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
析
摘要:目的:对小儿发生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方法及具体处理措施进行分析。
方法:从我院接收的急性小儿腹痛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包含有11例过敏性紫癜、27例胰腺炎、7例腹型癫痫、16例肠套叠、6例
阑尾炎、16例急性胃炎、14例肠系膜淋巴结炎和23例消化性溃疡,所有患儿均
是经过医生检查,临床确诊过的,治疗前患儿的腹痛率100%,经过针对性治疗后
下降至20.83%,可见治理效果非常好,治疗前后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体现出
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上小儿腹痛原因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具体诊断的
时候应充分结合患儿身体各方面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关键词:小儿内科;急性腹痛;临床诊断;处理措施
小儿急性腹痛即短时间内患儿腹部剧烈疼痛,其属于儿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
一种病症,体现出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等多种特征,由于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加
之患儿年龄小,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病情,所以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多
家长都是在患儿出现呕吐、面色发白、阵发性哭闹和大汗淋漓的时候才带孩子就诊,给治疗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目前基本是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对患儿进行体
查诊断,误诊和漏诊现象发生几率比较高,不仅延长患儿的疼痛时间,而且还有
可能耽误患儿病情,可见准确诊断小儿急性腹痛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接收的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中随机抽取120进行分析研究,所有患
儿中包括61例男患儿和59例女患儿,他们的年龄均在3岁到14岁之间,平均
年龄为(5.50±2.50)岁,所有患儿的病程均在1小时到2天之间,平均病程为
(22.1±1.5)天,所有患儿都伴有严重出汗和剧烈的腹痛、面色苍白且身体蜷曲。
由此可以看出,所有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症状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
可以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
1.2 方法
(1)诊断方法:根据患儿急性腹痛的性质、发生时间及二便情况,并咨询
了解患儿年龄与过往病史,初步判断患儿出现急性腹痛可能的原因,之后再进一
步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常见的有:腹部彩超、血常规及尿常规等,结合化验结
果进一步确定患儿急性腹痛的病因。
(2)处理方法:①及时补液。
尤其是禁食患儿必须及时补液,因为急性腹
痛患儿往往伴有严重的呕吐和腹泻,所以会使患者机体丧失大量的水分,补液可
以避免机体严重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若患儿是轻微脱水可以考虑口服补液,但如
果是较为严重的脱水必须实施静脉补液。
②控制感染。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采取科
学合理的感染控制方式方法,比如:针对非侵袭性的细菌肠炎患儿,可以采取抗
生素药物治疗措施,对于寄生虫感染患儿则应采取口服阿苯达唑治疗措施[1]。
③
合理饮食。
特别是神经功能性腹痛患儿必须对其饮食习惯做好合理调整,治疗期
间应进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
对于腹泻和呕吐
症状比较轻的患儿可以不用禁食,但不可食用一些脂肪类食物,若患儿病情非常
严重必须禁食八小时,胰腺炎患儿则应完全禁食。
2结果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并结合患儿的年龄及过往病史,通过全面综合诊断之后,最终决定腹型癫痫患儿转神经内科进行专业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采取药物治疗;胰腺炎患儿采取完全禁食、胃肠减压及药物治疗;肠套叠和阑尾炎患儿转外科进
行手术治疗;急性胃炎患儿采取H2受体拮抗剂和胃黏膜保护补和治疗;消化性
溃疡患儿采取药物和胃黏膜保护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采取抗炎药物治疗。
结果
发现,治疗前所有患儿的腹痛率为100%,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患儿的腹痛率
降至20.83%,可见治疗效果显著,体现出良好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
数据详见下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儿疼痛等级统计表(例)
治疗阶段n疼痛
1级
疼痛
2级
疼痛
3级
疼痛
4级
疼痛率
(%)
治疗
前
120079410100%
治疗
后
1202500020.8
3讨论
小儿急性腹痛在儿科诸多疾病中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原
因诸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功能性疾病。
其主要是因为患儿存在肠道异常蠕动现象,从而使患儿
腹部出现绞痛感,该类型多是由肠绞痛、精神性腹痛或者蛔虫病引起[2]。
(2)
器质性病变。
多是因为器官发炎或者被膜所牵扯而引发的腹痛,常见的有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胃溃疡和急性痢疾。
(3)红霉素或者铁剂类药物使用所引发。
(4)腹外脏器病变或者全身性病变引发腹痛,此类疼痛是沿着脊神经逐渐向患儿腹部
反射,多是因为肺炎、心包炎症或者胸膜炎所引起,特别严重的时候也有可能是
心肌炎或者脊椎结核。
功能性腹痛在临床上多表现为间歇性腹痛,疼痛主要部位
集中于患儿肚脐周围,疼痛时间不确定,部分患儿可能还伴有其他一系列并发生,比如穿孔等。
器质性病变的主要诊断手段为超声波和血常规检测,腹痛多存在较
为明显的阵发性特征,部分患儿伴有消化道出血和继发性穿孔现象,比较适宜转
入外科治疗[3]。
小儿急性腹痛的临床表现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首先,患儿年龄偏小,
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腹痛性质、发作时间和具体部位,给医生的临床诊断工作造
成了一定的难度。
其次,部分患儿存在内脏解剖位置变异和畸形现象,具体诊断
过程中,医生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检查方式,提升诊断
的精准性,避免误诊和漏诊现象的发生。
再次,根据以往经验总结,因为胃肠道
问题引发的小儿急性腹痛现象比较常见,经过体查之后最好进一步进行超声波辅
助检查,如果患儿存在胃肠管扩张或者肠腔内存在大量积气,在超声检查中便可
看到大量的液体回声[4]。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临床诊断的时候,医生首先需排除外科急性腹症,通过仔
细观察患儿表现、测量心率与体温,了解患儿是否存在腹壁压痛和紧张感,排气
与排便是否顺畅等,结合各项生命指标作出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全明确腹
痛病因前切不可随意盲目采用氯丙嗪、吗啡和阿托品等药物进行尝试性治疗,若
初步判断患儿伴有一定的胃扩张现象,应立即禁食并采取解痉药进行治疗,同时
通过静脉滴注为患儿及时补充机体水分和营养物质,维持体内水分与电解质的平衡,若依旧腹痛非常严重可以采取胃肠减压处理。
即使都是急性腹痛,但不同的
患儿依旧会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患儿个体间差异而导致的,在
此情况下为了避免出现误诊问题,大多数医生会采取镇痛剂或者针刺方式实施止痛。
在已经完全排除患儿外科急腹症可能性,但还是不能准确找到腹痛原因的情
况下,则要马上通过手术对其进行检查,防止将其治疗延误。
综上所述,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而且这一疾病往往发病急、腹痛剧烈,很多患儿难以承受,所以医生应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患儿的临床
表现及辅助检查化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快速准确诊断出导致患儿腹痛的根本原
因所在。
绝大多数患儿在经过对症治疗后,腹痛感明显缓解,所以家长们不必过
于担忧,只要及时就医即可。
参考文献
[1]高群蕾.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腹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研究[J].基层
医学论坛,2019,23(34):5014-5015.
[2]郭紫璇,王轻轻,耿少怡.小儿腹痛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9,34(14):2264-2266.
[3]刘晓洁.不能忽视缺钙引起的小儿腹痛[J].家庭生活指南,2019(05):7.
[4]李亚清,杨彩平.胃镜检查在小儿腹痛中的应用及结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