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1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要记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

(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二、学习重难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

三、知识准备
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展示人们的有独特的作用。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的历史、的内涵、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和的特点。

3、我国幅员辽阔,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又保持着各自的。

4、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以及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其中,藏族的、蒙古族的
和科尔克孜族的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5、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
的,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6、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

四、学习内容
1、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请将这两个基本特征进行比较。

2、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举例描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3、列举一些少数民族的著名曲目以及演奏的乐器。

4、分析各民族文化的特性与共性的形成原因。

5、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五、学习小结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我国多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课外知识拓展
江南丝竹
江南民间的丝竹乐的流行地域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一带,
建国后,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丝竹乐而称其为江南丝竹。

演奏江南丝竹的组织有“清客串”和“丝竹班”两种。

“清客串”为市民自娱性组织,演奏地点多在茶馆、私人住宅等地,“丝竹班”为民间职业性音乐组织,多在农村活动,风格粗犷朴实,气氛比较热烈。

江南丝竹乐队编制比较灵活,它以二胡、笛子为主要乐器,乐器数量一般为三至五件,也有数量较多的。

六、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二百三十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

它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

《四库全书》证明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C.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D.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容并蓄
2、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因为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
①辉煌而悠久的历史②丰富而绚丽的内涵③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④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以下关于我国科学技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B.近代以来,逐步赶上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C.我国古代的科技没有实用性,传播到国外后,才起到作用,如火药、指南针等
D.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北方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

苍穹、草原、毡包、骏马、牧歌构成了一道奇丽的文化风景线,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
存模式和文化体系,展现了人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非凡创造力,同时也为人们了解人类文化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提供了开阔的视野。

据此回答4、5题。

4、北方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

这表明
A.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使中华文化绚丽多彩 B.草原文化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北方文化主要是指草原文化 D.北方草原文化最富有地方特色
5、苍穹、草原、毡包、骏马、牧歌构成了一道奇丽的文化风景线,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存模式和文化体系,展现了人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非凡创造力。

这主要体现了
①不同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②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荣是中华生态观的重要理念③文化多样性就是指地域文化的多样性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苏州古典园林是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它把中国的诗词、绘画等融为一体,造园艺术独树一帜,是江南古典园林的精髓,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这说明
①中华艺术对于人民情操的陶冶具有独特的作用②中华文化的艺术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③中华文化的艺术具有丰富而绚丽的色彩④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7、著名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千米,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千米,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或1/20。

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

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

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

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具有继承性
9、“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从文化特点的角度看,这两句话反映了
A.文化的源远流长 B.文化的博大精深
C.文化的区域特征 D.文化的包容性
10、清明节不能只当成是扫墓的节日。

我国有些地方的清明节还有与众不同的风俗。

如有的地方清明节有采地菜做米果吃的习俗;还有的地方有在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人们把灾祸疾病都写在风筝上,然后放飞;此外还有植树、荡秋千等。

这说明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②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③各民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④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2005年5月5-13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来大陆访问,在访问期间,他一再说道:“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

”在一定意义上讲,此“本”即中华之本。

(1)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2)这种关系对我们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知识准备
1、精神生活精神世界辉煌而悠久丰富而绚丽鲜明而独特
2、文明程度实用性整体性
3、区域融合特色
4、汉族鲜卑族吐蕃族西域《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
5、包容性
6、精神力量力量之源
学习内容
1、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我国传统科技发达,许多古代科技长期居世界前列,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实现了科技划时代的发展。

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及传播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宋元时期中国的三大发明先后西传,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改造旧社会的运动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有力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3、蒙古族---马头琴,代表曲目《马头琴》
维吾尔族----弹布尔《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乌扎勒》
哈萨克族-----《玛依拉》、《我的花儿》等等
4、(1)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由于各种社会条件,特别是自然地理环境与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在本民族的历史传承与演进中发展着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字、习俗、信仰、艺术、观念等;同时,随着人口的繁衍,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生活的发展,各民族之间必然要发生经济、政治联系和种种交往,使不同的民族文化发生接触,各民族又在与兄弟民族的接触、交流、融合乃至同化中,形成具有中华民族共同特性的文化特质。

(2)中国自古便是多民族国家,经过反复不断的分化聚合,最后形成现今的56个民族组成的共同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各个民族都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就是中华各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经过无数次碰撞、交流、融合而形成的多元一体文化。

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一体”。

5、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达标检测
单项选择题A A D A C C D B C A
非选择题
(1)台湾文化由于历史、地理原因而形成的具有明显台湾区域特征的地方文化,他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

台湾文化根源于中华文化,它与中华文化之间是个性与共性、叶与根的关系。

台湾文化具有明显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2)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因而我们应该加强两岸之间的文化交
流,发展弘扬中华文化,以文化为纽带,增强文化认同感,从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