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赣州市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赣州市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③不如狐狸。

曹沫④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⑤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

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⑥首也哉!”孟尝君曰:“ 善。

”乃弗逐之。

【注释】①舍人:门客。

②鲁连:姓鲁名仲连,也称鲁连。

齐人,游侠义士。

③骐骥:千里马。

④曹沫:鲁庄公时的武士。

③铫耨:农具。

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不若鱼鳖/未若柳絮因风起
B.历险乘危/险躁则不能冶性
C.故物舍其所长/两狼之并驱如故
D.孟尝君曰:“善!”/择其善者而从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3)说说本文蕴含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2.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
③意与日去 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B.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认为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正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文章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齐有甄彬①者,有器业②。

尝以一束苎③,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

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

彬得金,送还西库。

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④不记录。

檀越⑤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

”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

(注释)①甄(zhēn)彬:南北朝时齐朝人。

②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

③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遽(jù):匆忙。

⑤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
(2)下列画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越过)
C.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抵押)
D.辄以金之半仰酬(酬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②檀越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

(4)甑彬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文中事例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藏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的文学家。

(2)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________
②缀行甚远________
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④一狼径去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狼的形象特点。

(4)文章结尾写到“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这给了你怎
样的启示?
5.课外阅读
橘树
陕西刘公,为兴化令①,有道士来献盆树,视之,则小橘,细才如指,弗受。

刘有幼女,时六七岁,适值初度。

道士云:此不足供大人清玩,聊祝女公子福寿耳。

乃受之。

女一见,不胜爱悦,置诸闺房,朝夕护之惟恐伤。

刘任满,橘盈把矣,是年初结实。

简装将行,以橘重赘,谋弃之。

女抱树娇啼。

家人绐②之曰:暂去且将复来女信之涕始止。

又恐为大力者负之而去,立视家人移栽墀③下,乃行。

女归,受庄氏聘。

庄丙戌登进士,为兴化令,夫人大喜。

窃意十余年,橘不复存;及至。

则橘已十围,实累累以千计。

问之故役,皆云:刘公去后,橘甚茂而不实,此其初结也。

更奇之。

庄任三年,繁实不懈;第四年,憔悴无少华。

夫人曰:君任此不久矣。

至秋,果解任。

异史氏曰:橘其有夙缘于女与?何遇之巧也。

其实也似感恩,其不华也似伤离。

物犹如此,而况于人乎?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注]①兴化令:福建兴化县县令。

②绐(dài)之:哄骗。

③墀(chí)下:台阶下的空地。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问之故役________ ②更奇之________
③憔悴无少华 ________ ④窃意十余年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暂去且将复来女信之涕始止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刘任满,橘盈把矣,是年初结实。

②橘其有夙缘于女与?何遇之巧也。

(4)有人认为,蒲松龄志异小说以超现实的情节反映对现实生活的认识。

结合《橘树》加以具体说明。

6.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乙)童寄者,郴州荛①牧儿也。

行牧且荛。

二豪贼劫持,反接②,布囊其口,去逾四
十里,之虚所③卖之。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④。

贼易⑤之,对饮酒,醉。

一人去为市⑥;一人卧,植⑦刃道上。

童微伺⑧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因取刃杀之。

(节选自《童区寄传》)(注释)①荛(ráo):打柴。

②反接:反背着手捆起来。

③虚所:集市。

虚,同“墟”。

④恒状:常有的样子。

⑤易:轻视,这里是“不以为意”的意思。

⑥为市:谈生意,指寻找买主。

⑦植:立。

⑧微伺:偷偷地看。

(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含义。

①缀行甚远 ________ ②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
③布囊其口 ________ ④去逾四十里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三十而立
B.乃悟前狼假寐去后乃至
C.之虚所卖之知之为知之
D.以缚背刃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4)屠户和区寄在性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7.阅读诸葛亮《诫子书》,完成问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诫子书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__
④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①夫君子之行②求闻之若此
B.以:①静以修身②投以骨
C.意:①意与日去②意暇甚
D.去:①意与日去②一狼径去
(3)翻译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8.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注释)①(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相当于随行秘书。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________
②相委而去 ________
③及事讫 ________
④须期乃入 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止于野亭其一犬坐于前
B.计日告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愠
D.去后乃至屠乃奔倚其下
(3)将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其为人若此。

(4)请用“/”给文中画线语句断句(限断三处)。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5)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诚子书》)(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②年与时驰 ________
③遂成枯落________
④不逾矩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②七十而从心所欲。

(3)(甲)文中,“非宁静无以致远”与“________”都指出了“不静”的危害;(乙)文中,表明了孔子立志勤学的句子是“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根据(甲)(乙)两段文字,分别简要说说诸葛亮和孔子关于修身养德的具体方法或要求。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出不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shǐ之法吹之。

极力吹狼,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________
②缀行甚远 ________
③弛担持刀________
④一狼径去 ________
⑤遂负之以归 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②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3)对划线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甲)(乙)两文都写出了屠户怎样的性格特征?两文对屠户的态度有什么共同之处?
11.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课文《诫子书》)(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①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③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④,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⑤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选自《韩诗外传》)[注释]①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

②尊盛位高势盛。

③畏同“威”,威严。

④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⑤由奉行,
遵从。

(1)解释下列划线的实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③亡其身者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去相同的一项是()
A.①成王封伯禽于鲁/②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B.①守之以恭者/②子无以鲁国骄士
C.①犹恐失天下之士/②守之以浅者
D.①亡其身者/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3)下列对(甲)(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全面告诫子孙的文章,表达了相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B.诸葛亮告诫儿子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C.(甲)(乙)两文在殷殷教每中都蕴含着父辈对子孙的深切期望。

D.周公告城儿子伯禽贵为郡王者,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4)甲、乙两文告诫孩子的中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俄而雪骤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4)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表明这一观点。

(5)兄妹两人的比喻哪一个更好呢?请写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A
解析:(1)A
(2)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不必因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完全否定这个人。

2.C
解析:(1)致(达到);冶(修养);去(丧失)
(2)①不学习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增长才能。

②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

(3)C
3.D
解析:(1)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
(2)D
(3)①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

②施主拾到后还能送还,这恐怕是从古到今都没有的事情啊。

(4)甑彬:拾金不昧。

主动将藏于苎麻中的五两金子送还给西库,且坚决不收作为酬谢的一半金子。

4.(1)《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代
(2)仅,只;连接,紧跟;看,视;径直
(3)贪婪,狡诈,凶狠。

具体结合文章说明部分符合题意即可
(4)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5.(1)以前的;觉得奇怪;小;想
(2)暂去/且将复来/女信之/涕始止
(3)①刘公任期满,橘树已经粗得一把能满满握住,这年刚刚结出果实。

②难道桔树和这个女子早有缘分吗?怎么相遇这样的巧合呢。

(4)橘树和刘公女缘分神奇,刘公女小时候对橘树照顾有加,橘树长势很好;刘公女离开
后,橘树“茂而不实”;后来刘公女随夫君回到兴化县,橘树开始结出累累果实;将要离开时,橘树就“憔悴无少华”。

这些情节是虚构的、超现实的,但是通过人与树离奇故事反映学会感恩、重情义的主题,是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思考。

6.B
解析:(1)连接,紧跟;像狗似;捂住;离开
(2)B
(3)①骨头已经没有了,但两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区寄偷偷地看他睡着了,就把捆绑自己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地上下磨动,绳子终于被割断。

(4)两个人都勇敢、机智、不畏强暴。

告诉我们:对待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或:讽喻了像狼或“豪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猾奸诈,最终都会失败。

)
7.D
解析:(1)告诫;增长;迅速逝去;立志
(2)D
(3)①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②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4)淡泊名利、立志、惜时
8.A
解析:(1)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舍弃;完毕;约定的日期
(2)A
(3)①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②他做人就是这样。

(4)行部既还 / 先期一日 / 伋为违信于诸儿 / 遂止于野
(5)做人要讲信用;郭伋守信;描写
9.(1)增长;疾行;于是、就;越过
(2)①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

②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

(3)险躁则不能治性;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4)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孔子强调要立志勤学来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10.B
解析:(1)仅,只;连接、紧跟;解除、卸下;径直;于是,就
(2)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②只是想不到可以用来杀狼的方法。

(3)B
(4)勇敢机智(勇敢智慧)对屠户的赞扬(意思对即可)
11.D
解析:(1)振奋;修养;死亡,使…死亡。

(2)D
(3)A
(4)甲:立德修身,珍惜时光。

乙: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5)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12.(1)刘义庆
(2)不久,一会儿;相比
(3)①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4)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家庭气氛。

(5)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