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化影响中国,启发中国人重新认识“人”的内涵,在五四前后 影响卓著的有四人:易卜生、卢梭、尼采、弗洛伊德。 胡适、陈独秀:源自西方的社会进化思想的文学史观,认为新文学必 定取代旧文学; 周作人: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日本“白桦派”人道主义文学 的理论,推崇“人的文学”; 李大钊: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现实主义观点影响,历史唯物论解 释“什么是新文学” 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易卜生专号》 《娜拉》:倡个性自由、妇女解放 符合五四精神 《国民公敌》:反传统、反专制 在此影响下,新文学创作者开始创作问题小说、问题剧 ★大量刊载翻译文学作品的新文学期刊:《小说月报》、《新潮》、 《少年中国》、《文学周报》 △主要思潮:文学的、哲学的P31 创作实践: 鲁迅《呐喊》: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 郭沫若《女神》:浪漫主义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日本私小说
主要作家

郁达夫、郭沫若、倪貽德、叶灵凤、陶晶孙、 周全平,冯沅君,浅草-沉钟的陈翔鹤、林如 稷,冯至、陈炜谟等。
郁达夫(1896-1945) 浪漫传奇色彩的一生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1896 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 一个知识分子家庭。3岁丧父,幼年贫困的生 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家贫)。读过私 塾,古典文学功底深,外文好。1913年9月随 长兄赴日本留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散 文家和诗人。是“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与鲁迅、成仿吾、田汉、陶晶孙等交往甚密, 共同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起到过推动作用。郁 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 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 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 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 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有旧才子遗风, 又有新文人品性。







这时期影响最大的是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 1、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刊物为《小说月报》 ★成员: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孙伏园、叶 绍钧等12人。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人生派、“为人生”,着眼批判现实、忽略文学的娱乐作用,通俗 文学被轻视、忽略 2、创造社 ★浪漫主义,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刊物为《创造》季刊 ★成员: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穆木天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须忠实表现内心,重视文学的美感,注重自我 表现,浓厚的抒情气息,直抒胸臆,描写病态 后期创造社,1925,左倾,1929年被查封 3、其他 ★语丝社:1924,《语丝》,针砭时弊、杂感小品,幽默泼辣,成员有 周作人、林语堂、孙伏园、钱玄同、俞平伯,鲁迅是主将 ★未名社:20年代中期,《未名》,聚集乡土文学作家 ★南国社:综合性的艺术社团,领导人田汉 ★弥洒社:强调灵感 ★浅草、沉钟社:介绍外国文学,朴实悲凉 ★诗社:湖畔诗社(爱情诗)、新月社(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



乡土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




批判性:批判旧中国的愚昧、落后、闭塞、野蛮,但 还不够深刻、透彻,年轻作家居多 描绘了许多当时中国社会的风俗,展示了多种多样的 地方色彩 加强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与社会、民众的结合更 紧密 加强场面、人物的细节描写
二、浪漫抒情小说


战斗对象是文研会,文研会是同旧文学作战的,创造 社喜读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有意与文研会区别,风格 总体偏向浪漫主义,与他们长期留学日本有关(受压 迫、双重失望),作品批判色彩浓厚,组织性比文研 会强,每人的特长、风格突出。 创造社作家从理论到实践都强调小说的主观性、抒情 性,作品大都有一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不着意通过 人物的性格刻画、以某种思想意识教化读者,而是直 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去打动读者,郭沫若把这 种美学追求称为“主情主义”。这是中国现代小说的 一种全新样式。


鲁迅一生著有小说集3部,杂文集17部,散文诗集1部,回忆散文1部,学术著作 《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翻译了近100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和理论著 作,还辑录、校勘古籍18种。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 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 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 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 成电影。 小说 《呐喊》(1918-1922)、《彷徨》(1924-1925)、《故事新编》(关于神话、 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杂文:匕首和投枪 散文诗: 《野草》:丰富、复杂、矛盾,于苦闷、彷徨中求索,哲理、象征和形象性相结 合。 《朝花夕拾》: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与感想、抒情与讽刺和谐结合。

鲁彦:《菊英的出嫁》构思精巧、否定礼俗 《黄金》:如史伯伯的遭遇 彭家煌:浓郁的湖南特色 《怂恿》:写家族制度的破坏,滑稽口吻的背后露出 穷人的愚昧和坏人的凶残;《活鬼》:小女婿风俗,喜剧。 台静农:有鲁迅风格,出色的乡土作家。 《烛焰》:“冲喜”风俗,善制造气氛 《拜堂》:弟继娶嫂 许钦文:语丝社成员,受鲁迅影响早,有中篇《鼻涕阿二》
鲁迅精神




①怀疑精神 《野草》:“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对一切都不轻信,对名 目轻信是中国人的习惯,“自大狂”也源于此,被打败时也不认为自己 不行。 批评中国的“十全十美观”,即用名目掩盖空虚,以老为好的心 理表明一民族衰老的心态。 “从来如此便对吗?”从来如此,阻隔了改革,鲁想打破“从来如 此”的主张受尼采的“重新估定一切”思想影响。 ②现实精神 鲁的此种精神与反对“黄金世界”(理想世界,美好的未来)有关, 多数人为美好未来而奋斗,而鲁认为黄金世界也有不好的事情。鲁不重 视彼岸,重视此岸和去彼岸的路,反对空想,鲁的现实主义就是超越目 的、重视过程,并非为革命胜利而参加革命(真正的革命家不只是为自 己好),鲁的革命是同黑暗捣乱。 ③绝望精神 希望只是一个连偶像都不如的虚无东西,希望、绝望都是虚妄。 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是软弱的,看到好处才随人去做,鲁迅主张绝望 后的斗争,不抱个人利益的抗争最有力。 所以鲁迅不怕压迫与诱惑,抱希望没用,苦干是最重要的。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作家是在鲁迅的基础 上发展了不同的文学风格体式。
乡土小说

最早的现代小说流派,成熟作品在五四之后。 写的是自己熟悉的生活,属于“寄寓文学”, 不在本土写,将回忆组织起来,作品大多持批 判态度者从农村中走出,读者多为城市人,最 早倡导者是周氏兄弟。
主要作家作品
许杰: 《惨雾》:农村械斗:原始的纠纷解决法;中国品
叶绍钧



1894-1988,苏州人,字圣陶,文研会12个发 起人之一 ★早期:《这也是一个人?》(后更名《一 生》),关心下层的苦难生活,妇女题材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较有分量的、反映五四时 势及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倪焕之》。
冰 心
王 统 照

冰心:1900-1999,小说成就不是很大,但提出的问题引 人深思,提倡基督式的爱,有短篇小说集《超人》,不事 情节铺张,重在揭露人物内心,侧重抒发主观感受,风格 婉约。 王统照:1897-1957,爱与美的观点,代表作《沉思》 (五四时人们的心态,包括先行者与旁观者)、《微笑》、 《山雨》:北方农村破产的原因与现象,1933年出版,与 《子夜》齐名。



郁达夫浪漫主义文学风格的形成与近代日本浪漫主义 文学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呈现出一种“忧伤、厌世” 的情绪。这一风格同时也成为了我国现代浪漫主义文 学的早期特点。 追求王映霞成功,移居杭州,舒适安逸生活,宅名 “风雨茅庐”,“富春江上神仙侣”,远离政治中心, 创作与家庭均出现问题。1937年参加抗日文化运动。 国难家毁,郁去东南亚,奠定新加坡、马来西亚文学 的基础。 日占新加坡后,郁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蓄须, 被迫做日军翻译,做许多抗日工作。1945年9月被日 军秘密杀害。1952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 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 学。 时间段:1917-1949 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 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 存的30年代文学 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 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





1917,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1、发生 是20年来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必然,继梁启超、黄遵宪等人“新 民”、救国的近代文学改良精神,有诗界、小说界革命及白话文 运动的基础,有西方译介培养的对西方新文学形式的接受心理。 五四新文化运动 2、发展 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主张: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917年1月,《新青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是第一篇宣言, 提出“八事”; 2月掀起高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 刘半农、钱玄同的新旧文学对话,扩大新文学影响 1920年,白话文取得胜利,学校开始用白话文教学。
创作情况

主要作品:鲁迅一生著有小说集3部,杂文集17部,散文诗集1部,回忆 散文1部,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翻译了近 100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还辑录、校勘古籍18种。1938年出 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 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 〔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 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 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 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 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许地山



生于台湾,笔名落花生,文研会发起人之 一,其小说有浪漫传奇色彩。个人经历复 杂,了解南洋一带风情,曾在燕大任教, 后到香港。 成名作:《命命鸟》(宗教方式解决问题) 《商人妇》:惜官的苦乐观“一个人做的 时候是苦,想的时候是乐” 许的小说反映了人生的另一条道路,反映 了他的人生观:人在生活中默默抵抗、努 力工作,平静面对人生的态度,有所作为 的“认命” 《缀网劳蛛》:只管织网、不论网破的宗 教人生观、伦理观


小说:《呐喊》(1918-1922)、《彷徨》(1924-1925)、《故事新编》
(关于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杂文:匕首和投枪 散文诗:
《野草》:丰富、复杂、矛盾,于苦闷、彷徨中求索,哲理、象征和形 象性相结合。 《朝花夕拾》: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与感想、抒情与讽刺和谐结合。
主要作品:




清末民初,小说在文学中由边缘地位逐渐向中 心移动 五四小说比之前小说引人注目之处: 反封建精神 针对人的现代觉醒和国民灵魂改造 现代小说的形式(格式等,受西洋小说影响)
一、写实主义小说 (问题小说、乡土小说)



主要作家是文研会、未名社、语丝社成员 1、问题小说(文研会作家是主力,1919年为“问题小说年”) ①产生原因 A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造就了“思考的一代”,思考方 方面面,题材广泛,要求严肃地提出尖锐问题 B理论上的倡导借鉴外国文学(欧、俄、日、印度泰戈尔《哲 理小说》)表现社会人生的作品 ②特点 鲜明的时代气息、哲理色彩 提出问题、但不解决;人物形象被“问题”冲淡,成传声筒; 比较概念化,未形成成熟流派。 并非纯粹写实,浪漫主义(冰心)、象征主义(王统照)皆有, 许地山小说中是宗教哲理和隐喻气氛


其小说不追求曲折情节和周密细致的构思,而 是努力写个人的情绪流动和心理变化,仿佛靠 激情、才气信笔写去。直抒胸臆,充满激烈情 绪的笔调去写,于事件叙述中做坦率的自我解 剖,甚至用长篇独白的形式直接拨动读者心弦。 作品:《沉沦》、《茑萝行》、《青烟》、 《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过去》 (摆脱自叙传)、《迟桂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