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需处长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需处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
3、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外貌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人物描写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板书———军需处长。
2、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军需处长,这个故事发生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首先让我们走近那只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看,此时的云中山早已被严寒冻成了一个大冰坨,战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跋涉着,设想一下这支队伍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生1: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好几百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这支队伍在前进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说一说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物是谁?
(设计意图:导入语的设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交流反馈生:这一部分主要写了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文中最令我感动的人物是军需处长。
师板书:军需处长。
师:那么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在详细地描写军需处长呢?
生:第7 自然段。
二、出示阅读提一: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和衣着的句子,并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读、画,钻研的个性化行为,推敲词句。
)
学生汇报画出的句子:
生1: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生2: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士借火。
生3: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师: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这些语句,谈谈从中读到的体会。
(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及朗读来体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让学生走进文段去品词析句的机会让给学生,使
学生做到自主学习,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
)
预设:
1、动作描写
生:我从“倚靠、坐着”两个词语中体会到了这个老战士已经筋疲力尽了。
师: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一句话。
2、神态描写
生:我对“镇定、安详”两个词深有体会。
师:老战士又冷又饿又累,冻死了,为什么他的神态却是镇定、安详的?
生1:因为他把生的希望给了战友。
生2:因为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他死而无憾。
生3:因为他看到战友们在他的帮助下能走出云中山,心里很欣慰。
师:你们理解的真准确,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能。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3.外貌描写
师:我们在来读读最后一句话。
谁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穿的衣服很少、很烂。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我从“单薄、破旧”中体会到的。
师:军需处长掌管着整个部队所需的给养,他怎么会被活活冻死呢?
生:他把衣物全给了别人。
师:这就是我们的军需处长,他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把衣物拿给其他的战士,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生1:这是一种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
生2:这是一种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的精神。
生3:这是一种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精神。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本部分的学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知、想象、品味,在品词、品句、品评中培养语感。
通过教师的追问、评价,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读书、品句、品评中培养语感。
通过教师的追问、评价,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读书、思考、品析,将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落到实处。
)
引读:(出示军需处长的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军需处长,一个被严寒冻僵的老战士,他累极了,他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休息,可他再也站不起来了:(生读: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在白雪皑皑的云中山上留下了他永恒的姿态:(生读: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他的左手微微向前伸着,此时的他正在思考着:(生答)他手指的方向就是:(生答)这是一位多么让人敬佩的老战士,一心把衣物让给战友,自己却穿着一件:(生读:单薄破旧的衣服)读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生答)带着这份感情,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记住这位老战士。
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情感导读,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能更深地体会军需处长的精神品而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能更深地体会军需处长的精神品质。
)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了不起的老战士,作者通过动作、神态及外貌三方面详细地描写了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作者同时还详细地描写了谁?
生:将军。
师:让我们一同走近将军。
三、出示阅读提示二:
自由读课文第3—13 自然段,
读一读:轻声读自由地读第3—13 自然段;
画一画:用“~~~~”画出描写将军情感变化的语句;
想一想:从将军的神态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写一写:简单写一写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用方法去实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生:(生自学3——13 自然段后,进行汇报)
师:你从将军“愣了一下”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他感到很突然,感到问题很严重。
生2:他对战士的关心。
师:当将军看到那位冻死的老战士时他的神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1: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生2: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
师:你从这些神态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体会到了将军很激动、同时也很气愤。
生2:我体会到了将军很恼怒,他要追究军需处长的失职。
师:此时此刻你就是将军,你能通过读来让大家感受到你的愤怒吗?
(生读)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就是将军,你们能让在坐的每一位老师感受到你的生气与愤怒吗?
生齐答能。
(全班齐读)。
师:当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冻死的人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又有何表现呢?
生: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师:你从这些神态和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将军为自己错怪了军需处长感到很自责。
生2:我体会到了将军很崇敬军需处长。
师:是呀,此时将军的心情是多么复杂呀,既有震惊又有内疚,但更多的是敬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此时此刻将军复杂的心境吧!
(生齐读)师: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住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课件出示问题)这里的“丰碑”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
生1:这里的“丰碑”指军需处长的身体。
生2:这里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是指军需处长那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的高贵精神。
生3:这里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是指军需处长的形象很高大,是那么的光彩照人、闪闪生辉。
师:这位军需处长为了战友们永远地长眠于雪山之中。
他的战友能走出雪山、走向胜利吗?(生齐答能)
师:你从那儿感受到的?
生: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生:胜利一定会属于这只队伍。
师:让我们带着战士那坚定、必胜的信念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四、创编诗歌
把诗歌内容填写完整:你是一座(),你把()给了(),而自己却(),你用你的(),你用你的()告诉我们,红军队伍是能经受住()鼓舞我们,同样告诉敌人,红军队伍是()。
啊,你的确是我们心中的一座()。
(设计意图:课文的最后以填补一首诗歌作为当堂训练,总结全文。
)
五、小练笔
师:战士们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
但是我们的这位军需处长却长眠于雪山之中了,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你想在碑上写什么?在纸上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