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秦淮河国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创建经验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秦淮河国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创建经验与思考
邵园园;陆晓平;耿伟轩;葛忆
【摘要】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高分通过国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创建工作验收,从组织管理、运行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创建特点及亮点.对开展达标创建工作、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17(000)018
【总页数】3页(P39-40,38)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创建;国家级;秦淮河
【作者】邵园园;陆晓平;耿伟轩;葛忆
【作者单位】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210001,南京;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210001,南京;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210001,南京;句容市水利农机局,212400,句容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512
为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规范化水平,促进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于2015年年底确立了争创国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奋斗目标。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2016年12月5日,管理处以管理的泵站部分966分、水闸部分962分的高分,顺利通过国家水管单位的考核验收。
回顾创建过程,总结经验,对类似工程开展管理创建活动应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成立于1962年,管辖位于省会南京的秦淮新河水利枢纽和武定门水利枢纽2座秦淮河流域控制性工程,是江苏省水利厅直属工程管
理单位,也是江苏水利工程管理重要的对外窗口,是保障南京市水环境、服务改善民生的骨干力量,工程位置独特,作用重要,效益显著。
秦淮新河水利枢纽位于南京市雨花区天后村秦淮新河入江口处,该枢纽包括一座大型节制闸、一座大型抽水站和一座船闸(船闸由交通部门管理),采用闸、站结合的布置形式。
节制闸工程位于枢纽北侧,于1980年建成,2001年进行加固改造,设计泄洪流量为800 m3/s,校核流量为1 100 m3/s,Ⅱ级水工建筑物,共12孔闸门,每孔净宽6.0 m。
抽水站工程位于枢纽南侧,于1982年建成,2002年进
行加固改造,为双向灌排两用泵站,Ⅱ级水工建筑物,安装1700ZWSQ10-2.5型双向卧式轴流泵。
武定门水利枢纽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武定门外秦淮河下游,距三汊河口(秦淮河入江口)12.6 km,该枢纽工程包括中型节制闸、泵站各1座。
节制闸工程于1960年建成,分别于1997、1999、2007年进行了加固改造,设计排洪流量为450
m3/s,引潮流量为150 m3/s,共6孔闸门,每孔净宽8.0 m。
泵站工程位于南
京市武定门外秦淮河右堤上,于1969年建成,2015年完成更新改造,安装潜水
泵10台套,总装机容量3 300 kW。
50多年的建设与管理,5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积累了许多工程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也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
为了更好地适应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大力推进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安全标准化、调度精准化、手段信息化、工程现代化,全力打造成为江苏省水管单位排头兵、江苏水利窗口示范单位,2015年年底,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确立了在2016年创建国家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奋斗目标。
管理处严格对照《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其考核标准,全方位开展工程管理创
建准备。
管理处所管辖的两座工程枢纽建成时间较长,虽然相继进行了除险加固,隐患基本消除,但硬件设施尤其是秦淮新河闸管理所基础条件仍相对薄弱,工程外部环境、管理设施都不够完善,外观形象与考核标准还有很大差异,而且两座工程枢纽距离远,集中管理难度较大。
为了从本质上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打造管理特色,管理处充分分析自身优势和弱势,抢抓时间节点,着重从组织管理和运行管理两方面入手狠下功夫。
①创建领导小组。
确立创建目标后,管理处及时成立了由处领导及各单位(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管理处将创建工作作为2016年度首要工作任务,大力宣传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各部门分工协作,营造了良好的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的浓烈氛围。
管理处网站首页单独设立创建工作专题链接,包括工作动态、图片新闻、督查通报、工作简报以及组织机构、实施方案、考核标准等版块,涵盖创建工作各方面,及时宣传报道创建工作进展,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知名度。
②制定工作计划。
创建工作期间,管理处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创建工作进度计划。
管理处坚持每周一召开创建工作例会,着重梳理上周工作任务、部署下周工作要求。
同时设立工作月报(简报)制度,月报从宏观上把握创建工作总体进度,随时调整各工作组进度,落实完成时间节点,把控工作完成进度和成效,有效节约工作时间,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③加强经验交流。
管理处先后组织相关人员赴多家国家级水管单位考察学习,编印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工作实施方案,邀请外单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并邀请各行业专家从外业工程、内业资料、现场管理、文化底蕴、秦淮特色等方面进行指导,充分借鉴先进经验,从自身特点出发,打造具备秦淮特色的创建亮点。
④展现秦淮特色。
在创建过程中,管理处充分融入秦淮河流域特色水文化,实现现
代水利工程与悠久秦淮历史的交相辉映,打造自身的水利工程管理亮点。
管理处通过此次创建,在武定门节制闸下游左右岸翼墙挡墙及秦淮新河所院内布设以秦淮流域和内秦淮文化为主题的石刻画,充分展示了管理处与秦淮水文化的历史渊源。
新建水文化、水科普展示馆,讲述管理处与秦淮河、秦淮河与南京城之间的故事,通过现代水利手段展示和传承秦淮河的浑厚历史,体现水文化的无穷魅力,以秦淮文化为积淀,以现代化管理手段为抓手,打造秦淮特色品牌。
建立水利知识科普文化长廊,普及水利知识、宣传秦淮文化,科普文化长廊自推出以来,每天都吸引不少居民驻足观看。
通过此次创建工作,美化了管理处周边环境并提升了水利行业的形象,搭建了水利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桥梁。
①完善硬件设施。
硬件方面,管理处在创建过程中,加大维修养护资金投入,许多陈旧老化、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设施设备得到了及时维护和更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薄弱环节进行了集中整治、排查清除,对工程界桩和标志牌等划界确权设施进行统一配置,整治工程环境、清理历史占用,保持工程完好、环境整洁,全力打造一流养护、一流管理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通过硬件设施整治,管理处工程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秦淮河流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②构建软件系统。
软件方面,管理处大力推进管理现代化建设,构建全处信息化平台,立足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
管理处开发了工程精细化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分为工程设施日常管理子系统、工程实时监视及调度子系统、实时雨水情采集发布子系统、工程管理工作应用系统等。
其中工程设施日常管理子系统以设备或建筑物类型为基础单元,以二维码为通道,建立巡查、养护、维修等方面的标准要求和流程,系统全过程以手机APP和PC端联合操作,在人员调配、流程
过程控制、报表生成等方面均达到规范化要求。
为实现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管理处已基本完成构建覆盖全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建成秦淮河流域调度控制中心,投入使用秦淮河流域联防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实时
了解秦淮河流域主要水利工程概况、水雨情、工情,闸站工程能够实现本地自动化控制及状态监测,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软件系统功能强大、操作简单。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组成考核验收专家组于2016年12月4—5日对管理处进行了
水利工程管理考核验收,具体验收分值见表1。
国家级水管单位创建工作是一项艰辛而又光荣的工作。
管理处通过此次达标创建工作,充分梳理总结了多年来的工作成就、管理经验和成功做法,在提升软硬件管理水平、转变日常工程管理理念、融入秦淮水利文化等方面,充分展示了秦淮水文化特色、打造了管理处自身亮点,有效推动了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为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
【相关文献】
[1] 王林冠.独流减河进洪闸管理处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实践和思考[J].海河水利,2014(3).
[2] 郑金堂.浅谈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的管理措施[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1).
[3] 郭宁.江苏省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经验浅谈[J].治淮,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