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法规
社会保障政策法规

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通过建立和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供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失业、基本工伤、基本生育保险待遇,以及其他社会保障措施,为公民和其他参保人在社会风险发生时提供保障的制度。
第三条国家保障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法处理社会保障领域的利益纠纷。
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第四条基本养老保险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通过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对参保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提供基本养老金的制度。
第五条养老保险经费主要通过个人缴费、单位缴费、国家补贴等途径筹集,并根据参保人的缴费年限、缴费金额、缴费年度确定养老金水平。
第三章基本医疗保险第六条基本医疗保险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通过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为参保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保障制度。
第七条参保人应按规定缴纳医疗保险费,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医疗保险费用主要由个人缴费、单位缴费、国家财政补贴等组成。
第四章基本失业保险第八条基本失业保险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为参保人提供基本失业保障的制度。
第九条参保人应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享受基本失业保险待遇。
失业保险费用主要由个人缴费、单位缴费、国家财政补贴等组成。
第五章基本工伤保险第十条基本工伤保险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通过建立工伤保险制度,为参保人提供基本工伤保障的制度。
第十一条参保单位应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享受基本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费用主要由单位缴费、国家财政补贴等组成。
第六章基本生育保险第十二条基本生育保险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通过建立生育保险制度,为参保人提供基本生育保障的制度。
第十三条参保人应按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享受基本生育保险待遇。
生育保险费用主要由个人缴费、单位缴费等组成。
第七章其他社会保障措施第十四条国家根据需要,可以实施其他社会保障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社会救助、抚恤救济等。
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材料

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材料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各位参加今天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社会保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我们的福利和权益。
因此,了解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掌握相关知识,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有益的。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及意义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通过社会团体或政府机构,对公民和其他个人、家庭提供的一种经济补偿和服务,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护其基本权益的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旨在实现社会公平、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由宪法、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等组成,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宪法: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每个人的社会保障权益。
2. 劳动法:劳动法是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之一,它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劳动条件的保障。
3. 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核心,它规定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运行规则。
4. 社会救助法与社会福利法:社会救助法主要是为了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而社会福利法则更多地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保障的相关规定。
三、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和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政策和制度:1. 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旨在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根据年龄和工作年限等因素,可以享受相应的养老金。
2. 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是为了保障公民在生病就医时能够得到必要的医疗费用报销。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等多个层次。
3. 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旨在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和再就业帮助。
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同时享受相关的再就业援助服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汇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汇编一、引言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的基础。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保障水平,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
本文将汇编国内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重要内容。
二、国内人力资源政策法规1. 《劳动法》该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假制度等,同时也规定了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2. 《劳动合同法》该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和解除后的处理办法,保障了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3. 《职业培训法》该法规定了职业培训的目标、内容和组织方式,促进了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升和就业机会扩大。
4. 《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该条例规定了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办法,保障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劳动者的就业权益。
三、国内社会保障政策法规1. 《社会保险法》该法规定了社会保险的种类和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2. 《工伤保险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和申领条件,保障了因工作原因受伤的劳动者的权益。
3. 《生育保险条例》该条例规定了生育保险的参保范围和待遇标准,保障了女性劳动者在生育过程中的权益。
4. 《最低工资规定》该规定规定了不同地区和行业的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收入。
四、国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1.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国际劳工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公约,包括《就业和职业培训公约》、《工资政策公约》等,促进了各国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2. 欧盟劳动法欧盟成员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劳动法规,包括《职业健康与安全指令》、《工作时间指令》等,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
3. 美国劳动法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劳动法规,包括《雇佣关系法》、《劳工权益法》等,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五、结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和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的重要工具。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简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简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简介1. 劳动合同法1.1 劳动合同的定义和要素1.2 劳动合同的签订与终止1.3 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1.4 劳动合同法律责任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1 劳动争议的界定和解决途径2.2 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和程序2.3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程序2.4 劳动争议的执行与申诉3. 劳动保护法3.1 劳动保护的权益和范围3.2 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3.3 劳动安全和职业危害防治3.4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4. 社会保险法4.1 社会保险制度和目的4.2 社会保险的类型和范围4.3 社会保险的参保和缴费4.4 社会保险的待遇和审批5. 工伤保险条例5.1 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5.2 工伤保险的责任和义务5.3 工伤保险的申报和认定5.4 工伤保险的待遇和赔偿6. 失业保险条例6.1 失业保险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6.2 失业保险的责任和义务6.3 失业保险的申请和认定6.4 失业保险的待遇和援助附件:1. 劳动合同范本2. 劳动争议调解申请表3.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表4. 社会保险参保申请表5. 工伤保险事故报告表6. 失业保险申请表法律名词及注释:-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建立、履行和终止方面的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 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发生的纠纷与争议。
-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等需要,建立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 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指用人单位为防止和减轻工伤事故及职业病给劳动者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用以支付工伤事故及职业病的医疗费、护理费、伤残津贴和生活费等。
- 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指用人单位为防止和减轻劳动者失业给劳动者造成的经济困难而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用以支付失业期间的失业津贴和生活费等。
现行有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规章

劳动保障部令第18号 2004.1.1 劳部发〔1994〕479号பைடு நூலகம்1995.1.1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 劳动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劳动监察员管理办法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 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办法 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 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 社会保险稽核办法 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管理办法 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 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 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 社会保险审计暂行规定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 机关、事业单位增人计划卡暂行管理办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 关于改进国务院各部门从北京外调(迁)入有关人员审批办法的暂行规定 干部调配工作规定 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就业 关于《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 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职业介绍机构设立管理暂行规定 人才市场管理规定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产权界定规定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关于调整使用不当、不能充分发挥专长的留学回国人员工作的办法 职业技术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简介

( 1995年《劳动法》颁布实施至现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阶段( 1995年《劳动法》颁布实施至现在)
1995年《劳动法》施行以后,国家关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陆续出台,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 制体系初步建立 。具有代表性的有: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 决定》 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1999年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失业保 险条例》、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2002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2003年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 2004年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2005年《公务员法》(2006.1.1施行)
简要历程
1994年《劳动法》的贯彻实施,成都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 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很多具有标志性和里程碑意义的地方行政法规、政府规章和部门规 范性文件相继出台。
1995:《成都市职业介绍管理办法》(标志成都市职业介绍管理制 度确立)
1995:《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标志 成都市全员劳动合同制度的确立)
1995:《成都市职工失业保险实施办法》(市政府令第48号,1995 ,成都市失业保险制度确立,已废止)
1996:《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通知》(成都市就 业再就业工作机制正式确立)
1997:《成都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59号, 成都市生育保险制度确立,已废止)
2000:《成都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市政府,成都市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立)
国家社会保障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国家社会保障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社会保障工作是国家为了保障公民权益和提高社会福利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的总称。
这些体系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提供基本福利保障,促进社会稳定和公共幸福。
法律国家社会保障工作的法律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养老保险法》:规定了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保障参保人在退休后获得合理的养老金待遇。
2. 《医疗保险法》:确保参保人在需要医疗服务时能够得到合理报销和补偿,提高公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3. 《失业保险法》:规定了失业保险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保障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能够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援助。
4. 《工伤保险条例》: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工伤或职业病时能够获得相应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赔偿。
5. 《生育保险条例》:为女性员工在生育期间提供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用报销。
法规国家社会保障工作的法规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保障参保管理规定:规定了社会保障参保的条件、方式和程序,确保参保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2. 社会保险费征收和管理办法:规定了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标准、缴纳方式和管理措施,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行。
方针和政策国家社会保障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平合理原则:保障社会保障待遇的公平合理分配,避免贫富差距过大。
2. 保障水平提高: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的水平,提高参保人的福利享受。
3. 平衡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
4. 多层次保障: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不同人群的福利需求。
通过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国家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完善,为公民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全书2023版社会保障法全文2023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全书2023版社会保障法全文
2023
劳动法2023年完整版
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七条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
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第九条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
劳动合同书2023电子版(5篇)
劳动合同书2023电子版1
甲方:
乙方:_____
性别:_____
出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住址:_____。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简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简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简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保障体系顺利运行而制定的相关法规和政策。
本文将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进行详细介绍。
一、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法规。
其主要内容包括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等方面的规定。
此外,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用人单位应履行的相关责任。
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法律法规。
该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解决程序和方式,包括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织和职责。
三、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是保障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的重要法律法规。
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的范围、缴费方式、保险金发放条件等方面的规定。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等相关事项。
四、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职业安全与健康法是确保劳动者工作环境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法律法规。
该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健康保护措施,以及劳动者享有的相关权利和义务。
五、劳动用工管理条例劳动用工管理条例是规范劳动者用工行为的法规。
其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的招聘、录用、劳动合同签订等方面的规定。
此外,劳动用工管理条例还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假制度等相关事项。
附件:1.劳动合同范本2.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3.社会保险参保申请表4.职业安全与健康检查报告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达成的书面协议,规定了劳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因权益纠纷而发生的争议。
3.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提供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障的制度。
4.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用人单位应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
5.劳动用工管理:劳动用工管理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劳动者的招聘、录用和管理等行为。
社会保障政策法律法规

社会保障政策法律法规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对公民的权益和权益保护的体现,是保障国民福祉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社会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社会保障领域的各项制度和措施。
本文将梳理和分析社会保障政策的法律法规,并探讨其对公民福利的意义和影响。
一、社会保障政策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障政策法律法规通常都会明确规定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性。
这些原则通常包括:1. 公平原则:社会保障政策应当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确保每个公民在享受社会保障福利时都能得到平等对待。
2. 综合性原则:社会保障政策应当综合考虑各种社会保障形式,如退休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3. 可持续性原则:社会保障政策应当合理设计、合理投入,并确保其长期可持续性,以满足不同时期和人群的需求。
二、社会保障政策法律法规的内容社会保障政策法律法规通常会细化和明确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社会保障政策法律法规:1. 养老保险法律法规:养老保险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参保人员的范围、缴费标准、养老金计算方法、领取条件等。
2. 医疗保险法律法规:医疗保险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医保报销的费用范围、定点医疗机构规定等。
3. 失业保险法律法规:失业保险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失业保险金的申领条件、失业人员的权益保护等。
4. 工伤保险法律法规:工伤保险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工伤保险的参保范围、保险赔偿标准、职业病工伤认定等。
5. 生育保险法律法规:生育保险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生育保险的参保范围、生育津贴的发放条件、产前检查和产后护理等。
6. 最低工资法律法规:最低工资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最低工资的确定方法、调整机制、支付标准等。
三、社会保障政策法律法规的意义和影响社会保障政策的法律法规在保障公民福利和社会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社会保障政策法律法规的意义和影响:1. 保障公民权益:社会保障政策法律法规明确了公民享受社会保障福利的权益,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得到相应的待遇和保障。
社会保障法律法规

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权利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
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展开阐述,包括社会保险法、劳动法等。
一、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公民在各个阶段的生活和发展需求。
该法规定了社会保险的范围、受保对象、待遇支付等内容,旨在实现全民社会保障的目标。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五项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以及生育保险。
这五项保险制度为公民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使人们在面对各种风险和变故时能够获得相应救助。
此外,社会保险法还规定了社会保险的基金管理制度,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稳定和有效使用。
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效地保护了参保人的权益。
二、劳动法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法规,旨在规定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劳动法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核心法律之一,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内容。
劳动合同的签订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础,合同内容的规定对于明确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劳动法中,还有关于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三、其他除了社会保险法和劳动法,还有其他一些法律法规对社会保障提供了具体规定和保障。
比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规定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条件、标准和管理办法;《养老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了养老机构的建设标准、管理要求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社会保障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它们的出台不仅是对人民利益的维护,也是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体现。
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加大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法规解读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法规解读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法规解读
根据中国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本文将对这些法律的关键要点进行解读。
劳动法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关键法律。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要点:
1. 劳动合同: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要素和形式,雇主必须与雇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 工资和工时: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工作时间,雇主必须向员工支付合理的工资,并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不超过法定限制。
3. 劳动保护:劳动法规定了职工的劳动保护权益,包括工伤保险、工龄保险等。
雇主必须为员工购买合适的保险,并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培训。
4. 解雇和辞职:劳动法规定了解雇和辞职的程序和条件,雇主不能随意解雇员工,雇员也必须遵守合同规定的辞职程序。
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法为居民提供基本社会保障,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1. 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居民必须按规定缴纳社保费用,以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
2. 社会救助:社会保障法规定了针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包括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以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
3. 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各种福利待遇,包括退休金、失业补助金、医疗费用补偿等,居民可以根据需要申请享受这些福利。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保护劳动者和居民权益的重要法律。
了解和遵守这些法律将有助于维护工作和生活的正当权益。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6号《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已经2010年12月8日国务院第13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国务院决定对《工伤保险条例》作如下修改:一、第二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二、第八条第二款修改为:“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
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三、第九条修改为:“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定期了解全国各统筹地区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及时提出调整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的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四、第十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五、第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工伤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六、第十二条修改为:“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用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的支付。
“工伤预防费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卫生行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规定。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将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投资运营、兴建或者改建办公场所、发放奖金,或者挪作其他用途。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简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简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关于劳动者就业、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它们的出台,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这些法律法规在劳动者的就业、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主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
一、劳动法我国的劳动法是我国劳动最基本的法律,它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基本权益和义务关系。
劳动法的核心原则包括平等就业、平等工作、平等报酬、平等权利、平等义务、平等待遇、平等机会、平等权益等。
劳动法还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和变更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二、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对劳动法的具体规定和细化。
它进一步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和义务,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终止等各个环节的程序和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强调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促进了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发展。
三、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中的重要法律,它主要规定了社会保险的范围、缴费、待遇、管理等问题。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社会保险法的出台,确保了劳动者在失业、生病、工伤等困境中得到及时帮助和保障。
四、劳动保护法劳动保护法是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法律,它主要涉及劳动安全、职业卫生、劳动时间、休息休假等方面的内容。
劳动保护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劳动者的生命权、健康权和安全权,确保劳动者在工作环境中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五、就业促进法就业促进法是我国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法律,它规定了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措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就业促进法的出台,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六、工会法工会法是我国工会组织和工会活动的基本依据,它主要规定了工会组织的设立、权益、职责等方面的内容。
工会法的出台,保护了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劳动者的权益,促进了劳资双方的沟通和协商。
社会保障法规体系

社会保障法规体系社会保障是国家为实现全民基本保障和社会公平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总称,其核心是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社会保障法规体系是指围绕社会保障制度所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的总称,其内容涵盖了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多个领域。
社会保障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其目的在于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账户三大组成部分。
相关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基本养老金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
二、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在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三大部分,涵盖了全民医疗保障的范围。
相关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条例》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等。
三、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为了在劳动者失业时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帮助其尽快重新就业而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和农民工失业保险,旨在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失业救济和再就业支持。
相关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和《城镇职工失业保险条例》等。
四、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因意外伤害或职业病导致的医疗费用、康复费用和相关赔偿而设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包括工伤保险基金和工伤保险条例等,用于赔偿工伤职工的相关损失。
五、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为了保障女性在生育期间得到必要的生育保健服务和经济补偿而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的生育保险制度主要包括产前津贴、生育津贴、产后护理假等福利保障措施。
社保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政策

社保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政策社保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政策是指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制定出来用以规范社会保障行为的法律、法规、政策。
这些法规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基础,下面主要介绍社保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政策的内容,希望有所帮助。
一、社保相关法律1.《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是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的基石,其中包括社会保险的组成、参保条件、缴费标准、保险待遇、基金管理等重要内容。
该法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确保其获得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经济安全。
2.《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劳动者的休息、休假、加班、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权利,是保障劳动者正当权益的法律保障。
3.《最低工资规定》我国《最低工资规定》制定了最低工资标准,明确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劳动者获得基本的工资保障。
二、社保相关行政法规1.《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办法》《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办法》是规范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行为的重要法规。
该办法规定了社会保险费征收、缴纳、使用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确保社会保金的合理征收和使用。
2.《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是规范职工医疗保险实施的基本法规。
该细则规定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条件、基本保险范围、保险费支付标准等细节,为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提供具体指导。
3.《失业保险金支付暂行办法》《失业保险金支付暂行办法》是规范失业保险金发放的重要法规。
该办法规定了失业保险金的缴纳方式、支付标准、受理条件、保障范围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失业人员得到应有的保障。
三、社保相关政策1.居民基本医保政策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指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纳入到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中,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的政策。
该政策旨在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2.企业年金政策企业年金为企业内部自主设立的职工退休养老保险制度,是由企业及其职工共同缴纳费用的一种养老保险方式。
民政部门的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解读

民政部门的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解读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福利。
作为负责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制定与实施的机构,中国的民政部门在保障社会公平、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民政部门的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对社会保障体系的理解和认识。
一、社会保障政策的法定性质社会保障政策是民政部门依法制定的,具有明确的法定性质。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法律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为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法律依据和规范。
同时,社会保障政策也受到相关的政府文件和规章制度的指导和监督。
民政部门负责依法制定、解读和执行社会保障政策,确保社会保障政策的法律适用性和公正性。
二、社会保障政策的主要内容民政部门的社会保障政策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保险政策:社会保险是指在公民遭遇疾病、失业、工伤、生育等风险时提供的经济援助和福利待遇。
民政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社会保险政策,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
这些政策的目标是保障公民的健康和经济安全。
2. 社会救助政策:社会救助是指对一些特定群体或遭受特殊困难的人员提供的帮助和援助措施。
社会救助政策由民政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包括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等。
这些政策的目标是解决因疾病、残疾、灾害等原因导致的困难和贫困问题。
3.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政策:社会福利机构是指提供老年人、孤儿、残疾人等群体服务的公益性机构。
民政部门负责管理社会福利机构,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以规范其发展和运作。
这些政策旨在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提高公民福利水平。
三、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与效果民政部门的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实施对于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和落实这些政策,民政部门有效满足了社会各界的需求,并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获得更多的享受权益的机会。
同时,社会保障政策和法规的实施也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强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建设保障民生权益

加强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建设保障民生权益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依法对社会成员进行的基本保障,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全民的社会福利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加强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建设,以保障民生权益,势在必行。
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为了保障民生权益,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
首先,应该制定全面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包括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法、医疗保险法等,以明确社会保障的范围和具体保障政策。
其次,要加强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法律法规也需要与之相适应。
最后,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构,确保社会保障政策的贯彻和实施。
二、加强社会保障法规的宣传与普及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建设不仅仅是制定出来,还需要被广大民众所认知和理解。
因此,加强社会保障法规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十分必要。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和政策,让民众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应享受的保障。
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电视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提高社会保障法规的知晓率和理解度。
三、健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执行机制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建设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健全相应的执行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政策的执行机构,加强其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
其次,要加强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对违反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护民众的权益。
同时,要建立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社会保障政策的全面贯彻。
四、加强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创新与改进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也需要不断创新与改进。
首先,要根据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确保其具有适应性和前瞻性。
其次,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的衔接,不断优化社会保障政策,提高社会保障的效益。
法律与社会保障法律保障社会保障权益的规定

法律与社会保障法律保障社会保障权益的规定法律与社会保障法律保障社会保障权益的规定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政策以及提供各类社会保险和公共福利服务,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工具,扮演着规范和保障社会保障权益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法律如何保障社会保障权益。
社会保障法与权益保障社会保障法是一项涉及维护社会公正、保障人民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中国,社会保障法规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法》、《劳动法》、《社会救助法》等。
这些法律在保障社会保障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保险法》是中国社会保障的核心法律。
该法明确规定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制度,并对参保人员的权益进行了详细规定。
例如,该法规定,参保人员有权享受养老金、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福利,同时也规定了保险金的申领条件和程序等。
《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
此外,劳动法也是保障社会保障权益的重要法律。
该法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工时、休假、争议解决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
例如,根据劳动法,雇主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能未经合法程序暂停或降低工资。
劳动法在维护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会保障法的适用与执行为了实现社会保障法的保障功能,法律确立了相应的适用和执行机构。
在中国,社会保障法的适用主体为所有在国内的个人,无论其公民身份、户籍、工作单位等。
社会保障法的执行机构主要包括劳动保障部门、社会保险机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
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劳动关系,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保护。
社会保险机构负责社保基金的征收、管理和分配等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社会保险领域的政府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法律和政策,指导社会保险的实施和监管工作。
这些机构通过加强对社会保障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自身权益的知晓和保护意识。
同时,它们也负责协助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保证社会保障法的有效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现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合理负担基本养老保险金增强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
(二)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
(三)吸引广大职工关心社会保险事业,积极参与社会保险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促使企业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基金。
(2)建立医疗保险基金,个人适当负担医疗费,实行合同管理,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3)推行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和个人医疗帐户制度。
十九、什么是工伤保险制度?其特点是什么?
答:工伤保险制度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造成负伤、致残、致死,使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庭生活发生困难,和社会给予物质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这种制度现被世界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职工因工负伤,造成生理器官和功能的损伤,以致死亡,为国家和企业负出很大的代价,给本人和家庭生活带来极大的困 难,国家和给予物质帮助和精神上照顾是完全必要的。
(三)互济性。是指社会保险按照社会共担风险原则进行组织的。社会保险费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负担,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机构要用互助互济的办法统一调剂基金,支付保险金和提供服务,实行收入再分配,使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生活得到保障。
(四)福利性。社会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它以最少的花费,解决最大的社会保障问题,属于社会福利性质。
(三)协调养老保险水平与企业生产民展的关系,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四)抑制超前消费。
十七、什么是医疗保险制度?
答:医疗保险制度是指职工及供养直系亲属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物质保障的制度。职工的病伤、生育、养老等都会遇到医疗问题, 因此,它是疾病、伤残、生育、养老社会保险中一项重要内容。医疗社会保险是健康的保障。实行医疗保险对病伤职工提供医疗服务,在经济上给予物质帮助,使其 尽快恢复健康和工作,是一种社会责任,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积极作用。
五、社会保险有哪些功能?
答:社会保险有以下五大功能:
(一)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安定社会。
(二)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增进劳动者体质。
(三)促进生产发展,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四)为社会、为基层服务,方便群众生活。
(五)实行收入再分配,适当调节劳动分配,保护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基本养老保险
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由单位和个人以个人纳税工资为基数共同缴费。个人缴费部分计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部分也进入个人账户使个人账户缴费达到个人纳税工资的11%,其余部分进入社会统筹账户。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逐步提高缴费比例,但个人缴费比例最高不超过8%。(标准?)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企 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员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它居于三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层次,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费可由企业完全承担,或由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承担,承担比例由劳资双方协议确定。广义的 补充养老保险包括职业年金计划、互助基金保险及商业年金计划(商业养老保险)等。
社保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社会保险?
答: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二、社会保险的属性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是国家根据宪法所制定的基本社会政策,社会保险具有法定性、保障性、互济性、福利性、社会性。社会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
十、当前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没有准备、保障方 式多层次、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应逐步做到对各类企业和劳动者统一制度、统一标准、 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剂使用基金。
八、目前,我国养老保险有哪几个层次?
答:目前,我国养老保险有以下三个层次:
(一)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
(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三)职工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九、什么是养老保险基金社会统筹?
答:养老保险基金社会统筹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养老保险基金社会统筹是指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受政府委托,按照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合 理负担和“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向企业和职工个人征集养老保险基金;按照列入统筹项目的离退休费用总额,向拨付或直接向离退休职工 发入,以解决这间、地区之间离退休和负担畸重的问题,从而保障离退休职工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安定。
十八、医疗保险改革的目标和重点是什么?
答: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采取积极稳妥的步骤,逐步建立起医疗费用由各方筹集、统分结合,随着医疗需求相应增长的医疗保险费用,有效控制基本医疗不合理增长的管理运行机制。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是:
(1)建立医疗费用三方共同负担,既保障劳动者的基本医疗需要,又有效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机制;
由社会保险机构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职工个人帐户按职工缴费工资的11%记入,包括两部分:个人缴费的全部和企业缴费的一部分。
十四、如何办理社会养老保险手续?
答:市属及以上企业社会养老保险手续由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办理;区县属企业、城镇小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职工、个体劳动者和临时工的社会养老保险手续由所在区县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分)处负责办理。
十六、实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人储蓄性养老的意义是什么?
答:实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意义是:
(一)逐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企业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养老保险“一体化”的改革。同时还能够适当改善和提高职工退休后水平。
(二)有利于控制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增长。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养老保险体系
当前国际上通行的养老保险体系以及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相结合的制度。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作为其中的第二个层次,在众多国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在 我国,由于长期以来由国家包揽的职工养老保险占统治地位,造成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之前基本养老保险的平均替代率高达85%左右。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在基本养老保险中引入了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账户相结合的财务机制,但是到2000年上半年,我国基本养老基金当期收不抵支数为 13.3亿元,全国有19个省当期收不抵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四)建立统一的缴费制度,有利于打破企业所有制界限,便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从加速经济发展。
十三、什么是个人帐户?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如何记录?
答:个人帐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社会保障号码为每一个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建立,记录单位按规定划转的养老保险费和个人缴纳的全部养老保险费,作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退休时计发个人帐户养老金的依据。
★有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政府文件
针对基本养 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国家对社会保障体制进行结构性改革,从1991年国发[1991]33号文《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始逐步强化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地位,到1999年国发[1999]14号文《国务院整顿保险业工作小组保险业整顿与改革方案的通知》明确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保险属于商业保险的经营范围,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始着手建立税惠政策,给予商业寿险公司经办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业务的巨大发展空间。
(四)制定社会保险费用的收缴给付业务规程,并组织实施。
(五)负责培训和考核社会保险业务人员,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六)负责搞好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
七、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是什么?
答: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坚持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合理负担,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筹集。
★商业养老保险
商业养老保险是商业保险公司开办的养老保险,包括团体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保险。
团体养老保险是保险公司以专业技能为企业提供员工养老计划,解决企业的养老问题,相当于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个层次,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一种普遍的选择。个人养老保险则是针对员工的个人需求,为员工个人提供养老保险保障,相当于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个层次。
(三)工伤保险:即劳动者因工负伤,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后的工资收入补偿,也是对因工负伤劳动者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顾措施。
(四)医疗保险:即劳动者在患病期间的收入补助和在医疗护理方面的保障措施。
(五)生育保险:即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收入补助和保障措施。
(六)死亡遗属保险:即劳动者死亡后的丧葬费和遗属抚恤费、供养直系亲属定期生活费的给付。
十五、什么是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答: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在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为职工建立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这种制度能够改善和提高职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个人储蓄性养老企业,是职工根据个人的经济能力,为提高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水平,而自愿实行一种养老保险制度。
六、社会保险机构的职能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机构是隶属于政府部门的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是:
(一)在本辖区内贯彻落实政府制定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等社会保险政策。
(二)受政府委托负责筹集和管理社会保障基金。
(三)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和内部审计等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三、社会保险有哪几个特点?
答:社会保险有五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