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六课。

本单元围绕“溶解”这一研究主题,以食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研究材料。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制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并展开实验,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知识。

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在学生加深了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上来学习的,并将通过本课的学习为下一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的学习储备实验材料。

二,学情分析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主角——学生,本节课使用的是四年级教材,我对学生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1,知识掌握上四年级的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时间,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2,心理上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感兴趣,尤其对实验课非常感兴趣,爱动手操作,老师应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

3,生理上四年级的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只有20-30分钟,外在激励仍然是孩子学习的重大动力。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形象的操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4.学生在本课实验的设计和操作上的障碍,如:在实验时如何取盐?一份食盐是多少?等等。

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做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教学目标
为了使科学课程的目标不仅仅是口号,教师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

根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特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制定一份简单的研究计划,把一个不完整的研究问题,转化为可操作,可进行的研究问题,经历“一百亳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研究活动。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科学知识:通过经历“一百亳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个研究活动,知道在一定温度下,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为此,我特别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训练学生听,说,写的能力。

以上三个分目标的达成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同时达到多个教学目标。

因此,在实践中,我会把各分目标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

四.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1,本节课的重点是:针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问题自主进行研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确定的依据有:一,教材内容的规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问题的解决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二,虽然这一问题已经有了标准答案,但科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要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在实验研究计划的设计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2.因为四年级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够细致周密。

因此在完成“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探究活动时对加入的食盐进行准确计量、知道食盐怎样才算不能溶解了就成了本课的难点所在。

五,教法学法的体现
四年级学生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思维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

因此本课我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把思维训练作为主线安排本课教学,运用比较法,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法等进行探究活动,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在学生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维持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节课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将会把实验操作的重要步骤和注意事项以板书和课件形式展示给学生,引领学生一步步进行科学探究实验。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食盐、小勺、玻璃棒、100 毫升水一杯、牙签、电子秤、量筒、实验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学生准备:食盐、小勺、筷子、100毫升水一杯、塑料尺、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细心的你们可能发现了:为什么教师用的是玻璃棒,学生使的是筷子;教师用的是牙签而学生准备的却是塑料尺呢?这是我根据学生实际而做的一个小
变动,学生用玻璃棒不太安全,塑料尺则躺在文具盒里,信手就能拈来,比牙签的安全系数也高多了。

七.教学过程: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它不是教学的产物,作为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并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请看我为本课设计的五个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如何怎样更好地引出“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个问题呢?我首先
1、出示一杯100毫升清水,然后往这杯水里加1平勺盐,轻轻搅拌,问学生会出现什么现象?根据前面所学学生应该知道会出现溶解现象。

2、然后老师再加1平勺盐搅拌后,问:还会溶解吗?(学生还会接着回答会)
3、那老师不停地往里面一勺一勺地放盐,同时用筷子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答案是否定的。

4、这杯水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呢?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第六课《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教师顺势引出本课重点,这堂课也在学生们的探究欲望中开始了。

(二)讨论交流,制定计划
那么要想知道100毫升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马上能想到通过自己实验进行验证。

1、要进行这样的研究,就必须要有研究计划,我用课件出示一张不完
整的实验计划。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研究计划
2、对研究问题及要准备的材料学生应该不难知道,重点交流一些材料的作用,如筷子是代替玻璃棒用来搅拌的,塑料尺是代替牙签把勺子里的盐抹得平平的。

3、有了这些材料,学生会怎么来设计这个实验步骤呢?老师给他们几分钟时间在小组里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写在实验记录表上。

4、几分钟后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实验步骤是怎样设计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简单板书:
实验步骤:1、盛水100毫升 2、一勺溶解再加一勺3、筷子搅拌 4、直到不能溶解
5、在板书时老师不断地发问:如一勺一勺地加食盐,要注意什么?怎么让它一样多?一勺盐有多少呢?要是加了17勺盐,第17勺盐没有完全溶尽,那怎么算呢?等等。

这看似简单的一个个问题,解答好了将有利于本次实验的顺利进行。

如:怎么让它一样多?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应该这样做:“用塑料尺抹一下,每一勺都变成平平的一勺了,就基本上一样多了”。

还有“为什么要等前一勺全部溶解,再加下一勺?”则让学生明白如果不等前面一勺盐溶解完,就加下一勺,就算不清加的食盐了。

是啊,只有这样操作才能够准确计量加入的食盐,而这也正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

“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问题比较复杂,大多数学生可能会采取黑板上的实验方法,这虽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但也表明学生思维的禁锢,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这时我顺势提问:关于加盐,别的小组有没有其它方法?根据学生回答作补充,并让学生比较和思考这几种实验方法。

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后询问学生哪种实验方法更科学、更严谨?你准备采用那种实验方法?最后课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温馨提示:
(1)实验操作要规范。

加盐、搅拌不要将盐或者水洒出。

(2)正确判断盐溶解与否。

(3)要及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已把突破难点的方法悄无声息地给了学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动手”了。

(三)小组实验,合作探究
随后让学生根据选择情况,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

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

同时教师可做为学生亲密的伙伴加入学生探究的行列。

这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去探究,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体验探究乐趣,从而突出教学重点。

(四)分析数据,分享实验,
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这时教师可以给出参考答案: 100毫升水理论上可以溶解大约36克食盐,这说明: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哪种实验方法得出的结果最准确,对这几种实验方法进行总结,质疑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
①烧杯中100毫升的水有多少②筷子拿进拿出影响结果。

③前一勺没有全部溶解又加下一勺。

④用勺子盛盐不标准。

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实验中,要注意这些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减少实验的误差,得出更加准确的结果。

这样对不同实验方法的思考与比较,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回顾小结,延伸拓展
实验方法汇报分析完毕后,教师可以拓展:刚才在食盐溶解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有学生可能会说:杯里的水位升高了;水的颜色变了。

这一问可以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

最后思考:溶解在水中的盐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就这样丢弃吗?让学生把课堂上制成的盐水收集起来,以供下节课继续研究时使用。

不仅很自然地就为下一节课作了铺垫还渗透了节约、环保的理念。

八、作业布置
《新课标》不主张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主张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因此我为本节课设计了如下作业:
回家后和爸妈一起试着用白糖代替食盐完成这个实验。

这一作业就充分利用、开发了丰富的家庭课程资源。

九、板书设计
最后该说说我的板书了。

众所周知:好的板书应有明确的目的,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古人云:少则得,多则惑。

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既突出了重点,又体现了难点的突破,不谦虚地说,而且我还觉得很美观、大方。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大约36克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实验步骤:
1、盛水100 毫升
2、一勺溶解再加一勺
3、筷子搅拌
4、直到不能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