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睡了》教材分析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海睡了》教材分析
本文是关于《大海睡了》教材分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文本分析
《大海睡了》是一首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儿童诗。

诗歌共8行两句话,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

诗歌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流畅,富于想象,风儿、浪儿、明月、星星、大海都被赋予了具体可感的形象。

把风和浪比作顽皮的孩子,把大海比作一位慈祥的母亲,而明月和星星则是躺在她怀里、趴在她背上睡着的孩子,这是多么美妙的意境。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体现了诗句描绘的优美意境,可供学生观察,帮助学生体会诗情画意,进而理解课文并有感情地诵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后田字格中的5个范字,是要求学生学会的生字。

本课总体的教学目标是: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

联系实际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读中想象大海的形象,体会大海夜景的优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材开发
文中插图画着蓝蓝的夜空挂着弯弯的月儿,闪着亮亮的星星,下面是静静的大海……一幅静谧的大海夜景图。

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指导学生边观察边联系诗句内容,将学生带入美好的情境,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

相关材料
有关大海的各种资料都可以成为本课的资源。

如谜语:胸怀真宽大,江河容得下。

潮涨幕就落,风起掀浪花。

又如诗歌《大海》:大海大海,像只摇篮,摇过去,白帆点点,摇过来,鱼虾满船。

大海大海,多大多宽?瞧,太阳月亮也睡在里边。

本课教学时间为两课时,在此提供第一课时的教案。

课题大海睡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诵读中想象大海的形象,感受大海夜景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示范法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诵读中想象大海的形象,感受大海夜景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想象大海的形象,感受大海夜景的优美。

教具课件:大海日景与夜景,摇篮曲音乐教学过程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案谈话导入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大海吗?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的?过渡:小朋友们见过的一般都是白天的大海,你瞧——播放白天大海的情景。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二、揭题:白天,风儿在欢快地唱着歌,浪花快乐地跳着舞,海鸥也在天空自由地飞翔着,白天的大海是特别热闹的。

你们想知道睡熟了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吗?今天,老师就要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儿歌《大海睡了》。

三、教师板书课题:大海睡了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书空。

稍作提示:大海的海是三点水,右边下面是个“母”字,大海呀就像妈妈一样。

齐读课题,读出大海睡熟的意境。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2、欣赏白天大海的景象。

3、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明白学习内容,跟老师书空课题。

要引导学生把话放完整,说通顺。

要及时、多样地鼓励说的有创意的学生。

学习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四、过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睡熟的大海。

1、播放课件:课文范读。

2、述:小朋友们喜欢这首儿歌吗?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打开书,轻轻地把这首儿歌读一读,把字音读准了。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出现轻声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师范读“风儿”,再请小朋友们读1、欣赏课文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练读儿歌。

3、汇报自学情况。

自由读。

指名读。

小老师带读轻声要带学生读准。

4、述:大海睡了,这些词宝宝怕把大海吵醒了,所以他们都读轻声。

4、述: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课文肯定也能读好,是不是呀?现在就请小朋友轻轻地捧起书,同座位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5、理解感悟第一句。

读了这首儿歌,你觉得大海最像谁?大海妈妈有两个调皮的孩子,他们是谁?白天,风儿和浪儿玩得特别开心,他们白天是怎样玩的?(出示第一句)述:风儿吹着浪儿,在捉迷藏呢!到了晚上,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谁来读读看?
6、理解感悟第二句。

过渡:大海妈妈还有一对可爱的孩子。

(出示第二句)自己读一读第二句
找一找。

星星和明月可听话了,老师请你们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7、听声音,感受夜晚大海的优美。

播放课件:晚上海浪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海浪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现在你最想干什么?指名说一说。

现在你就是星星妹妹,老师是月亮姐姐,我们一起在大海妈妈的怀里睡着了。

说说你的感觉?你的梦是什么?1、同座位同学互读课文。

5、根据朗读情况感知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想象白天大海上风儿和浪儿玩耍的样子。

指名读第一句。

闭上眼想一想海面上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再读第一句。

男女生分别读,听时想象海上的景色。

学生朗读后质疑。

学生提不出问题,老师就提问:为什么星星和月亮会到大海妈妈的怀里去。

美读课文谁能够把舒服、美美的感觉读出来呀?小朋友们喜欢这着儿歌吗?师配乐范读。

评价启发学生用表演来表现。

指名读。

分小组读。

听师范读课文。

评价。

赛读。

和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读文。

拓展延伸1、和她的孩子们美美地睡了一夜,天亮了,公鸡喔喔叫了,大海醒了。

观看白天的大海。

2、想邀你们做小诗人,你们愿意像书上这样写两句吗?3、这儿有一首儿歌,作圣诞节的礼物送给你们好吗?师范读《大海醒了》。

看课件,欣赏白天的大海,自由思考,说说〈〈大海醒了〉〉。

听师朗读儿歌〈〈大海醒了〉〉。

跟师读。

作业设计1、诵读本文,可以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自己提提意见。

2、利用节假日,有条件的可以去看看大海的壮丽景色。

教学反思
在进行教学后,更深刻地体会到本课是一则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儿童的思维想象世界,用儿童的笔触描绘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所以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朗读、观察、想象、美读的过程中,架起抽象的文字符号与形象的自然画面间的桥梁,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诗的意境,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是情境教学法。

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多媒体呈现画面,再现情境,在学生眼前展现了大海博大的魅力,学生仿佛来到了大海边,听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看海鸥在天空飞翔,闻着海的气息,真是身临其境,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

这种教学方法尤其适宜运用在低年级的诗文教学中。

一方面,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有明显优势,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用
情境教学法能充分地再现诗文幽静深邃的美的意境,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对诗意心领神会。

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如站在大海边上,厂家白天与夜晚大海两种不同的美,比较白天与夜晚大海两种不同的美,然后,再以后者为主,充分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大脑去创造美,用自己的心声去表现美,使诗文中蕴含的丰富的美育因素,得到充分挖掘,使语文与美育完美结合。

如在导入阶段,我播放了白天大海的景象,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朗读,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了一种美的情趣,进入了一种美的境界。

这首儿歌对儿童心性的陶冶在此时便如春雨般悄然无声地渗入了学生的心田。

又如让学生扮演星星、月儿,想象自己就在大海妈妈的怀中、背上,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营造了一种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

主体性是种自由方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书说话,尽情地倾诉心声;让学生大胆地解放大脑,大胆地放飞想象,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

另外这种主体性自由方式的学习,鼓励学生有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独特的理解,因为正是这些独特性蕴含着创新的意识。

二是采用合作学习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根据这种理念,在教学时,我采用了生生合作的方式互读课文,共同赏析;师生合作的方式共同美读、研读课文,使学生在互助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在鼓励中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