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示儿》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三、“悲”字是诗眼,最能表达诗人当时的 心情,陆游当时悲的是失地没有收复,国家 不能统一,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国家 统一的爱国情怀。
课堂练习
死去___元__知__万__事__空______, 但悲___不__见__九__州__同_______。 ___王__师__北__定__中__原__日_______, 家祭___无__忘__告__乃__翁_______。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是

组词:乃是 乃至

播 放
造句: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
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它。
书写指导:注意先写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撇不出 头。
注意红色部分,不要写错哦

不要少写“一点”

这里是横折折钩
趣识字——祭
本义: 祭祀。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右边表示滴血的肉, 规
左边是一只手,左

右放在一起表示手

持鲜肉,进行祭祀。
主旨提炼
一、《示儿》是宋朝诗人陆游临终 前写给儿子的,相当于遗嘱。全诗写出 了诗人临终前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 达了他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 国的强烈爱国情怀。
二、诗意、 我本来就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与我无关了,
只是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当朝廷的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家祭时千万
nǎi
乃是
减一减 奶-女=乃
我会写


nǎi

名称:横折折折钩
(祭祀)(乃翁) (公祭)(乃至)

重点字讲解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示


组词:祭祀 公祭


造句:每年清明节,我们都要
到烈士陵园去祭奠革命先烈。 书写指导:注意观察上部的笔顺 ,下部是“示”,
写得略小。
nǎi 结构:独体结构 部首:乛
这首诗讲了诗人临终前对 孩子的嘱咐:朝廷收复中原的 时候,祭祀祖宗时不要忘了把 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的父亲。
品读鉴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吗? 万事: 一切事情。 ⑥但: 只,只是,仅。
➢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我本来就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与 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是我没能亲眼看 到祖国的统一。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 古诗三首
课前导入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一首 首爱国诗人谱写的乐章,这不仅仅是文学 财富,更是不朽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其 中的三首古诗,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 术魅力!
示儿
[宋]陆 游
助学资料
陆游(1125-1210)
生平介绍: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 家、爱国诗人。他在诗、词、文方面都 有很高的成就。 主要作品: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 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你从“悲”字中体会到什么?
作者的遗憾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衬托
以“万事空”来衬托一事的不能忘怀,突出了诗人 “不见九州同”的遗憾、悲愤。
“悲”字是诗眼,最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 陆游当时悲的是失地没有收复,国家不能统 一,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国家统一的 爱国情怀。
四、结合古诗背景,概括诗人的“悲”从何来。
➢ 诗人留下了怎样的遗愿?
北定中原
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表达了诗人 渴望看到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 既然诗人知道人死后万事都不可知,为何 还要让儿子“告乃翁”?
因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是诗人至死不渝 的愿望,所以即使知道自己死后万事都不 可知,他也仍然希望儿子能告知自己国家 统一的消息。
➢ 我们要用怎么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楷书
简 化
解词义
1.示儿:给儿子看。 2.元:本来。 3.九州:代指全国。 4.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5.定:收复、平定。 6.中原:泛被金军占领的失地。 7.家祭:家里祭拜祖先。 8.乃翁:你们的父亲。
初读感知
自由读这首诗, 注意读准字音,注意 断句,读出节奏。
// // // //
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
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诗人的另一篇佳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宋】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从诗中看到 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是怎样的泪? 他盼来了自己的军队吗? 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什么?
(1)对祖国大好河山被金兵占领,而南宋统 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悲愤。
(2)对自己年迈体衰,壮志未酬的悲伤。 (3)对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悲悯。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吗? 北的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你们举行 家祭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 的父亲。 ➢ 从“北定”你能感受到什么? 作者对收复失地的信心。
本诗的总体基调是悲愤的。读第一句时, 语速缓慢;读第二句时,体会诗人不得志 的沉郁和对收复河山的渴望,语调悲怆, 重读“悲”字;读第三句和第四句时,感 情基调应由悲痛转为激昂。
板书设计
悲伤(遗憾)
示儿 渴望(遗愿)
不见九州同 北定中原
深情期盼 收复失地


延 伸
诗人从20岁,一直盼到85岁。这
65年间的每一天,诗人作为北宋遗民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 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 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 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 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 亲!
陆游为什么写下示儿?
陆游幼年时正当金人南侵,长期过着逃难生活, 在家里又受到很多爱国教育,早就树立了抗战复国 的思想。因为他一直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招致了 当权派的忌恨,最后丢掉了官职。公元1210年,85 岁的陆游在临终前,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发出 了最后的抗金号召。相当于遗嘱。
字词乐园
我会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