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7版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化学人...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化学人...

考点一焓变与反应热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

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焓变、反应热(1)定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

(2)符号:ΔH。

(3)单位:kJ·mol-1或kJ/mol。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等。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 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

4.燃烧热和中和热(1)燃烧热①概念:在101kPa时,1_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CO2(g),H H2O(l),S→SO2(g)等。

②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C8H18(l)+252O2(g)===8CO2(g)+9H2O(l)ΔH=-5518kJ·mol-1。

(2)中和热①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_mol液态H2O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②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OH-(aq)+H+(aq)===H2O(l)ΔH=-57.3kJ·mol-1。

③中和热的测定原理ΔH=(m酸+m碱)·c·(t终-t始)nc=4.18J·g-1·℃-1=4.18×10-3kJ·g-1·℃-1;n为生成H2O的物质的量。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反应机理分项训练(新高考解析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反应机理分项训练(新高考解析版)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反应机理1.(2022·浙江卷)标准状态下,下列物质气态时的相对能量如下表: 物质(g)O H HO HOO2H2O22H O2H O能量/-1kJ mol ⋅ 249 218 3910136-242-可根据22HO(g)+HO(g)=H O (g)计算出22H O 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1214kJ mol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2H 的键能为-1436kJ mol ⋅ B .2O 的键能大于22H O 中氧氧单键的键能的两倍 C .解离氧氧单键所需能量:22HOO<H O D .-1222H O(g)+O(g)=H O (g)ΔH=-143kJ mol ⋅ 【答案】C【解析】A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H 的键能为218×2=436-1kJ mol ⋅,A 正确; B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O 的键能为:249×2=498-1kJ mol ⋅,由题中信息可知22H O 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1214kJ mol ⋅,则2O 的键能大于22H O 中氧氧单键的键能的两倍,B 正确; C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HOO=HO+O ,解离其中氧氧单键需要的能量为249+39-10=278-1kJ mol ⋅,22H O 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1214kJ mol ⋅,C 错误;D .由表中的数据可知222H O(g)+O(g)=H O (g)的-1ΔH=-136-249-(-242)=-143kJ mol ⋅,D 正确; 故选C2.(2022·湖南卷)反应物(S)转化为产物(P 或P·Z)的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四种不同反应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进程Ⅰ是放热反应 B .平衡时P 的产率:Ⅱ>Ⅰ C .生成P 的速率:Ⅲ>Ⅱ D .进程Ⅳ中,Z 没有催化作用【答案】AD【解析】A .由图中信息可知,进程Ⅰ中S 的总能量大于产物P 的总能量,因此进程I 是放热反应,A 说法正确;B.进程Ⅱ中使用了催化剂X,但是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产率,因此在两个进程中平衡时P 的产率相同,B说法不正确;C.进程Ⅲ中由S•Y转化为P•Y的活化能高于进程Ⅱ中由S•X转化为P•X的活化能,由于这两步反应分别是两个进程的决速步骤,因此生成P的速率为Ⅲ<Ⅱ,C说法不正确;D.由图中信息可知,进程Ⅳ中S吸附到Z表面生成S•Z,然后S•Z转化为产物P•Z,由于P•Z没有转化为P+Z,因此,Z没有表现出催化作用,D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AD。

全国通用版高考化学考点题型拓展复习专题十二化学能与热能

全国通用版高考化学考点题型拓展复习专题十二化学能与热能

专题十二化学能与热能备考方向导航考点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1.[2020天津,10,3分]理论研究表明,在101 kPa和298 K下,HCN(g)HNC(g)异构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CN比HNC稳定B.该异构化反应的ΔH=+59.3 kJ·mol-1C.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反应热2.[2018北京,7,6分]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3.[2018海南,12,4分][双选]炭黑是雾霾中的重要颗粒物,研究发现它可以活化氧分子,生成活化氧。

活化过程的能量变化模拟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二氧化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活化一个氧分子吸收0.29 eV的能量B.水可使氧分子活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0.42 eVC.氧分子的活化是O—O的断裂与C—O键的生成过程D.炭黑颗粒是大气中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催化剂考点2 热化学方程式4.[2021四川石室中学开学考试]H2O2(l)在有MnO2条件下和无MnO2条件下分解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是( )A.有MnO2条件下的变化曲线是bB.该反应能量变化类型与氢气燃烧反应的相同C.加MnO2后,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O2(l)H2O(l)+1O2(g) ΔH=(E1-E2) kJ·mol-125.[2017全国卷Ⅰ,28(2),5分]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

17届高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专题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件

17届高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专题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件

D.2C3H8(g)+10O2(g)=6CO2(g)+8H2O(l);ΔH=-2a kJ/mol
[解析] 放热反应的ΔH为负值,故A、B不正确,ΔH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1 mol的丙烷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a kJ热量,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小
于a kJ,故C不正确,D正确。
[答案] D
题型三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例3】 已知:Fe2O3(s)+ C(s)=CO2(g)+2Fe(s);ΔH=234.1 kJ·mol1;C(s)+O 2(g)=CO2(g);ΔH=-393.5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解析] 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 H2O作为标准的,因此A不正确;燃烧热是指1
mo 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因此B正确,D不正确;有些反 应需加热才能发生,但却是放热反应,例如燃料的燃烧需点燃引发才能发 生,但却是放热反应,因此C不正确。 [答案] B
①电离吸热、溶解 时吸热或放热 ②稀的强酸与稀的 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为57.3 kJ/mol
稳定氧化物如CO2、 SO2、H2O(l)、P2O5 等
比较ΔH的相对大小时要考虑其数值的“+”或“-”的问题
考点2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原则: (1)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2)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用分数。
[解析] 选项A,2 mol H+(aq)和2 mol OH-(aq)反应应放出57.3
kJ×2=114.6 kJ热量,A错误。选项B,符合中和热的定义,B正确。选项C, 生成的H2O不是稳定的液态,C错误。选项D,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D错误 。 [答案] B [点拨] 判断一个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主要看方程式是否配平、状态是

人教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人教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O2(g)的 ΔH=2a kJ·mol-1。( √ )
(7)N2(g)+3H2(g)
2NH3(g)的正、逆两个方向的焓变相同。( × )
2.(双选)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
ΔH=+100 kJ·mol-1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
叙述中正确的是( AD )。
A.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反应热ΔH不变
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放出285.8 kJ的热量。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特别提醒(1)任何化学反应都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都伴随着能
量的变化。
(2)焓变不取决于部分反应物能量和部分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
(3)物质的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能量的变化,但不属于吸热反应或放热




01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02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03
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知识点1
焓变与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
知识筛查
1.焓变与反应热
(1)反应热与焓变的定义:反应热是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
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称之为焓变,符号为 ΔH ,单位
解析:将已知反应分别记为①、②,应用盖斯定律,反应①+②×2
得:TiO2(s)+2Cl2(g)+2C(s,石墨)══TiCl4(l)+2CO(g)
110.5 kJ·
mol-1×2=-80.5 kJ·
mol-1。
ΔH=+140.5 kJ·
mol-1-

(浙江专用)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专题四化学反应原理10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件

(浙江专用)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专题四化学反应原理10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件

专题四化学反应原理第10讲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血理考点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三个角度理解产生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原因(1) 从宏观角度分析:生成物的总能量)旧2(反应物的总能量)(2) 从微观角度分析:△H 二EK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迟(生成物的键能总和)⑶从活化能角度分析:兄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放热反应A H<0反应过程 吸热反应AHX )AH=E、(正反应活化能)廻(逆反应活化能)重点梳理精选例题(2018-4.浙江选考)氢卤酸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己知HF 气体溶于水放热,则HF 的AH 】V0B ・•相同条件.T,HC1的•△禺比HBr 的小:关闭| A 项,ZXH ]为HX 从溶液变成气体吸收的能量,即AHpO,错误;B 项,CI 的非金属|性比Br 的强'故稳定性:HC 卜HBr;对应的更尢错误;C 项,HI 的(△仏+厶巴)与;HCI 的相等,错误亠项小巧即为H —X 键能,/\H 2=a kJ- mol 1,正确。

A时側H +(g)+X-(g)......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i 关闭I D精选例题跟踪训练1.已知Zn(s)+H2SO4(aq) — ZnSO4(aq)+H2(g) AHvO,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值与反应物用量无关…B.・.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关闭5■ A项,ZXH值与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数有关,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正确;B项,该| 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正确;C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正确;D项,化学键断| 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精品系列 必修二课件:2.2.1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两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精品系列 必修二课件:2.2.1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两课时)

—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能 量 反应物总能量高
释 放 能 量
生成物总能量低
反应进程
从微观角度分析
吸热反应:
E反应物 +能量=E生成物 断开化学键所吸收 的能量
>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放热反应:
E反应物 = E生成物 +能量
断开化学键所吸收 的能量 量
<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6.Ba(OH)2· 8H2O和NH4Cl的反应 7.炽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8.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为什么有的反应放出热量, 而有的反应吸收热量?
从宏观角度分析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生成物的总能量高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
放(吸)热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反应物 总能量高 放热反应
生成物 总能量低 + 放出的能量
3、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 能发生
形 成
断键吸收能量
· · · ·
2mol H
成键放出能量
436KJ
436KJ
1mol H2 (1mol H-H)
微观: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断旧键吸收的总能量
Cl Cl H H 能 量 Cl- Cl H- H
释 放 能 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成 新 键 释 放 的 总 能 量
-
反应进程
问题探究一: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热点专题系列7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考点剖析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热点专题系列7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考点剖析课件 新人教版
第六页,共34页。
(2)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àxiǎo) ΔH=∑E(生成物)-∑E(反应物),其中∑E表示物质具有的 总能量。 ∑E(生成物)>∑E(反应物),ΔH>0,为吸热反应。 ∑E(生成物)<∑E(反应物),ΔH<0,为放热反应。 (3)据断键所吸收的能量和成键所放出的能量的相对大小 (dàxiǎo)
共价键
H-H H-O H-Cl
键能 /kJ·mol-1
436
463
432
共价键
H-Br H-I O=O
键能 /kJ·mol-1
366
298
496
共价键
Cl-Cl Br-Br
I-I
键能 /kJ·mol-1
243
193
151
第二十三页,共34页。
已知:I2(s)===I2(g) ΔH=+35 kJ·mol-1,根据上述数 据(shùjù),推断下列反应吸收热量的是( )
第五页,共34页。
2.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判断 (1)据具体化学反应实例判断 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的燃烧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 酸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置换(zhìhuàn)反应以及某些 特殊反应如Na2O2与H2O和CO2反应、电石与水、铝热反 应 等 。 常 见 的 吸 热 反 应 : 极 个 别 的 化 合 反 应 (C + CO2===2CO) 、 大 多 数 分 解 反 应 、 少 数 置 换 (zhìhuàn) 反应[C+H2O(g);Fe+H2O(g)]、某些复分解反应(如铵 盐与强碱反应)、盐类的水解反应和弱电解质的电离(除氢氟 酸外)。
第七页,共34页。
反应热为反应物分子中旧的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 形成生成物分子中新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之差即:

浙江省苍南县高中化学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2.2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苏教版必修2

浙江省苍南县高中化学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2.2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苏教版必修2

H2O
拆开1mol H2 需436KJ ,拆开1molO2需 496KJ, 形成1mol H-O键释放463KJ
2.标准燃烧热
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 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热.
如:测得101kPa时1mol C完全燃烧放出 393.5kJ的热量,这就是C的燃烧热。
热化学方程式为:
C(s)+O2(g)===CO2(g); △ H=-393.5kJ/mol
强调: ⑴规定是在101 kPa压强下测出热量。书中 提供的燃烧热数据都是在101kPa下测定出来 的。因为压强不同,反应热有所不同。 ⑵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这样才有 可比性)。因此,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热 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 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 ⑶生成稳定化合物。C CO2,H H2O(L) ⑷叙述燃烧热时,用正值,在热化学方程式 中用△H表示时取负值。
5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 氢气和甲烷的体积比为 (A) 1:3 (B) 3:1 (C) 1:4 (D) 1:1
答: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 3:1
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消耗构成图
2.1% 16.6%
5.1%
76.2%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一、燃料的燃烧
1、主要燃料的热值
3.) 求混合物的组成
[ 例3 ] 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 g ) + O2 ( f ) = 2H2O ( l ) △H =- 571.6 kJ •molC3H8( g ) +5O2 ( g ) = 3CO2 ( g ) +4H2O (l ) △H =- 2220 kJ •mol-1

知识清单17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师版)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17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师版)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17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点01焓变热化学方程式1.反应热和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2)焓变: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称之为焓变,符号为ΔH ,单位为kJ·mol -1。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化学反应放热和吸热的原因判断依据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化学键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ΔH 的符号ΔH <0(“-”号)ΔH >0(“+”号)反应过程图示(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常见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④物质的缓慢氧化⑤铝热反应⑥大多数化合反应①弱电解质的电离②盐类的水解反应③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④C 和H 2O(g)、C 和CO 2的反应⑤大多数分解反应3.反应焓变的计算(1)计算方法ΔH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ΔH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ΔH =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2)用键能计算反应热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的关键,是弄清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常见单质、化合物中所含共价键的种类和数目。

物质(化学键)CO 2(C==O)CH 4(C—H)P 4(P—P)SiO 2(Si—O)石墨(C—C)金刚石(C—C)S 8(S—S)Si (Si—Si)每个微粒所含键数24641.5282(3)活化能与焓变的关系a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b .在无催化剂的情况,E 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 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ΔH =E 1-E 2,活化能大小影响反应速率。

c .起点、终点能量高低判断反应的ΔH ,并且物质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

(浙江专用)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浙江专用)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第十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学考标准]1.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成(a)。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a)。

3.从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变化理解反应中的热效应(b)。

4.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b)。

5.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a)。

6.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b)。

7.合理利用化石燃料,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方法(a)。

一、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化学反应中不仅是物质的转变,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比较常见的是化学能与热能、电能、光能的互相转化。

2.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物质内部能量的关系①图Ⅰ中反应物内部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内部的总能量,反应释放能量。

②图Ⅱ中反应物内部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内部的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键能的关系①键能:断裂或形成1 mol化学键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单位:kJ/mol。

②关系:a.若E1>E2,反应吸收能量;b.若E1<E2,反应放出能量。

二、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还说明了物质的“量”与“能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遵循一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一般不写反应条件)。

(2)在右端注明热量的变化:吸热反应,ΔH>0;放热反应,ΔH<0。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5)化学计量数改变,ΔH要相应改变;逆反应的ΔH数值与正反应的相等、符号相反。

3.反应热的计算(1)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高考总复习总复习反应热的核心知识

高考总复习总复习反应热的核心知识

高考总复习反应热的核心知识【考试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

【考点梳理】要点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ΔH,单位:kJ/mol 或kJ·mol-12.反应热的表示方法:反应热用ΔH表示,其实是从体系的角度分析的。

—能量环境,体系将能量释放给环境,体系的能量降低,因此,放热反应的ΔH<0,为“-”。

放热反应:体系−−−→能量体系,体系吸收了环境的能量,体系的能量升高,因此,吸热反应的ΔH>0,为“+”。

吸热反应:环境−−−→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见下图:表示方法——热化学方程式:既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又能表明能量的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旧的化学键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生成。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时,旧的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当生成物分子生成时,新的化学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吸收的总能量和放出的总能量总是有差距的。

如果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大,这是放热反应。

对于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能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

因此,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负”。

>反之,对于吸热反应,由于反应吸收能量(能量来自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

因此,规定吸热反应的ΔH为“正”。

当ΔH为“负”或ΔH<0时,为放热反应;当ΔH为“正”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

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特定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与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之差。

浙江省苍南县高中化学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2.2.1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课件苏教版必修2

浙江省苍南县高中化学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2.2.1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课件苏教版必修2

放吸热反热应反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吸热反应
(fànɡ rè fǎn
y燃ìn料g) 的燃烧
电离
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
C+CO2
C+H2O H2+CuO
大多数化合反应(huà Ba(OH)2·8H2O+NH4Cl
hé fǎn yīnɡ)
NH4NO3溶解
浓硫酸,氧化钙的溶 CaCO3等分解反应

第六页,共18页。
为什么有的反应会放出(fànɡ chū)热量,有 的反应却需要吸收热量呢?
温度(wēndù)氢 氯降化氧低铵化晶钡体晶反体应与
需要吸收热量
第四页,共18页。
一.化学反应(huàxué fǎnyìng)中的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上把有热量(rèliàng)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化学上把吸收(xīshōu)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第五页,共18页。
常见(chánɡ jiàn)的放热反应和
(4)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 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
第十七页,共18页。
课堂练习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shūxiě)正确的C是
A.2SO2 + O2 ==== 2SO3 △H=- 196.6 kJ/mol B.H2(g)+O2(g)=== H2O (g) △H=- 241.8 kJ C.2H2(g)+O2(g) === 2H2O(l) △H=- 571.6 kJ/mol D.C(s) + O2(g) === CO2(g) △H= + 393.5 kJ/mol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
(1)反应(fǎnyìng)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 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浙江专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七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时1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浙江专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七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时1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b.动物食用植物体内的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是间接利用太阳能。 淀粉在动物体内水解的方程式: (C6H10O5)n+nH2O―酶―→ __n__(C__6H__1_2O__6)_,葡萄糖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 C6H12O6(s)
+6O2(g)===6CO2(g)+6H2O(l) ΔH=-2 800 kJ·mol-1 。
②氢能的开发方式
a.以天然气、石油和煤为原料,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CH4+H2O(g)=高==温==CO+3H2;C+H2O(g) =高==温==CO+H2。 b.电解水:2H2O=通==电==2H2↑+O2↑。 c.使用催化剂,利用太阳能分解水:2H2O=催==光化==剂==2H2↑+O2↑。 d.利用蓝绿藻等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阳光作用下使水分解产生
解析 A项,远古时期生物体吸收利用太阳能,经过非常复杂的 过程和漫长的时间形成(化石燃料),故A正确;B项,光-热转化 技术成熟、成本低廉,应用广泛,故B正确;C项,氢气燃烧后 生成水,不会污染环境,所以称为“绿色能源”,故C正确;D项, 利用的能源有的通过化学反应得到,有的能源不通过化学反应也 可得到,故D错误。 答案 D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一定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C.断开1 mol A2中的化学键和1 mol B2中的化学键需吸收a kJ的
能量 D.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高于2 mol AB的总能量
解析 A项,由图可知2 mol AB的能量小于1 mol A2和1 mol B2 的能量之和,故2AB===A2+B2为吸热反应,错误。B项,化学 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吸热反应不需 要加热也能发生,如Ba(OH)2·8H2O和NH4Cl常温就反应,错误; C项,由图可知,断开1 mol A2中的化学键和1 mol B2中的化学 键共需吸收b kJ的能量,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人教版高中化学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及练习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及练习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师版)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反应热一、反应热焓变(一)反应热及其测定1、体系与环境被研究的物质系统称为体系,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

2、反应热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3、实验探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测定原理:环境温度不变时,根据测得的体系的温度变化和有关物质的比热容等来计算反应热。

即利用公式:Q=cmΔt 进行计算。

(2)实验装置①实验装置中各仪器安装如图。

②各部分仪器的作用玻璃搅拌器的作用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充分接触。

隔热层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

温度计的作用是测定反应前后反应体系的温度。

(3)实验步骤①反应物温度测量(t1):测量混合前50 mL 0.50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取两温度平均值,记录为起始温度t1。

②反应后体系温度测量(t2):将酸碱溶液迅速混合,用玻璃搅拌器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录为终止温度t2。

③重复实验操作两次,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4)实验数据处理设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c= 4.18 J·g-1·℃-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该反应放出的热量Q≈ 1.42 kJ,则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为56.8kJ。

(5)实验结论大量实验测得,在25 ℃和101 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时,放出57.3 kJ 的热量。

(二)反应热与焓变1、内能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和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影响。

3、焓与焓变(1)焓(H):是一个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2)焓变(△H):在恒压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该反应的焓变。

常用单位kJ/mol 或kJ·mol-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学考标准]1.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成(a)。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a)。

3.从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变化理解反应中的热效应(b)。

4.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b)。

5.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a)。

6.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b)。

7.合理利用化石燃料,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方法(a)。

一、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化学反应中不仅是物质的转变,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比较常见的是化学能与热能、电能、光能的互相转化。

2.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物质内部能量的关系①图Ⅰ中反应物内部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内部的总能量,反应释放能量。

②图Ⅱ中反应物内部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内部的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键能的关系①键能:断裂或形成1 mol化学键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单位:kJ/mol。

②关系:a.若E1>E2,反应吸收能量;b.若E1<E2,反应放出能量。

二、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还说明了物质的“量”与“能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遵循一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一般不写反应条件)。

(2)在右端注明热量的变化:吸热反应,ΔH>0;放热反应,ΔH<0。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5)化学计量数改变,ΔH要相应改变;逆反应的ΔH数值与正反应的相等、符号相反。

3.反应热的计算(1)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差ΔH=Q(断裂)-Q(形成)。

三、化石燃料和燃烧效率1.化石燃料: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2.合理利用燃料(1)研究化石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和减少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损耗的技术。

(2)怎样防止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3)通过化学方法把石油、煤等化石燃料转化为洁净的燃料,例如煤的气化、液化。

(4)开发氢能、核能、太阳能等洁净、高效的新能源。

1.21世纪人类正由“化石能源时代”逐步向“多能源时代”过渡,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太阳能 B.核能 C.氢能 D.电力解析电力不属于新能源。

答案 D2.(宁波模拟)下列过程中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A.原子结合成分子 B.分解反应C.分子拆成原子D.化合反应解析原子结合成分子,有新化学键形成,则会释放出能量。

分解反应、分子拆分成原子需要吸收能量,有的化合反应也需要吸收能量如C+CO2===2CO。

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3.从宏观来看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从微观角度来看,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B.变化过程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C.变化时释放出能量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解析某些物理变化也能释放能量,如浓H2SO4、NaOH等溶于水放出热量,白炽灯工作时发光发热等。

答案 C4.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B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反应C .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D .燃烧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解析 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 D5.下列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C .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 .CO 2与CaO 的化合是放热反应,而CaCO 3的分解是吸热反应解析 A 中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Ba(OH)2·8H 2O 与NH 4Cl 晶体的反应不需加热,需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C +O 2=====点燃CO 2;B 中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也是吸热反应,如:C +CO 2=====高温2CO ;C 中吸热反应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加热、催化剂、反应类型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D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进行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大多数表现为热量的变化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解析 放热反应有的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如碳的燃烧反应;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如Ba(OH)2·8H 2O 与NH 4Cl(固体)的反应。

答案 A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D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解析 化学反应的能量可以以热能、电能或光能等形式释放出来,故A 项错误;反应开始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故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故B 、C 项错误。

答案 D8.酒精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的转化。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电能部分转化为化学能B .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热能C .热能部分转化为化学能D .光能部分转化为化学能解析 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是将酒精内部的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热能与光能。

答案 B9.(绍兴期末)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浓硫酸溶于水B .Ba(OH)2·8H 2O +NH 4Cl(固体)C .KClO 3受热分解D .CaO +H 2O解析 浓硫酸溶于水是物理变化,Ba(OH)2·8H 2O +NH 4Cl(固体)、KClO 3受热分解均是吸热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温度升高,是放热反应。

答案 D10.关于热化学方程式: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2 mol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 的热B .1 mol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85.8 kJ 的热C .2 个H 2分子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 的热D .上述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H 2(g)+1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1 解析 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的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是分子数,C 项错误。

答案 C11.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B .化学反应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C .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 .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解析 据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 项错误。

答案 A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2SO 2+O 22SO 3 ΔH =-196.6 kJ·mol -1B .H 2(g)+12O 2(g)===H 2O(l) ΔH =+241.8 kJ·mol -1C .2H 2(g)+O 2(g)===2H 2O(l)ΔH =-571.6 kJ·mol -1D .C(s)+O 2(g)===CO 2(g) ΔH =+393.5 kJ·mol -1解析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意:①要注明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 项错误;②H 2与O 2生成H 2O ,C 与O 2生成CO 2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B 、D 项错误。

答案 C13.下列措施不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A .提高燃料的着火点B .将固体燃料粉碎C .将煤进行气化处理D .通入适当过量的空气解析 理论上,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并通入适当过量的空气。

对于A ,由于燃料的着火点是其固有的性质,不可改变,故这两项不可行;B 、C 所采取的措施均是为了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 A14.已知:H2(g)+F2(g)===2HF(g) ΔH=-27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吸收的热量大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D.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上图来表示解析由题意知H2(g)+F2(g)===2HF(g)是放热反应,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 C15.下列各反应的能量变化分别用如下形式的示意图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化石燃料的燃烧为放热反应,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吸热反应,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和图示不符。

答案 C16.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断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198 P—O:360 O===O:498若生成1 mol P4O6,则反应P4(白磷)+3O2===P4O6中的能量变化为( )A.吸收1 638 kJ能量 B.放出1 638 kJ能量C.吸收126 kJ能量D.放出126 kJ能量解析断键吸收的能量为6×198 kJ和3×498 kJ,共为2 682 kJ;成键放出的能量为12×360 kJ=4 320 kJ;故放出能量大于吸收能量,放出的能量为4 320 kJ-2 682 kJ=1 638 kJ。

答案 B17.(台州月考)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通过实验测出,反应前后①烧杯中的温度升高,②烧杯中的温度降低。

(1)由此判断NaOH 溶液跟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Ba(OH)2·8H 2O 跟NH 4Cl 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试从反应物与生成物所含能量分析②反应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