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下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欣赏小诗,拓展延伸
(1)学习了《香山的红叶》这篇课文之后,你们想到了哪首诗?(《山行》)一齐背下来:
习题设计
板书设计
3、香山的红叶
与众不同
凄凉萧瑟——艳阳天
周次
3
时间
3.19
主备教师
姜丽
参加教师
王萍
参与领导
史主任
主题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时
安排
备课流程
集体智慧
课标
要求
单元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姜丽
参加教师
王萍
参与领导
史主任
主题内容
课时
安排
备课流程
集体智慧
课标
要求
单元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让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学具
互动式集体备课记录
新知探究
习题设计
37——7、8、9
38——13、14、
41——7、8、9
板书设计
周次
1
时间
3.4
主备教师
姜丽
参加教师
王萍
参与领导
史主任
主题内容
因数与倍数
课时
安排
5
备课流程
集体智慧
课标
要求
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单元
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因数与倍数、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
倍数:2、5和3的倍数特征奇数偶数
整数的性质
因数:质数与合数
学情
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所涉及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为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做准备。同时,都是初等数论的基础知识。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1——7、8、9
板书设计
周次
6
时间
主备教师
姜丽
参加教师
王萍
参与领导
史主任
主题内容
课时
安排
备课流程
集体智慧
课标
要求
单元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让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学具
互动式集体备课记录
新知探究
习题设计
37——7、8、9
38——13、14、
41——7、8、9
板书设计
周次
7
时间
主备教师
二、初读感知,从整体上感受美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学生汇报)
3.指名朗读课文,说一说:香山红叶在你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汇报
三、读书想象,在细读中品味美
(一)寻红叶之美
1、默读1、2自然段,思考:香山的秋天因何而与众不同?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细腻的语言,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美丽景象。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观察生动妙雪的方法。
教法
学法
朗读法
教具
学具
香山的红叶的图片
互动式集体备课记录
新知探究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深秋,秋风萧瑟,草木凋零,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向香山,他们去看什么?请看大屏幕(播放香山风光片),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香山风光。
在音乐声中,全体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全文。
2、外宾在秋天来到了北京,他要去看一看北京的美景,你打算怎样吸引外宾到香山一游。
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五、深化总结,拓展延伸
1、动笔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这节课我们游览了独特的香山,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动笔写下来。学生再次进入情境,感悟文字,体现了读写结合。
质数与合数要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制作质数表
习题设计
7——1、2、3、4、5
8——6、7、8
11——2、4、6
适当补充有难度的题。
板书设计
周次
2
时间
3.11
主备教师
姜丽
参加教师
王萍
参与领导
史主任
主题内容
香山红叶
课时
安排
2
备课流程
集体智慧
课标
要求
1.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例2,根据一个数的倍数的定义,可知该数和任意非零自然数之积都是该数的倍数。2的倍数也就是2和任意非零自然数的乘积,孩子在列乘法算式时就会发现这样的算式是列不完的,因此,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接下来,也用集合图表示出2的倍数,为后面学习用交集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打下基础。
2、3和5的倍数特征让学生画圈、画框、观察、发现、总结。注意沟通数学术语与生活用语的联系。
新知探究
习题设计
37——7、8、9
38——13、14、
41——7、8、9
板书设计
周次
5
时间
主备教师
姜丽
参加教师
王萍
参与领导
史主任
主题内容
课时
安排
备课流程
集体智慧
课标
要求
单元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让教学难点:Βιβλιοθήκη 教法学法教具
学具
互动式集体备课记录
新知探究
习题设计
37——7、8、9
38——13、14、
2、同学们到小组内读书,合作交流。
3、各组推荐代表交流,其他同学评议并补充:
(二)品红叶之美
1、指名读3、4自然段,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因为香山红叶美。)
2、动笔画,哪些语句带给了你美的享受?
四、读演结合,在回顾中升华美
1、看来香山红叶的美景已经印在你们的脑海里了,倘若你们能把这种美读出来,更会让人难以忘怀。同学们,你们愿意把这一幅幅灵动的美留在课堂上吗?
教法
学法
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
互动式集体备课记录
新知探究
例1,直接提出问题:“18可以由哪两个数相乘得到?”引导孩子利用因数的概念来求18的因数。在这里,每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就可以求出18的一对因数,只要孩子有序地写出两个数的乘积是18的所有乘法算式,就可以把因数找全。在此基础上,再用集合图表示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初步体会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也为后面用交集形式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让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学具
互动式集体备课记录
新知探究
习题设计
37——7、8、9
38——13、14、
41——7、8、9
板书设计
周次
4
时间
主备教师
姜丽
参加教师
王萍
参与领导
史主任
主题内容
课时
安排
备课流程
集体智慧
课标
要求
单元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让
教学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具
学具
互动式集体备课记录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2、3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准确判断2、3和5的倍数,促进数感的发展。
重点
难点
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理解除尽和整除,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掌握能被2和5同时整除的数的特征。
能说会写《赏花》《写一写自己喜爱的植物》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萧”字、正确书写10歌生字。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对香山的红叶之美的细致描绘。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香山的红叶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陶冶。
2.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单元
分析
本单元以“植物之美”主体课文《香山红叶》《夹竹桃》、快乐读书屋《古诗三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