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注意:本堂考试政治历史地理为同堂分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每科100分,共300分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

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

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税改革初步取得成功。

这主要得益于(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企业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
D.企业所有制的重大调整
2.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一项提案,决定废除在中国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农业税源于()
A. 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3.19世纪后期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统计表(单位:公担)
以上表格反映了当时中国()
①外贸的顺差逐渐扩大②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③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④成为世界茶丝最大出口国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②
4.下表是1500-1800年间英国、法国、葡萄牙、荷兰四国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统计表。

表中的"乙"是指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理
A. 英国
B. 法国
C. 荷兰
D. 葡萄牙
5.1902年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

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

……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

下列能反映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的原因是( )
A.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
6.明朝初年,商业发展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

这概括描述了当时( )
A.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
D.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
7.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

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

这说明当时( )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中国近代某企业“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自意、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

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

”该企业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C.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D.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9.周安平在《中国古代市肆考略》中指出:北宋以前,“市”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壮大态势。

但之后,“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坊市制度逐渐打破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10.“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D.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11.汉代田庄作为一个综合经营的实体,能够“闭门成市”,自给自足,使得它带有一种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倾向性,特别是那些拥有大量私人武装的田庄,在国家控制无力时,就会成为割据势力的政治支柱和经济基础,成为国家统一的对立物。

这说明汉代田庄()
A. 脱离国家控制并与世隔绝
B. 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C. 具有明显的自然经济属性
D. 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12.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

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

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明( )
A.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3.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

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
14.《光荣与梦想》中写道:“罗斯福新政时期,“蓝鹰运动”流行一时。

凡是遵守法规的企业,可以在厂门店门挂上蓝鹰徽章。

开汽车上街的消费者则在挡风玻璃上贴这个图案。

《时代》周刊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蓝鹰徽。

”这场“蓝鹰运动”旨在( )
A.规范企业生产经营 B.扩大商品消费市场 C.强化社会保障机制 D.提高工人政治权利
15.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明确:“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A.分田单干 B.集体经营 C.包产到组 D.包干到户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外国
鸦片战争后,开设宗教、西学等课程的西方教会学校在中国出现。

19世纪60年代,京师同文馆成立;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机械学校等出现。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派幼童赴美留学。

19世纪30年代,普鲁士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公立中小学教育体系。

1848年,法国教育部长卡诺向国会提交关于普及义务教育的改革方案。

1861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出版《教育论》,提出以科学为主的课程体系
1895年,盛宣怀创立北洋大学和南洋公学,仿造西方学校体系,分为初、中、高级, 具有近代三级学制维形。

1898年,梁启超、经元善创立上海经正女学,兼修中西学科。

1898年,光绪帝下诏废除八股文,设立京师大学堂。

19世纪中后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全人教育”理念,指出民族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类的废墟之上。

19世纪下半叶,在曼彻斯特等城市涌现了私立的、男女均可入学的新大学。

1899年,英国成立教育委员会,初步完成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国家化。

20世纪初,清政府公布了第一个近代中国学制“癸卯学制”;随后又废除科举制中国学制“癸卯学制”;随后又废除科举制度,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

1912年,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提出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23年陶行知与晏阳日初等倡导推行平民教育,关注农民和乡村的教育问题。

1906年,法国教育家涂尔干指出教育有两大功能,一是为工业经济输送技术工人,二是
通过文化传递整合社会,提出要注重道德教育与儿童心理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新教育运动”,代表人物有爱伦、罗素等人,关注妇女、儿童、平民,注重教育民主化、品性化。

1924年英国发布《哈多报告》,“人人受中等教育”的理想模式被广为接受。

——根据周采《外国教育史》、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等整理
上表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的中外教育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17.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帝国沦为西方列强共同支配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

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材料二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

“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

又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三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

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材料四1872年8月,李鸿章饬令朱其昂筹办轮船招商事宜。

朱其昂提出“由官设立商局招徕”。

李鸿章也认为“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而听该商董自立条议,悦服从商,冀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

——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和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基本态度(政策)。

(2) 根据材料二,说明文昌、睢宁等地手工纺织业破产的原因。

(3) 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当时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类型企业主要特征有哪些?
(4) 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经济政策的调整,以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材料一 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了全面的工业化建设。

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则比较稀少的现状。

——摘编自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材料二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1978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三水果历来是属于温饱之外的奢侈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果已逐渐成为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内容。

以西瓜为例,在1982年居民还为买瓜走远路,排长队,而到1985年西瓜市场放开后,西瓜上市量大,质量好,购买方便。

到90年代初期,北京人均消费水果47公斤,接近世界最高水平。

美国的蛇果、墨西哥的青柚、印度尼西亚的毛丹、新西兰的杨桃、韩国的丰水梨、日本的水晶梨、智利的红提子……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50多种水果摆满商厦柜台。

——摘编自张太原《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生活的变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并概述其重要作用。

(2)材料二中"社会变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3)材料三反映出北京居民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四川省泸县五中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一期末模拟
历史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
1-5:CBACC 6-10:DABCA 11-15:CACAD
二、材料题
16.示例:
中外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而变革。

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张到欧洲,顺应工业生产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英、法、德等欧洲国家颁布法令,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重视自然科学的数学内容。

西方国家发动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引入西方科技,开展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学堂,派遭留学生等,中国逐渐建立起西方式的近代教育体系。

总之,教育是时代的产物,反过来又推动社会发展。

17.(1)自然经济。

重农抑商
(2) 洋纱的涌入(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或西方商品大量涌入)。

(3) 类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沿海地区;
特征:使用机器生产;雇用工人(关系);私人投资
(4) 表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经济出现
18.(1)主要内容:进行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

作用: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序曲: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3)变化:水果品种丰富,由奢侈品变成普通商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原因: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市场的活跃提供了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