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北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六)
(建议用时:35分钟)
1.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
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
A.以鸦片换取白银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棉布D.以白银换取丝茶
D[由题干可知此时英国正处于对华贸易逆差,从“1700—1830年间”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卖给英国的商品主要是茶叶、生丝、药材等,而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卖给中国的主要商品是呢绒、棉布等,故选D项;B、C两项不符合事实,排除;鸦片走私会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与材料所述不符,故A项排除。
]
2.下列表格内容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国产粮食商品量国产粮食商品值
亿斤占产量(%) 万两折万关两1840年前233.0 10.0 15 533.3 13 943.7
1894年372.5 15.8 37 250.0 33 438.1
A.粮食商品化程度高B.粮食商品值增长较快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自然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C[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国产粮食商品化程度提高,粮食商品值增长较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C 项正确;A、B两项均属于材料的现象,与设问“本质”不符,故排除;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且表格信息也未体现自然经济失去主导地位,故排除。
]
3.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
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B.传统手工业迅速发展
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丧失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棉花的需求大量增加,故“均栽种棉花……‘改禾种花’”,故选D项;材料反映了扩种经济作物的现象,不能说明重农抑商
政策的改变,故A项错误;扩种棉花并不能体现传统手工业迅速发展,故B项错误;虽然当时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统治地位并未丧失,故C项错误。
]
4.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下列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
D[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均属洋务企业,其目的在于“自强”,故A、B、C三项排除;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企业,目的在于“求富”,故选D项。
] 5.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
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根据材料中“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可知,李鸿章主张允许华商入股,但不允许华商另办企业,这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
]
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其主要特点有( )
A.以军事企业为主B.采用机器生产
C.没有雇用劳动力D.自给自足
B[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以军事工业为主,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属于近代工业,所以采用机器生产,故B项正确;民族工业雇用工人进行生产,故C项错误;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特点,故D项错误。
]
7.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
A.缺少必要的资金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
C.劳动力素质较低D.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
D[材料反映的民族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中,资金、投资方式、劳动力素质均不是主要原因,资金可以积累、投资方式可以模仿、劳动力可以培训,但由于外国的严格限制,中国企业长期缺乏核心技术的局面是难以改变的,这是出现上述不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
] 8.《湖北工业史》载,1861年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
到1873年将原来的手工制作砖茶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从而成为湖北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工业企
业。
这表明( )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已合法化
B.部分民族企业由手工工场转化而来
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列强入侵客观上加速了近代化进程
D[根据材料“俄国茶商……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和“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可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故选D项。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英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中,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
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有识之士,已预感到中国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事实正是如此,这种变局,首先是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开始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
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
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
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
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1)结合以上两则材料,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主要表现。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经济成分?指出这一经济成分的特点并根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答案] (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起步(或洋务企业创办);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外商企业出现。
(任答三点即可)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特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原因:近代民族工业因技术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具有依赖性;近代民族工业深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
10.“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族工业的产生
C[从材料中“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可以分析出,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导致中国传统手工业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C 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没有体现出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和民族工业的产生,故B、D两项错误。
]
11.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C[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类文明演进”,在19世纪中叶,人类文明的主要潮流是资本主义文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不仅带来了侵略和奴役,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近代的文明,即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
12.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已经迈出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
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就是这一转型的典型表现。
这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 )
A.采用了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B.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根本出发点
C.由近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领导
D.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
D[洋务运动采用机器生产,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启了近代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近代化历程,故选D项。
]
13.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其中以上海为多,广州、天津次之,除了兴办传统的缫丝,制茶、轧花等工厂,汉口、沙市、广州等地区还集资筹办了自来水公司。
这些近代民族工业( )
A.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形式
B.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
C.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D.彻底瓦解了小农经济
B[据材料“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传统的缫丝,制茶、轧花等工厂”可知,近代民族工业在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地区,在行业分布上主要是轻工业,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地域与行业分布,未涉及企业的类型,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地域与行业分布,未涉及近代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排除C项;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排除D项。
]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
材料二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
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为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
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机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场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
……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近代工业的出现、农业生产与工业发展的关系、农业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等角度提炼回答。
第(2)问可从市场的扩大、通商口岸经济发展的带动、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影响等角度说明变化的原因。
第(3)问从开埠通商客观上对中国经济的推动、近代化进程的影响等层面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 (1)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卷入世界市场;出现了近代工业;农业生产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
(2)开埠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通商口岸城市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3)开埠通商带来了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了开放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加速了近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