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西丽湖世纪星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学从“东外环怪坡”上骑自行车下来,他并没有蹬踏板,却发现自行车越越快,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同学们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是()
A.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大?
B.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通过的路程是怎样变化的?
C.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D.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应该()
A.在记录实验资料时小数点后多保留几位数
B.根据测量要求尽量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C.尽量使每次测量值相互相等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B.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测量时所用的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结果错误越小
4.王瑞同学水平推动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
()
①物体0~1s处于静止状态
②物体在第1~4s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物体在4~6s通过的路程是2.4m
④物体在0~6s的平均速度是0.7m/s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
5.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在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B .在0~20s 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
C .两同学在0~15s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在0~15s 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 处相遇
6.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 t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6m/s v =甲,0.2m/s v =乙
B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6.0m
C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4.8m
D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2.4m
7.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为( )
A .v v >甲乙
B .v v <甲乙
C .
v v =甲乙 D .无法确定
8.甲、乙两小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其运动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10m/s ,乙车的速度为2m/s
C .经过6s ,甲、乙两车相距2m
D .经过5s ,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A .3:4
B .4:3
C .1:1
D .1:3
10.在观光电梯上,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 .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乘客都是运动的
C .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 .以路面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11.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相对于什么参照物而言,可以认为他是静止的( ) A .来来往往的行人 B .迎面而来的车辆 C .他所骑的电动车
D .街道两边的房屋
12.如图是武汉军运会,团体跳伞运动员在空中降落所摆造型的情景,若说其中一个运动员是运动的,则选取的参照物最为合理的是( )
A.空中的另一个运动员
B.地面
C.运动员背后的降落伞
D.另一名运动员所穿的跳伞服
二、填空题
13.小华同学暑假跟随父母一起外出旅行,乘坐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经过某一长直隧道。

已知该列车全部在隧道里的时间是350s,列车全长为200m,求隧道长为____m。

14.完成下列单位转换:
(1)50m=______km;
(2)6min=______h;
(3)36km/h=______m/s。

15.地球同步卫星的“同步”是以_____作为参照物;坐在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这里的“后退”是以_____作为参照物。

16.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__。

17.李伟军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采用了如下方法:剪下一段导线,紧密的单层在一支铅笔上缠绕3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

测量情况如图所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mm,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_____cm,该品牌导线的直径是_____mm。

18.如图所示,刻度尺的测量范围是_____cm,其分度值是_____c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

19.某蜗牛爬行的路程和时间如图,请你填完下表。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s=______cm t=_______s v=_____m/s
20.一个同学用手中的毫米刻度尺子测量壹圆硬币的直径,四次结果依次为
2.51cm.2.53cm.2.63cm.2.52cm,其中错误的一个数据是____cm,硬币的直径应该记为________cm。

三、解答题
21.2019年10月,北京育才学校初一年级全体师生前往军事博物馆开展“四个一”活动。

同学们8:00集合完毕,从学校驱车前往目的地,8:30抵达,全程大约10km,请你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22.一辆列车匀速前进,当车头距某一隧道口700m处鸣笛,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听到了鸣笛的回声。

(1)求列车行驶的速度;(声速按15℃时计算,尝试画图分析)
(2)已知列车长200m,隧道长1000m,以此速度继续行驶,求通过隧道的时间。

23.放假了,小胖和爸爸决定乘高铁去上海旅游,而家乡没有高铁,于是小胖通过网络查到距禄劝最近的高铁站在昆明,通过网上查询可知有三趟从昆明南到上海虹桥的火车,时刻运行表如下表,小胖和爸爸先驱车从高速到昆明南,上高速一段时间后,小胖观察到路边立有图示的标志牌,此时的时间是08:51。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请你通过计算,当小胖赶到昆明南时:
(1)应选择哪次火车?
(2)此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车次到昆明南
站时间
从昆明南站
发车时间
到上海虹
桥站时间
里程
G137808:5208:5818:18
2352km G137209:3809:4520:54
G137410:1310:1822:18
24.一列火车长200m,以36km/h速度通过一长1800m的隧道需要多长时间?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多长时间?
25.成蒲铁路沿途设成都西站、双流北站、温江站、羊马站、崇州站、隆兴站、大邑站(如图所示)、王泗镇站、邛崃站、西来站、蒲江站、朝阳湖站12个车站。

其中,成都西到大邑采用全高架桥的方式建设,大邑到蒲江一部分桥梁,一部分路基。

2018年12月28日起,成蒲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下表是C6605列车的运行时刻表。

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里程/km
成都西08:040
崇州8:208:2233
大邑08:318:3349
名山09:0309:05127
雅安9:16140
(1)C6605列车从成都西站到大邑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若C6605列车全长200m,当以速度180km/h通过长为425m的蒲江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26.2019年10月1日进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

中国男女4×100米接力以双双晋级决赛。

在决赛中男队获第七名,女队获第一名(由于犯规被取消),这一成绩是历史性的突破。

如图所示为标准4×100m运动场的第一道跑道示意图,两直道长均为87m。

两圆弧道长均为113m。

在4×100m接力赛中,第二、三、四棒运动员必须在接力区内交接棒,在助跑区内助跑。

(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若第一、二、三、四棒同学的跑的速度分别为8m/s、8.5m/s、9m/s、9.5m/s,他们各自跑100m,则他们的总成绩为多少s?
(2)第二棒、第四棒手拿棒跑的距离范围分别为多少m?
(3)若四位同学按上面的速度跑的总成绩最好是多少s?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A.已知下坡过程中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

此问题没有探究价值,A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无论如何运动,只要在运动,路程一定是增加的,此问题没有探究价值,B不符合题意;
C.自行车下坡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压力和路况是一定的,其它影响运动速度的因素不明确。

此问题不容易探究,C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下坡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但是不是匀加速还是一般的加速运动,利用刻度尺(测绳)和秒表,测量不同路段(或时间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就可以得到不同路段(时间段)的速度及全程的平均速度,比较测量结果就能确定速度变化的规律。

此问题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D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解析:B
【详解】
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可以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以及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故选B。

3.B
解析:B 【详解】
A .估计值只估读一位,故A 错误;
B .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B 正确;
C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 错误;
D .测量时所用的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结果误差越小,故D 错误。

故选B 。

4.D
解析:D 【详解】
由图像可知,物体在0~1s 内速度10m/s v =,处于静止状态,故①正确;根据图像,物体在第1~4s 内速度20.6m/s v =,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②正确;根据图像,物体在第4~6s 内速度3 1.2m/s v =,由s
v t
=
可得通过的路程 333 1.2m/s 2s 2.4m s v t ==⨯=
故③正确;物体在第1~4s 内速度20.6m/s v =,由s
v t
=
可得通过的路程 2220.6m/s 3s 1.8m s v t ==⨯=
物体在0~6s 的总路程
23 1.8m 2.4m 4.2m s s s =+=+=
总时间6s t =,物体在0~6s 的平均速度
4.2m 0.7m/s 6s
s v t =
== 故④正确。

故选D 。

5.D
解析:D 【详解】
A .由图可知,乙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0~10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0~15s 内的平均速度,所以乙的速度为
100m 6.7m/s 15s
s v t =
=≈ 故A 错误;
B .由图可知,0~20s 内时间相同,但路程不相同,根据公式s
v t
=可得,两个同学的速度不相等,故B 错误;
C .由图可知,甲在10~15s 内静止,故C 错误;
D .甲乙同学从同一位置同时出发,0~10s 内甲运动的快,甲在乙的前面,甲在10~15s 内
停止运动,在时间为15s ,路程为100m 时两图像相交,代表甲和乙相遇,故D 正确。

故选D 。

6.B
解析:B 【详解】
A .由图可知,当t =6s 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 甲=3.6m ,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 乙=1.2m ,则
v 甲=
3.6m =6s s t 甲甲=0.6m/s v 乙=
1.2m =6s
s t 乙乙=0.2m/s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CD .由图象可看出:经过6s ,甲车的路程是3.6m ,乙车的路程是1.2m ,由题知,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
3.6m-1.2m=2.4m
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
3.6m+1.2m=
4.8m
故B 错误,符合题意,C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7.B
解析:B 【详解】
由图像可知,当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相同时,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由
s
v t
=可知
v v <甲乙
故选B 。

8.C
解析:C 【详解】
A .如图,时间改变时,甲的距离不变,所以甲车处于静止状态。

乙车的路程跟运动时间成正比,所以乙车进行匀速运动,故A 错误;
B .甲车处于静止状态,运动速度为0m/s ,乙车的速度为
10m =2m/s 5s
s v t =
= 故B 错误;
C .6s 后甲在10m 位置,乙车在12m 位置,所以甲乙相距2m ,故C 正确;
D .经过5s ,甲车处于静止状态,甲没有通过距离,乙车通过了10m 的路程,故D 错误。

故选C。

9.B
解析:B 【详解】
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根据
s
v
t
可得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4:3,故选B。

10.C
解析:C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

【详解】
A.乘客在电梯中并不走动,乘客之间无位置的变化,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静止的,故A不正确;
B.乘客在电梯中不走动,那么相对于电梯就无位置的变化,所有乘客都是静止的,故B
不正确;
C.乘客随电梯向上运动时,离树越来越远,向下运动时,离树越来越近,乘客相对于树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C正确;
D.乘客相对于行驶的汽车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动与静的描述是相对的,不要凭自己的感觉判断物体的动与静,要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变化。

11.C
解析:C
【详解】
A.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来来往往的行人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迎面而来的车辆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他所骑的电动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
D.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街道两边的房屋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B
解析:B
【详解】
A.以空中的另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不能说其中一个
运动员是运动的,故A项不符合题意;
B.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可以说明其中一个运动员是运动的,故B项符合题意;
C.以运动员背后的降落伞为参照物,运动员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不能说其中一个运动员是运动的,故C项不符合题意;
D.以另一名运动员所穿的跳伞服为参照物,运动员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不能说其中一个运动员是运动的,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3.7200【详解】由题意可知列车的速度v=72km/h=20m/s在隧道的时间为
t=350s列车的长度s车=200m由速度公式可知则隧道的长度为
解析:7200
【详解】
由题意可知列车的速度v=72km/h=20m/s,在隧道的时间为t=350s,列车的长度s车=200m,
由速度公式可知
s s
v
t
-
=隧车,则隧道的长度为
=20m/s350s+200m=7200m s vt s
=+⨯
隧车
14.050110【详解】(1)1因为1m=10-3km所以50m=50×10-3km=005km(2)2因为1min=h所以6min=6×h=01h(3)3因为1km/h=m/s所以36km/h=36×
解析:050.110
【详解】
(1)[1]因为1m=10-3km,所以
50m=50×10-3km=0.05km
(2)[2]因为1min=1
60
h,所以
6min=6×
1
60
h=0.1h
(3)[3]因为1km/h=
1
3.6
m/s,所以
36km/h=36×
1
3.6
m/s=10m/s
15.地球车【详解】1地球的同步卫星是相对地面而言卫星没有位置的变化即卫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静止的所以同步卫星的同步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物2在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是以车为参照物即树木是向后运动的
解析:地球车
【详解】
[1]地球的同步卫星是相对地面而言,卫星没有位置的变化,即卫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静止
的,所以同步卫星的同步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物。

[2]在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是以车为参照物,即树木是向后运动的。

16.乙【详解】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只有乙段速度无变化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乙段
解析:乙
【详解】
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只有乙段速度无变化,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乙段。

17.50017【详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 长度分成10等份每份为1mm 即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2导线圈的长度:;3导线的直径:
解析:5.00 1.7
【详解】
[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 长度分成10等份,每份为1mm ,即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
[2]导线圈的长度:
15.00cm 10.00cm 5.00cm L =﹣=;
[3]导线的直径:
5.00cm 0.17cm 1.7mm 30
L d n ==≈=。

18.0~1001750【详解】123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量程为0-1000cm 刻度尺上1cm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
值物体左侧与刻度线100cm 对齐右侧与刻
解析:0~10 0.1 7.50
【详解】
[1][2][3]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量程为0-10.00cm ,刻度尺上1cm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1mm ,物体左侧与刻度线1.00cm 对齐,右侧与刻度线8.50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8.50cm-1.00cm=7.50cm L 。

19.7020135×10-3【详解】1图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末端刻度值为270cm 因此蜗牛爬行距离为;2图中停表的分针指示的示数为0min 秒针所指的示数为
20s 故蜗牛运动时间为;3蜗牛爬行速度:
解析:70 20 1.35×10-3
【详解】
[1]图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末端刻度值为2.70cm ,因此蜗牛爬行距离为
2.70cm s =;
[2]图中停表的分针指示的示数为0min ,秒针所指的示数为20s ,故蜗牛运动时间为20s t =;
[3]蜗牛爬行速度:
30.027m 1.3510m/s 20s
s v t -==⨯=
20.63252【详解】1四个数据中263cm 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数据相差1cm 左右相差较大这是错误数据;2除了263cm 这个数据求其他三个数据的平均值即
为硬币的直径
解析:63 2.52
【详解】
[1]四个数据中,2.63cm 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数据相差1cm 左右,相差较大,这是错误数据;
[2]除了2.63cm 这个数据,求其他三个数据的平均值,即为硬币的直径 2.51cm 2.53cm 2.53cm 2.52cm 3
L ++=≈ 三、解答题
21.20km/h
【详解】
从出发到抵达所用的时间
8:30-8:0030min =0.5h t ==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0km 20km/h 0.5h
s v t =
== 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0km/h 。

22.(1)10m/s ;(2)120s
【详解】
如下图所示
(1)声音通过的路程为2个AB 段减去AC 段,即
2700m 240m 1360m s s s =-=⨯-=声车
声音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为
1360m 4s 340m/s
s t v =
==声声 列车行驶的速度为 40m =10m/s 4s
s v t ==车车 (2)列车通过隧道的全长为EA 段与BF 段总和即1200m ,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1200m =120s 10m/s
s t v ''==车 答:(1)列车的速度为10m/s ;(2)通过隧道的时间为120s 。

23.(1)G1374;(2)196km/h
【详解】
(1)到达昆明南需要的时间为
90km 0.9h=54min 100km/h
s t v === 此时的时间是08:51,到达昆明南的时间为9:45,应选择G1374次火车。

(2)此火车的平均速度是
2352km 196km/h 12h
s v t ''===' 答:(1)应选择G1374次火车;(2)此火车的平均速度是196km/h 。

24.200s ,160s
火车通过隧道时通过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火车长,已知火车的速度和火车通过的路程,可以用公式v =st 解出通过隧道的时间;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路程为隧道的长度减去车长,再用公式v =st 解出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时间。

【详解】
火车过隧道的路程
s =s 隧道+s 车=1800m+200m =2000m
车通过隧道的时间
12000m =200s 10m/s
s t v =
=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路程 s ′=s 隧道﹣s 车=1800m ﹣200m =1600m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时间
21600m =160s 10m/s
s t v '== 答:火车通过隧道的时间为200s ,火车完全在隧道中运行的时间为160s 。

25.(1)108.9km h ;(2)12.5s
【详解】
(1)列车从成都西站到大邑的时间为
1008:3108:0427min 0.45h t t t =-=-==
列车从成都西站到大邑的平均速度为
49km 108.9km h 0.45h
s v t === (2)当以速度180km/h 通过长为425m 的蒲江隧道,需要的时间为
20425m 200m 12.5s 5180m s 18
s s s t v v '++'====''⨯ 答:(1)列车从成都西站到大邑的平均速度为108.9km h ;
(2)当以速度180km/h 通过长为425m 的蒲江隧道,需要的时间为12.5s 。

26.(1)45.9s ;(2)80m-120m ,80m-120m ;(3)10.5s
【详解】
解:(1)他们各自的成绩为
111100m 8m/s s t v =
==12.5s 222100m 8.5m/s s t v =
=≈11.8s 333100m 9m/s s t v =
=≈11.1s 444100m 9.5m/s
s t v =
=≈10.5s 他们的总成绩为 t =t 1+t 2+t 3+t 4=12.5s+11.8s+11.1s+10.5s=45.9s
(2)第二棒手拿棒跑的开始最小位置在90m 处,开始的最大位置在110m 处,最后最小位置在290m 处,最后最大位置在210m 处,手拿棒跑的最大距离范围为
210m-90m=120m
手拿棒跑的最小距离范围为
190m-110m=80m
第二棒手拿棒跑的距离范围是80m-120m 。

第四棒手拿棒跑的开始最小位置在190m 处,开始的最大位置在210m 处,最后最小位置在290m 处,最后最大位置在310m 处,手拿棒跑的最大距离范围为
310m-190m=120m
手拿棒跑的最小距离范围为
290m-210m=80m
第四棒手拿棒跑的距离范围是80m-120m 。

(3)由(1)可知四位同学按上面的速度跑的总成绩最好是10.5s 。

答:(1)他们的总成绩为45.9s ;
(2)第二棒、第四棒手拿棒跑的距离范围分别是80m-120m ,80m-120m ;
(3)四位同学按上面的速度跑的总成绩最好是10.5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