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大纲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科学的定义是什么?或者问科学是什么:
答:(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
※2、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们会想到什么?或者问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都有什么?:答:(农业研究)(航天探索)(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
※3、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或者问科学探究的步骤:
答:(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4、(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使我们不断寻找问题的答案。
※5、判断:(1)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
(2)科学探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得出结论并不容易。
(√)
(3)学习科学就是学习科学知识。
(×)
(4)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
(5)让小物品站在手指上不倒的关键,是要想办法保持平衡。
(√)
(6)物体上轻下重不容易倒。
(√)
※6、你喜欢或你知道哪些科学家?
答:①(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②(居里夫人)发现了(镭)
③(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
④(袁隆平)研究出(杂交水稻)
⑤(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电话)
⑥电影是根据(英国人)(罗杰特)的解释发明出来的
⑦(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
7、重心越(低),物体越平衡,越不容易倒。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校园里,(小鸟)(大树)(蚂蚁)(小草)(鱼)是有生命的。
※2、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或者问动物都有哪些共同特征?或者问植物都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都需要营养)、(都能长大)、(都需要呼吸)、(都对刺激有反应)、(都会繁殖后代)。
※3、判断:
(1)在观察活动中要注意安全。
(√)
(2)在观察活动中不要惊吓小动物。
(√)
(3)在观察活动中可以直接触摸、抓举小动物。
(×)
(4)在观察活动中要保持安静。
(√)
(5)外出观察要获得老师、家长或成人的同意,或者有成人陪同。
(√)
(6)冬天校园里有好多树落光了叶子,光秃秃的,这时它们都没有生命了。
(×)
(7)冬眠的动物暂时是没有生命的,醒过来后就有生命了。
(×)
(8)蜗牛遇到刺激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
(9)蜗牛喜欢吃肉。
(×)
(10)动植物的主要不同点是动物能靠自己的力量移动,而植物不能。
(√)
(11)树叶虽然存在形态上的差异,但它们的生长方式完全相同。
(×)
(12)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
※4、在下面的圆圈里填写:人、动物、植物,有生命的物体。
※5、
它们中的哪些是一类的?为什么?
答:(1)(家鸽、海鸥、蜻蜓是一类的,都是天上飞的)
(2)(乌龟、娃娃鱼、蛇、蛙是一类的,都是水里游的)
(3)(螳螂,斑马,大熊猫,蛇,非洲象是一类的,都是在陆地上生活的)
6、树叶的生长形式:(对生)(互生)(轮生)
7、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上长着(三对足),(头上)长着(一对触角)。
8、蚂蚁利用(触角)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
9、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1、(水)是动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几乎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多亏了(水)。
※2、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人体体重的(65%)。
※3、水的定义是什么?或者问水的特点是什么?
答:(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透明的液体)。
※4、认识物体常见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
5、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6、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7、什么是毛细现象?或者问毛细现象的定义:
答:(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举例:用粉笔吸墨水和墙根潮湿。
)
※8、为什么砖铺的地面容易反潮:
答:(砖块中有许多空隙,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把土里的水吸上来。
)
※9、什么是水的表面张力?或者问水的表面张力的定义是什么?:
答:(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
※10、在装入水的杯子中加入回形针,水不溢出来的原因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
11、通过“会喷射的水”的实验,我知道水的压力大小跟水的(深度)有关。
水越(深),水的压
力(越大)。
※12、“会托举的水”是因为(水有浮力)。
曹冲称象就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13、什么是溶解?或者问溶解的定义是什么:
答:(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却变甜了。
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
)
14、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15、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暗河)。
※16、容易溶解在水里的物质是( B )
A、木屑
B、洗衣粉
C、沙子
D、面粉
※17、如果地球上的水相当于一杯水,其中淡水只相当于(一汤匙的水),其中可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滴水)。
※18、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19、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
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2021了避免水污染的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办?或者问怎样节约用水:
答:(①及时关闭水龙头②可以用洗菜的水冲马桶③植树造林
④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⑤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21、怎样理解“请珍惜每一滴水,如果不珍惜水,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答:(地球上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节约用水、污染水,到时候水资源没有了,危害的是人类自己。
所以呼吁大家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
)
※22、为了获得更多的淡水,人们采用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咸水变淡水)
※23、判断:
①水是白色透明的液体。
(√)
②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海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影响。
(×)
③固体、液体、气体都有可能溶解在水里。
(√)
④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用不完。
(×)
⑤不了解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闻或尝。
(√)
⑥硬币表面可以容纳很多水而不溢出来。
(√)
⑦小蜘蛛或其他一些小虫子能够在水面上行走,这是由于水有表面张力。
(√)
⑧物体在水中溶解了,就是物体不存在了。
(×)
⑨从物体中挤出来的水就是物体的含水量。
(×)
24、(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
※25、加快溶解的办法有:(加热)(搅拌)。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第一课常见材料
※1、我们身边所有的工具或是物品都是由(材料)做成的。
※2、材料分为两大类:(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什么是天然材料?或者问天然材料的定义是什么:
答:(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天然材料。
)
※4、什么是人造材料?或者问人造材料的定义是什么:
答:(加工处理来自大自然的材料,材料的性质特点发生了改变,这样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
※5、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有:(木材)(石料)(棉花)(蚕丝)(羊毛)(麻)(陶土)
(石油)
生活中常见的人造材料有:(塑料)(尼龙)(合金)(油漆)(玻璃)(纸)(铁) ※6、塑料是由(石油)加工制成的。
玻璃是由(沙粒)加工制成的。
铁是由(铁矿)制成。
第二课纸
※1、纸的用途有哪些:(包装)(印刷)(装饰)(书写)(擦拭)(盛装)。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造纸术是由东汉的(蔡伦)发明的。
※3、各种同样颜色同样大小的会有哪些不同:
答:(牢固程度)(毛边)(吸水性)(透明度)(厚度)。
※4、纸的主要材料是(木材)。
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
※5、用木材机械化造纸的流程(只要会排序就行,不用背下来):
(①剥去树皮②将木头切成小片③将木片煮烂成浆④搅拌纸浆
⑤漂白纸浆⑥沥干水分⑦烘干水分压成纸张)
6、判断:(1)评价纸的好坏的标准是看纸的厚度,纸越厚越好。
(×)
(2)为了保护环境卫生,使用过的纸要立刻烧掉。
(×)
7、(1)小明要用纸折一架纸飞机,应该用( C )最好
A、报纸
B、餐巾纸
C、图画纸
D、卫生纸
(2)一滴墨汁不小心滴在了桌子上,用( D )能够最快的把它吸掉。
A、报纸
B、硬纸板
C、牛皮纸
D、餐巾纸
(3)制作风筝用( B )糊表面最好。
A、餐巾纸
B、丝绵纸
C、牛皮纸
D、报纸
(4)书法、国画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它们需要用的是( B )。
A、报纸
B、宣纸
C、牛皮纸
D、餐巾纸
8、纸是人造材料,但是纸是利用(天然材料)做成的。
第三课纺织材料
※1、(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合成纤维,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2、常见的纺织材料有:(丝绸)(毛衣)(棉布)(尼龙)
※3、到了近代,(人工合成纤维技术)的发展,给纺织材料增添了许多新成员。
※4、天然纤维有(麻)(棉)(蚕丝)(毛)。
※5、把材料的名称与它的特点用线连起来:
棉线
6、尼龙和棉布哪个更结实:(尼龙)更结实。
7、下面材料中最结实的是( B )。
A、棉布
B、合成纤维布
C、羊毛织物
D、丝绸
8、人类最早用(树叶)和(兽皮)裹体。
后来逐渐掌握了纺织(麻)(棉)(蚕丝)等天然纤维的技术。
第四课金属
※1、我们采用(砂纸磨)(加热)(敲打)等方法,发现了金属的性质有:
(表面有光泽)(传热性,也叫导热性)(易变形)(易导电)(有延展性)。
※2、铝、铜、金、铁、银中最硬的是(铁),延展性最好的是(金),导热性最差的是(铁),价格最贵的是(金)。
3、厨房用具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
4、我们用铁敲打铝丝,铝丝变长,说明铝丝有(延展性)。
5、判断:根据金属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制作不同的金属物品。
(√)
6、干电池的金属外筒是用就(锌)制成的。
7、用铜丝做导线,是利用了金属的( A )性质。
A、易导电
B、易传热
C、有延展性
D、有金属光泽
8、把金属制成金属板,是利用了金属的( B )性质。
A、易导电
B、有延展性
C、易传热
第五课塑料
※1、塑料最大的缺点,或者问塑料最显著的特点是(不易降解,也就是不易腐烂)。
※2、塑料的优点:(不怕水)(不易变形)(不生锈)(易加工)(坚固耐用)
(弹性好)。
※3、科学家已经研制出比较容易分解的塑料,如用(木薯)(玉米)等作为原料生产出来的可降解饭盒。
4、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说法是(“白色污染”)
第五单元提出问题
※1、课文要求我们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是因为(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体现,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2、(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世界上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并且著成了(《昆虫记》)这本传世之作。
※3、(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物体重量的大小决定下落速度”的观点。
※4、科学问题的来源主要有哪三个方面?
答:(①在仔细观察的活动中提出问题②对一些流行说法提出问题
③在进行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5、判断:①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是由它的重量决定的”。
(√)
②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是由它的重量决定的”。
(×)
※6、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有哪些?
答:(查资料)(观察)(实验)
※7、在我们选择研究的问题时,应多提什么样的问题?
答:(①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找到答案的问题。
②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③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
※8、(制作信息卡)就是一种记录或呈现信息的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