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乡村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要弄清社会分层的具体情况。H N 辛格和拉姆 ・ 辛格 列种姓之间,且地位低于阿依尔和柯里种姓。他们拥有的土 ._ s・
的社会、经济地位相仿,各个方面都超过其它种姓。中等种 很大的变化,但是上层种姓仍然集中了经济、政治和意识形 态权力,而其他拥有土地的种姓享有的权力只靠土地所有权
度农村上层种姓同时也是上层阶级的现实。
若要调查不同阶层在农村发展过程中的获益情况,首先 不约而同地将种姓与各 自拥有的土地状况及社会经济地位的 高低联系起来分析。根据拉姆 ・ 辛格的调查,阿扎姆杰尔县 比拉里亚伽杰发展区的所有种姓可归为5大类:上层种姓, 包括婆罗门、拉吉普特、布米哈尔 ( hmhr B u i )种姓,他们 a 姓上层首先包括阿依尔 ( h s A i )和库米 ( u i r Kr s m )种姓,他 ys a ah )和巴尼亚 ( ai )种姓也属中等种姓但人数较少。 t Bha s 其它中等种姓包括柯里 ( oi、诺尼亚 ( oi) Ki) r N n 、柯哈尔 a ( oa K hr )和巴巴艾 ( hra a)种姓等,属 中等种姓下层; Ba r i Bh 第四类是表列种姓下面的哈里真和帕西斯种姓,他们绝大多
地农业劳工。表列种姓中查马尔种姓 ( hm r)户数最多, C aa s 占2 %,却只拥有 7 5 %的土地。其它种姓介于上层种姓和表 地比重都不同程度低于其户数所占的比重。H N 辛格也把多 .. 比发展区的穆斯林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单独列出来。他们的户
数占3 %,主要从事传统职业,拥有的土地仅占 l %。 殖民时期以来,印度土地持有者的社会面貌已经发生了
外部经济发展 带来的机会 。
[ 关键词 ]印度 ; 乡村发展计划 ;启 示 [ 中图分类号 ]D 3 10 75.3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 号]10 9 1 ( 09 3— 12一 4 0 8— 3 4 2 0 )0 0 0 o
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发展占据非常重要的 位置。在实现国家独立后,发展中国家纷纷制定各种政策和 措施以提高农村居 民收入水平和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 目标。 重目标:经济发展必须使社会弱势阶层受益,收入、财富和 经济权力集中的情况必须得到改变。 …独立初期,为了改变印
少,约占1%,集中居住在约 2 个村庄,在这些村庄中他们 8 5 不管在经济地位上还是人数上都占据主导地位 ,而在其它地 区穆斯林的人口少,影响也很小。 H M 辛格则列举了多比发展区所有 3 . 4个种姓和穆斯林。 印度乡村发展计划是否实现了预期 目标?潘查亚特和合 尽管没有特别指出来,但很明显 ,H N 辛格对多比发展区的 .
亚特应做的工作包括:制订全村的生产计划;编制执行计划
的预算;获取政府援助;执行最低耕种标准;开垦荒地;安 务的义务劳动;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令,对本村土地和其他 资源的合作管理做出安排;协助实施土地改革。计划制订者
度农村的落后状态,印度政府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 ,其中
响最大的举措之一。 乡村发展计划的内容包括:实现充分就业,普及科学知
潘查亚特被赋予广泛 的社会经济 权力和发展权力 。根据设 想 ,
村潘查亚特将由民主选举产生,并为妇女和表列种姓保留部 分席位。作为一个发展机构,村潘查亚特被设想为村社成员 制订者认为村潘查亚特应该承担开发农村的法定职责。潘查
印度第二个五年计划就提出了促进收入增长和社会公正的双 多种利益的代表者,是村社社会和经济生活的规范者。计划
・
从各种姓集团拥有的水泵数量来看,上层种姓因为他们
1 3・ 0
墨 堡 堂 堕 堂 塑
比 较 与 借 鉴
! 墨
[ 较好的社会经济条件而拥有其中的多数。拉姆 ・ 辛格的调查 神的增长。 ] 表明婆罗 门拥有 水泵 总数 的 84 .%,拉吉 普特 占其 中的 1.%,布米哈尔占其中的2.%。上层种姓总计占4.%。 79 30 93 穆斯林和阿依尔种姓拥有的水泵分别占2.%和 1.%。表 71 35
乡村发展计划 (o m nydvl mn p g m e cm ui eep et r r m )是其 中影 排耕种土地所有者不加管理的土地;组织为乡村发展工作服 t o oa
识, 培训技术人员 ,推广合作运动,举办公益事业,建立福 希望潘查亚特机构远离政党、种姓和部派政治的羁绊,真正 利设施,修筑乡村道路,改进卫生条件等,以达到向农村传 为村社服务,进而为国家服务 ,成为乡村发展计划的有力推 播科学知识和文明,改变乡村面貌,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 行者。
们的户数与其拥有土地数量 的百分比相当,分别为 1%对 3 佃权的佃农,即永佃农。被称为哈里真的表列种姓,其户数 占3%,但拥有的土地仅占约 8 l %,他们是前无权佃农和无
是否也能够分得一杯羹?
H N 辛格和拉姆 ・ 辛格两位印度学者分别对北方邦 _ S・ 姆杰尔县 ( z g h Aa a )的比拉里亚伽杰 ( irgn)发展区 m r B aaaj li 取经济利益的程度。他们之所以选取发展区作为研究对象, 是因为独立以后印度农业发展计划都以发展区为对象,而且
和社会威望,他们在农村处于支配性地位。中等种姓中阿依
中受益更少。库米和柯里种姓分别只获得了 18 .%和26 .%的
尔种姓的人数和拥有的土地数量都不少,约占2%,他们的 贷款, 0 而表列种姓中 只有04 .%的人获得贷款。穆斯林较充分 经济地位也较高。其它中等种姓如库米种姓、卡亚斯塔和巴 地利用了 政府贷款, 他们获得的贷款 占 总数的 1.%。由 78 此 尼亚等种姓 ,因为人数少、土地不多,在该地区的影响并不 看来政府贷款很大程度上流入对潘查雅特 自 治机构影响很大 大。该地区还有不少其它落后种姓,因为人数少和经济地位 的上层种姓手中。印度政府促进社会公正的目标因此受到很 不高而影响很小。表列种姓人数占2 %,但只拥有约 7 1 %的 大影响。 土地,尽管与其它落后种姓一起,人数众多,但因为拥有的
导致传统农村社会结构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传统上层
这种状态使他们从政府推行的 与其人I比例远不相称。 拥有土地的多少与获得政府资源的 种姓仍然控制村社多数土地, : 1
多少呈正相关。土地关系结构与种姓结构也呈正相关。塔鲁 发展计划中获益良多。中等种姓上层的阿依尔和库米从中受 克和婆罗门是地主,阿依尔是农民,查马尔是无地劳工。 H N 辛格的调查结果表明,村潘查雅特由上层种姓和大 ..
数是无地劳工;穆斯林被单独归为一类。
拥有土地所有权是在农村建立经济支配地位的关键性因 来看,上层种姓是政府发放的农业发展贷款的最大受益者 , 素。比拉里亚伽杰发展区的土地持有模式可分为 四类:拥有 其次是中等种姓,表列种姓因为极度贫困,而几乎没有获益。 土地超过 l 英亩的较大土地所有者、拥有 1 到 1 5 l 5英亩的中 其中婆罗门、拉吉普特、布米哈尔等上层种姓分别获得贷款 等土地所有者、拥有 6 1 到 O英亩的土地所有者和拥有 1 5 的 1.%、1.%和2. %,在总计 50项贷款中上层种姓 到 00 44 18 0 英亩的小土地所有者。上层种姓尽管人数不算多,只 占总人 获得其中的4.%,远远超过其人 口比例。中层种姓的农户 62 口的1%,但是却拥有 13的土地,再加上很高的礼仪地位 只是部分利用了政府贷款,获得 1.%的贷款。下层种姓从 5 / 08
民生活的目的。执行发展计划的工作人员不仅包括农业推广 根据设想,合作社也是推行乡村发展计划的重要机构。
工作者和谷物生产、植物保护、农场管理和化肥等方面的专 为了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双重 目标,印度政府鼓励
家,而且包括农业工程、卫生、社会教育、福利、村评议会 农民在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通过 自愿的互助合作,把分散
・
1 02 ・
里 堡 堂 堕 堂塑 Q 皇 呈 Q :
比 较 与 借 鉴
己的考虑并不热心于发展合作社 ,特别是生产合作社 ,导致 土地少,他们的生存不得不依赖拥有土地的上层种姓,他们 生产合作社在印度发展缓慢。其它类型的合作社 ,如信贷合 的政治和经济影响都很小。在该发展区,穆斯林人I数量不 : 1 作社和销售合作社等则得到了一定发展。
和合作社方面负责推广工作的官员。 乡村发展计划的实施单 的力量组织起来,把分散的土地资源集中起来,产生规模效 位是发展区,每个发展区包括大约 10个村庄、1 0 O万人 口。 应,提高生产力。按照设想,合作社成员 由村社的永久成员 每个发展区发展的资金主要由政府提供。乡村发展计划的核 组成。乡村发展计划的制定者希望通过发展合作社扭转印度 心是建立一套合作制度和潘查雅特 (acaa Pnhyt )制度。
东部的焦纳普尔县 (anu)的多比 ( oh)发展区和阿扎 于中等种姓,他们拥有的土地较上层种姓而言明显偏低。他 J pr u D bi 的农村社会分层状况进行了调查,考察了不同阶层和群体获 1%和 22 %对25%。他们是农民种姓,曾是享有永久租 1 .8 .7
北方邦计划和执行的 关键单位也是发展区。
堡 堂 堕 堂塑 Q 墨 Q :
比 较 与 借 鉴
E 乡发计 执情 及 启 口 村 展 划 行 况 其 示107 ) 0 8 2 [ 摘 要 ]独立后 印度政府在推进农村发展方 面进行 了探 索 ,采取 了诸如 乡村发展 计划、潘查雅特 自治和发展合 作社等 多种措施 。事 实证明 ,由于土地改革失败 ,印度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 结构 未发 生根 本变化 ,印度 政府设定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双重 目标难 以实现 。社会 下层从发展 中受益 需要仰赖村社
农村的利己主义和阶级分化倾向,通过 “ 非政治”手段实现
根据 15 年印度国大党那格普尔年会决议,合作社和村 促进增长和避免阶级冲突双重目标。事实上,各阶层出于自 99 [ 收稿日 期】20 0 2 09— 4— 0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 目 (4 S02 0C S0 ) 作者简介]金永丽,女,山东荣成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讲师,历史学博士
作社在促进印度农村经济增长和实现社会公正方面是否发挥 社会分层划分与拉姆的相似,其中作为地主的塔鲁克和婆罗
了积极作用?社会不同阶层是否都可以从中受益?弱势群体
f)上层种姓,他们的总户数分别 占1%和7 -M J 6 %,但他们拥 有的土地却占土地总数的 5%和 1%,上层种姓的户数合计 3 2 占2 %, 3 但拥有的土地合计高达6 %。阿依尔和柯里种姓属 5
列种姓农户拥有的只占03 .%。柯里和库米种姓拥有的水泵分
别占14 .%和07 .%,其他种姓占77 .%。
社会和经济上的不平等使传统上层种姓享有的优势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叠加的态势,印度乡村发展计划的执行 因
多比发展区自15 年建立以来推行了乡村发展计划,但 此受到严重影响。独立后印度各邦实施了诸如废除柴明达尔 95 这些计划的好处多数都被婆罗门和塔鲁克家庭获得 ,其获益 制、土地最高限额及其它土地改革措施,但由于改革不彻底, 比例约占6%。中等种姓获益 1%,表列种姓只获利 5 3 2 %,
们是务农种姓,也享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卡亚斯塔 ( a K - 维系。H N 辛格和拉姆 ・ 辛格两位学者的调查凸显 了印 .. S・ 独立后,印度政府制定农村发展计划的目的是促进经济 快速发展和社会公正。但事实证明,印度通过潘查雅特发放 的促进经济发展的资金和设备很大程度上为上层种姓 ( 亦即 上层阶级)获得。根据拉姆的调查结果,从贷款的获得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