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发展变化是 有规律可循; 材料一 “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气者,理之依也。”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 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 也。江河之水,今犹古也,而非今水之即古水……” ——王夫之《读通鉴论》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尖锐揭露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 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 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原君》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 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材料二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 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 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矣!” ——《日知录》 (3)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众治” 。
材料三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 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日知录》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评价
(1)反对君主专制,重视工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2)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解放思 想,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
2、局限性
(1)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2)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3)没有动摇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
总
结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 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批进步思想家,对秦 汉以来的儒学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进行深刻反省和理 性的批判。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 主”。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 用”。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 色的新思想体系。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3)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 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反对不切实际学风, 提倡实践和真知; 材料一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 庙丘墟。” ——《日知录》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2)认识论: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是可认识的; 材料二 “行先知后”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 必矣!” ——王夫之《尚书引义》 (3)辩证法: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材料三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一动一静,阖 辟之谓也。由阖而辟,由辟而阖,皆动也。废然之静,则 是息矣。 ——王夫之《思问录 内篇》
理学仍占统治地位; 西学东渐。
【课堂探究1】 明清儒学活跃的历史背景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和民 族矛盾尖锐; 2、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本 原因); 明清文化专制、理学仍占统治地位,西学东 3、思想: 渐; 4、阶级: 新兴市民工商业阶层日益强大;他们要求反对封 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材料一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二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 态。 ——《焚书· 何心隐论》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2)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反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材料三 彘。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批判、继承 【课堂探究3】 并发展儒学的?
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 继承先秦民本思想 “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
批判脱离实际的学风 继承积极入世、关注现实和强调社会责 任感的儒学传统 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
批判理学的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课堂探究4】
1、进步性
追寻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探寻思想演变规律?
中 国 传 统 主 流 思 想 的 演 变 春秋 战国 西汉 宋朝 明朝 明清
孔子学说奠定基础
孟子、荀子继承发展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反封建早期民主思想
儒学创立
蔚然大宗 确立正统 发展到理学新 阶段,成为官 方哲学 批判继承
演变规律
随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思想自身趋时更新 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植
——《焚书· 何心隐论》
材料四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 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 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与百姓不相关者也。 ——《焚书· 答邓石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3)提倡个性自由,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和特权。 材料五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 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书》 材料六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 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 喜,何耻为?”
课堂检测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 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 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 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 思想家李贽 A.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 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 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课堂检测
《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 而已矣!”这反映了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课堂检测
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抗清斗争的高涨 B.对文字狱的抗争 C.西方民主思想传入 D.商品经济发展和封 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材料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归纳明清儒学活跃 的历史背景。
政治上: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引发 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统治被推翻;清军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入关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强烈 尖锐。 反抗。
政治腐败;
材料二:
自明中叶始,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有了 明显的改变,无论是城市或是农村商品 经济的成分正在日益渗透加强。 清代 前期手工业中的雇佣劳动有了进一步发 展,雇佣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受雇 于江宁、苏州、杭州、广州等地丝织业 作坊的织工,不下10万多人。还有大批 待雇织工,如苏州每天早晨都有大批织 工在一定地方待雇。花缎工聚于花桥, 素缎工聚于白蚬桥,纱缎工聚于广化寺 桥,锦缎工聚于金狮子桥。他们都是急 待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景德镇制瓷 业中“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四川制 盐业中雇佣工人亦“数十万计”。这样 庞大的雇佣工人队伍是前所未有的。
课堂检测
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的观点几乎截 然相反,其决定性因素是 A.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B.受外来思想影响程度不同 C.所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D.个人文化知识素养高低不同
课堂检测
两千多年以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 主要在于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孔子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C.儒家思想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D.其他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
【课堂探究2】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李贽
温陵居士 明末
(1527-1602)
黄宗羲
梨洲先生 明末清初
(1610-1695)
顾炎武
亭林先生 明末清初
(1613-1682)
王夫之
船山先生 明末清初
(1619-1692)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反对以孔子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是非标准依照 时代变化而变化;
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
高唐县第一中学
信金强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课题解读
列举李贽、黄宗 羲、顾炎武、王 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 家学说发展。
明清之际:16—17世纪 思想活跃: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出现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实质 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的活跃。
一、明清儒学活跃的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归纳明清儒学活跃 的历史背景。
经济上: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材料三: “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 。 识,归纳明清儒学活跃 的历史背景。
思想上:
实行文化专制;
四书五经
►
注:书中还将他与 西方传教士合译的 《泰西水法》一书 的内容引入,介绍 了欧洲先进的水利 技术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