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蚌埠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秘色瓷”是中国古代越州(今浙江一带)名窑进贡朝廷的一种精品瓷器,具有质地纯正、釉色清莹,烧制难度极大,生产成本高的特点。
越窑生产的贸易“秘色瓷”以碗、罐、壶等日常用具为主,出口到朝鲜、日本、印度、伊朗、埃及、坦桑尼亚等地(图1),从唐朝至宋朝持续了300多年。
中国大规模出口“秘色瓷”,提升了进口国家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据此完成1 -3题。
1.由明州北上至登州的海上贸易时段多选择夏季,这是为了
A.规避海上风浪B.避开暴雨侵袭
C.便于获得物资补给D.缩短运输时间
2.越窑生产的“秘色瓷”较少在国内市场销售,大规模出口国外的原因是A.交通条件改善B.国内市场需求小
C.传播陶瓷文化D.获取更多经济利益
3.“秘色瓷”受到贸易对象国家的欢迎,这是由于“秘色瓷”具有较高的
A.实用价值B.收藏价值C.经济价值D.艺术价值
沙丁鱼是冷水鱼。
当冰冷的洋流沿着南非海岸线由南向北侵袭,形成一条狭长的冷水带时,沙丁鱼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图2),从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浅滩一路向北迁徙到德班附近海域,全程1000多千米。
据此完成4 -5题。
4.造成沙丁鱼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A.水温变化B.食物变少C.天敌侵袭D.人类活动
5.沙丁鱼大规模迁徙的时间可能是
A.1 -2月B.3-4月C.5-7月 D.9 -11月
离散系数是统计学常用统计指标。
制造业离散系数大,说明该制造业区域分布差异大,所对应地区集聚程度高。
图3示意我国四种类型制造业的离散系数。
据此完成6-8题。
6.从2000年- 2015年间,四种类型制造业中
A.能源密集型向中东部扩散明显B.技术密集型分布最不均衡
C.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空间较大D.资本密集型分布逐步分散
7.形成四种类型制造业离散系数2000 - 2005年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布局B.国家政策C.基础设施建设D.科技进步
8.我国制造业布局的趋势性变化,直接引起了
①产业结构调整②能源分布改变③人口迁移④环境恶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中国大运河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水利工程。
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前486年,流经八省市,沟通五大水系,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
历史上,大运河对沿线省市发展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张。
图4a示意1984 - 2016年不同省市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平均扩张面积,图4b示意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0年间杭州建成区空间扩展。
据此完成9-11题。
9. 1984 - 2016年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的区域差异是
A.中部、北部快,南部慢B.中部、南部快,北部慢
C.南部、北部慢,中部快D.南部、北部快,中部慢
10.与运河沿线北方城市“摊大饼”式空间扩张发展相比较,杭州城市建成区形态
A.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破碎状扩展B.受地形影响,单核心饼状扩展
C.受水系密度影响,多中心离散扩展D.受卫星城镇发展影响,放射状扩展
11.为发挥运河的积极作用,运河沿线城市今后应着力发展的产业是
A.水产养殖B.文化旅游C.花卉种植D.商业物流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黄花菜色泽金黄,香味浓郁,食之清香,被视作“席上珍品”。
在药用上,黄花菜性平味甘,具有止血、消炎等功效,长期食用能增强人体体质。
黄花菜易栽培,光照适应范围广,耐寒、耐贫瘠,抗虫性好。
湖南祁东、陕西大荔、甘肃庆阳和江苏宿迁为我国四大黄花菜产区。
祁东黄花菜为湖南省十大名优农产品,其品种主要有早、中、迟熟三大类型20多个品种,以露天栽培为主,采摘期集中于5 -9月。
2002年,祁东县编制《湖南黄花菜地方标准》。
黄花菜产业的蓬勃发展,使祁东县成为全球最大的黄花菜生产基地。
建立黄花菜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祁东县黄花菜产业发展方向。
图9示意祁东县在湖南省的位置和范围。
(l)说明湖南祁东县黄花菜生产优于其他产区的气候条件。
(4分)
(2)结合生产过程,分析祁东县黄花菜品质优良的原因。
(6分)
(3)分析祁东黄花菜畅销国内外的主要原因。
(6分)
(4)试为祁东县黄花菜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6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位于阿根廷小镇卡拉法特附近的莫雷诺冰川(在阿根廷国家冰川公园内),其末端海拔仅200米。
该冰川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向前推进,至冰川末端与麦哲伦半岛相遇,形成巨大冰坝。
冰坝受阿根廷湖湖水冲蚀形成“冰桥”。
随着“冰桥”拱门的扩大,“冰桥”面临崩塌。
这条“成长型”冰川成为冰川的“活标本”。
卡拉法特小镇也因莫雷诺冰川和阿根廷国家冰川公园成为季节性繁荣小镇。
图10示意卡拉法特小镇位置、莫雷诺冰川和“冰桥”。
(l)分析莫雷诺冰川末端分布在海拔较低处的原因。
(6分)
(2)推测“冰桥”形成至崩塌的地理过程。
(9分)
(3)分析卡拉法特小镇季节性繁荣的原因。
(4分)
(4)莫雷诺冰川每天接受大量游客的踩踏。
从环境保护和游客安全考虑,有人提出禁止踩踏莫雷诺冰川。
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道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2018年10月,“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北京中轴线形成于元代,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图1 1)。
据了解中轴线上重点文物单位内居民的搬迁、重要遗产点的修缮和开放,以及道路景观塑造、历史水系恢复、历史街区风貌提升等工程正在实施。
说出北京中轴线作为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围绕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程对当地旅游业的意义。
(10分)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曾经是我国第四大沙漠。
2011年,某种业公司在榆林市流转土地22000亩,陆续建成四个大型农场。
利用当地丰富的红黏土和沙土按比例进行混合复配,大幅度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7倍。
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和优质牧草等农作物。
种植中,作物秸秆冬季往往不收割,次年播种前再收割。
2018年9月卫星遥感图显示(图12),沙漠中喷灌圈的土地已成为大片良田。
分析改良毛乌素沙漠、发展种植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意义。
(10分)
蚌埠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36.(22分)
(l)祁东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充沛,水热条件好;(2分)冬无严寒、热量充足,生长期
长。
(2分)
(2)黄花菜耐贫瘠,种植中化肥施用量少;(2分)黄花菜抗虫性好,农药使用量少;(2分)当地
政府和企业推行黄花菜标准化生产,保证了黄花菜质量。
(2分)
(3)黄花菜食用、药用价值高;黄花菜产品质量好;祁东黄花菜知名度高,产品物流成本低;国内
外对黄花菜的市场需求量大。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得全分)
(4)利用新技术发展黄花菜加工产业;(2分)提升黄花菜品牌价值,完善营销途径;(2分)引导
黄花菜产业由传统种植向旅游观光体验升级。
(2分)
37.(24分)
(l)莫雷诺冰川纬度高(50。
S附近),气温低;(2分)地处盛行西风带,水汽丰富,山地降雪多;
(2分)山区地势起伏大,冰川下行速度快。
(2分)
(2)莫雷诺冰川不断向海拔低处推进,与麦哲伦半岛相遇,冰川受阻形成冰坝;(2分)冰坝将阿
根廷湖分为两部分,两侧湖水水位存在高差,在压力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冰桥;(2分)流动
的湖水不断冲蚀,拱门扩大;(2分)加之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在冰川向前流动的巨大压力
下,冰桥终将崩塌。
(3分)
(3)卡拉法特小镇纬度高,当地夏季气候凉爽舒适;(2分)莫雷诺冰川景观独特(冰川时常发生
断裂和崩塌),吸引大量游客。
(2分)
(4)赞同。
理由: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游客踩踏频繁,加速了冰川消融;(3分)冰川崩塌带来
安全隐患。
(2分)不赞同。
理由:莫雷诺冰川规模大,属于“成长型”冰川,游客活动对其影响
小;(3分)徒步冰川项目丰富了当地旅游资源,增加了居民就业和收入。
(2分)43.(10分)
独特性: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2分)汇集了北京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了
古都的历史变迁。
(2分)意义:增加和丰富了北京市旅游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拓展了北京市的
旅游空间;扩大了北京市旅游的客源市场,增加旅游业的收入;促进北京市旅游资源的保护。
(6分。
每点2分,答出3点得全分)
44.(10分)
改良毛乌素沙漠,增加了土壤的粘度,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和地表的抗侵蚀能力;(2分)种
植农作物,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利于固定沙丘,减少流动沙丘造成的破坏。
同时提高大气湿度,
改善了当地气候;(4分)秸秆冬季不收割,有利于削减风力,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影响;(2分)农
作物种植中使用喷灌,合理利用和节约了水资源。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