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
知识补充:昼夜半球及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
晨昏线的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 地平面 晨昏线处太阳高度角为0°; 昼半球太阳高度角大于0°; 夜半球太阳高度角小于0°。
地方时的产生及计算方法
地方时
地球自西向东转,偏东的地方总比偏西的地方早见到太阳,因而 导致不同的经度有不同的时刻。
max
研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三幅光照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有两个方面: 同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规律; 同一段时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规
律。
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规律
北极
[ 基本规律 ]
23°26′N
赤道
A
与直射点 的纬度差
正午太阳高度
减小
增大
B
增大
减小
23°26′S
• 规律角度二
正午太阳高度
最大值纬度范围
最小值纬度范围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常用的规律
一、计算公式: H = 90˚- 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二、规律图示:
冬半年 ——自秋分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 •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四周极夜
季节分布规律
二分日—— 昼夜等长 夏至日——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 冬至日—— 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
1. 右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回答:
(1) C点昼长为_1_6__小时,日出地方时为_4___时。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与应用
推广:
基本规律:地球绕地轴做自西向东运动
在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具体方式不同,北极上空看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 看做顺时针防线旋转。
具体练习题中,分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已知运动方向或者经度度数变化方向,据此判断 南北半球(南北极);第二个是根据所在半球的自转方向,推导经度变化规律。
地球公转的速度
公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地球绕太阳由慢到快 再到慢的过程。
反馈练习题
火星的赤道半径为地球的一半,质量仅是地球的十分之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于2018年5月初向火星发射的“洞察”号无人探测器于美国东部时间(西五 区)2018年11月26日14时54分许在火星成功着陆,执行人类首次探测火星“内心深 处”奥秘的任务。据此回答15题。 15.“洞察”号无人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先快后慢 B.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南移动 C.华北平原收获两茬庄稼 D.北印度洋表层洋流先“逆”后“顺”
A
弧线AB为晨线
90o E
NB
90o W
C
180o
北极俯视图
弧线BC为昏线
晨昏线的特点
(1)是一个过圆心的大圆,将地球平分为昼夜半球 (2)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3)与赤道有两个交点,且与赤道始终互相平分 (4)晨昏线在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5)晨昏线以15°/h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区时
中央经线经度=时区号×15°
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
的时刻,称为区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北京所在的时区的区时,即东八区的区时,120ºE的 地方时。
时区划分与区时计算
4 5 6 78
3
9
2
10
1
中时区 0˚
11
180˚
西 东
12区
1
11
2
10
最近
最大
C
最远
最小
太阳直射
90°
南极
同一纬度,与直射点之间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
• 规律角度一
正午太阳高度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夏至日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值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冬至日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各纬—度—】直射时最大值(一年两次直射) 0°~23°26′N冬:至日最小值 0°~23°26′S夏:至日最小值
(2) 比较图中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_B_>__A_>__C_=__D____。
66°34′N 23°26′N
0° 23°26′S
北极 A
直射点 43°08′
23°26′ B
C
D
46°52′
南极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意味着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需要研究总 结的规律: 同一个地方,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规律; 同一段时间内,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规律。
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 太阳高度角(h)
max
地面
h
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地方时12的太阳高度)
极点上太阳一天中太阳高度不变化,始终等于当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 一日内太阳高度角(h)最大时为当地正午时分,称之为 中午太阳高度角(H)。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是当地 当日太阳辐射强度大小的标志。
武威二中高一地理课件
专题二: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武威二中 刘大华
1 地球运动基本特征 地球自转与公转基本规律总结及应用
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
北极星 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就是地轴,而地轴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据此关于地 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可以理解为地球上的任意点 绕地轴的圆周运动; 北半球可见北极星,而南半球则不能; 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北极星距离天 顶就越近。
地球 不发光
不透明
地球 太阳照射
昼夜现象
夜半球
昼半球
夜半球
昼半球
昼夜现象与晨昏线(圈)
夜弧
晨昏线把地球平分为昼夜 两个半球。
昼弧
晨昏线
纬线被分割成 昼弧和夜弧
昼夜交替
晨昏线(圈)
N
N
S
晨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即将进入昼半 球的界线
S
昏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即将进入夜 半球的界线
极点俯视图看晨昏线
0o
3
9
45 6 78
反馈练习题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8月8日20时在 北京举行。全球观众可以在电视上实时地观看奥运会 开幕式表演。
• 设某人在纽约(西5区),他应该在几点打开电视机? • 若他在莫斯科(东3区)呢?
5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上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正午太阳高度(H)
90° 66°34′
60°
90° 60°
30° 23°26′

北纬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30° 23°26′

66°34′S 90°S
南纬
图例:
二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1. 下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图示日期为北半球_夏__至__日(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是_2_3_°__2_6_′N___。
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练习题中,难点一般 出现在自转的线速度与纬度的关系,即要 根据线速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的这个基本 规律,判断南北半球;或者将规律倒推应 用。
反馈练习题(另加寒假作业P6)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 度 D.南半球低纬度 8.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 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 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 线速度大
(2) D点昼长为__8__小时,日出地方时为_8___时。
(3) 若A点经度为80°W,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
标为_(_2_3_°__2_6_′N__,__4_0_°__E_)___。
[答案]
[方法指导] 昼夜长短的相关计算
●A
●C
●B
●D
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与昼(夜)长
昼(夜)长时数 = 昼(夜)弧所跨经度数 ÷ 15°
15、C 16、A
4
昼夜交替与地方时
昼夜交替现象 晨昏线(圈) 地方时与时间计算
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 不发光
启示:由此图可知,地球上产生昼 夜交替现象是地球的本身属性特征 和地球自转综合作用的结果。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h,及一个完整 地球 的太阳日。
太阳照射 昼夜现象
不透明
不停自转
昼夜 交替现象
昼夜现象与晨昏线(圈)
解决晨昏线一类的问题其实质上就是灵活应用晨昏线特点的过程。
反馈练习题
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回 答5~6题。
5.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 A.日月升落 B.极昼极夜 C.月相变化 D.四季转.23小时56分 B.24小时零4分 C.24小时56分 D.24小时
1、已知两地经度,求地方时差:
地方时差=经度距离×4分钟(同减异加)
相关计算
2、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地方时差(东加西减)
例:杭州市地方时为12时,和田与杭州市相差40度,在 杭州市的西侧,求和田的地方时。
地方时的产生及计算方法
计算中的两个原则
同减异加
同为西经或东经,两者相减差为经度 距离 如果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两者相加 为经度距离
3、D 4、B 5、A
5、当地球绕日公转至图中④点附近时,上海的盛行风风向
为(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3 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 地转偏向力 偏转规律及影响
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原理及规律
地转偏向力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自 转运动使得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 移 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 偏、赤道地区无偏转;纬度越高偏转 越明显。
地转偏向力与河流
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地区无偏转,纬度越高偏转越明 显
示例:北半球河床横剖面(水流从里 向外)
反馈练习题
恒河位于南亚地区,是世界三大观潮点之一。
据此分析:
1. 哪边河岸的淤积泥沙更多?

2. 哪边河岸的潮水更壮观?
孟加拉国 河
孟加拉国 东岸
孟加拉湾
反馈练习题 1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一条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 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 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这条 河流的位置和流向图示正确的是( )
反馈练习题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轨迹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2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4、当地球绕日公转至图中④点与⑤点之间时,被亚洲大陆
上的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赤道低压带 D .极地高压带
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夏至6.22
23°26′N
北回归线

春分 3.21
秋分 9.23
春分 赤道
3.21
60°N 30°N
23°26′S
北极

30°S
60°S
南极
春夏秋冬分至日
冬至12.22
南回归线


光 北半球
线
南半球
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纬度分布规律 夏半年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 •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极昼
反馈练习题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图。读图,回答3题。
3.四图中能正确地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丙、丁
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
地球自转的快慢可以用角速度和线速度 来描述,具体规律是: 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直到极 点为零; 角速度除了南北两个极点外,处处相等。
东加西减
同为东经 数值越大越在东 同为西经 数值越小越在西
时间计算用到的几个重要信息
傍晚18:00
午夜 0:00
早晨6:00
正午 12:00
时差
看图回答
• 昼弧的中点上,地方时为________? • 夜弧的中点上,地方时为________?
12时 24时
时区划分与区时计算
北京 时间
时区
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15度划分为一个时区,
2
黄赤交角与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的形成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目前23°26′)
掌握黄赤交角的“一轴二面三夹角” “一轴”指地轴 “二面”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自转轨道— 赤道平原 “三夹角”指地轴与赤道平面、地轴与黄道平面、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注意: 1、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意味着南北回归线 上一年只有一次直射,而在这两条纬线之间的区域则有两次直射。 2、回归运动的周期称之为回归年(365d5h48m46s),是直射点运动的 周期,与公转周期恒星年有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