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对中草药微量元素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与药效成分变化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与药效成分变化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与药效成分变化中药材的炮制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炮制操作,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改变药材的性质和成分,使其更适合药用。

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中药材的药效,减轻药材的副作用,并且便于药物的贮藏和使用。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有干燥、炒制、蒸制、浸泡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工艺会导致中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变化。

本文将从炮制工艺与药效成分变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炮制工艺对中药材的影响1. 干燥干燥是中药材最常见的炮制工艺之一。

它通过去除中药材中的水分,提高药材的稳定性,延长药材的保存期限。

同时,干燥也会导致药材中一些挥发性成分的流失,如挥发油等。

因此,在一些需要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中,干燥工艺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2. 炒制炒制是中药材常用的一种炮制工艺。

它通过加热中药材,改变药材的结构和成分,提高药材的药效。

炒制可以改善药材的质地,增加其溶解度,增强药效成分与药物受体的结合力。

同时,炒制还可以破坏中药材中一些活性酶的活性,减轻其毒性。

3. 蒸制蒸制是用水蒸汽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工艺。

蒸制可以破坏中药材中的一些不稳定成分,如毒性成分,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

蒸制还可以使药材中的一些成分与水蒸汽发生反应,形成新的活性成分。

例如,在蒸制过程中,部分中药材中的多糖会发生水解反应,产生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低聚糖。

4. 浸泡浸泡是将中药材浸泡在适当的溶剂中,使其溶解、浸润和提取活性成分的一种炮制工艺。

浸泡工艺可以提高中药材的药效,使其活性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同时,浸泡还能去除中药材中的一些有毒成分,提高中药材的安全性。

二、炮制工艺与药效成分变化1. 挥发性成分变化在干燥过程中,中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容易被蒸发掉,导致挥发性成分的减少。

而在炒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流失会减少,并且由于药材的结构和成分发生变化,使得部分原本难挥发的成分变得容易挥发。

2. 热敏性成分变化很多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是热敏性的,会在高温环境下发生分解或失活。

中药炮制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二) 用途分类 1.改变药性,缓和或提高疗效 (1)大黄经过酒炒或酒蒸后,均能缓和其 泻下作用,炒炭后则能起到止泻止血的 功能。 (2)何首乌生用润肠通便,能解疮毒,制 后可补肝肾,益精血,用干贫血,神经 衰弱。
中药炮制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3)槐花米是一种凉血,止血中药。 炒黄后有利于芸香甙及鞣质的煎出, 炒炭后槐花中鞣质为生槐花的四倍, 增强收敛止血作用。 (4)杜仲炒炭后的降压作用比生杜仲 大一培,验证了“炒断丝”。
8. 含无机盐类药材 炮制对这类药材的影响以矿物、贝甲及 化石类较为突出。 a.煅制可以除去有机杂质,以适应临床的 需要,提高疗效,如煅龙骨、牡蛎、石 决明等。 b.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 成分,如阳起石 .
中药炮制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c.煅自然铜,这可确保自然铜FeS2成分较 完全地转化为FeS。 d.煅炉甘石可使碳酸锌变为氧化锌,以 增强其消炎、止血、生肌之效。 e.矿物类药材还常用水飞的方法处理,如 水飞朱砂、滑石等,能除去杂质,使药 材成为极细的粉末,既便于服用,又能 提高疗效。
中药炮制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3.含挥发油类药材 a.厚朴炮制:姜制后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 含量降低。 b.蔓荆子炮制:经炒制后并不能提高有效 成分的煎出率,反而导致药效成分的大 量破坏。
中药炮制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c. 芫花炮制: 挥发油对兔眼结膜有一定刺 激作用,醋制后可降低其刺激性。 d.肉豆蔻炮制: 含5%~15% 挥发油,对 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引起腹泻。炮制 后,临床用于脾胃寒的腹泻。 e.吴茱萸炮制: 挥发油含量按生品、醋制 品、甘草制品、盐制品收得率依次下降

炮制对中药材成份的影响

炮制对中药材成份的影响

药海拾贝:炮制对中药材成份的影响2016-1-17 07:57 来自: 愚公想改行发布者: 绿茶.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不同要求,对原药材进行的一整套加工处理方法。

中药加工炮制之目的有四:一是消减毒性,二是增加疗效,三是改变归经,四是便于制剂与贮藏。

如半夏,辛散温燥有毒(神经毒性)。

临床大都经炮制后使用,分为法半夏、姜半夏、童子尿半夏。

用盐卤、生石灰炮制的法半夏,用于健胃。

经童子尿炮制的半夏,主治跌打损伤、胃里咳血。

姜半夏则是治疗妇女妊娠反应。

而生半夏则是催吐。

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加辅料等处理,可以使某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有量的增减,只有在搞清楚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进而为探讨中药炮制原理,据现代药学研究表明,炮制对中药材成分有着很显著的影响(以下内容源于本人1988年参加工作初的工作学习笔记,原文依稀记得是刊登在七十年代《中草药》杂志上)。

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中药材的影响生物碱是一类含氮有机物,通常有似碱的性质,味苦。

炮制此类中药材常用的辅料有醋、酒两种。

醋,呈弱酸性。

可使生物碱成盐而易被水煮出(溶水性),增强疗效。

切记:炮制用醋应为发酵米醋。

如果用工业醋酸或食用醋酸配制的食醋,都有一定的毒性。

酒,弱极性。

可使生物碱游离其内,便于煎出有效成份。

另外,含水溶性生物碱的中药材(如槟榔),在切片浸泡时,能溶水而药效损失,故应改进浸泡方法。

二、炮制对含甙类中药材的影响甙系糖分子中环状半缩醛上的羟基与非糖分子中羟基(或酚基)失水缩合而成环状缩醛衍生物。

含甙类成份的中药材常有与其共存的一种酶(俗称酵素。

在一定温度下具活性,可使甙水解成糖与甙元)。

加热时,酶凝固而失去活性,尽而保存了甙不被酶解,保证了药效。

甙在酸性条件下易水解,可减低甙含量,同时,增加了成分复杂性,故一般不用醋炮制。

中药炮制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中药炮制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可加速药材中化学成分的转化,同时避免有效成 分的破坏,从而确保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03 中药炮制对药材药理作用 的影响
炮制对药材药效的影响
01
增强药效
通过炮制处理,可以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易溶出或被机体吸收,从而
提高疗效。如蜜炙款冬花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醋炙延胡索能增强止痛
作用等。
02
减弱或消除副作用
未来,中药炮制研究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引入更多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深入探讨 炮制机制,推动中药炮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中药炮制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将进一 步加强,以提高中药质量和疗效,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
02 中药炮制对药材化学成分 的影响
炮制方法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01
02
03
水处理方法
03
炮制能够去除或减轻药材的异味,改善患者用药体验。
拓展药材应用范围
01
炮制能够改变药材的物理性质,如软化、切片等,方便制剂和 临床应用。
02
炮制能够增加药材的溶解度或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有利于
药物吸收和利用。
炮制能够开发出新的药用部位或品种,为临床提供更多选择。
03
05 实验研究及案例分析
实验研究方法与步骤
部分药材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降低或消除其原有的副作用,使临床用
药更加安全。如生半夏有毒,经姜汁制后可解除其毒性,并能增强止呕
作用。
03
改变或缓和药性
通过炮制处理,可以改变药材的原有性质或作用部位,从而更适应病情
需要。如生地黄性寒,具有清热凉血作用,经过蒸制成熟地黄后,则转
为性温,具有补血滋阴作用。
炮制对药材毒性的影响
药材选择与处理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材,进行清洗、干燥、 粉碎等预处理。

第4章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第4章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第4章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炮制是中药独有的一种制备方法,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草药中的药物化学成分,从而改变药效、药理特性和毒副作用。

在炮制过程中,通过加热、蒸馏、炒炙、炭制等一系列操作,可以影响中药中活性成分的结构、含量及其相互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的药效、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本文将从炮制对活性成分结构的影响、对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以及对活性成分相互作用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一、炮制对活性成分结构的影响1.结构的改变:炮制的过程中,物质受到热能和机械力的作用,导致分子内部结构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使药物成分的结构产生改变。

例如,炮制陈皮可以使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重新排列和转化,形成一些新的活性成分,如通过炮制后的纳白皮中的降香酮。

2.功能团修饰:炮制可以使一些药物分子中的特定功能团发生修饰,从而改变其性质和活性。

例如,当炮制巴戟天时,其中的喹啉类化合物巴戟天碱会与氨基酸产生酰胺键,形成巴戟天酰胺,而巴戟天酰胺具有更强的活性和更好的药理作用。

二、炮制对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1.活性成分的生成:炮制过程中,一些药物化学成分会发生热解、转化、裂解等反应,从而生成新的活性成分,增加药材的药效。

例如,炮制生姜时,其中的姜酚类化合物会被炮制产生姜酮,姜酮具有更强的抗炎、抗肿瘤等药理效果。

2.活性成分的转移:炮制过程中,一些药物化学成分会被转移到其他部位,从而改变药材中不同部位的含量。

例如,炮制人参时,其中的人参皂苷会在炮制过程中大量转移到人参的外皮中,使得炮制后的人参外皮中的人参皂苷含量显著增加。

三、炮制对活性成分相互作用的影响1.新的药物组分生成:炮制过程中,药材中的不同成分会相互作用,生成新的药物组分。

例如,当炮制附子时,其中的生物碱类物质与蛋白质发生作用,形成新的可溶性白(碱)附子,可溶性白附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2.活性成分的协同作用:炮制过程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发生协同作用,从而提高药物效果。

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分析

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分析

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观察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结果:中药炮制中,对中药多种化学成分都有影响,如生物碱类、挥发油类、有机酸类、苷类、鞣性类、无机物类。

结论:对于中药材来说,在炮制过程中,其化学成分容易受到影响,故此,我们应该根据中药材的特性,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保留有效成分,保证中药材的药效。

【关键词】中药炮制;化学成分;影响【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0-0215-01炮制是一种提高中药材药效,减轻毒副作用的工艺,也可纠正异常气味,提高中药材的纯净度[1]。

但是,中药材炮制过程中,对其化学成分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影响,部分是有利,不过有些影响是不利的。

故此,我们需要掌握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了解变化规律,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炮制,提高中药材的药效[2]。

本文采取综述形式,分析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报道如下。

1.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生物碱属于含氮物质,能够与酸结合生成盐,成为游离生物成分,可溶于水,部分小分子生物碱可溶于有机溶剂中。

高温状态下,大部分生物碱不稳定,若是采取传统高温高压水浸方式进行炮制,会破坏生物碱,或者生物碱受热分解。

为保留这一有效成分,炮制过程中,建议控制温度,尽量避免过多接触水,以免药物有效成分流失。

另外,游离的生物碱一般与水不相容,醋制容易促使生物碱生成盐,增加溶出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延胡索,不同炮制方法处理,测定延胡索乙素的含量,醋煮最高[3]。

部分药材中,生物碱既是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此类药材一般采取水煮炙、沙炒等方式炮制,将生物碱的含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例如,乌头中乌头碱,毒性较强,经长时间水煮,促使乌头碱水解,生成乌头原碱,降低其毒性。

另外,部分药材的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也不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对功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对功效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6-05-09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42021)作者简介:张 燕(1978-),女,中药学博士,从事中药微量元素的相关研究。

中药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对功效的影响张 燕1,李 飞1,王文全1,王继永2(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2.中国药材集团总公司,北京 100055)摘要:目的:找出炮制对微量元素的影响,以及微量元素的变化与炮制品功效相应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查阅炮制方法对微量元素影响的相关文献,依据中医药理论,同时结合笔者近年来的科研生产经验进行了综述。

结论:分析了微量元素对中药疗效的重要性,并从微量元素角度对以后的炮制和临床用药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药;炮制;微量元素;功效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20(2006)06-0054-03The Impact of the Processing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 race elementandCorresponding Change of the Medicine E ff icacyZH ANG Y an 1;LI Fei 1;WANG Wen -quan 1;WANG Ji -yong 2(1.Beijing U 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Beijing 100102; pany of China Medicinal Group ,Beijing 100055,China )Abstract :Aim :To find out the impact of the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it ’s trace element and corresponding change of the processed products ’efficacy.Methods :By consulting a great deal of literature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ac 2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heory and combin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anufacture experience of the au 2thor ,the summarize was carried through.C onclusion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trace element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 effica 2cy ,and put forward proposals about processing and clinical u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 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processing ;trace element ;effectiveness 中药材都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疗效除了中药材本身所含化学成分产生药效外,其中微量元素也起着中医的整体治疗作用。

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育龙网校aaaCHINA- B.C0M 2009年02月17日来源:互联网育龙网核心提示:【关键词】中药炮制;,,化学成分,摘要:中药炮制成饮片后其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该文对中药中常见的化学成分生物碱、苷类、挥发油【关键词】中药炮制;,,化学成分,摘要:中药炮制成饮片后其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该文对中药中常见的化学成分生物碱、苷类、挥发油、多糖、有机酸、鞣质、蛋白质、氨基酸、无机成分及微量元素受炮制影响的研究情况加以汇总,并作分析和阐释,进而探讨中药炮制的真正意义,同时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药炮制;化学成分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不同要求,对原药材进行的一整套加工处理。

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加辅料等处理,可以使某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有量的增减,只有在搞清楚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进而为探讨中药炮制原理,制定中药炮制规范,为制定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现将近十年来中药炮制化学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1炮制对中药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通常有似碱的性质。

大多数生物碱在高温条件下不稳定,受热遭破坏或分解,游离的生物碱大部分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在其炮制过程中,多加醋使之成盐,而增加溶出度。

陈旭等[1]用HPLC法测定了延胡索不同炮制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结果表明醋炙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为38。

19%(mg・g1),醋煮延明索为40。

25%,醋烘延胡索为39。

21%,酒制延胡索为35。

85%。

对于含有水溶性生物碱的药材应注重在软化切片时,不能水浸泡时间过长。

比如槟榔碱,易溶于水且能随水蒸气蒸发,长时间的水浸润使槟榔碱流失,干燥过程也可导致含量略有下降。

炮制对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炮制对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 关键 词 】 炮 制 : 中药 ;化 学 成 分
[ Ab s t r a c t ]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 t h e e f e c t o f p r o c e s s i n g o n t h e T C M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n e n t s wa s a n a l y z e d , a n d he t v a r i a t i o n s i n t h i s
胡振 宁
( 华 容 县 中 医 医院 , 湖 南
华 容 ,4 1 4 2 0 0 )
中图分类 号:1 1 2 8 3 . 1
【 摘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8 6 0( 2 0 1 3 )0 3 . 0 0 9 9 . 0 2
要 】 在 中药 应 用 于 临 床 前 ,都 需要 经过 系列 的加 工 处 理 。其 中炮 制 是 一 种 中 药加 工 的 特殊 方 法 。其 中加 热 ,浸 水 等 步
编 号 :E R . 1 2 1 2 2 0 0 1( 修 回 :2 0 1 3 — 0 2 . 0 9 )
炮 制 对 于 中 药 化 学 成 分 的 影 响
Ef f e c t O f p r o c e s s i n g O n t h e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n e n t s O f T CM
望 诊 ,在 此 基 础 上 结 合 闻 问切 三 诊 ,才 能 做 出最 准 确 的判 断 , 做 到 整 体 审察 。
参考文献 :
[ 1 ] 郑红 斌. 略述 《 望诊遵 经》对 内经 理论 的继承发挥 [ J ] . 浙 江 中医药大学 学报,

中药炮制目的及对中药的基本影响

中药炮制目的及对中药的基本影响

• 1、引药归经
加入辅料:盐制入肾,如杜 仲、泽泻等;醋制入肝经, 如柴胡、香附子 醋炙后,更 有效地治疗肝经疾病
• 2、突出某一经的作用
苦杏仁可以止咳平喘,故入
肺经;可润肠通便,故又入
大肠经。制霜炮制调整,作
用专一。
中药炮制目的及对中药的基本影响
六、便于调剂和制剂
• 1、水制软化,切制成一定 规格的片、丝、段、块后, 可便于调剂时分剂量、配 药方。
• 3、辅料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 何首乌加黑豆汁蒸制:增强其补益肝肾的作用。 • 桑叶、百部、紫菀蜜炙: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 延胡索、香附醋炙:增强行气止痛功效。 • 黄连、竹茹姜汁炒:增强止呕作用。 • 天南星牛胆汁制:增强息风止痉作用。
中药炮制目的及对中药的基本影响
四、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中医对药物作用趋向是用升降沉浮来表示的)
• 3、炮制改变药性,以达到改变药物作用的 目的 如生地黄,性味苦寒,具清热、凉血、生 津之功,常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衄、斑 疹、热病口渴等症。经蒸制成熟地黄后, 其药性变温,能补血滋阴、养肝益肾,凡 血虚阴亏,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均可应 用。
中药炮制目的及对中药的基本影响
三、增强药物疗效
• 1、炮制成饮片提高药效成分溶 出率
• 2、炮制中的蒸、炒、煮、煅等 热处理亦可增加某些药效成分 的溶出率。
• 种子类药物,炒后表皮爆裂, 有效成分易于溶出, 如莱菔子、 决明子等;鳖甲砂烫醋淬后, 其蛋白质溶出率大大提高;延 胡索醋炙后,其不溶或难溶于 水的生物碱变成能溶于水的生 物碱盐,大大提高其镇痛效果。
中药炮制目的及对中药的基本影响
• 1、炮制可以改变药物作用 趋向
大黄苦寒,为纯阴之品。其性 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 经酒制后能引药上行,先升 后降

炮制对中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炮制对中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等消化道病症则多用麸炒等炮制 品。 研究表 明, 大剂量苍术挥发油 会使 中枢 神经受到抑 制 , 呼吸麻痹 而死亡 。 致 由此可 见 , 传统 上所
1 1 化 学成 分 的质 变 .
王静竹等” I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 P C法) HL 测定了黄芪 6种炮制品
中黄 芪 甲苷 的含量 , 为生 黄芪 0 44 g g酒 制 黄芪 0 8 2 gg 分别 .7 m /, .4 m / ,
蜜 炙 0 6 1m / , 制 0 5 5m / , 制 0 2 2m / , 麸 制 . 7 g g 炒 . 5 g g 盐 .7 g g 盐
活 性 成 分 为 麻 黄 根 素 , 黄 新碱 A, C, 魏 酸 , 织 胺 和 黄 酮 等 ; 麻 B, 阿 组 麻 黄茎 的 活 性 成 分 为 麻 黄 碱 , 发 油 , 酮 及 有 机 酸 。 似 可 解 释 挥 黄 这 其 相 反 的 药理 作 用 。
中, 高温 加热或液体辅 料长时 间浸泡使 黄芪甲苷遭到破 坏或其他 成 分发生反应 , 而导致其结构 发生改变 。 黄芪长于益卫 固表 , 从 生 托毒 生肌 ; 炮制 品则 长于益气 补中。 现代认为 , 黄芪 甲苷为黄芪 的
发 生 一 系 列 的 变 化 : 的 可 能 是 量 变 , 些 成 分 含 量 增 加 了 , 一 有 一 另 些 成 分 含 量 减 少 或 消 失 了 ; 有 的 可 能 是 质 变 , 产 生 新 的化 合 也 即
其5一H MF含量为 0 2 ~ . % , . % 0 5 而蒸制时 间太长 或太短均 不能 达到传统 质量标准 , 可见传 统的地黄炮制标准是可行的。 蔡丽 云等 ’ 研究 了盐制法对全蝎宏量和微量元素的影 响, 结果 表明 , 盐全蝎 中的有 益宏量元 素 c , g及微 量元素 F , n Mn等 aM ez ,

中药炮制对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研究

中药炮制对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研究

中药材大都含有丰富 的微量元素 , 了中药 材本身所 含化 除 学成分所产生的药效外 , 其中的微 量元 素也在 中医 中起着 整体
治疗作用。而合理的炮 制工艺 可 以使 有 害 的微 量元 素溶 出减
少, 有益 的人体必需微量元 素溶出增加 , 而起到 毒性 降低 、 从 疗 效增强的作用… 。因此 , 探讨 中药炮制前后药性 的变化 与微 量
依法炮制 J 。本组研究发现 , 寒性药炮制后其水 煎液 中大部 分 元素含量 明显增 加 , 其平均 上升 l 6种 , 少 3种 , 异有统 计 减 差 学意义 (P < .5 。通过炮制使寒凉药性得 以缓 和; 00 ) 温热性药
种 , 异有 统计学 意义 (P <0 0 ) 差 .5 。盐泽泻性寒 偏平 和 , 以渗 湿益 肾健脾力强 , 而生泽泻性寒 , 擅长利水渗湿 , 泽泻 制成盐泽
泻后 J元素含量减 少的仅 有 3种 , , 但增加 的多 达 1 6种 , 异 差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5 。 P 0 0 ) 32 温 性 药 物 炮 制 后 微 量 元 素 的变 化 特 点 . 本组 研究 发现 ,

中 医 ・中 西 医 结 合 ・
中药炮 制对 中药 微 量 元 素 的影 响研 究
石 丽 宋 莹 莹 陈 云 侠
【 关键词】 中药炮制法; 微量元素; 中药 【 中图分类号】 R974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362 1)8 25 — 2 02 78 (0 1 l — 84 0
降低 。川乌炮制后 , 元素含量 减少 的亦达 1 6种 。但 增加 的仅
有 3种 ,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P <00 ) 差 .5 。

浅谈影响中药微量元素含量与药效因素关系

浅谈影响中药微量元素含量与药效因素关系

浅谈影响中药微量元素含量与药效因素关系中药中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学术交流研讨会浅谈影响中药微量元素含量与药效因素关系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谢开智摘要:近年来研究中药药效与微量元素及其含量的关系日渐增多,这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解说传统医药文化的进行一些研究有益的探索。

目的:了解影响中药微量元素及其含量的相关因素:包括中药的品种、产地、天然与人工栽培品,采收期,药用部位及中药炮制与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并对具有补益、活血化瘀、解表作用的中药以及用于治疗风湿病、氟中毒中药所含微量元素加以比较。

结果: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锌、铜、锰、铁含量较高;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钙、镁含量较高;具解表作用的中药铜含量较高:用于治疗风湿的中药铁、锌、锰含量较高。

治疗氟中毒的中药钙、镁、铝含量较高。

关键词:中药微量元素中药微量元素的研究己得到广泛的重视,愈来愈多的资料证明,微量元素的存在对中药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除直接参与和调节体内必需的元素外,常与其药用有机成分形成配合物,产生协同作用增强其疗效。

然而,所有中药的微量元素含量都是随着许多相关因素而改变。

近年来,对中药的有效成分,功用及临床疗效等方面研究,发现一些影响中药微量元素的相关因素,现将有关文献着重综述如下。

一、中药的品种、产地、加工炮制与微量元素关系l中药的品种与微量元素研究证明,中药的品种较多,由于种类不同,故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有差异。

汪学昭等【l】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川芎药材、川芎饮片及药材经超临界C02流体萃取后的残渣中的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表明饮片中多数微量元素含量高于药材,而常量元素多偏低,超临界C02流体萃取对不同元素的提取率不同,揭示不同元素在川芎药材中的存在形态差异。

黄丁霞等【对3种含铁矿物药进行宏、微量元素测定,发现代赭石含Na、K时明显高于磁石,而磁中含Fe、Ca、Mn、Zn等高于代赭石,禹粮石中主要含ca、Si、Mg、Mn、Ba>代赭石和磁石。

炮制对中草药微量元素的影响

炮制对中草药微量元素的影响

炮制对中草药微量元素的影响【关键词】炮制;中草药;微量元素炮制,是选用各种加工技术或加入各种辅料后,由于受温度,时间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药物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以达到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而增强临床疗效等目的。

本文试从炮制对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看炮制的重要性。

1 净选加工的必要性一般药物在切制、炮制、调配或制剂前,必须选取或选去规定的药用部位,使药物纯净,符合要求。

1.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玫蝥,为常用抗肿瘤药,现多用于治疗肝癌、食道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各部位均含有ca、mg、 fe、al、zn等多种微量元素,去头、足、翅的虫体不存在有害元素 pb,而全虫含pb (0.001mg/g,cr、cd含量也低,mg、zn、ca等无机元素抗癌成份虫体高于全虫。

无论是传统炮制还是现代炮制,首先均要去头、足、翅,然后再进行其它加工炮制(如米炒等);又如,巴戟为常用补阳药,入药部根皮部,调配或炮制前均要去非药用部位木心,其根部与木心部所含元机元素有较大差异,对人体有益的ka、ca、mg、al、fe等元素皮部明显高于木心部(而有害元素pb含量却低),可见古今炮制除去非药用药部位木心部具有科学道理。

凡具有此类性质,确实为非药用部位的中药,必须除去,如柯子去核、虻虫去头、足、翅等,在临床用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保证或提高中药有效成份含量、增强疗效常用收涩药海蛸的有效成份ca2co3,过去入药前需去硬壳,实验证明,去壳与去壳者其ca2co3的含量相差不大,其实两者均可入药。

益智具有温肾阳、固精缩尿作用,传统炮制先去壳然后盐制,研究证明其温肾阳作用与所含无机元素有关,果实中各种无机元素含量均比益智仁高,实际上益智果实去壳后,多种无机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海蛸、益智壳中含有一定的有效成份,去壳后有效成份即会损失掉,使药物不能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对于传统认为某些药物的非用药部位而现代研究证明属于药用部位的中药,应该充分利用其所含的有效成份,使其在临床中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这样,既能节省大量的药材,提高中药的利用率,又能省去必要的繁琐加工程序。

谈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及功效的影响论文

谈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及功效的影响论文

谈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及功效的影响论文谈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及功效的影响论文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中医辨证施治需要,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加工成一定规格饮片的技术,可缓和药性、增强药性或改变药性。

中药材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外观发生了改变,在药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亦有较大变化,可充分发挥药用价值,增强临床疗效,说明中药炮制是安全用药的保障和提高药效的必要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炮制的科学内涵不断得到揭示,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科学研究成果,总结归纳了加工炮制对中药药性、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的影响,为中药炮制理论及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 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1. 1 四气五味四气五味是中药基本性能之一,四气是指寒、热、温、凉4 种特性,五味指辛、甘、酸、苦、咸5 种味道。

炮制对中药性味的影响包括缓和药物偏性、增强药物性味或改变药物性味。

如黄连味苦性寒,经吴茱萸汁炮制后,既可以保持黄连的抗炎药效,又可缓和其苦寒之性。

生地黄性苦味寒,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制成熟地后,转为性温味甘,用以滋阴补血。

药材经蜜制多增甘味,酒制多增辛味,醋制多增酸味,盐制多增咸味,炭药、煅药多增涩味。

1. 2 归经中药对机体脏腑、经络或特定部位等的选择性作用称为归经。

炮制可改变中药归经,一般认为入肺蜜制,入脾姜制,入肾用盐,入肝用醋,入心用童便。

采用炮制改变中药的主治范围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酒制以助归经入血分,蜜制以增归经疗疾之效,醋制入肝经,盐制入肝肾,姜制入胃经。

1. 3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趋向。

炮制对药物升降浮沉的影响可分为生升熟降、升者益升、生降熟升及降者益降4 种。

有些药物酒炒则升,姜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炒则下行。

如大黄峻下泻热,具有沉降之性,酒制后则能活血化瘀,升浮之性增强而沉降之性减弱。

1. 4 毒副作用有些中药具有毒性,使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通过炮制加工可有效消除或降低有毒中药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药材活性成分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药材活性成分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药材活性成分中药材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炮制则是中药材在应用前必不可少的加工过程。

炮制工艺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药材活性成分的含量、性质和药效,进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多种多样,包括净制、切制、炒制、炙制、煅制、蒸煮燀制等。

每种炮制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目的。

净制主要是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如泥沙、杂质、霉变部分等。

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对药材活性成分的影响不容忽视。

通过净制,能够减少杂质对有效成分的干扰,提高药材的纯度和质量。

例如,在处理百合时,去除其外层的黑瓣和须根,能使有效成分更加集中,保证药效。

切制是将药材切成一定的规格和形状,以便于后续的炮制和调配。

切制过程中,药材的表面积增大,有助于在煎煮或提取过程中活性成分的溶出。

但切制的厚薄、大小等也需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临床需求来确定。

如黄柏切成丝后,其小檗碱等活性成分更容易释放。

炒制是常见的炮制方法之一,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

清炒又包括炒黄、炒焦、炒炭等。

炒黄能使药材中的酶失去活性,防止有效成分被分解,如王不留行通过炒黄,能增加其爆花率,增强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的作用。

炒焦能缓和药性,增强消食健脾的功效,如山楂炒焦后,酸味减轻,增加了消食止泻的作用。

炒炭则能增强止血的效果,如地榆炒炭后,鞣质含量增加,止血作用显著增强。

炙制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共同拌炒,常见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盐水等。

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如蜜炙甘草,可增强其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功效。

酒炙能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如酒大黄,能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

醋炙能增强疏肝止痛、收敛解毒的作用,如醋延胡索,能增强其止痛效果。

盐水炙能引药入肾,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如盐知母,能增强其滋阴降火的功效。

煅制分为明煅和煅淬。

明煅能使药材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如牡蛎、石膏等。

煅淬则能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增强疗效,如炉甘石煅淬后,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应用。

浅谈炮制对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

浅谈炮制对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

浅谈炮制对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
刘玉香;李开萍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5(021)010
【摘要】中药所含的微量元素可起到整体治疗作用.古代医家虽不知微量元素的作用,但治疗时微量元素已产生了效果.如用含Fe(铁)丰富的红糖作为产妇的食物,以含I(碘)的海藻治疗瘿瘤、颈下核(甲状腺肿大).又如血余炭用于止血.经实验分析,人头发中含有Fe、Zn、Cu、Ca、Mg等,煅成炭后有较好的止血作用,这种止血是通过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中CAMP的含量,促进内源性系统凝血功能实现.如除去血余炭中的Ca、Fe离子后,其凝血时间延长,止血效果减弱.而中药炮制是否得当对微量元素影响极大.
【总页数】1页(P637)
【作者】刘玉香;李开萍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400050;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4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1
【相关文献】
1.炮制对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 [J], 杨继民;孙平川
2.中药炮制对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研究 [J], 石丽;宋莹莹;陈云侠
3.不同炮制对部分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 [J], 石艳红
4.炮制对抗衰老中药材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J], 马月光;李进
5.中药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对功效的影响 [J], 张燕;李飞;王文全;王继永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炮制对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

炮制对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

炮制对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
杨继民;孙平川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1993(014)003
【摘要】本文以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为指标,探讨了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微量元素的溶出量和对药物功效的影响,制订合理的炮制工艺,使中药更好的发挥临床疗效。

【总页数】2页(P133-134)
【作者】杨继民;孙平川
【作者单位】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710003;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71000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1
【相关文献】
1.浅谈炮制对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 [J], 刘玉香;李开萍
2.中药炮制对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研究 [J], 石丽;宋莹莹;陈云侠
3.不同炮制对部分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 [J], 石艳红
4.炮制对抗衰老中药材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J], 马月光;李进
5.中药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对功效的影响 [J], 张燕;李飞;王文全;王继永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炮制对部分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

不同炮制对部分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

不同炮制对部分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
石艳红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3(11)4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不同炮制方法对部分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选取白术、川乌、大黄、黄连、竹茹、泽泻等6味常用中药,按常规炮制后,采用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法(ICP)检测煎煮液中的20种主要微量元素.结果焦白术、制川乌等药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较炮制前减少明显,姜黄连、盐泽泻、姜竹茹、熟大黄等药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较炮制前增加明显,炮制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药物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后,药性的改变同微量元素的增加或减少关系密切,微量元素含量增加可使药性趋向温性,而微量元素减少则可使药性偏于寒凉.
【总页数】2页(P103-103,104)
【作者】石艳红
【作者单位】新邵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 422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0.2
【相关文献】
1.中药炮制对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研究 [J], 石丽;宋莹莹;陈云侠
2.中药当归经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后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分析 [J], 张玲
3.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真菌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及中药附子不同炮制品中微量元素的
含量 [J], 张彩霞;彭晓霞;陈晖;陈厅
4.炮制对抗衰老中药材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J], 马月光;李进
5.中药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对功效的影响 [J], 张燕;李飞;王文全;王继永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炮制对中草药微量元素的影响
作者:李建芝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
【关键词】炮制;中草药;微量元素
炮制,是选用各种加工技术或加入各种辅料后,由于受温度,时间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药物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以达到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而增强临床疗效等目的。

本文试从炮制对中药微量元素的影响看炮制的重要性。

1 净选加工的必要性
一般药物在切制、炮制、调配或制剂前,必须选取或选去规定的药用部位,使药物纯净,符合要求。

1.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玫蝥,为常用抗肿瘤药,现多用于治疗肝癌、食道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各部位均含有Ca、Mg、 Fe、Al、Zn等多种微量元素,去头、足、翅的虫体不存在有害元素 Pb,而全虫含Pb (0.001mg/g,Cr、Cd含量也低,Mg、Zn、Ca等无机元素抗癌成份虫体高于全虫。

无论是传统炮制还是现代炮制,首先均要去头、足、翅,然后再进行其它加工炮制(如米炒等);又如,巴戟为常用补阳药,入药部根皮部,调配或炮制前均要去非药用部位木心,其根部与木心部所含元机元素有较大差异,对人体有益的Ka、Ca、Mg、Al、Fe等元素皮部明显高于木心部(而有害元素Pb含量却低),可见古今炮制除去非药用药部位木心部具有科学道理。

凡具有此类性质,确实为非药用部位的中药,必须除去,如柯子去核、虻虫去头、足、翅等,在临床用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保证或提高中药有效成份含量、增强疗效
常用收涩药海蛸的有效成份Ca2CO3,过去入药前需去硬壳,实验证明,去壳与去壳者其Ca2CO3的含量相差不大,其实两者均可入药。

益智具有温肾阳、固精缩尿作用,传统炮制先去壳然后盐制,研究证明其温肾阳作用与所含无机元素有关,果实中各种无机元素含量均比益智仁高,实际上益智果实去壳后,多种无机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海蛸、益智壳中含有一定的有效成份,去壳后有效成份即会损失掉,使药物不能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对于传统认为某些药物的非用药部位而现代研究证明属于药用部位的中药,应该充分利用其所含的有效成份,使其在临床中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这样,既能节省大量的药材,提高中药的利用率,又能省去必要的繁琐加工程序。

如杏仁其皮中含有大量的无机元素,炮制只需采或炒以破坏酶,干燥即可入药。

2 时间、温度、辅料与无机元素的关系
时间、温度、辅料等对中药化学成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辅料的品种以及用量不同(辅料本身即含有各种无机元素),均能使中药无机增加或减少,达到增效或降低毒副作用。

2.1有益元素的引进或增加
山楂炒焦、山甲砂炒炮醋淬、滑石粉炒象皮、女贞子经酒、醋、盐炙,当归经酒炙,土炒等,药物经高温受热、辅料的协同作用,它们所含的各种有益元素的炮制品均比生品高。

这些原因与温度,辅料有着密切的关第。

不但达到了矫味矫臭的作用,而且使有效成份易于煎出(无机和有机),增强了药物疗效。

2.2有害元素除去或减少
如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等作用,临床上多选用盐制品入药,经盐制后,所含Zn、Mn、Cu、Fe 等元素明显升高,而有害元素Pb含量下降达30%以上;赭石入药前必须经煅制透、醋淬方可配方,本品经高温处理,所含Pb由77.5PPm下降至50PPm以下,并且易于粉碎,便于煎出有效成份;黄芩本身含有一种分解酶,常温下可使黄芩甙酶解变绿失去疗效,炮制时采用蒸、煮等方法杀酶保甙,通过蒸、煮、酒制后,经制定所含Pb元素大大降低,并且Cb元素可被除尽。

由此说明,中药受时间、温度、辅料的影响,可使人体所需有益元素增加;同进有害元素减少或除去。

从而保证了药物的有效成份。

提高了药物的临床效应。

2 小结
中药的成份复杂,同种药物含有多种化学成份。

如炮制不当,直接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

以上说明,掌握中药化学成份,改进炮制方法,对提高质量,保证疗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中药在炮制时应根据化学成份的变化而确定炮制方法,探索炮制对中药化学成份的影响,掌握炮制品质量标准,逐步地应用化学、药理、生化、临床等多种科学研究炮制质量的方法,使药物达到更好的治疗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