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单元 中国地理 第15讲 中国的气候优化知能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讲中国的气候
优化知能训练
读“我国西南部分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造成①地和②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差异
B.海陆分布
C.地势高低
D.环流形势
解析:选C。
①点纬度高,气温也高,②点纬度低,气温低,这是不符合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由地势高低造成的。
2.③地气温可能为( )
A.16 ℃
B.17 ℃
C.19 ℃
D.18 ℃
解析:选B。
③地气温应介于18~16 ℃之间,故为B选项。
读“中国分区图”,回答3~6题。
3.形成甲、乙两区自然地理条件差异的是( )
A.海陆位置
B.乙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时间比甲地长
C.纬度位置
D.甲地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解析:选C。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北方和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实际是纬度差异。
4.丙区的自然景观与甲、乙两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丙区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量少
B.甲、乙两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甲、乙两区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两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解析:选A。
丙区与甲、乙区自然景观不同主要由海陆位置决定的。
5.地点①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有可能为( )
A.18 ℃
B.5 ℃
C.-6 ℃
D.-28 ℃
解析:选C。
①地位于暖温带,故一月份均温可能为-6 ℃。
6.地点②多年平均降水量有可能为( )
A.875 mm
B.733 mm
C.422 mm
D.255 mm
解析:选A。
地点②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南侧,年降水量应为800 多毫米,故选A。
7.读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________洋的A________季风,也有来自________洋的B________季风。
(2)图中A季风主要影响我国________地区;B季风主要影响我国________地区。
(3)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点等相关知识。
图中显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而且东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答案:(1)太平东南印度西南
(2)东部广大西南
(3)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较多,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4)山岭阻挡,距离遥远
8.读“重庆与峨眉山7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步降低。
通过人们的大量观测,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会降低________。
(2)峨眉山相对重庆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两地气温相差________ ℃。
(3)同处于30°N附近的重庆与峨眉山,气温相差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4)重庆是长江沿岸的三大“火炉”城市,夏季上峨眉山避暑是最佳去处。
如果你是重庆市的居民,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生活体验,你还能选择哪些避暑的好去处?请你写下来,和你的同学们交流。
答案:(1)0.6 ℃(2)2839 17
(3)海拔差异大,导致气温差别大。
(4)略。
一、选择题
1.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D.两地纬度差异大
解析:选B。
根据该图的经纬度可知,甲、乙两地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纬度较高的甲地气温要远远高于纬度较低的乙地;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可知,甲处为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塔里木盆地,而乙处为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两者的海拔差异显著,导致了两地的7月均温有较大差异,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2~4题。
2.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解析:选B。
由图中信息知甲、乙两地为山东半岛上的山地丘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B。
3.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解析:选B。
从图中得知,7月等温线分布沿山脉走向,沿海地区和海岸线平行,所以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海陆差异。
4.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解析:选B。
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一般是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大,平原大于山区。
而石家庄距海较远且位于平原,气温年较差最大;黄海沿岸临海,受海洋热容量的影响最大,气温年较差最小,结合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即可判断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一组是B。
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5~7题。
5.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单位:mm/年)( )
A.大于400,大于25
B.小于400,大于25
C.大于400,小于25
D.小于400,小于25
6.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 )
A.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
B.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巫山山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
D.秦岭、青藏高原、渭河平原
7.图中河流在A河段的水文特征有( )
A.水流湍急、含沙量较小、有结冰期
B.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
C.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D.水流湍急、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
解析:第5题,按照等值线一般判读方法,甲地年降水量大于400 mm,乙地年降水量小于25 mm。
第6题,根据经纬度和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确定甲是山地,有地形雨;乙是盆地,少有水汽进入,难以形成降水;丙在甲地的东北。
第7题,A河段是黄河上游,从第一阶梯过渡到第二阶梯,流速很快;水土流失很少,泥沙含量低;地势高,冬季有结冰现象。
答案:5.C 6.A 7.A
(2011年威海模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中数字单位:mm),完成8~9题。
8.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植被覆盖情况②距海远近③季风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选D。
东北地区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与距海远近和夏季风有关。
9.甲乙两地相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冻害对乙地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
B.乙地森林和煤炭资源丰富
C.甲地降水多于乙地主要是受台风的影响
D.甲地土壤肥沃,但春季墒情差
解析:选A。
乙地为东北平原,农作物受低温冻害影响很大。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气候资料图。
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图示区域的降水类型,应为( )
A.冬雨型
B.夏雨型
C.全年多雨型
D.全年少雨型
解析:选B。
图中1999~2002年平均降水量显示了该区域降水集中在5~8月份,故选B。
11.图示区域2002年降水量与1999~2002年平均降水量相比( )
A.降水偏多且季节变化大
B.降水偏少且季节变化大
C.降水偏多且季节变化小
D.降水偏少且季节变化小
解析:选A。
图示区域2002年平均降水量与1999~2002年平均降水量相比降水偏多且季节变化大。
二、综合题
12.读我国东北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0 ℃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与该大陆西部相比,该地0 ℃等温线的纬度位置偏低,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中-3 ℃等温线有一段明显弯曲,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解答时应重点抓住以下几点:
(1)关注图中等温线的具体走向及其与纬度的关系。
(2)该地为我国东北北部,纬度较高,受冬季风的影响明显。
(3)影响某条等温线在某处发生弯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地形是最常见的因素。
答案:(1)呈东西延伸。
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
(2)该地邻近强大的冬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冬季受其影响大,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很多;夏季气温与同纬度相比差别不大,因此导致平均气温偏低,0 ℃等温线纬度位置偏低。
(3)图中-3 ℃等温线有一段明显向南弯曲表示该地气温比两侧低,是由于该地为山脉(大兴安岭),海拔较高。
13.读“中国季风进退与雨带推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季风进退与雨带推移图
(1)图中A线表示________的分界线,B线表示________的分界线。
(2)将图中所代表的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山脉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①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
(3)图中C、D、E三线表示我国雨带移动多年平均位置,表示6月份的是________线,表示4、5月份的是________线,表示7、8月份的是________线。
(4)我国季风进退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雨带的降雨类型属________雨。
(5)当我国雨带推移到C位置时,长江流域出现________天气。
当雨带推移至D位置时,长江流域出现________天气。
(6)下列有关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正确叙述是( )
A.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均分布在季风区内
B.非季风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C.季风区既受冬季风影响,又受夏季风影响
D.非季风区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
(7)我国北方和南方雨季的长短有何差别?
解析:考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以及季风与雨带的关系。
第(1)题,B线为黑河—腾冲线,是人口分布界线。
第(2)题,依图填注。
第(3)题,根据雨带移动的规律分别为D、E、C。
第(4)、(5)题,考查雨带成因及移动对长江流域的影响。
第(6)题,季风区是指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但也受冬季风影响。
第(7)题,由于南方首先进入雨季,雨季最后结束,故雨季长。
答案:(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人口稠密地区与人口稀少地区
(2)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D E C
(4)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锋面
(5)伏旱梅雨(6)C
(7)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