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藏族踢踏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舞蹈基础训练—弦子组合》教学案
编写人:
教师寄语:重拾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让舞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传递给人们更多的真、善、美。

一、导入(5分钟)
播放舞蹈视频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二、导入新课
(一)观看藏族舞蹈《欢歌起舞》探索藏族舞在服饰、节奏以及表现形式的基本特点学生讨论总结:
(二)观看影视作品《尘埃落定》片段,探索藏族舞基本体态形成的原因。

小结
<三)藏族堆谐舞基本动作的学习。

1、小颤的学习
教师示范典型舞蹈动作,学生仔细看、仔细听,踏出了几种节奏?
总结藏族踢踏舞中最常见的节奏.“XX XX”、“XX X”
引出“小颤”.并加以模仿练习巩固“小颤”..
2、“冈达“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的学习
A、第一基本步的学习:
在冈打的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基本步。

B、第二基本步的学习
在第一基本步的基础上稍做变化,就是第二基本步。


同学观察老师做了哪些变化?
学习第二基本步。

3、摆步与摇步
A、摆步的学习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根据动作特点,教师给出舞步名称:摆步
B、摇步的学习
在摆步的向上抬脚变成向前踢出,就变成了摇步。

教师示范,学生学习。

藏族人民在欢庆节目的时候,都会裁歌载舞,现在我们也
来边唱边跳。

同学们会不会唱《我的家乡日喀则》?我们
在小学就学过,现在,我们就和着自己的歌声,拉手尝试
跳摇步
4、退踏步、抬踏步的学习
第一、二基本步、摇步、摆步都是用“XX XX”的节奏,“XX X”是藏族踢踏舞中另一最常见节奏,学习用步法踏出这个节奏.
A、退踏步的学习
教师示范,一学生学习。

学生面对不同方向练习.边唱边跳。

B、抬踏步的学习
学习动作,根据动作特点,提示学生准确说出动作名称。

5、复习巩固
复习六个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四、自由创编组合
运用所学的六个基本动作,根据老师的要求来编排。

(所用音乐《吉祥谣》)
l、要求:总时间是8个八拍。

A、出场.时间两个八拍。

B、自由创编,时间六个八拍.
C、结束造型.
提示:A摇步或摆步形成圆.
B队形以圆形为主,可以辅助三角形,正方形、横排、竖排等队形。

C组内可以进行交替动作。

方法:将学生分成二组,分别设计如何完成要求A和要求B,然后由学生代表指挥大家一起完成。

老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修改意见,老师点评。

2.老师补充结束动作。

其实藏族人民在跳到高兴的时候,也会喊出来!
老师示范结束动作,口念“扎西德勒”,学生学习结束动作。

3.整体表演
把“扎西德勒”这组动作加到我们自编组合的结尾。

完整表演一遍
五、小结
这些民族的舞蹈都风格各异,他们舞蹈特点的形成,和这些民族人民的生活也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希望大家走进生活,用我们的双眼去观察生活,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对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多做了解,为我们以后更快更好的掌握这些民族舞蹈奠定基础。

1.查找相关资料,以文字形式分析藏族舞蹈风格特点的形成.
2.单一动作与组合结合练习,掌握藏族的特点和动作的要领。

3.课下运用所学知识自己编排藏族舞《坐上火车去拉萨》。

1.本节课内容较多,必须掌握好时间。

2.针对学生对基本动作要领、重点和难点掌握的情况来看,如果掌握的还不够好,在下一节课中,针对式练习。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自我理解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参差不齐,他们有的具有强烈的音乐表现欲望和浓厚的音乐学习兴趣,有的在动作协调和对音乐知识的运用上较弱,有的甚至没有接触过舞蹈知识和舞蹈作品分析。

本堂课内容又是较为抽象的作品,学生不太容易接受。

但是通过近两年的一些大型的音乐盛会上的表演节目来看,中国民族民间舞还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教学部分,比如每年春晚各民族舞蹈的大型表演,让学生观看这方面的视频,可以引起心灵的震撼,从而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我国舞蹈发展史中的地位。

效果分析:
本课通过引起兴趣——体验——探讨——参与创编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参与意识,体现新课标“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作音乐,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思想。

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良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不仅得到音乐知识,更得到学习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选取精美视频和音乐片段,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评测练习:
课后反思:
接触高中音乐与舞蹈选修课时间不长,但其中的很多课题都深深吸引着我。

可是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喜爱流行音乐,崇拜偶像,追求时尚.同时,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心理又异常的敏感。

如何让时尚的他们对藏族踢踏舞艺术产生兴趣,并能积极的参与表现,是我设计这节课
的初衷。

该课上过后,我个人认为
一、过程设计突出舞蹈与生活关系的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聆听为主、视听结合、亲身感受、讨论分析、创作体验等教学方法,音乐活动形式力求生动活泼、新颖多变。

注重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将音乐审美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二、课堂语言的组织和运用
音乐老师课堂语言的运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上课的风格。

教师生动、富有艺术性的语言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
这节课能以学生为主体,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舞蹈.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四、不足之处
尽管我在本堂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生的感受与体验音乐为主线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中的积极主动参与,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简单,没以学生为主体,应多让学生多实践,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创造,在创编表演环节中时间应该给足充分的时间,老师应该为学生考虑,更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能。

经历反思一完善一再反思一再完善,我将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回顾和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反思学生的实际所得,反思学生实际所得对他们后期发展的影响。

我将不断探索,让学生在积极自主地接触音乐、参与音乐、创作音乐中,遨游于充满创造快乐的音乐殿堂.
课标分析:
高中音乐舞蹈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主要线索和成就”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脉络,这节课也是必讲的内容。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欣赏、舞蹈体验、判断等教学环节,进一步感受藏族舞的经典深邃之处;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藏族居住区的生活,知道藏族舞的基本动律,学习藏族舞的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会真挚的民族情感,重新认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热爱少数民族舞蹈。

本章节是《音乐与舞蹈》第二单元的第二章节。

教材介绍了什么是民族民间舞蹈,并将中
国民间舞蹈分为两大部分一汉族民间舞蹈和少数民间舞蹈来介绍。

汉族民间舞蹈主要从流行地区、舞蹈音乐、基本舞蹈动作、舞路道具和典型的舞蹈作品几个方面介绍了秧歌和花灯。

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分别从民族特点、舞蹈音乐、典型舞蹈动作以及代表性的舞蹈作品几个方面介绍了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和傣族的民族民间舞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