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第15课 诫子书》同步练习卷(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卷(4)
比较阅读训练
1.【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18),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黾勉(1)辞世(2),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

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3)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4)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
【注】(1)黾勉:勉力(2)辞世:指弃官隐居(3)缅求:远求(4)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夫君子之行.
②意与日去.
③每以家弊.
④至心尚.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3)乙文画曲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

同为家书,甲乙两文分别对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
2.
(甲)孙权劝学
初,权①谓吕蒙曰:“卿②今当涂掌事③,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④.权曰:“孤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①权:指孙权。

③涂:通“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④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⑤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乙)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翻译下列句子。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3.【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传.不习乎:
②曲肱.而枕之:
③夫君子之行.:
④意与日去.: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
(4)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4.(甲)先帝①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④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⑤宜开张圣听⑥,以光先帝遗德,恢弘⑦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注】①先帝:指蜀昭烈帝刘备。

②崩殂(cú):死。

③疲弊:人力缺乏,民生凋敝。

④盖:原来;⑤诚:的确,确实;⑥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⑦恢弘:发扬扩大。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诚宜.开张圣听:
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
④险躁则不能冶.性: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甲、乙两个选段都分别是诸葛亮对儿子和刘禅的劝诫。

B.甲、乙两个选段都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C.甲段诸葛亮劝诫刘禅要亲贤远佞,做一个赏罚分明的明君。

D.乙段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也是对其一身的总结。

(4)诸葛亮分别给了儿子和刘禅什么劝诫?请结合原文谈谈你收获了什么。

5.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①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守以卑③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④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⑤;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⑥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注】①恭:肃敬,谦逊有礼。

②尊盛:位高势盛。

③卑:低下。

④畏:同“威“,威严。

⑤哲:明智,聪明。

⑥由:奉行,遵从。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非学无以广.才
悲守穷庐.又相.天子
(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卷(4)
参考答案
比较阅读训练
1.操守,品德;消失,逝去;贫穷;尊崇,崇尚;2.B;3.老师传授的知识;胳膊;品德;意志,志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学习需要(内心)宁静,才能靠学习获得,不学不能扩大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完成学业。

;4.应当;发扬光大;振奋;修养;C;5.见闻;扩展;屋子;辅佐;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