台。
4.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随着校园服务的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和服务意识也必须得到持续的改善,给
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智能服务平台不应该把重点放在部门组织,而应该把
重点放在服务对象的身上,更好地满足学校各个部门的需求。
(二)设计构建方案
1.基础设施、业务系统搭建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众,人们将重点投入到校园网的基本网络架构和物联网
的应用中,实现校园网络的全面覆盖,并使用先进的技术来实现安全的网络环境。
此外,人们还将开发出多种智能系统,推出多种数据分析和处理系统,以支持基
础设施、业务系统搭建。
2.主数据管理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的搭建
通过“数据交换-数据治理-数据开放-数据应用”的发展战略,学校充分利用了数据集成技术,将高校各种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并经过严格的数据治理和标准化,使得学校的数据更加集成、更加规范、更加可靠。
通过建立一个覆盖大学全生命周期的主数据管理平台,人们不仅可以实现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调用,而且还可以有效地解决整个学校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从而满足教育行业的需求,并且可以为数据分析平台和第三方平台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服务。
通过使用数据分析平台,人们能够从不同的业务系统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报告。
3.整合资源,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通过整合校内资源,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高校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将会逐步建立起来。
基于智慧校园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本质上是将高校资源整合在一起,集中查询和启动业务流程,让高校师生和访客都能够简单快捷地了解学校的状况。
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划分为信息搜索、数据分析、办理程序、自助服务等多种服务类型,有效满足高校内人员的多种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
针对当前的情况,人们应该深入了解智慧校园的建设方针、构架方式及其所需的资源,并且着力于改进服务体验,为高校师生提供全面、精准、高效的服务,推进大学的数字化、自动化发展,改善教育环境,大力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志云.基于“互联网+教育”的高校智慧校园的应用与研究[J].互联网周刊,2021(16):3.
[2]王雯.基于“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策略[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2):2.
[3]杨学利.高职院校共融式服务型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9,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