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天津市48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天津市48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
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的结构关系。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a、c结构分别通过生物电、生物电与化学信号传递兴奋
B.结构c中的酶能与相应受体结合使兴奋终止
C.剌激b,则在a、d处可测得膜电位的变化
D.静息时,d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
2. 假设某些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下图中a、b1、b2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空间充足,种群数量增长一定如曲线a所示
B. 当某害虫种群数量达到K/2时,进行杀虫效果最佳
C. 若曲线b1变成曲线b2,说明该种群生存环境变得恶劣
D. 据曲线b1推测,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3. 虽然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但是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却大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A.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B.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C.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本质相同
D. 生物界具有独特的元素
4. 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a、b、c、d、e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
C、E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核糖体的成分是蛋白质和RNA,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动物细胞内与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糖原
B.物质d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C.e和c的区别是空间结构不同
D.在人体细胞中物质e共有4种
5.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系统的各层次之间相互联系
B.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C.草履虫细胞可属于个体层次
D.无机环境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6. 棉花的光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如甲图所示。

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乙图)与曲线中A、B、C 三点依次相符的是()
A.①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
7. 噬菌体、烟草、HIV、蓝藻的核酸中各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分别为()
A.4、5、4、4和4、8、4、4
B.4、5、4、5和4、8、4、8
C.4、5、4、5和4、8、4、4
D.4、5、4、4和4、5、4、4
8. 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外界环境摄入的O2进入肝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呼吸系统→A→①→①→肝脏细胞
B.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①①
D.肾炎导致①渗透压增加,①减少
9. 如图为反射弧的局部示意图。

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的电位变化,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的是()
A.a
B.b
C.d
D.e
10.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盐生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B.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C. 盐生植物通过调节Na+在细胞中的区域化作用等生理途径,抵消或降低盐分胁迫的作用
D. 盐生植物的耐盐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1. 若一个学生吃的早餐是两个面包和一杯牛奶,维持整个上午的学习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
A.A TP
B. 葡萄糖和脂肪
C. 淀粉和蛋白质
D. 面包和牛奶
12. 如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含量变化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淀粉和脂肪中,淀粉储存能量更多
B.图中的葡萄糖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C.图中的五种有机物中最可能含S元素的是酶
D.据图可推测果糖和蔗糖很可能是由淀粉转化而来
13. 下列有关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CO2不含有18O
B.35S标记甲硫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
C. 将某精原细胞中的某条染色体上的DNA的一条链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
精细胞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50%
D. 在缺氧时给水稻提供14CO2,体内可以存在14C的转移途径14CO2→14C3→(14CH2O)→14C3→14C3H6O3
14. 用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胞的结构,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转换高倍镜观察时,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破坏标本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异物也不移动,则异物在物镜上
D.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p”
15. 下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与B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a的种类约有20种,b的种类有5种①a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①B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①A种类在同一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表皮细胞中不完全相同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实验取得成功的前提是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和实验所用试剂。

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中,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选择不合理的是()
A. 利用淀粉、淀粉酶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B. 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 利用过氧化氢、FeCl3溶液和新鲜的猪肝硏磨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 可利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17. 如图表示科研人员测定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相同
B.环境温度越低冷觉感受器越敏感
C.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减小
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18. 核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RNA分子,可降解特定的mRNA序列。

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酶能将所有RNA单链降解,与脂肪酶有3种元素相同
B.核酶和脂肪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发生紫色反应
C.核酶彻底水解产生四种物质
D.核酶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条件下降低活化能的效果可能不同
19.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和小白鼠的软骨细胞中富含miR140分子,这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

与正常小鼠比较,不含miR140分子的实验鼠软骨的损伤程度要严重得多。

下列关于miR140的叙述错误的是()
A.miR140分子中一定含有C、H、O、N、P糖类物质
B.miR140分子中不一定含有糖类物质
C.miR140分子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miR140分子是人和小鼠的遗传物质
20. 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由生产者、①、①和①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①①①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①①①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①①①①①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D.图示的碳循环路径缺少①、①直接到①的途径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科学家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

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①、COP①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

回答下列问题:
(1)COP①被膜小泡负责从甲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向乙运输“货物”。

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则图中的________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2)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但由于其结构不固定,因而不能称之为细胞器。

图示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器乙产生的囊泡在物质精确投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图示中乙产生的囊泡可以将物质投送到________________。

物质投送到细胞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细胞器乙对集中在其中的蛋白质具有__________发送的的作用。

能实现精确投送说明囊泡膜上可能含有________(填化学成分)。

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
名称)在细胞内囊泡繁忙运输货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4)丙与吞噬泡融合,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特点。

22. 某兴趣小组开展2,4-D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

首先通过图1所示的方法取得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然后分别转人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

在23①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测得结果见图2。

请分析回答:
(1)切段浸泡在蒸溜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4-D应溶解于______________中,以得到5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

(2)图2中,浓度为0.1mg·L—1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_______用(填“舍弃”、“修改”或“如实填写”)。

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_______。

(3)根据图2数据分析,能否验证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3. 上世纪中后期,遗传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了DNA半保留复制、转录、翻译过程,后来还发现了RNA自我复制、逆转录等过程,完善了中心法则。

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DNA片段中共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A有300个,则胞嘧啶C应该有___个。

(2)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传递给DNA是通过DNA的复制完成的,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_______________,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和DNA聚合酶。

(3)转录的场所主要在___________,翻译的模板是_____________。

(4)某mRNA中共有碱基600个,则最多含有_________个密码子。

(5)逆转录过程实现了RNA到DNA的信息传递,该过程需要___________酶的参与。

24. 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超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承受范围,引起神经节细胞凋亡,导致视觉的进行性不可逆损害,进而使人患青光眼。

回答问题①
(1)神经节细胞与其他神经细胞关系如上图所示。

研究发现,视觉的形成是感光细胞释放的物质到达双极细胞,引起双极细胞膜外____内流,使膜内电位由____,从而产生兴奋,最终在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上图中M为连接在神经节细胞轴突表面上的电流计,研究发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则刺激B点(AC=CD)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__的偏转。

(3)临床上多采用降低眼压的手段治疗青光眼,但眼压恢复正常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受损数目增多,使损伤加剧,最终视力锐减。

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①
①T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进入视网膜。

将正常小鼠进行升高眼压处理后,在小鼠的视网膜中找到了T细胞。

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科研人员想进一步验证神经节细胞损伤是T细胞进入视网膜,眼压恢复正常后T 细胞继续发挥作用,使神经节细胞损伤加剧造成的。

请帮助科研人员写出科学的实验设计思路及实验预期结果。

实验材料①缺乏T细胞患青光眼的小鼠,缺乏B细胞患青光眼的小鼠,同时缺乏T细胞、B细胞患青光眼的小鼠。

实验设计思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结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炎炎夏日,医务工作者还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为人们采集咽拭子,以检测新冠病毒,让人感动。

在穿防护服的这几个小时里,医务工作者的身体为适应闷热的环境,要进行不断的调节。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闷热的环境中,机体是如何调节体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大量出汗,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_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_激素会增加,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尿量。

(3)因水分的大量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_____________分泌的醛固酮增加,可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极端环境的工作对医务工作者的体力也是极大的考验。

当体内血糖浓度降低的时候,请写出3种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
2. C
3. B
4. C
5. B
6. C
7. B
8. A
9. A
10. B
11. A
12. A
13. B
14. C
15. D
16. ABD
17. CD
18. ABC
19. BCD
20. CD
21.
(1).内质网(或粗面内质网)
(2).COP①
(3).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4).细胞外、细胞内、细胞膜上
(5).分类、包装
(6).糖被
(7).高尔基体(乙)
(8).流动性(或一定的流动性)
22.
(1).切段中内源激素
(2).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3).如实填写
(4).重复实验
(5).不能
(6).所设计的系列浓度下小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比对照条件下均表现为促进生长
23.
(1).700
(2).脱氧核苷酸
(3).解旋酶
(4).细胞核
(5).mRNA
(6).200
(7).逆转录酶
24.
(1).Na+
(2).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3).两次方向相反
(4).将甲小鼠(缺乏T细胞,患青光眼)、乙小鼠(缺乏B细胞,患青光眼)、丙小鼠(同时缺乏T细胞、B 细胞,患青光眼)都进行眼压恢复处理后,观察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

(5).甲小鼠和丙小鼠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无明显差异,且均远小于乙
25.
(1).首先是皮肤的热觉感受器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
(2).下丘脑
(3).抗利尿
(4).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5).肾上腺皮质
(6).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7).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