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社会自然的二重性及深刻意蕴——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核心问题之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与社会自然的二重性及深刻意蕴
— — —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核心问题之一
石德生
摘 要 — —人与社会的自 涂尔干是西方现代社会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 , 对于社会学学科的核心问题 —
— —展开了深入思考与分析 , 、 并以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 ” 康德与卢梭的启蒙与理性思想为基 然及其关联— “心物二重性” 础, 建立了具有类型学与方法论意义的人性与社会自然的 思想, 奠定了社会学学科体系中个人 与社会的二元研究视角与路径 。 关键词 人性自然; 社会自然; 二重性; 意蕴 C91 - 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8263 ( 2012 ) 04 - 0083 - 07 南京 210093 “社会先于个人 ” 、 “社会对个人具有强制性作用 ” ; 只强调 结果则是以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社会学家来看待涂尔干 , 不能合理地理解涂尔干所处的时代之思想背景 、 学术环 境、 社会环境, 割裂涂尔干前后研究主题之间的关联 , 忽 — —的关注与 略了涂尔干对人性自然与社会自然的关联 — 论述。这不仅使我们难以挖掘涂尔干继承的西方社会思 想中的最为核心的传统 , 难以勾勒涂尔干整个社会学理 论的渊源、 学术给养, 其思想构建的逻辑与研究进路 , 也 难以理清其方法论中并列存在的决定论与意志论 、 实证 主义与理解主义之间的矛盾与纠结 。 因此, 本文首先拟 — —人性与社会自 就涂尔干对其社会学思想的核心问题 — — —的研究、 然的深刻意蕴及其关联 — 分析与阐释做一梳 理与归纳。 中图分类号 作者简介
③。 在灵魂的世界”
84
人性与社会自然的二重性及深刻意蕴 — —身体也具有个体与社会两种属性 , 物的属性— 是个体 与社会之身体的二元统一 。 这是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重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 的第 2 卷第 7 要发现与贡献。在 章中, 涂尔干就是通过澳洲土著人的个体生活 ( 如打猎、 采集、 烧烤) 与宗教生活( 祭祀、 庆典) 的忘我、 欢腾状态的 深刻研究了个体状态与集体生活状态中人性 比较分析, — —身体— — —的不同展现及其本质及特性 , 自然的物— 即 个体身体( individual body) 与集体身体( collective body ) 及 其截然不同的性质; 且通过这一分析, 涂尔干论述了人的 — —社会身体的存在状态— — —集体 最为本质意义的存在— 欢腾的状态; 并通过这一问题的论述 , 涂尔干阐 的状态、 发了其社会学思想中最为本质 、 核心的内容与观点: 一切 的本质归结为社会。 ( 二) 个体与集体( 社会) 之心: 人心自然的二重性之二 涂 在研究分析人性自然的物的二重属性的基础上 , 尔干也对人心自然的心的二重属性展开深入考察 , 并通 过心理学研究的结果, 论述了人心自然的二重性存在 , 即 “我之心” “非我之心” 、 与 个体与集体之心, 并认为这种二 感觉倾向与道德活动、 欲望 元性展现为感觉与概念思维 、 与道德、 理性与非理性的二元对立统一 ; 其中, 感觉、 感觉 倾向、 欲望、 非理性是来源个体之身体的本能 , 属于个体 之心, 是属于我之心的部分; 而感觉的内容、 概念思维、 观 念、 语言、 道德活动、 理性则是建立在集体意识 、 文化、 传 属于非我之心的部分、 集体之心、 社会之心。 统之上的, : “我们的心智也像我们的活动一 对此, 涂尔干指出 样, 呈现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方面是感觉以及感觉倾向 ; 另一方面是概念思维和道德活动 ; 我们本身这两部分的 任何一部分, 都代表着我们存在的不同极点 , 这两极不仅
②; “实际上, 指人性构造上的二重性 : 身体和灵魂 ” 人无
二、 人性自然二重性的深刻意蕴
“心物二元论 ” 依据笛卡尔等人的 思想, 建构了人性 与社会自然的心物二重属性后 , 涂尔干进一步阐述了其 关于人性自然( human nature) 在心( mind ) 、 物 ( body ) 两个 方面的深刻的二重性意蕴 。 即: 人之身体 ( body ) 可表述 为个 体 身 体 ( individual body ) 与 集 体 身 体 ( collective body) ; 人之 “心” 可表述为个体之心与集体之心 , 且人之 心在个体与集体状态中展现出凡俗与神圣的深刻意蕴 。 ( 一) 个体与集体( 社会) 之身体— — —身体自然的二重 性之一 人的生活、 活动形式具有个体和集体两 涂尔干认为, 种基本类型, 且两种基本生活形式具有质的不同 。 在个 “我 ” 体活动的状态时, 人是个体意义上的、 单纯的 的意义 上的物的存在, 是个体感觉、 本能的展现, 且只是个体化 意义的物的存在。同时, 涂尔干认为, 单纯的身体存在不 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的存在 ; 因为, 人是一个 社 会 的 动 物、 集体的存在, 只有在集体的状态中, 人的存在才是一 个完整的社会意义上的人的存在 ; 在社会的状态中, 人的 存在不只是受自己的感觉 、 本能的影响, 还受到大家在一 起的、 一群人的、 类似于集体本能东西的影响 ; 在集体生 活的形式与状态中, 在仪式、 节庆、 庆典时, 且只有在社会 形态中, 人的身体是社会的、 集体的。 所以, 人性自然的
一、 人性与社会自然的二重性
( 一) 人性与社会自然( nature) 的研究缘起 人性与社会的自然及其关系是西方社会学思想中绵 延的最为基础的问题, 是社会学学科合法性得以建立的 基础, 也是涂尔干最为关注的问题 ; 相对于马克思、 韦伯 等思想家, 涂尔干终其一生的研究 , 始终以人性为研究的
83
④。“对于感觉, 各自有别, 而且, 彼此对立 ” 紧紧依赖于
基于此, 在涂尔干的社会学研究与思想中 , 人性自然 社会自然成为人性自然的基础 , 便成为社会自然的前提 , 二者相辅相成。 且这一思想成为了涂尔干的学术使命 、 最为核心的问题, 以及关于社会研究与分析的前提 ; 涂尔 干关于社会根基、 知识与宗教的根基的研究都是以这样 的现代人性的基本判断为起点 。 进而涂尔干 进 一 步 分 20 世纪前后的、 析、 研究了他所面对的、 社会转化中的社 会分工、 社会意识、 集体表象的变化, 建构了结构主义的 人类学、 社会学、 教育学、 宗教学等学科的基本框架体系 。 ( 二) 人性与社会自然( nature) 心物二重性( dualism) 人性与社会的自然不但成为 涂 尔 干 研 究 生 涯 的 基 础, 且在 继 承 了 西 方 现 代 社 会 思 想 中 最 为 基 本 的 传 — — —“我思我在” — —的前提下, 《社会分 统 思想— 涂尔干在 》 、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 、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 、 工论 《人性的二重性及其社会基础 》 等一系列著作中, 赋予了 “心 人性自然( human nature) 与社会自然( social nature) 以 ( dualism) 的内涵与特征, 物二重性” 即人性与社会的自然 “物( body) ” “心( mind) ” 是 与 的二元统一。 其中, 对于人性自然的二重属性 , 涂尔干认为: 人是 “物” — — —身体( body) 的存在, 这是人存在的前提, 但人性 “心” “灵魂” 的自然也表现为 与 的存在, 由于有了 mind 的 属性, 人才会有感觉、 概念、 语言、 观念、 思想, 才会有文明 化的可能, 才会成为主体, 具有人的特征, 并对整个世界 “我” : “文明是人与动物的区 有一个 的认识。涂尔干认为 别; 因此要寻找文明所依赖的原因与条件 , 就是从人的身 上寻找人类最为特殊的原因与条件 ; 这里的特殊性就是
论处在何种情况下, 都会把自身想象成是有两种完全异 质的存在组成的: 身体和灵魂; 即使灵魂表现 为 物 的 形 式, 人们依然不会认为灵魂的实质与身体具有同样的性 质; 这两种存在有着实质的不同 , 而且很大程度上都彼此 对立, 甚至经常发生冲突; 甚至可以说, 尽管身体和灵魂 紧密相连, 可两者不属于同一个世界 。 我们从感官经验 可知, 身体是物质世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心的居所却
①。 少可以说, 解释作为整体结果的部分 ”
对于社会自然 ( social nature ) 的二重属性, 涂尔干认 为: 社会自 然 的“物 ( body ) ” 属性及其展现为社会事实 ( Social fact) , 如社会实践、 社会分工、 宗教生活; 社会自然 “心( mind) ” 的 的反映则是集体意识 (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 如神话、 民间传说、 宗教观念、 道德信仰等, 它们使 且表达 ( re - presentation ) 社会成员间存在一定的向心力 , 是集体意识不断展现的基本方式 , 而且, 个体通过集体意 识的习得, 社会之心进入个体之心 , 个体也成 其 为 社 会 人。 因此, 在 涂 尔 干 的 意 义 上, 人性与社会具有了物 ( body) 与心( soul) 的二重性属性, 身体 ( body ) 、 社会事实 “物” 成为人性与社会自然 的属性的表现, 灵魂、 集体意识 则成为人性与社会自然的心 ( mind ) 的属性的表现; 研究 人性自然是寻找人的身体 ( body ) 与心 ( mind ) 的关联、 属 性、 原因与条件, 研究社会自然则是探究社会事实与社会 : “身体 意识之间的关联。 这也印证了海德格尔所说的 ( body) ” 是生物性的存在, 心 ( mind ) 则是灵魂、 精神的存 “心 ” 在与展现; 通过 的社会化、 文明化, 人心得以升华而 “灵魂” , 也就是在成为物的基础上 , 成为社 成为人独有之 会之人。当然在此基础上, 涂尔干深入讨论了人性与社 会自然二重性的深刻内涵 。
石德生, 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后
埃米尔· 涂尔干是西方社会学的三大创始人之一 , 从不同于马克思 ( 阶级分析 ) 、 韦伯 ( 除魅与社会理性化 ) 的角度, 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人性自然 ( human nature ) 与社会自然 ( social nature) 及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 , 并在结构主义方法论 的基础之构建了具有存在论 ( ontology ) 与方法论 ( Methodology) 意义的人性与社会自然的“心物二重性 ” ( dualism ) 思想。以此为基础, 涂尔干深入研究了与社会学关键问 — — —“社会秩序何以可能” 题 密切相关的问题, 如: 社会分 工、 社会整合与分化、 宗教生活与群体构成、 道德教育与 职业伦理等。且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也奠定了现代社会学 的诸多研究路向, 如宗教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知识社会 学及结构主义人类学等 。 由此在“社会 ” 极度发展的今 天, 在当代西方社会理论、 哲学领域及其社会科学界 , 尤 其在中国社会学界, 涂尔干研究正在经历着一个新的复 兴。但当我们考察当代社会学界对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 解读时却发现, 由于人们在本体论、 方法论层面, 人们先 入为主地将涂尔干当作帕森斯意义上的唯实论 、 实证主 义的社会学家来看待, 从而从一些基本的概念起步 , 机械 地解读涂尔干的核心问题 , 并认为社会事实 ( social fact ) 、 集体意识、 机械团结是涂尔干社会学研究的主题 , 涂尔干
2012 年第 4 期 : “尽管人们把社会学定义 逻辑起点、 终点。 涂尔干认为 为一种有关社会的科学 , 但是在现实中, 社会学在处理它 不可避免会触及到组 所考察的对象即人类群体的时候 , 成这些群体的基本要素 , 也就是个人。 因为只有渗透到 按照它的本来形象和面貌去塑造它 , 社会 个人意识中去, 我们大量的心态, 包括哪些最为重要心 才会存在。因此, 态, 都具有社会的起源。在这种情况下, 很大程度是有整 想解释整体, 就不可能不解释部分, 至 体产生部分; 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