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一轮备考闯关训练题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闯关式训练板块
基础过关
1.植物生活中需要硝酸盐的原因是()
A.与合成葡萄糖有关
B.与合成脂肪有关
C.与合成淀粉有关
D.与合成蛋白质有关
答案:D
解析:硝酸盐的氮可满足植物合成蛋白质对氮元素的需求。
2.水稻新叶在生长过程中,可从老叶中获得的矿质元素离子是()
A.N、P、K、Ca
B.N、P、Mg、Fe
C.N、P、Mg、Ca
D.N、P、K、Mg
答案:D
解析:N、P、K、Mg中,K以离子状态存在,N、P、Mg以不稳定易分解的化合物状态存在。
3.江苏苏州模拟下列有关植物矿质代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根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矿质元素
B.各种矿质元素都是以离子状态被吸收
C.根吸收矿质元素与其呼吸作用密切相关
D.根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答案:A
解析:根吸收水分与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前者为渗透作用,后者为主动运输。
4.植物落叶中含Fe较多,含Mg较少的原因是()
A.土壤中含Fe量较高,含Mg较少
B.根细胞的细胞膜上运载Fe的载体较多
C.植物不能利用Fe,但能利用Mg
D.Fe是不能被再利用的元素,Mg是可以被再利用的元素
答案:D
解析:Fe在植物体中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可移动,故老叶内多。
而Mg反之。
5.农民经常在庄稼生长过程中为其松土,以下不能成立的理由是()
A.增强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B.促进矿质养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C.促进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
D.增强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交换吸附
答案:B
解析:矿质养料的运输是矿质元素以离子状态溶于水,并随水分运输而运输的。
6.深秋,矿质元素向树干上部运输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
A.呼吸作用减弱
B.蒸腾作用减弱
C.根毛细胞吸水力降低
D.气候干燥
答案:B
解析:此时温度低蒸腾作用弱,水分运输到树干上部的速率慢,矿质元素是随水分运输而运输的。
7.(经典回放)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抑制剂可降低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B.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C.根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没有关联的
D.光合作用受阻一定时期后,有机物缺乏,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
答案:C
解析:这是两个既相互独立(不同生理过程)又相互联系的(矿质元素必须以离子状态溶于水才能被根吸收)过程。
8.为确定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所必需,用缺少该元素的“完全营养液”进行培养,应该()
A.以土壤为基质盆栽,加上述营养液
B.大田种植,浇上述营养液
C.以沙土为基质,加上述营养液
D.只用上述营养液,不用基质
答案:D
解析:沙土也含矿质元素离子。
9.图3-4-4表示不同年龄叶片中几种矿质元素的含量曲线,你认为最能反映Ca和Mg两种元素的含量变化的是( )
图3-4-4
A.d和c
B.b和c
C.a和c
D.c和b
答案:B
解析:Ca是不可移动元素,Mg是可移动元素。
10.上海模拟生长在自然保护区北坡的野稻,其叶片的两个主要生理功能是( )
A.吸收矿质元素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吸收水分和光合作用
D.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
答案:B
解析: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主要是根,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是叶片的主要功能,“北坡”是干扰词,所以答案选B 。
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将植物培养在硫酸铵溶液中,时间一长溶液的pH 将( ) A.比原来大 B.不发生任何变化 C.比原来小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硫酸铵中NH 4+与H +发生交换的量比SO 2-4与HCO 5
-发生交换的量要大,硫酸铵溶液中被交换下来的H +多,pH 下降。
2.(经典回放)已落下的叶子中某矿物质元素的含量显著少于落叶前的含量,而另一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几乎不变,则这两种元素分别是( ) A.磷和镁 B.氮和镁 C.氢和铁 D.钾和铁
答案:D
解析:因为钾是能再利用元素,落叶前移动到新器官中去,铁是不能被再利用的微量元素,不可移动。
3.甘肃兰州模拟用含有14种必需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
实验分两组,一组在光下,一组在黑暗中,48小时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
下表中各离子的数据为实验结束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
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条件水分消耗/mL Ca2+、K+、Mg2+/% 光下 1 090 135 27 179
暗中435 105 35 113
A.光下蒸腾作用比黑暗中强,消耗水分多
B.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呼吸作用关系密切
C.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答案:B
解析:Ca2+在光下吸收的少于暗处,K+则多于暗处,与水的比例不同,说明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同种情况下对离子吸收有多有少是有选择性,本实验不能说明B项。
4.经化学分析后,断定某物质不含有任何矿质元素,则该物质是()
A.纤维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核苷酸
答案:A
解析:纤维素只含C、H、O元素。
5.下列哪项不是制备无土栽培营养液应注意的问题()
A.其内应溶有大量氧气
B.应具有适宜的pH范围
C.应包括所有的必需的矿质元素,对某些植物还可增加有关元素
D.应是均衡的营养液,即矿质元素之间要有适宜的浓度比例
答案:A
解析:配好后注意通气,O2微溶于水。
6.对绿色植物自身来讲,制约其吸收矿质元素的离子的因素有( )
①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②根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③植物的蒸腾作用④物种自身的遗传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和能量、载体有关。
7.把菜豆幼苗放在含32P培养液中培养,1 h后测定表明,幼苗各部
分都含32P。
然后将该幼苗转移到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数天后32P()
A.不在新的茎叶中
B.主要在新的茎叶中
C.主要在老的茎叶中
D.主要在老的根中
答案:B
解析:P是可移动元素。
8.福建厦门模拟北京地区种植的大白菜于秋末冬初收获(在立冬日砍收白菜)。
人们发现,收获的大白菜外部叶片的钙元素含量大大高于菜心,菜心的氮元素含量却远远高于外部叶片,而肥沃的菜园子土壤富含各种矿质营养。
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大白菜生长后期的气温偏低
B.北方的土壤氮元素含量比钙元素多
C.钙在植物体内可被不同器官重复利用
D.钙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比较稳定
答案:A
解析:北京地区秋末冬初气温偏低,影响大白菜根部的呼吸作用,从而使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大大减少。
而钙元素是不可再度利用的,故外部的钙元素高,而氮元素可重复利用,这使菜心的含氮量高。
二、非选择题
9.有人用15N标记的肥料给农作物施肥,结果在食用此农作物的人的尿中查出了该元素,请回答:
(1)含15N的离子从土壤溶液中,经过_____ 后进入根细胞内。
(2)人摄取这些植物蛋白后,在消化道内,先后经_______的作用,又被分解成含15N的氨基酸。
(3)含15N的氨基酸经_______的方式被小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送到人体细胞内,经_______作用后形成含15N的部分,在______内转变成尿素排到体外。
答案:(1)主动运输(2)蛋白酶、肽酶(3)主动运输脱氨基肝脏
解析: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个主动运输的过程。
蛋白质进入人体的消化道中被消化酶消化,消化酶可以分为两大类,蛋白酶和肽酶,以氨基酸的形式被人体吸收。
氨基酸进入人体后,经过脱氨基作用分为含氮部分和不含氮部分,不含氮部分通过其他途径转化为糖类或其他物质,含氮部分在肝脏中转化为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
整个过程利用放射性元素来研究N循环途径。
10.图3-4-5是水培法成分鉴定实验装置。
若用此装置观察镁对植物的作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中植株正常生长且叶呈绿色,而B瓶中植株的部分叶变黄。
试分析:
图3-4-5
(1)A、B两瓶中的培养液应如何配制?
(2)B植株部分变黄的是老叶还是嫩叶?为什么?
(3)图中C管的设置对于维持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有何意义?
(4)若使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C18O2,瓶中的水均为H2O,则A瓶植株是否有可能产生C18O2?______。
请根据有关化学方程式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瓶为完全营养液,B瓶为缺镁的(完全)营养液。
(2)老叶。
因Mg是可移动元素,易被新叶利用。
(3)通入氧气,有利于根的有氧呼吸,对植物吸收矿质元素有利。
(4)可能
6C18O2+12H2O光叶绿体C6H1218O6+6H218O+6O2,C6H1218O6+6H218O酶6C18O2+12H2O+能量
解析:该题目考查的是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在植物体内的利用。
PK重点线
湖南模拟为研究根对钾离子的吸收,科学家用装放射性同位素42KCl溶液若干(如图3-4-6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图3-4-6
切取1 cm长的小麦幼苗的根尖,分别将每组180个根尖浸在0.02 mol/L、0.05 mol/L、0.1 mol/L的42KCl溶液中。
通过右侧玻璃管以一定的速度向容器内输送空气或氮气。
每隔10分钟各取出30个根尖,将根表面附着的42KCl溶液充分擦拭后,测定根组织内的42K 放射量(相对值),横轴为根在42KCl溶液中浸泡的时间(分钟),图3-4-7中的数字是根浸在42KCl溶液的浓度(mol/L)。
实验1.向容器内输送空气。
结果如图A所示。
实验2.向容器内输送氮气。
结果如图B所示。
实验3.向容器内输送空气。
测定之前还要用某盐溶液对根尖充分冲洗。
结果如图C所示。
实验4.向容器内输送氮气。
测定之前还要用某盐溶液对根尖充分冲洗。
根的组织内几乎没有42K+残留。
图3-4-7
(1)从实验l和实验2的结果看,根吸收42KCl溶液时,在输送空气时起作用,而在输送氮气时不起作用。
这种生理功能是 _______。
输送空气有利于根吸收42KCl溶液的原理是怎样的?
(2)从实验3和实验4的结果看,进入根组织内的42K+有的被某盐溶液
冲洗掉,有的没有被冲洗掉。
这种区别是42K+在根组织中存在的部位不同所致。
请简要说明。
(3)根据图3-4-8中60分钟的根对42K+的吸收量,在图中绘出根吸收的42K+量与浸泡的42KCl溶液浓度的关系曲线。
纵轴为根组织内的42K +的吸收量(相对值),横轴为浸泡根的KCl溶液的浓度(mol/L)。
图3-4-8
(4)根据绘制的曲线分析,42K+的吸收量与浸泡根的42KCl溶液浓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5)如果实验1装置中其他条件不变,再加入一种物质,在不破坏根组织的前提下,使根组织内的42K含量出现与图3-4-7 B相同的结果,加入的这种物质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答案:(1)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需要消耗能量,空气中的氧气有利于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更多的能量。
(2)通过扩散作用吸收的42K+存在于细胞壁、细胞间隙处,容易被某盐溶液冲洗掉。
通过主动运输作用吸收的42K+进入到细胞膜内,不容易被某盐溶液冲洗掉(或答“被冲洗掉的位于细胞间隙,未被冲洗掉的位于细胞内”)
(3)如下图
(4)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1 mol/L以下)浸泡根的KCl溶液浓度越高,根对42K+的吸收量越大;超过一定浓度后,根对42K+的吸收量基本不增加。
(5)加入呼吸抑制剂,影响根细胞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从而影响根细胞主动吸收42K+。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