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第14章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欧亚大陆草原(Steppe)
✓ 北美大陆草原(Prairie)
✓ 南美草原(Pampas)
热带草原: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其特点是在高大禾草(2~3m)的背景上常散生一 些不高的乔木,这里终年温暖,雨量常达1000mm 以上,在高温多雨影响下,土壤强 烈淋溶,以砖红壤化过程占优势,比较贫瘠。但一年中存在一个到两个干旱期,加 上频繁的野火,限制了森林的发育,故被称为:稀树草原,或萨王纳(Savanna)
苔原 北方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植被分布的经度地带性
✓ 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 变化,因此导致生态系统的经向分异,即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 到干旱区的荒漠。
✓ 有人把这种变化与纬度地带性并列,称为经度地带性。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 前者是一种严格的自然地理规律,后者是在局部大陆上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而 在其他大陆如在澳大利亚,这种经向变化就大不相同。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之间的 夹角。由于太阳高度角在一日内不断 发生变化,以正午(地方时12时)太 阳高度角达到最大时的角度,称为该 日的太阳高度角。
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太阳辐射量的不同引起热量的差异,从赤道往两极,每移动一个纬度,气温平均降 低0.5~0.7℃。由于热量沿纬度的变化,出现生态系统类型有规律的更替,如从北极 向赤道依次出现:
✓ 树干挺直细长,常达46~55m,最高达92m, 分支少,树皮光滑。
2. 群落结构复杂 ✓ 分层不明显,树冠不齐,乔木层常分为3层,草本层稀疏,有少量落叶; ✓ 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发达,寄生植物很普遍,成为热带雨林的重要特色; ✓ 常出现 “绞杀植物”(属附生植物,开始时附生在乔木上,以后生气根下垂 入土,营独立生活,并常杀死藉以支持的乔木)。
14.4.4 北方针叶林(boreal forest,taiga 泰加林) ✓ 寒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带,北半球的北方针叶
林带,构成了整个森林带的最北界线;总面积约1.2×107 km2,仅次于热带雨林。 ✓ 分布区的气候特点:夏季凉爽而冬季严寒,七月平均温度10 ~ 19 ℃ ,一月平均
✓ 藤本植物、附生植物仍常见,但不如热带雨林繁茂。
14.4.3 夏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 分布于中纬度湿润地区。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严寒,年平
均气温 8 ~ 14 ℃,年降雨量 500 ~ 1000 mm ,且多集中在夏季,土壤为褐色土和 棕色森林土,较为肥沃。这类森林主要分布于北美中东部、欧洲及我国温带沿海 地区。 ✓ 夏季盛叶,冬季由于寒冷树木叶子枯死并脱落。初级生产者主要是各种以落叶方 式越冬的落叶树种,如栎、桦等。林下常有一个明显的灌木层和草本层。消费者 多为松鼠、鹿、狐狸、狼、和鸟类等。
冻原植被的特点 ✓ 种类组成简单:共有100—200种植物。苔藓、地衣发达,有莎草科、禾本科、 毛茛科、十字花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及杨柳科、石楠科与桦木科的矮小灌 木。 ✓ 群落结构简单: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地衣层,多数紧贴地面生长,避免风 寒,植物的根、根茎、更新芽隐藏其中受到保护。 ✓ 植物的特点:全为多年生植物,多数常绿,生长缓慢。
热带雨林
藤本植物、附生植物
绞杀植物
3. 乔木的特殊构造 ✓ 板状根; ✓ 裸芽; ✓ 乔木的叶子在大小、形状上非常一致,中等大小,幼叶多下垂,具多种颜色; ✓ 茎花(原始性状、对昆虫授粉的一种适应):由短枝上的腋芽或叶腋的潜伏 芽形成,一年四季开花,多昆虫传粉。
板状根
茎花
4. 无明显季相交替 组成雨林的每一个植物种都终年进行生长活动,但仍有其生命活动节律,乔木叶 子平均寿命13~14个月,零星凋落,零星添新叶。多四季开花,但每个种都有一 个多少明显的盛花期。
世界植被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性:
✓ 生物群落带大致与纬度线平行,证明 了纬度地带性的存在;
✓ 南半球、北半球不严格对应;
✓ 大陆西侧会出现干旱区域,东侧多为 湿润的森林区域。
14.1.2 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 海 拔 每 升 高 100m , 气 温 下 降
0.5℃ , 降 水 量 随 海 拔 升 高 表 现 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风速、 太阳辐射随海拔逐渐增加。
✓ 在高温多雨条件下,有机物质分解快,物质循环速度快,而且生物种群大多是 K 对策,一旦植被被破坏,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环境退化,而且在短时间内 不易恢复。因此,热带雨林的保护是当前全世界关心的重大问题,它对全球的生 态平衡有重大影响,对大气中 O2 和 CO2 平衡的维持具有重大意义。
14.4.2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常绿阔叶林指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
第14章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陆地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世界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14.1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 与水域生态系统比较,陆地生态系统有下列特点: ① 空气中 CO2 浓度低 ② 光照充足 ③ 温度变化大 ④ 有发达的支持组织、保护组织与吸收组织 ⑤ 能量与物质的周转速率较慢
✓ 热带雨林土壤的理化特征:风化过程强烈,母岩崩解层深厚;土壤强烈淋溶,留 下三氧化物(Al2O3, Fe2O3),即硅红壤化过程。土壤养分极为贫瘠,而且是酸性 的。雨林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几乎全贮备于植物中,每年一部分植物量死去,很 快矿质化,并直接被根系所吸收,形成一个几乎封闭的循环系统。
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
✓ 山地生态系统的带状排列是按一 定秩序出现的,被称为山地垂直 带谱。
✓ 一般讲来,山麓分布了当地平原 上的生态系统类型,海拔升高将 被更加中生和对温度要求较低的 类型所代替,垂直带谱大致反映 了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沿纬度方向 交替分布的规律。
台湾山脉南段植被的垂直分布
14.2 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温度-50 ~ -20 ℃ ,年降雨量一般为 300 ~ 600 mm,土壤为棕色土,土层浅薄。 由于土壤有永冻层,不适于耕作,且分布区人口稀少,所以自然面貌保存较好。
✓ 由云杉属、冷杉属(耐阴)形成的森林,林冠郁闭度高,被称为阴暗针叶林;由 松属、落叶松属(喜阳)形成的森林,林冠郁闭度低,称之明亮针叶林。
✓ 深海带(abyssal zone):面积很大,水环境相对一致,但水温有变化,尤其是暖 流与寒流的分布。
14.4 世界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14.4.1 热带雨林
✓ 热带雨林定义: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区域,是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 持人类生存环境起作用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热带雨林面积近1.7×107 km2,约 占地球上现存森林面积的一半。
✓ 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 ① 森林 ② 草原 ③ 荒漠
✓ 一个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 特别是水热组合状况。
14.1.1 陆地生态系统水平分布的基本规律 影响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分化与分布的多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水分状况(受水陆分布的影响) ✓ 热量状况(各地太阳高度角的差异所导致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及其季节分配)
✓ 世界热带雨林分布 ① 南美洲的亚马逊盆地 ② 非洲的刚果盆地 ③ 东南亚
✓ 中国热带雨林分布 ① 台湾南部地区 ② 海南岛(典型) ③ 云南西双版纳(典型) ④ 西藏墨脱县境内
✓ 热带雨林的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6℃以上,年降水2500~ 4500mm,全年均匀分布,无明显旱季,多在中午降大雨,雨后很快天晴。常年 多云雾,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率低。
14.4.6 荒漠(desert) ✓ 定义:指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贫乏的自然生态系统。 ✓ 分布区: 亚热带、温带的干旱区。 ✓ 生态条件:年降水量≤250mm,日温差大。 ✓ 植物生活型多样化:
① 超旱生的半乔木、灌木、半灌木、小灌木 ② 肉质植物 ③ 短命植物
14.4.7 冻原(tundra,苔原) ✓ 定义:主要指北极圈内以及温带、寒温带的高山树木线以上的一种以苔藓、地衣、
✓ 群落结构比较简单,终年常绿,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 ✓ 林下动物有兔、鹿、鼠和鸟类,及貂、虎、熊等。
14.4.5 草原
✓ 草地分为草原与草甸两大类 ① 草原:由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在地球表面占据特定的生物气候地带。 ② 草甸:由喜湿润的中生草本植物组成,出现在河漫滩等低湿地和林间空地, 或为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类型,属隐域植被,可出现在不同生物气候地带。
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它是亚热带大陆东岸湿润季风气候下 的产物,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岸北纬22°~ 40°(秦岭、淮河以南)之间。 ✓ 我国常绿阔叶林是地球上面积最大、发育最好的(人类开发前约2.5×106 km2)。
世界上的零星分布: • 北美大陆东南部 • 南美的智利 • 非洲西海岸 • 澳洲大陆东岸 • 日本、朝鲜半岛
14.3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 潮间带(intertidal):是海洋与陆地之间交错区,具有周期性的潮汐。生活在潮间 带的生物除要防止海浪的冲击外,还要经受温度、水淹与暴露的急剧变化。
✓ 浅海带(neritic):包括从几米到200米左右的大陆架范围,具有丰富多样的渔业 资源,世界主要经济渔场几乎都位于大陆架及其附近区域。
多年生草类和耐寒小灌木构成的植被带。
✓ 分布区:为典型的寒带生态系统,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带, 形成一条大致连续的冻原地带。
✓ 气候条件:冬季寒冷漫长(最低温度-70℃),夏季凉爽短促(10 ℃ 以下), 年降水量200mm以下,风大、云多、空气湿度大,半年无太阳。土壤下面常有永 冻层,这种冷湿环境常造成植物的生理性干旱。
✓ 草原生态系统的特征 ① 草原是内陆干旱到半湿润气候条件的产物,以旱生多年生禾草占绝对优势, 多年生杂类草及半灌木也或多或少起到显著作用。 ② 世界草原总面积约 2.4×107 km2,为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大部分地段作 为天然牧场,是人类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温带草原:分布在南北两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夏季温和,冬季寒冷,春季或晚夏有 一明显的干旱期。由于低温少雨,草群较低,其地上部分高度多不超过 1m,以耐寒 的旱生禾草为主,土壤中以钙化过程(土壤表层或底层有碳酸钙的积聚)与生草化 过程占优势。如:
✓ 常绿阔叶林分布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少雨而寒冷,春秋温和,四季分明。
✓ 常绿阔叶林的结构较之热带雨林简单,高度明显降低,乔木一般分为两个亚层, 上层林冠整齐,树冠呈微波起伏状(馒头状),一般高 20 m 左右,很少超过 30 m ,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常绿树种为主;第二亚层树冠多不连续,高 10 ~ 15 m ,以樟科、杜英科等树种为主;灌木层较稀疏;草本层以蕨类为主。
温带草原
热带稀树草原
水、热组合状况决定植被分布
✓ 在寒温带,年降雨量 150~200mm 地区已有大面积草原分布,而在热带,这样的雨量下只 有荒漠分布。水分与热量的组合状况是影响植被分布的决定因素,低温少雨与高温多雨的 配合有着相似的生物学效果。
✓ 草原处于湿润的森林区与干旱的荒漠区之间。靠近森林一侧,气候半湿润,草群繁茂,种 类丰富,并常出现岛状森林和灌丛。靠近荒漠一侧,雨量减少,气候变干,草群低矮稀疏, 种类组成简单,并常混生一些旱生小灌木或肉质植物。在上述两者之间为辽阔的典型草原。
热带雨林的生态学特征
✓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能给动物提供常年丰富的食物和多种多样的隐避场所,因此这 里也是地球上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
✓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能流与物质流的速率都很高,呼吸消耗量也很大。
✓ 热带雨林中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如三叶橡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橡胶植物,可可、 金鸡纳等是非常珍贵的经济植物,还有众多物种的经济价值有待开发。
1. 种类组成极为丰富 ✓ 全世界的有花植物近25万种,其中约17万种生长在热带。 大约有8万个种生长 在热带美洲,4万个种生长在热带亚洲, 3.5万种在热带非洲。 ✓ 旅行家Wallace在日记里讲述:“要想在一片热带雨林里找到两株属于同种的 树木简直是徒劳。” ✓ 雨林中的种类组成所以这样丰富,除有利的环 境条件之外,热带陆地的古老性也是重要原因。 自第三纪以来,这里的生存环境很少发生强烈 的变化,因此几百万年来,雨林本身也仅有很 缓慢的变化和发展。
✓ 北美大陆草原(Prairie)
✓ 南美草原(Pampas)
热带草原: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其特点是在高大禾草(2~3m)的背景上常散生一 些不高的乔木,这里终年温暖,雨量常达1000mm 以上,在高温多雨影响下,土壤强 烈淋溶,以砖红壤化过程占优势,比较贫瘠。但一年中存在一个到两个干旱期,加 上频繁的野火,限制了森林的发育,故被称为:稀树草原,或萨王纳(Savanna)
苔原 北方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植被分布的经度地带性
✓ 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 变化,因此导致生态系统的经向分异,即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 到干旱区的荒漠。
✓ 有人把这种变化与纬度地带性并列,称为经度地带性。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 前者是一种严格的自然地理规律,后者是在局部大陆上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而 在其他大陆如在澳大利亚,这种经向变化就大不相同。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之间的 夹角。由于太阳高度角在一日内不断 发生变化,以正午(地方时12时)太 阳高度角达到最大时的角度,称为该 日的太阳高度角。
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太阳辐射量的不同引起热量的差异,从赤道往两极,每移动一个纬度,气温平均降 低0.5~0.7℃。由于热量沿纬度的变化,出现生态系统类型有规律的更替,如从北极 向赤道依次出现:
✓ 树干挺直细长,常达46~55m,最高达92m, 分支少,树皮光滑。
2. 群落结构复杂 ✓ 分层不明显,树冠不齐,乔木层常分为3层,草本层稀疏,有少量落叶; ✓ 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发达,寄生植物很普遍,成为热带雨林的重要特色; ✓ 常出现 “绞杀植物”(属附生植物,开始时附生在乔木上,以后生气根下垂 入土,营独立生活,并常杀死藉以支持的乔木)。
14.4.4 北方针叶林(boreal forest,taiga 泰加林) ✓ 寒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带,北半球的北方针叶
林带,构成了整个森林带的最北界线;总面积约1.2×107 km2,仅次于热带雨林。 ✓ 分布区的气候特点:夏季凉爽而冬季严寒,七月平均温度10 ~ 19 ℃ ,一月平均
✓ 藤本植物、附生植物仍常见,但不如热带雨林繁茂。
14.4.3 夏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 分布于中纬度湿润地区。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严寒,年平
均气温 8 ~ 14 ℃,年降雨量 500 ~ 1000 mm ,且多集中在夏季,土壤为褐色土和 棕色森林土,较为肥沃。这类森林主要分布于北美中东部、欧洲及我国温带沿海 地区。 ✓ 夏季盛叶,冬季由于寒冷树木叶子枯死并脱落。初级生产者主要是各种以落叶方 式越冬的落叶树种,如栎、桦等。林下常有一个明显的灌木层和草本层。消费者 多为松鼠、鹿、狐狸、狼、和鸟类等。
冻原植被的特点 ✓ 种类组成简单:共有100—200种植物。苔藓、地衣发达,有莎草科、禾本科、 毛茛科、十字花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及杨柳科、石楠科与桦木科的矮小灌 木。 ✓ 群落结构简单: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地衣层,多数紧贴地面生长,避免风 寒,植物的根、根茎、更新芽隐藏其中受到保护。 ✓ 植物的特点:全为多年生植物,多数常绿,生长缓慢。
热带雨林
藤本植物、附生植物
绞杀植物
3. 乔木的特殊构造 ✓ 板状根; ✓ 裸芽; ✓ 乔木的叶子在大小、形状上非常一致,中等大小,幼叶多下垂,具多种颜色; ✓ 茎花(原始性状、对昆虫授粉的一种适应):由短枝上的腋芽或叶腋的潜伏 芽形成,一年四季开花,多昆虫传粉。
板状根
茎花
4. 无明显季相交替 组成雨林的每一个植物种都终年进行生长活动,但仍有其生命活动节律,乔木叶 子平均寿命13~14个月,零星凋落,零星添新叶。多四季开花,但每个种都有一 个多少明显的盛花期。
世界植被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性:
✓ 生物群落带大致与纬度线平行,证明 了纬度地带性的存在;
✓ 南半球、北半球不严格对应;
✓ 大陆西侧会出现干旱区域,东侧多为 湿润的森林区域。
14.1.2 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 海 拔 每 升 高 100m , 气 温 下 降
0.5℃ , 降 水 量 随 海 拔 升 高 表 现 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风速、 太阳辐射随海拔逐渐增加。
✓ 在高温多雨条件下,有机物质分解快,物质循环速度快,而且生物种群大多是 K 对策,一旦植被被破坏,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环境退化,而且在短时间内 不易恢复。因此,热带雨林的保护是当前全世界关心的重大问题,它对全球的生 态平衡有重大影响,对大气中 O2 和 CO2 平衡的维持具有重大意义。
14.4.2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常绿阔叶林指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
第14章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陆地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世界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14.1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 与水域生态系统比较,陆地生态系统有下列特点: ① 空气中 CO2 浓度低 ② 光照充足 ③ 温度变化大 ④ 有发达的支持组织、保护组织与吸收组织 ⑤ 能量与物质的周转速率较慢
✓ 热带雨林土壤的理化特征:风化过程强烈,母岩崩解层深厚;土壤强烈淋溶,留 下三氧化物(Al2O3, Fe2O3),即硅红壤化过程。土壤养分极为贫瘠,而且是酸性 的。雨林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几乎全贮备于植物中,每年一部分植物量死去,很 快矿质化,并直接被根系所吸收,形成一个几乎封闭的循环系统。
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
✓ 山地生态系统的带状排列是按一 定秩序出现的,被称为山地垂直 带谱。
✓ 一般讲来,山麓分布了当地平原 上的生态系统类型,海拔升高将 被更加中生和对温度要求较低的 类型所代替,垂直带谱大致反映 了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沿纬度方向 交替分布的规律。
台湾山脉南段植被的垂直分布
14.2 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温度-50 ~ -20 ℃ ,年降雨量一般为 300 ~ 600 mm,土壤为棕色土,土层浅薄。 由于土壤有永冻层,不适于耕作,且分布区人口稀少,所以自然面貌保存较好。
✓ 由云杉属、冷杉属(耐阴)形成的森林,林冠郁闭度高,被称为阴暗针叶林;由 松属、落叶松属(喜阳)形成的森林,林冠郁闭度低,称之明亮针叶林。
✓ 深海带(abyssal zone):面积很大,水环境相对一致,但水温有变化,尤其是暖 流与寒流的分布。
14.4 世界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14.4.1 热带雨林
✓ 热带雨林定义: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区域,是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 持人类生存环境起作用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热带雨林面积近1.7×107 km2,约 占地球上现存森林面积的一半。
✓ 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 ① 森林 ② 草原 ③ 荒漠
✓ 一个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 特别是水热组合状况。
14.1.1 陆地生态系统水平分布的基本规律 影响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分化与分布的多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水分状况(受水陆分布的影响) ✓ 热量状况(各地太阳高度角的差异所导致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及其季节分配)
✓ 世界热带雨林分布 ① 南美洲的亚马逊盆地 ② 非洲的刚果盆地 ③ 东南亚
✓ 中国热带雨林分布 ① 台湾南部地区 ② 海南岛(典型) ③ 云南西双版纳(典型) ④ 西藏墨脱县境内
✓ 热带雨林的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6℃以上,年降水2500~ 4500mm,全年均匀分布,无明显旱季,多在中午降大雨,雨后很快天晴。常年 多云雾,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率低。
14.4.6 荒漠(desert) ✓ 定义:指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贫乏的自然生态系统。 ✓ 分布区: 亚热带、温带的干旱区。 ✓ 生态条件:年降水量≤250mm,日温差大。 ✓ 植物生活型多样化:
① 超旱生的半乔木、灌木、半灌木、小灌木 ② 肉质植物 ③ 短命植物
14.4.7 冻原(tundra,苔原) ✓ 定义:主要指北极圈内以及温带、寒温带的高山树木线以上的一种以苔藓、地衣、
✓ 群落结构比较简单,终年常绿,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 ✓ 林下动物有兔、鹿、鼠和鸟类,及貂、虎、熊等。
14.4.5 草原
✓ 草地分为草原与草甸两大类 ① 草原:由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在地球表面占据特定的生物气候地带。 ② 草甸:由喜湿润的中生草本植物组成,出现在河漫滩等低湿地和林间空地, 或为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类型,属隐域植被,可出现在不同生物气候地带。
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它是亚热带大陆东岸湿润季风气候下 的产物,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岸北纬22°~ 40°(秦岭、淮河以南)之间。 ✓ 我国常绿阔叶林是地球上面积最大、发育最好的(人类开发前约2.5×106 km2)。
世界上的零星分布: • 北美大陆东南部 • 南美的智利 • 非洲西海岸 • 澳洲大陆东岸 • 日本、朝鲜半岛
14.3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 潮间带(intertidal):是海洋与陆地之间交错区,具有周期性的潮汐。生活在潮间 带的生物除要防止海浪的冲击外,还要经受温度、水淹与暴露的急剧变化。
✓ 浅海带(neritic):包括从几米到200米左右的大陆架范围,具有丰富多样的渔业 资源,世界主要经济渔场几乎都位于大陆架及其附近区域。
多年生草类和耐寒小灌木构成的植被带。
✓ 分布区:为典型的寒带生态系统,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带, 形成一条大致连续的冻原地带。
✓ 气候条件:冬季寒冷漫长(最低温度-70℃),夏季凉爽短促(10 ℃ 以下), 年降水量200mm以下,风大、云多、空气湿度大,半年无太阳。土壤下面常有永 冻层,这种冷湿环境常造成植物的生理性干旱。
✓ 草原生态系统的特征 ① 草原是内陆干旱到半湿润气候条件的产物,以旱生多年生禾草占绝对优势, 多年生杂类草及半灌木也或多或少起到显著作用。 ② 世界草原总面积约 2.4×107 km2,为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大部分地段作 为天然牧场,是人类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温带草原:分布在南北两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夏季温和,冬季寒冷,春季或晚夏有 一明显的干旱期。由于低温少雨,草群较低,其地上部分高度多不超过 1m,以耐寒 的旱生禾草为主,土壤中以钙化过程(土壤表层或底层有碳酸钙的积聚)与生草化 过程占优势。如:
✓ 常绿阔叶林分布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少雨而寒冷,春秋温和,四季分明。
✓ 常绿阔叶林的结构较之热带雨林简单,高度明显降低,乔木一般分为两个亚层, 上层林冠整齐,树冠呈微波起伏状(馒头状),一般高 20 m 左右,很少超过 30 m ,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常绿树种为主;第二亚层树冠多不连续,高 10 ~ 15 m ,以樟科、杜英科等树种为主;灌木层较稀疏;草本层以蕨类为主。
温带草原
热带稀树草原
水、热组合状况决定植被分布
✓ 在寒温带,年降雨量 150~200mm 地区已有大面积草原分布,而在热带,这样的雨量下只 有荒漠分布。水分与热量的组合状况是影响植被分布的决定因素,低温少雨与高温多雨的 配合有着相似的生物学效果。
✓ 草原处于湿润的森林区与干旱的荒漠区之间。靠近森林一侧,气候半湿润,草群繁茂,种 类丰富,并常出现岛状森林和灌丛。靠近荒漠一侧,雨量减少,气候变干,草群低矮稀疏, 种类组成简单,并常混生一些旱生小灌木或肉质植物。在上述两者之间为辽阔的典型草原。
热带雨林的生态学特征
✓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能给动物提供常年丰富的食物和多种多样的隐避场所,因此这 里也是地球上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
✓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能流与物质流的速率都很高,呼吸消耗量也很大。
✓ 热带雨林中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如三叶橡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橡胶植物,可可、 金鸡纳等是非常珍贵的经济植物,还有众多物种的经济价值有待开发。
1. 种类组成极为丰富 ✓ 全世界的有花植物近25万种,其中约17万种生长在热带。 大约有8万个种生长 在热带美洲,4万个种生长在热带亚洲, 3.5万种在热带非洲。 ✓ 旅行家Wallace在日记里讲述:“要想在一片热带雨林里找到两株属于同种的 树木简直是徒劳。” ✓ 雨林中的种类组成所以这样丰富,除有利的环 境条件之外,热带陆地的古老性也是重要原因。 自第三纪以来,这里的生存环境很少发生强烈 的变化,因此几百万年来,雨林本身也仅有很 缓慢的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