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并对财税官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
这些举措A.适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B.反映了财税制度的成熟C.说明了监督制度的改变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25.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C.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26.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
叙述出处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清圣祖实录》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联必躬自断制。
《清世宗实录》联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今联虽逾六袠,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几之劳勚。
尝欲俟《清高宗实录》八旬以后,春秋渐高……或可稍安颐养。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完全贯彻B.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C.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D.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27.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
这种状况()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阁臣数(人)30 37 42 2512114占比(%)18.63 22.98 26.09 15.53 7.45 6.83 2.49 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28.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一书中曾写到:“在清朝面临的新技术中,铁路是最棘手的”,“很多中国人认为铁路会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还使道路和运河工人失业改变业已形成的市场模式”。
这说明()A.西学传入导致民族工业破产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传统观念阻碍近代化的发展D.国内市场走向开放29.1922年,梁启超认为,楚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属于南方的蛮夷之邦,之后才逐渐融入华夏。
2020年高考文综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三文综二模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据《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曾强立鲁武公的少子为嗣君,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
这一事件说明()A. 嫡长子继承制日渐制度化B. 分封制收到重大冲击C. 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的废立D. 中央集权制已现雏形2.1960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1号汉墓(东汉晚期)中,发现有描绘豆腐作坊的画像石。
画面完整地表现了浸豆、磨豆、虑浆、点卤、榨水等制作豆腐的主要工艺流程。
这则材料()A. 是东汉晚期发明豆腐的有力证据B. 说明东汉时豆腐已成为南北方主要食材C. 有助于研究确定豆腐发明的时间D. 反映出中西交流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3.如图是我国某个历史时期东南沿海主要外销瓷窑口分布图。
该历史时期最早可能是()A. 唐B. 宋D. 清4.武后时,官员张衡在市场购买食品受到御史的弹劾。
唐德宗时,宰相刘宴入朝时在路旁购买胡饼吃,群僚对此豪不奇怪。
这反映出唐朝()A.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 城市人价值观念的变化C. 前后期吏治有天壤之别D. 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5.1902年11月,上海南洋公学的学生们为反抗校方的专制统治而集体退学。
受其影响,东南许多地区的退学、罢课、集会等反抗斗争风起云涌,被社会上称为“学界风潮”。
这种现象表明()A. 清末“预备立宪”丧失民心、B. 民主共和成为主流社会思潮C. 新型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崛起D. 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受到冲击6.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釵为弁,文武双全。
这反映出()A.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B. 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C. 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D.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7.“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在这里描述的是()A. 北伐战争期间的农民运动B. “工农武装割据”下的土地革命C. 1947年启动的土地改革D.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地改革运动8.1925年孙中山虽然逝世,但国民党的北伐却取得成功。
【2020】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仿真模拟试卷二 含答案

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
B.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主义制度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故A项正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体现题干的“从本质上说明”,故B项错误;邓小平主张改革,不是变革社会主义制度,是变革不适应生产力方面的环节,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信息,故D项错误.。
3.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执政心法时说道:“摆起面孔说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一派杂霸之术.。”君主“得其心法”始于( )
A.东周B.西汉
C.北魏D.南宋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中“仁义道德”“一派杂霸之术”可知是指汉代儒学外儒内法的特点,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是在西汉时期,故选B项.。
4.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
18.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如果你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选择以下哪部著作作为参考( )
A.《资本论》B.《共产党宣言》
C.《法兰西内战》D.《德意志意识形态》
答案 D
解析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故D项正确.。
14.票证是鲜活的历史.。下图能反映出当时中国( )
①社会上崇尚勤俭节约 ②日用物资比较匮乏 ③生活必需品定量供给 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2020届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20年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二)一、选择题1.以下两则材料均出自司马迁《史记》:“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结合汉初史实,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史记》中对汉初商业政策的记载自相矛盾②抑商侧重于压制商人社会地位③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④政策的松动推动了商业发展.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2.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说:“这种思路把知识领域的事情,都归入了人格涵养和心灵境界,于是更加强化了传统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一个传统,即学术的终极意义在于“为己”,因此它也特别影响了中国士人对于形而下的、自然现象世界的无端轻蔑和对形而上的、道德理想世界的过度崇尚.”此学者论述的应该是()A.孔孟儒学 B.老庄道学 C.董仲舒儒学D.程朱理学3.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犁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B.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C.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4.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A.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B.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C.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D.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5.如图为北宋“黄庭坚书梧州御制《戒石铭》”碑图,下列有关《戒石铭》说法错误的是()(注:北宋太宗始颁布《戒石铭》,将“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刻在石碑上,并诏令立于诸路州县官府,以劝诫百官.其后各朝相沿为制.)A.体现了“民为国本”的思想B.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C.目的在于警醒官员廉洁奉公D.反映理学对吏治的推动作用6.与洪秀全齐名的太平天国首领杨秀清,出身广西,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后来因失业回到家乡,仍作烧炭工人.杨秀清此时的失业,与某一城市的开港有关.这一城市应是()A.上海B.广州C.南京D.天津7.1650年,英吉利共和国发布《航海条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点:一、禁止外国商人和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贸易关系;二、外国商船如无共和国政府的许可证,不得与美洲的英国殖民地通商.以下关于此条例说法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压制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B.其颁布有利于工业资本家在海外的扩张C.主要为打击西班牙殖民势力扩张而颁布D.反自由贸易,以保护主义促进国家利益8.下列材料出自近现代某政治文件()这个政治文件最有可能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共一大宣言》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D.《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10.1958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国人民公社的未来几年做出估计:虽然会因遇到许多困难而“调整公社体制”,采取一些“可能会更实际、更符合地方条件”的措施,但中共“肯定会继坚持公社的方针,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结合人民公社的有关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美国中情局对人民公社的预估不符合史实B.三年困难后中共被迫放弃了人民公社体制C.六十年代后公社内部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D.1992年深化改革后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11.1954年,中、苏、美、英、法等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中国在会议上积极活动,推动会议成功,提高了国际声誉.以下关于日内瓦会议说法正确的是()A.会议成功推动美国侵略者退出印度支那地区B.会议达成和平公约,推动朝鲜战争双方停战C.中国提出合理建议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D.会议直接促成中国与亚非国家兴起新的建交高潮12.古代雅典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雅典城邦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材料体现了雅典哪一价值观念()A.平等自由 B.城邦优先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金银,特别是银源源不断地从西班牙殖民地流入欧洲,欧洲货币金属的供应量大幅度上升,在整个16世纪至少增加了3倍.西班牙政府曾试图禁止金银的出口,但徒劳无益.而且,政府本身就是最大的违禁者.它用大量的金银支付对意大利、德国和荷兰的欠款,并且资助无休无止的战争.正是这些国家包括西班牙参与的违禁买卖活动,使贵金属在欧洲蔓延扩散.最明显直接的结果是价格的长期(不正常的)上涨.16世纪末的价格水平比世纪初高出3倍至4倍之多.﹣﹣《世界经济史》材料二直到19世纪中期为止,中国长期保持的出口顺差主要是通过外国人用白银偿付来解决的.然而,中国对白银的吸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明朝政府抛弃了元朝乃至更早的宋朝部分使用纸币的政策.这是因为在发生危机时,滥印纸币总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后果.明朝政府先是停止了纸币的印制,接着又停止了纸币的使用,从而完全使用铜钱和银锭.另外,货币税收的份额越来越大,最终演变成完全用白银交纳的“一条鞭”法的税制.正是中国对白银的公共需求、中国经济的巨大规模和生产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出口顺差,导致了对世界白银的巨大需求,并造成了世界白银价格的上涨.弗林和吉拉德尔说:“如果没有近代早期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同样的‘价格革命’”,也不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它是靠出售白银而得以生存)﹣﹣[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1)材料一描述的是欧洲哪一经济现象?其具体表现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产生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如果没有近代早期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同样的‘价格革命’”?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表达清晰)【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材料一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开始实行煤炭工业国有化.1947年8月以后,政府先后依据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在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通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此外,工党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如实行免费医疗、教育补助、养老金补助、工伤补助等.﹣﹣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1)依据材料概括二战后英国经济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实行的背景.(2)概括撒切尔经济政策与二战后经济政策的不同,政策发生转变的原因是什么?【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6.材料一第14条,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第21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员;第22条,大总统宣告开战、媾和;第50条,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第60条,大总统对国民之全体负责任﹣﹣《中华民国约法》1914年材料二在民初政治形势下,恢复总统制并非毫无道理.精通宪法学的古德诺就对改制表示赞赏,认为西方内阁制国家,人民于代议制有长久的经验,但中国却无此经验.此外,内阁制国家多系君主国,创设此制的原因在于世袭君主端拱无为,故须内阁承担责任,中国的情况亦与此不同.新约法变内阁制为总统制,以美国的先例衡量,可谓“共和国之良法”.古氏虽有为袁世凯“御用”的嫌疑,所论却多少考虑了中国“国情”.但因袁世凯和张勋相继上演“复辟”闹剧,不仅君宪政体被彻底否定,以集权行政为特征的总统制也不再被人看好.﹣﹣杨天宏《比较宪法学视阈下的民初根本法》(1)依据材料一,《中华民国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什么政体?其制定的背景是什么?(2)概括材料二中古德诺的观点.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说出赞同或反对的理由.【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7.材料一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法、英、意、日、波、捷等1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作为创始国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主要内容是:缔结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各方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任何国家只要同意本公约的内容都可加入.该公约于1929年7月25日生效,截至1933年,加入者共计63个国家.﹣﹣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近代史》上卷材料二《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间在日内瓦缔结的关于战时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包括:战地公约、海上保护、战俘待遇、保护平民等.其中1949年日内瓦第4公约,有159条正文和13个附件,主要内容是:处于冲突一方权力下的敌方平民应受到保护和人道待遇,包括准予全离境,保障未被遣返的平民的基本权利等;禁止破坏不设防的城镇、乡村;禁止杀害、胁迫、虐待和驱逐和平居民;禁止体罚和酷刑;和平居民的人身、家庭、荣誉、财产、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应受到尊重;禁止集体惩罚和扣押人质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非战公约》.(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内瓦公约》体现的主要原则以及与《非战公约》内容的主要区别.【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8.材料早在辛亥革命时张之洞即被“妖魔化”了,翻开1903年至1905年期间革命党人在日本办的刊物上,张之洞是一概的汉奸、封建卫道士形象。
2020届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复习仿真模拟试卷(二)(解析版)

2020届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复习仿真模拟试卷(二)(解析版)(共100分,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2019·西宁检测)《左传》记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该学者认为()A.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与分封制蕴含着家国对立的隐患C.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D.士与庶民是宗法制下的最底层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分封制下“国”与“家”的矛盾,未反映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A 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C项错误;士是宗法制下的最底层,D项错误。
25.(2018·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三)汉末灵帝熹平四年,汉政府曾将儒家经典刻石立于洛阳太学,即“熹平石经”。
其字体全是工整的隶书。
曹魏时,又增加了《尚书》《春秋》二经的“古文”本刻石,世人称为“正始石经”或“三体石经”。
由此可见,自东汉以后() A.儒学开始确立正统地位B.古文经的影响力扩大C.官方意识形态发生突变D.儒家分化出不同流派答案:B解析:西汉武帝时儒学即已确立正统地位,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汉末时“熹平石经”为隶书刻本,即为今文经,而增加的《尚书》《春秋》为古文字刻本,即为古文经,而将“熹平石经”与《尚书》《春秋》二经合称为“正始石经”或“三体石经”说明东汉以后古文经的影响力扩大,B项正确;不论古文经还是今文经均属于儒家思想,因而官方意识形态并未发生突变,C项错误;古文经与今文经在西汉时即已产生,因而并非东汉以后儒家分化,D项错误。
26.下表为唐宋两朝节妇烈女对照表A.隋唐时期经济繁荣与社会风气的开放B.隋唐统治者受儒家伦理纲常熏陶尚浅C.宋代女性伦理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儒学信仰的重建强化了社会伦理观念答案:D解析:从表中可知,两宋时期节妇数、烈女数呈上升趋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造成材料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統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诉求,表明儒学信仰的重建强化了社会伦理观念,答案为D项。
2020届新高考历史模拟仿真卷(山东卷)第2卷

2020届新高考历史模拟仿真卷(山东卷)第2卷1、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西晋东晋南朝宗室外戚19%-38% 7% 19%-38%世家大族49%-64% 78% 49%-64%A.官僚体系日益遭到破坏B.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C.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D.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3、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
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同时他又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这反映出黄宗羲(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B.超越了儒家治国思想C.反对明朝的君主制度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
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再失败。
该观点反映出太平天国(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B.肩负着双重的历史使命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D.失败的根源是内外夹击5、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
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C.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D.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6、“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
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2020二轮历史高考仿真模拟卷2-答案

考前检测二参考答案使用时间:正月二十2020.2.131-5 DBAAD6-10 DCACC11-15 CCBDB16-20 DBADD21-25 CACAA26. (13分)(1)措施:强调“民本”思想,营造勤俭务实的风气;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或推行租庸调制);主张文德治国,推行乡村教化。
(6分,答任意3点得6分)(2)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
(1分)井冈山时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4分)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
(2分)27.(10 分)唐代状元主要出自河南、河北、陕西等地,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当时这一地区是全国经济重心,经济繁荣,文化教育发达,陕西则是政治中心。
宋代到明清时期,江苏、浙江等地状元数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主要是因为宋代以后,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南方的文化教育也逐渐超过北方。
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也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辽、金政权受中原文化影响,学习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以巩固自身统治。
(学生须从朝代和地区分布两个方面分析特点。
其它如答“宋代状元数量较多。
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等,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8.(14分)(1)英国鸦片贩子勾结走私犯进行鸦片走私;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海防出现重大事故;商路安全受到威胁等。
(8分)(2)损害了清朝的水师巡洋制度;破坏了中国的行政、司法等主权;导致近代中国海洋主权意识淡薄。
(6 分)29. (13分)水平三:能够通过陈独秀评论义和团的观点,选择-个恰当的新的时间尺度;能够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评述陈独秀的评论;相关解释充分合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10—13分)示例:时间尺度:五四运动(1919年)(时间尺度合理,2分)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倡导民主科学,全盘肯定西方文明,批判义和团盲目排斥西方工业文明的一面。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并对财税官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
这些举措A .适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B .反映了财税制度的成熟C .说明了监督制度的改变D .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25.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 )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C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26.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
叙述出处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联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联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清世宗实录》 今联虽逾六袠,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几之劳勚。
尝欲俟八旬以后,春秋渐高……或可稍安颐养。
《清高宗实录》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完全贯彻B .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C .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D .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 27.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
这种状况( ) 年限1年以下 1—2年 2—5年 5—10年 10— 15年 15— 20年 20年以上阁臣数(人)30 37 42 2512114占比(%)18.63 22.98 26.09 15.53 7.45 6.83 2.49 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28.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一书中曾写到:“在清朝面临的新技术中,铁路是最棘手的”,“很多中国人认为铁路会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还使道路和运河工人失业改变业已形成的市场模式”。
2020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二)

2020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二)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11卷5至8页第I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
1.有学者分析殷墟1004号大墓出土的两件方鼎(右图)时指出:来源不同的多类神兽融合成混合性的造型,取代了单一独特的崇拜对象,将不同地区的礼仪崇拜合并成共同信仰。
这说明A.中国的原始文化星罗棋布B.各地接受商王族信仰崇拜C.商朝已形成统治地方力量D.蕴含着大一统的权力模式2.战国时期,商鞅针对当时“法力不张,法度废弛”,特别是贵族高踞于法之上的横行给社会造成的动乱,提出“壹刑”的主张,特别提出“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
其意在A.以人人平等来维护法律的公正性B.修正功过相抵所带来的系列弊端C.限制贵族特权以实现法律的公平D.加强对百姓的控制实现富国强兵3.《欧洲瓷器史》中提到:“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有时欧洲主顾订购的器皿带有盾形纹徽。
”这一现象说明A.市场需求刺激制瓷业发展B.欧洲改进了中国制瓷技术C.官营手工业垄断制瓷技术D.中国被完全卷入世界市场4.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北宋诗人宋庠面对落花显得十分坦然:“先落后开应定分,一般迟日一般风。
”这种情怀,完全洗却了以往“落花”诗中所寓的伤感情绪而自出新意。
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儒者实现了积极参与政治的理想B.儒者通过诗词以期提高政治素养C.理学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D.理学研究方式影响着诗词的创作5.下表为晚清驻外公使知识结构统计表,据此可知晚清出身人数时段翰林进士举人优廩副贡荫生监生附生例贡捐监新式学堂留学生1875-1894 7 1 6 2 2 1 2 2 2 0 1 1894-1900 2 0 3 2 0 0 0 0 0 1 2 1901-1911 2 0 6 0 4 1 0 1 0 6 11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D.外交官群体走向近代化6.19世纪改良主义思想家马建忠主张“借债以开铁道”,认为这是“用洋人之本,谋华民之生;取日增之利,偿岁减之息”,是“阳为借债之名,阴收借债之效”。
2020届全国新高考仿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卷

2020届全国新高考仿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卷★祝你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2019·西宁检测)《左传》记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该学者认为() A.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与分封制蕴含着家国对立的隐患C.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D.士与庶民是宗法制下的最底层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分封制下“国”与“家”的矛盾,未反映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C项错误;士是宗法制下的最底层,D项错误。
25.(2018·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三)汉末灵帝熹平四年,汉政府曾将儒家经典刻石立于洛阳太学,即“熹平石经”。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2)历史“近代化(现代化)史观”一、现代化(近代化)的含义及其内容: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二、在理解近代化(现代化)史观时要防止几种偏差:(一)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
因为现代化(近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
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等,后来西方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实行了纠正,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已成为人的权利。
还有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
(二)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
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
准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三、知识要点:经济上近代化进程: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原因、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过程、一五计划、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思想上近代化方案:农民阶级《资政新篇》、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和三民主义;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政治上近代化的努力: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四、典型例题:例题1.15至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在经济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有五次发展机遇,对中国和西方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16世纪前后中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工业文明的曙光,但中、西方发展状况迥异。
17、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取得长足发展。
请说出其在科技、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答案:(1)科技:近代自然科学如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产生。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2)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康乾盛世”的余晖,西方却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工业革命。
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高考模拟 历史试题含答案纯word版(2020.2)

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高考模拟历史(2020.2)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东汉光武帝时规定,对被察举的茂才和孝廉,地方要先给予一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到中央。
这一规定A.打破了士族垄断选官的局面 B.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C.增加了全国学子出仕的途径D.扩大了地方政府选官权力2.《齐民要术》强调,种葵应“近州郡都邑有市之处,负郭良田三十亩”,种芜菁要“近市良田一顷”,种胡荽要“近市负郭良田一亩”,种红蓝花也要“负郭良田一顷”。
这一农学认识主要源于A.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B.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C.精耕细作农业的探索 D.农业商品化生产实践3.《梦粱录》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挂四时名画,装点店面……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古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
”这表明宋代A.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 B.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C.娱乐活动丰富市民生活 D.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4.《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可知上古中原地区产有竹子。
史书记载:隋唐时期,在现今河南、陕西等地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了宋代,仅凤翔(属陕西)设有监司;明初,黄河以北,已不见竹子大量种植。
上述记载,最能印证的历史现象或变迁是A.竹子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B.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C.政府对管理竹子种植的重视D.东周到明代初年的经济变化5.清朝康熙中期以后,政府在工商业领域实行商专卖政策,这种形式,较之明代弊端丛生的官专卖制有了明显改进,国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利用专商间接遥控。
2020届全国新高考原创精准仿真试卷(二)历史

2020届全国新高考原创精准仿真试卷(二)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8、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9、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武王灭商,封纣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弟)于附近建国监视(即为三监),这次分封A. 加速了华夏族的融合发展B. 确保了贵族权力的世袭C. 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D. 消除了诸侯国的叛乱【答案】A【解析】【详解】西周分封制下分封殷商后裔为诸侯,同时封同姓亲族为诸侯,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这些措施有利于将中原文化带到各地,加速了华夏族的融合发展,故选A项。
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表反映了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对下表所反映的情况的合理解释是AC.兼并战争严重破坏先秦文明 D.以郡统县的传统发端于秦汉时期25.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
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A.价值观念日益趋同 B.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C.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26.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市民社会的形成 B.民间教育的发达C.宋代理学的兴起 D.频繁的对外交流27.湖南省沅陵县曾出土两张元代油漆颜料广告。
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
材料反映出A.繁荣发展的广告服务业 B.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C.私营手工业地位的上升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8.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AC.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 D.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29.表中的数量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建交国家数量AC.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贯彻的是“一边倒”外交方针30.下面为1952〜1958年我国科研成果统计表。
2020年湖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社会流动主要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
下列现象不利于社会流动的是( )A.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B.从市舶制度到实行“海禁”C.从察举制到科举制D.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25.古希腊的一位思想家曾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据此言论,该思想家最可能是( )A.苏格拉底B.普罗泰戈拉C.亚里士多德D.屋大维26.1912年,塔夫脱在对国会发表最后演讲的时候,主张在外交政策中,美国应该用“美元代替子弹”,希望企业通过和平贸易发展海外市场,认为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大规模的军事介入。
这体现了该时期美国的外交思想是( )A.直接抢夺,欺诈性贸易B.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侵略相结合C.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世界D.新殖民主义,以跨国公司为支柱27.在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末的两个半世纪里,西方在三个领域,即思想文化(包括宗教)、地理知识和商业贸易方面开始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进程,并初步决定西方在未来的世界体系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
体现这一领先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临时约法》的颁布C.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28.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对“近代社会宣言书”理解最为契合的是( ) A.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 B.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C.描绘了“理性王国”蓝图D.鼓舞了民族独立的斗争29.下图为一副名为《法国大革命带来的“自由面包”》的漫画,画中将法国大革命带来的自由思想比作面包,塞入各国嘴里,象征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思想已在欧洲发酵。
【人教版】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模拟示范卷(二)(含解析)

2020高三历史下学期模拟示范卷(二)(含解析)1. 《左传·昭公》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凡是士以上的等级都是世袭的,并规定“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
当时,这一举措A. 促进了国家统一B. 提高了劳动效率C. 有利于巩固统治D. 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这一制度是分封制。
主要影响是巩固统治;C项说法正确;A,B,D说法以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
2. 魏晋以来,御史台成为皇帝直接掌握的独立监察机构。
《通典》记载:御史中丞“与司隶分督百僚。
自皇太子以下,无所不纠。
初不得纠尚书,后亦纠之……中丞专纠行马内,司隶专纠行马外。
虽制如是,然亦更奏众官,实无其限”。
这说明魏晋时A. 监察机构完全独立B. 监察机构权力得到加强C. 实现政治权力制衡D. 法律制度健全、完善【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得魏晋时期监察机构权力得到加强,B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有误,排除;C项是西方政治特点,排除;D项不符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排除;故选B。
3. 宋代理学家着重研究的儒家经典,首先是《周易》。
理学家通过对儒家经典进行注疏,阐述他们对字宙和人生的见解,并借用《春秋》的微言大义,说明“尊王攘夷”的理论。
这说明宋代理学旨在A. 探求宇宙本原B. 继承周孔儒学C. 考订儒家经典D. 维护封建统治【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尊王攘夷”的理论”体现了文化为统治服务的特点,D项说法正确;A,B,D说法皆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
4. 当过商贾、牙人的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强调“农贾乐业,衣食滋殖”,认为“农安于田,贾安于市”则财用充足,否则国家必贫困。
这说明唐甄A. 要求废除重农抑商政策B. 认为商业比农业更重要C. 认识到商业活动的价值D. 提出经济要均衡地发展【答案】C5. 马克思指出:“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不列颠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开始与世界建立起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二)24.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说:田氏代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向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
据此,刘向认为A.道德沦丧是导致混乱的主要原因B.分封宗法走向崩溃是历史的必然C.卿大夫势力的崛起冲击传统秩序D.诸侯国易主成为战国动乱的根源25.秦朝在北方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在北方诸侯国旧长城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
汉武帝发动3次大规模的征伐匈奴的战争,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地区,建立酒泉、敦煌、武威、张掖4郡。
据此可知A.发动战争是解决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的主要手段B.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从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C.中央集权不断演进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近代中国的行政版图在这一时期得到基本奠定26.古代节妇指夫死不改嫁而终生守节的女子,烈女主要指殉夫而死的女子,下表是唐宋两代的节妇烈女对照表,据表可知朝代统治年限节妇数烈女数节烈合计隋唐326 32 29 61两宋319 152 122 274A.宋代妇女地位下降B.儒家纲常观念强化C.宋代理学走向僵化D.唐代儒学受到冲击27.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从洪武四年开始,十年一修,到崇祯15年,共27次编制黄册。
清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到雍正年后,户籍再也没有编审过,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地方管理弱化B.基层自治加强C.赋税制度变革D.经济发展迟缓28.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军事的分界点,战争初期清军失败的事实证明以现有的正规军击败叛乱是毫无希望的,清政府开始支持地方官员创办地方团练(湘江和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表明A.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B.清朝中央政府权力发生下移C.地方团练是军阀组织D.创办团练是洋务的重要内容29.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后的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促成的国民大革命都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的重大事件,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领导阶层的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革命任务的不同30.中共的土地政策总是随时代需要而调整,某一时期,中共颁布《关于若干特殊土地的处理问题》,文件规定“对逃亡地主土地的处理原则是,无论其逃至何处,土地不得没收”,这一政策A.有利于调动地主生产积极性B.符合民族战争发展形势需要C.目的是扩大中共敌后根据地D.表明民主革命任务根本转变31.改革初期,政府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因此在设置首批经济特区时采取了折中做法,选择了既有地理优势,但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又不会过于重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们。
这表明A.改革初期尚未实现思想解放B.意识形态阻碍中国改革开放C.中国改革开放在审慎中推进D.特区设置首先考虑地理位置32.公元前6世纪初在雅典,工商业阶层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
公元前5世纪在罗马,平民不满贵族垄断法律解释权,要求制定成文法,保障平民利益。
二者共同说明A.罗马继承了雅典的政治模式B.帝制不符合人民的利益C.贵族统治不符合各阶层需求D.经济发展推动民主法治33.1557—1644 年,葡萄牙商人以澳门为据点,把中国的生丝、瓷器销往欧洲和日本,流入澳门的白银为 1 亿两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流入中国内地。
另外,西班牙经营“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商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1571-1591年间共运输白银3000吨,这些白银也基本流入了中国。
这表明当时A.中国是殖民扩张中的最大受益国 B.中国的手工业和农业在世界范围内领先 C.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34.十月革命前,面对一战,列宁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1915年8月列宁又提出社会主义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也可能取得胜利。
这说明A.列宁预见了十月革命的爆发B.列宁认为单独一国也可建立社会主义C.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D.理论创新推动了俄国革命实践的发展35.右图为美国 iPhone手机厂商苹果公司的利润分布图(2010年),这反映A.中国劳动力在当时最为廉价 B.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利益分配失衡C.经济全球化需加强国际合作 D.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大多数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持鄙视的态度,将其称之为“蛮夷”,并与之保持相当距离。
亚洲东部是一个相对独立及封闭的状态,其他文明对于华夏文明长期处于尊从和学习地位,中原王朝由此形成孤傲自大的文化心理。
奉华夏为宗主与文明中心的观念,在很长的时期被其他文明的拥有者认同,以此为基础,东亚地区形成通行的天下秩序,中原王朝根据文明的类型划分夷夏,“蛮夷”包括华夏以外的其他文明,它们或为受中原王朝管辖的边疆民族,或为接受中原王朝羁縻的域外势力,或为通过朝贡与中原王朝交往的远方他国。
在地理分布方面,以华夏为中心的部分较清晰,与蛮夷毗连的区域较模糊,同时蛮夷的范围可由边疆向外部扩展。
——摘编自《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1期材料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中外交涉、通商事务随之增多,经常办理对外交涉的部分官员开始意识到,对英、法、美等国,断不能“绳之藩属之礼”,主张“与其争虚名而无实效,不若略小节而就大谋”,道光皇帝采纳这些人的“权宜之计”,遂在朝廷设置办理各国通商事务的大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这时,因皇帝和太后逃往热河,被迫留京的恭亲王奕由于经历了与各国使节谈判的过程,深感清廷“夷务”处理混乱不堪,“弊在体制”,加之增开通商口岸、列强公使驻京已成定局,于是萌生在京设一机构,统筹外交全局的想法。
1861年1月,总理衙门在京设立,下设英、法、俄、美及海防五股。
——摘编自《史学月刊》2015年6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统治者“夷夏观”的主要内容。
(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统治者对外交往观念的变化,并予以简要评价。
(12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外交观念变迁对现代外交有何启示?(4分)424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诸子站在不同的思想立场、依据不同的政治信念来批评孔子,在他们眼中,孔子成了一个繁饰礼乐、崇尚无用的仁义、扰乱人心、败坏人的自然本性而祸乱天下的罪魁祸首。
帝制中国时代尽管在某些时期或个别思想家那里,孔子偶尔会遭到问难、菲薄和批评,但总的来讲,帝制中国时代的孔子乃是人们心目中的一种拥有绝对权威而历久弥尊的政治文化偶像。
近代变革或现代转型期孔子的观念和形象在近世中国人的心目中发生了日益深刻而难以弥合的急剧裂变和根本转换。
洪秀全将孔子塑造成一个跪在上帝面前苦苦哀求认错的妖魔,康、梁维新一派极力推尊孔子为托古改制的至圣素王和神明教主,最终,在新旧思想不断“互相搏激而异论日起”并不断走向“激进化”的过程中,孔子形象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浪潮中被彻底打倒。
全球化时代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正面评价和充分肯定孔子、儒学和中国文化价值的声音和热情日趋高涨。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英国济贫制度是一种由天主教会主办、关注灵魂救赎、实行无差别救济、世俗功能尚无明显分化的救济制度。
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对修道院的解散成为伦敦济贫改革的前奏,1538年面对可能被解散的前景,伦敦城自治机构向亨利八世提交请愿书,请求国王将圣巴多罗缪、萨瑟克的圣托马、圣玛丽慈善救济院转让给伦敦,让其在基督和公益的双重名义下对其以改革。
直到1544年亨利八世才回应伦敦的请愿书,但其答复仍由教界而不是城市主导救济,严重背离了济贫改革的目标,直到1547年国王才颁发新特许证将圣巴多罗缪、伯利恒慈善救济院的管辖权授予伦敦城自治机构。
1552年,伦敦城、教界人士、国王三个方面均积极行动在贫民类型及其救济方法上很快达成共识:将贫民分为病人、贫困孩童、无业者三种类型,并施以医疗、教育和抚养、职业雇佣三种不同的救济方法。
1553年王室特许状从法律层面对差别救济的目标加以明确,标志着伦敦济贫改革差别救济目标的基本达成。
——摘编自《从慈善到公益:伦敦济贫改革与近代慈善救济院制度》(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济贫制度改革的背景。
(8分)(2)依据材料概括伦敦济贫制度改革的特点。
(7分)4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主动要求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但美国拒绝承认苏维埃政权。
1921年后,美苏之间的经贸往来连续不断,1931年苏联就购买了约50亿的美国出口机器设备。
30年代初,正当美国同严重的经济萧条作斗争的时候,远东战争策源地出现了。
入主白宫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认为,当世界笼罩在战争迷雾中的时候,不承认苏联是非常不明智的,“那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与此同时,美国800名大学院校教师联名致信罗斯福,呼吁立即承认苏联,美国报界1139家报纸中有718家表示赞成承认苏联。
1933年10月,罗斯福致信苏联,建议两国迅速举行建交谈判。
11月7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率领代表团抵达华盛顿,11月16日,两国达成协议正式建交。
之后不久,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等国纷纷与苏建交。
次年9月,苏联加入国联并任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沈莉华《试析美苏建交的历史背景及原因》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政府积极推动美苏建交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苏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7分)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陈嘉庚(1874~1961)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1894年,陈嘉庚就已开始在家乡厦门集美建立惕斋学塾。
他所创办的学校,纵的万面包括幼儿园、男女小学、中学到大学;横的方面包括普通中学、师范、中专、大专。
就地域而言,他主张“大学生不分省”,从国外归来的侨生也一视同仁。
民国初期,他就指出:“今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
他认识到“概民智未启,则共和之基础终无由巩固。
”他曾说:“教育不振,则买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细”。
陈嘉庚久居南洋,发现南洋华侨约1200万,其中不懂祖国文化已经“外化”的就有50万,这让他忧心不已。
据统计,1904年至1931年间,他的总支出共1321万元,其中捐资各类学校教育费就占837万元,加上办学利息380万元,占总支出的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