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上京博物馆馆藏辽代铜质文物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上京博物馆馆藏辽代铜质文物研究
作者:马超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1期
马超
(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巴林左旗-辽朝的建都之地,出土了大量的辽代铜质文物,其马具数量巨大,铜镜
精美至极,钱币透露出时代气息,共有铜镜、铜钱、印章、兵器、马具马饰、宗教用品、生活
用品7类;来源大部分为交献、征集以及公安局收缴,还有一小部分为出土文物。
关键词:辽代;铜质文物;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K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11-0010-06
辽上京博物馆馆藏铜质文物有234000多件,其中有青铜器1235件,辽代铜器共计794件,辽代铜镜37面,包括素面铜镜9面、龙凤花卉铜镜14面、带简单纹饰的铜镜5面、人物镜5面、铸字铜镜4面;辽金铜器41件,金代铜器20件,唐代铜器6件,宋代铜器5件,元代铜
器50件,明代铜器2件,清代铜器87件,汉代铜器共计11件,其中包含西汉铜器2件、王莽时期铜器2件,鲜卑铜器4件,晋代铜器2件,匈奴铜器1件,后周铜器1件,东胡铜器1件,民国时期铜器1件,另外近代铜器43件,年代不确定的铜器有125件。
有铜钱记录在案的共计12942枚加141590克,另外还有9万多枚馆藏铜钱是2014年公安
局收缴并移送至博物馆的,现存于辽上京博物馆库房,暂时没做分类统计。
(以克为单位的这
些铜钱是2009年十三敖包双龙村辽代钱印窖藏的,后移交到博物馆,由于数量大只称重,没有计数。
)记录在案的12942枚铜钱中宋钱数量最多,据统计有8678枚宋钱,另外还有106518
克宋钱,唐钱3150枚,另外还有唐钱31360克,年代不确定的货币有255枚加3712克。
辽钱104枚,有保宁通宝1枚、寿昌通宝4枚、寿昌元宝3枚、清宁通宝3枚、清宁元宝1枚、大
康通宝4枚、大康元宝10枚、咸雍通宝3枚、咸雍元宝2枚、天庆元宝21枚、乾统元宝14枚、重熙元宝8枚、光天元宝1枚、大安元宝16枚、压胜钱6枚、十二生肖铜币3枚、花钱4枚。
金代货币25枚,元代货币8枚,明代货币13枚,清代货币457枚,燕币20枚,秦币12枚,
汉代货币共计92枚,包含西汉货币11枚、东汉货币20枚、王莽时期货币5枚,北朝北齐币2枚,北朝北周币1枚,五代十国币66枚,民国时期货币7枚。
日本币12枚,伪满币1枚,苏
联币1枚,高丽钱1枚,西夏钱1枚,蒙古币1枚。
馆内保存的这些铜质文物保存状况基本良好,除了铜镜有钮残情况以及铜钱损坏严重有注
销的外其它极少一部分有微残情况。
来源大部分为交献、征集以及公安局收缴,还有一小部分
为出土文物。
本文将馆内保存的辽代铜质文物做了统计并进行了系统分类,分为铜镜、铜钱、印章、兵器、马具马饰、宗教用品、生活用品7类。
一、铜镜
辽上京博物馆馆藏铜镜共计37面,分为以下几类:
(一)素面铜镜
素面铜镜共有9面,其中包括亚字形素面铜镜6面:亚字形素面方镜1面,1972年出土于
十三敖包镇宝泉村,重量0.05千克,长宽均为8.8cm,桥钮,保存完整;另外5面不是方镜,1991年秋福山乡三合村卢凤有在古墓中盗掘一面铜镜后被派出所收缴,直径为15.4cm,鼻钮,保存完整。
2001年公安局又移交一面铜镜,直径11cm。
另外还有一面铜镜中铁十九局修铁路时挖出,直径14cm,无纹饰,桥钮,保存完整。
隆昌镇村民还交献一面,直径10cm,鼻钮。
馆藏一面,直径9.7cm,桥钮。
另外还有3面,素面不是亚字形,其中一面残裂,有一孔,直径
13.8cm,隆昌镇村民交献。
另一面出土于1975年白音敖包镇联合五队,重量0.25千克,厚
0.7cm,直径为11cm。
馆内工作人员在毛宝力格乡焦家营子村还征集一面铜镜,直径12.5cm,
保存完整。
(二)带简单纹饰铜镜
带简单纹饰铜镜共计5面。
1983年4月6日白音敖包山前刘国才起石头时发现的墓葬中出
土一面铜镜,直径12cm,边较厚重,四乳纹,圆钮。
毛宝力格村民交献一面,直径9cm,镜体厚,完整,有小鱼纹饰。
馆内工作人员还在毛宝力格乡焦家营子村征集一面铜镜,直径为10cm,带有简单花纹,保存完整。
馆藏还有一面铜镜为桥钮番革纹,直径11.5cm,钮残。
1987年4月扩建油漆厂时工人挖出1面铜规矩镜,7月28日交献,直径11.2cm。
(三)铸字铜镜
铸字铜镜共计4面。
1982年7月21日哈拉哈达五间房村民交献一面铜镜,直径11.3cm,
有“金城、东京”字样,铸字不清。
1985年7月2日东白音高洛一队村民交献1面福寿家安铜镜。
1989年7月3日三中学生在辽上京遗址石碑处捡一面铜镜,7月18日交献,重量为1.375克,直径22.5cm,上有完整6字。
还有一面福字铜镜,1973年征集,重量0.15千克,厚
0.2cm,直径10cm,桥钮,镜子背面有一福字。
(四)龙凤花卉铜镜
龙凤花卉铜镜共计14面。
馆内旧址出土四凤镜1面,重量0.325千克,厚0.3cm,直径14.5cm,桥钮,铸有4凤凰,清晰可辨。
1984年5月20日白银敖包馒头敖包大队老五队村民
在牛奶厂干活时发现凤纹铜镜1面,直径14.7cm,其上铸有彩云、4鸟、4凤、4枚铜钱。
1988年7月30日林东师范学生交献铜镜1面,直径9.9cm,半桥形圆钮,镜体薄小,有外廓,周边
有缠枝牡丹,双凤云朵。
1986年1月浩尔吐乡富河沟门村徐树君在东沟捡到龙纹铜镜1面,11
月15日交献,直径8.8cm,单龙戏珠,上有一钮。
1994年浩尔吐乡乌兰坝村蚕场被盗掘后派出所收缴1面4龙4神铜镜,直径19.5cm,4龙4神纹饰,桥钮,保存完整。
双胜还曾出土一面
铸有两只凤凰的铜镜,直径10.2cm,半球钮,一周似云纹,外一圈缠枝牡丹。
1975年8月辽上京皇城乾德门出土团花镜1面,重量0.45千克,厚0.4cm,直径18cm,中间有一团花。
1975
年10月23日白音敖包镇村民平整土地时发现铜镜1面,重量0.2千克,厚0.1cm,直径
14.5cm,背面雕刻牡丹花。
1978年征集团花镜1面,重量0.125千克,厚0.2cm,直径10cm,
背面雕刻缠枝团花。
1983年9月白音敖包优胜1号墓出土铜镜1面,直径10.2cm,厚0.4cm,
完整,有缠枝花卉。
1990年10月19日针织厂员工在辽上京城西北发现团花铜镜1面后交献,
直径9.5cm,完整但已经锈蚀。
1991年秋福山乡三合村卢凤有在古墓中盗掘铜镜1面,直径
17.2cm,残,有缠枝花卉。
隆昌镇村民交献了铜镜1面,直径9.6cm,鼻钮,并饰一圈花卉图案。
双胜还曾出土铜镜1面,直径10.8cm,半球钮,其上有天鹅花蝶。
(五)人物镜
人物镜共计5面。
1978年征集一面许由故事镜,重量0.225千克,厚0.2cm,直径14cm,
背面雕刻人物山水,质劣不清。
1982年6月4日又征集两面铜镜,一面为八子游戏镜,直径
10.7cm,铸造粗糙,似为8个孩童正在游戏。
一面为双童坐莲铜镜,直径8.5cm,虽然直径较小,但较厚重,圆钮。
2001年公安局移交1面许由故事镜,直径8.5cm。
毛宝力格小二八地还
出土1面迦陵频迦铜镜,重量为514克,直径23.5cm,通高11cm,桥钮,羽人纹,保存完整。
通过以上的调查整理与系统分类,可以看出辽上京博物馆馆藏的辽代铜镜题材有人物、风景、动物、植物,还有祈求福禄安康的文字,例如龙凤花卉、牡丹云朵、天鹅花蝶、孩童游戏、迦陵频迦、山水游鱼、双童坐莲、福寿家安等。
辽代契丹民族是游牧迁徙的民族,建国后才为
定居,所以喜欢自然物象,同时又崇拜神灵,凸显了其草原民族原始本真与天然淳朴的特点。
二、铜钱
馆内保存辽钱共计104枚,其中有普通货币91枚,十二生肖钱3枚,压胜钱6枚,花钱4枚。
(一)普通货币
馆藏辽钱中有43枚1972年出土于辽上京汉城小新庄,直径均为2.4cm。
同年土木富州大
梁沟赵庆有挖出一陶罐中有7枚辽钱,后交献至博物馆。
十三敖包双龙窖藏辽代货币40枚,多数保存完整,重熙元宝4枚微残。
辽上京汉城还曾出土天庆元宝1枚,直径2.3cm,楷书旋读。
(二)十二生肖钱
1981年8月22日林东知青商店在蜘蛛山捡到1枚十二属吉利钱,直径7cm,面人物,背有十二属。
1983年辽上京汉城出土十二生肖铜币1枚,重量为76.7克,直径5.7cm,穿孔宽
11cm,正面铸4组人物,背面铸十二生肖。
1987年3月12日乌兰坝苏木文化站双俊在哈布其
拉北山捡到十二生肖铜币1枚后交献,直径4.3cm,面十二属,背12个小孩。
(三)压胜钱
馆藏压胜钱1枚,直径2.5cm,千秋万岁。
1980年2月21日土木富州双井沟村民交献压胜钱1枚,直径6cm,面有人物,背有汉字32个,保存完整。
1984年6月14日胜利大队村民垫
猪圈时发现1枚压胜钱,直径6.4cm,重2.5两,背面为4组莲花荷叶,共4格,两格铸交颈
鸳鸯,两格铸相伴鸳鸯。
1987年9月7日公安局收缴压胜钱1枚,残,锈蚀严重。
小辛庄曾出
土压胜钱2枚,直径2.5cm,千秋万岁旋读。
(四)花钱
2001年公安局移交花钱4枚,大的直径6.5cm,小的直径4.3cm,圆孔,有凤和花卉。
辽上京博物馆馆藏宋钱比较多,辽钱数量远不及宋钱,每一枚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
中馆藏有一枚存世量极少的保宁通宝,十分珍贵。
三、印章
辽上京博物馆馆藏印章共计42方。
其中有花押印25方,普通印章17方。
(一)花押印
1972年辽上京汉城小新庄出土花押印5方:1方长2.8cm,宽2cm,高6cm,钮为一童像;
1方长2.5cm,宽2.2cm,高2cm,鼻钮;1方长1.8cm,宽1.2cm,钮残;1方直径1.2cm;还
有1方长2.7cm,宽1.9cm,钮已残。
1973年出土1方,长2.5cm,宽2cm,钮失。
1977年又出土1方,长2.7cm,宽1.8cm。
1972年哈拉哈达公社征集花押印1方,长2cm,宽1.9cm,高
2.6cm,鼻钮。
1977年哈达英格索不嘎地里发现花押印1方,长2cm,宽2cm,钮失。
同年辽上
京汉城出土花押印1方,长2.5cm,宽2cm,钮失。
1977辽上京汉城周家窝铺出土花押印1方,长2.2cm,宽2.2cm,高0.8cm,完整。
1979年4月17日八一村民干活时拾得花押印1方,长2.2cm,宽1.4cm背有钮。
1982年4月27日刘德高交献花押印1方,长2.7cm,宽2cm,缺钮。
1982年6月6日野猪沟村民交献花押印1方,长2.2cm,宽1.1cm,有“家常富贵”铭文。
1983年3月14日林东公社东风三合黑山头出土后在村民手里征集契丹花押印1方,长2.1cm,宽1.8cm,稍残。
同年3月22日交献契丹花押印1方,长2.7cm,宽2cm,钮残。
1984年10月18日哈达英格乡村民交献花押印1方,长2.9cm,宽2cm,缺钮;契丹花押印1方,长2.5cm,宽2cm。
1987年5月14日派出所收缴花押印1方,长2.5cm,宽1.9cm。
1987年8月5日小辛
庄村民在辽上京城墙附近捡契丹花押印2方,长2.7cm,宽2cm,长2.5cm,宽1.8cm。
同年9
月7日公安局收缴契丹花押印2方,长2.2cm,宽2cm。
1988年3月17日乌兰坝苏木村民交献
花押印1方,长2.3cm,宽2.1cm。
馆藏还有1方花押印,长2.1cm,宽1.3cm,高1.3cm,鼻钮。
(二)普通印章
1978年博物馆收购小铜印1方,高3.3cm,上有一盘龙钮,汉字玉和献印。
1980年小辛庄
出土玉字印1方,长1.2cm,宽1.1cm。
1983年2月8日林东公社东风村民交献称意铜印1方。
1983年3月18日征集铜印1方,高2cm,残缺一半。
1983年3月24日花加拉嘎乡村民交献铜
印1方,长3.4cm,宽2.9cm,保存完整。
1985年9月12日胜利村村民交献“得”字印1方,
长2.3cm,宽1.8cm,保存完整。
1987年7月27日旱吐柏乡新房身村村民犁地时发现1方铜印
后交献,长5.2cm,宽4.8cm,保存完整,九迭篆“兲廊之印”。
2001年公安局移交铜印1方,长7.5cm,宽7cm,似为契丹字。
辽上京汉城出土铜印5方,其中一方长3cm,宽2.8cm,一方
长2.8cm,宽2.2cm。
另外馆内曾征集“临潢府军器库”铜印1方,重量为550克,长5.1cm,
宽4.5cm。
馆藏还有铜印2方,有印模。
辽上京汉城出土甫字印1方,长2.4cm,宽1.1cm。
四、兵器
馆内保存铜质兵器共计两件,1985年5月征集铜剑1件,剑长22cm,柄把长10cm。
1986
年5月18日在白音沟古井子征集铜镞1件,残长4.1cm。
五、马具马饰
辽上京博物馆馆藏共计铜铃36件、马具406件、马鞍饰104件、莫和勒23件、铜质马饰
件31件。
(一)铜铃
1962年碧流台铅矿出土铜铃1件,重量0.7千克,高21cm,圆扁形,下部是尖形,顶部略残。
1978年征集铜铃两件,重量0.95千克,大的高19cm,小的高12cm,扁圆形,保存完整。
1989年福山乡三合村姚凤军在其村挖掘出铜铃1组,1994年6月26日公安局追缴后移送博物
馆保存,最大直径7.2cm,最小直径3.2cm,鎏金,锈蚀严重,完整12个,残破8个。
馆藏鎏
金小铜铃3件,有纹饰。
马铜铃2件,直径5.5cm。
铜铃1件,高8cm,直径5.2cm,内有一珠。
铜铃1件,高6cm,直径6cm,保存完整。
另外乌兰坝苏木墓葬中还清理回1组铜铃,共6件,
5大1小,微残。
(二)马具
1989年福山乡三合村姚凤军在其村挖掘出铜马鞍具1组,共2件,1994年6月26日公安
局追缴后移送博物馆保存,长6.2cm,宽4.1cm,长2.8cm,宽1.5cm,锈蚀严重,不完整。
2010年公安局移交被盗于乌兰坝苏木的铜鎏金马鞧带1套,共27件,走龙纹。
铜鎏金马鞧带5组,1组共63件,铜鎏金走龙纹;1组共14件,铜鎏金走龙纹,扣6件,叶形器3件,节约1件,带饰4件;1组共41件,铜鎏金牡丹花纹,摆为凤纹;1组共19件,铜鎏金素面,1组共19件,铜鎏金腾龙纹。
乌兰坝辽墓还出土马具(狮子)1组,共40件,保存完整。
同时清理回的还有马具带饰2组,共64件,铜鎏金。
马具叶形器1组,共2件。
马具龙头饰件1组,共2件。
馆内工作人员还征集鎏金马带饰1件,铜质鎏金,用铜片模压成形。
馆藏还有马具(带饰)1组,共47件。
铜鎏金马带饰1组,共18件,萱草纹。
铜鎏金马缨罩1件,残,饰花纹。
铜
马具46件,其中有鎏金铜带卡等,带卡上雕有花纹。
(三)马鞍饰
1978年征购节约8件,重量0.275千克,高4cm,宽5.2cm,鎏金,其上雕刻花纹。
同时
征购的还有马鞍饰铜带箍6件,重量0.275千克,长2cm,宽1.2cm。
以及马鞍饰铜带卡5件,重量0.275千克,长2.8cm,宽2.8cm。
马鞍饰7件,重量0.275千克,长2.8cm,宽1.5cm。
马鞍饰5件,重量0.275千克,长2.7cm,宽2.4cm,鎏金,上雕花纹。
另外馆藏还有马鞍饰
12件,一式10件,二式2件,重量0.4千克,一式长5cm,宽4cm,二式长6.5cm,宽4.5cm,鎏金,上雕树枝狮子。
一组马鞍饰45件,重量0.4千克,长3.3cm,宽1.6cm,鎏金,上雕花纹。
还有一组马鞍饰,共计12件,重量0.2千克,长3.2cm,宽1.8cm,鎏金,上雕花纹。
1989年浩尔吐桦杆子沟又发现马鞍饰2件,长4cm,宽3.4cm,雕铸有人物和牛图案。
2010年
公安局移交1组被盗于乌兰坝苏木的马鞍饰件,共2件,马鞍前桥饰件和侧板饰件。
(四)莫和勒
1978年查干哈达征集莫和勒1件,高4.2cm。
同年9月花加拉嘎全胜征集莫和勒1件,高5.7cm。
1980年2月21日土木富州双井沟村民交献莫和勒1件,高6.4cm,完整。
1980年10
月7日刘德高交献莫和勒1件,高5.5cm,保存完整。
1984年5月20日林东一中学生交献莫和勒3件,一件高6.4cm,完整,另两件高分别为4.6cm、5.8cm。
1984年8月5日小辛庄出土莫
和勒2件,一件为爬式,另一件高为4cm。
1985年6月征集莫和勒3件,其中一件高4.4cm,
一件高3.8cm。
1985年10月11日派出所收缴莫和勒2件,高2.5cm,小型。
1988年5月广播
局罗树昆交献小莫和勒1件,高4cm,完整。
1988年8月21日在十三敖包尖山子村民家征集莫和勒1件,高3.5cm,头顶有一孔,迈步走样。
小辛庄曾出土莫和勒7件,其中3件高分别为
5.6cm、4.8cm、3cm。
(五)铜饰件
1980年7月6日碧流台大营子村民交献单耳铜环2件,通高7cm,造型美观,攒花精细,
圈足。
1980年7月18日征集铜马片1件,高4.4cm,残。
1984年1月19日征集镂空铜饰件1件,直径6cm,完整。
1984年1月27日隆昌镇乌兰哈达村民交献铜牛饰片1件,长4.7cm,宽2.8cm。
1985年2月5日张艳珍在辽上京遗址捡到铜饰件1件,长2.8cm,宽1.4cm。
1986年5
月26日征集鎏金铜饰件1件,上有动物,鎏金,残。
1987年5月在油漆厂出土铜饰件2件,1987年7月28日张玉祥交献,长2.5cm,宽1.7cm。
1987年9月7日公安局收缴铜饰件1件,高4.5cm,似狮子头;剪形饰件1件,长4.3cm。
1988年8月18日职中学生交献鱼形铜饰件1件,长3.6cm。
1988年4月白音敖包村民盗墓收缴鎏金铜饰件8件,其中有马鞍饰件等。
1989
年6月5日王家沟收缴鎏金铜饰件3件,分别长7cm、8.5cm、9cm,残,有花纹饰。
辽上京博
物馆馆藏2件铜饰件。
馆内工作人员征集十字形铜饰件1件,前面有花纹,背后有钉,团龙饰
件1件,直径4.5cm,铜质,镂空。
另外馆藏铜饰件2件,一件长9.2cm,宽4.7cm,双凤纹饰;另一件长3.5cm,宽1.8cm,有纹饰。
还有一组铜饰件2件,一件为十字形,长5cm,宽3.3cm,另一件为动物,长4.8cm,宽3.1cm。
辽上京博物馆馆藏大量马具马饰,并且铜铃、马具、铜饰件鎏金者居多,可见契丹民族对
爱马的重视,善骑射,喜征战,不愧是马背上的民族。
六、宗教用品
馆藏宗教用品基本以佛教用品为主,包括铜佛14件、法器9件、佛教用品32件,另外还
有丧葬祭祀用品等。
(一)铜佛
1974年林东镇出土佛造像残片1件,重量0.15千克,长8cm,宽7cm,厚0.2cm,上造万
佛像。
1976年林东镇学生杨文清交献龛佛1件,重量0.1千克,高7.5cm,一小佛龛中塑一佛。
同年汉城大新庄出土菩萨1件,重量3.1千克,残高27cm,头顶残。
1977年十三敖包镇敖包后遗址出土铜佛1件,重量0.4千克,高11cm,两手残,无座。
1980年11月21日花加拉嘎继肯沟征集鎏金铜佛1件,高7.8cm,鎏金,座式,手残。
1981年8月22日林东知青商店在蜘蛛山捡到小铜佛1件,高4.8cm。
1981年12月哈拉哈达下朝阳营子村民交献小铜佛1件,高5.7cm,完整,铜佛坐一塔上。
1984年6月13日后召庙征集小铜佛1件,高6.7cm,完整。
1984年8
月5日小辛庄出土小铜佛1件,高5cm,完整,铜佛站立。
1985年5月9日在野猪沟征集小铜
佛1件,高4.6cm,盘腿坐一底座上。
1987年9月7日公安局收缴释迦牟尼铜座佛1件,高
14.5cm,底部有一莲花座,两手在胸前。
2001年公安局收缴并移交至博物馆保存铜佛1件,高14cm,立式释迦牟尼,一耳残,无手。
馆内工作人员征集铜佛头1件,重量0.25千克,高
11cm,仅存头部,面目慈祥。
馆藏铜佛像头1件,残高5.2cm,释迦牟尼佛像头部。
(二)法器
1975年征集铜质圆形法器1件,重量0.4千克,厚0.09cm,直径9cm,法器中间雕刻十六
臂佛,外周雕刻梵语。
1980年7月6日碧流台大营子村民交献法器金刚杵1件以及符咒牌1件,金刚杵长10cm,有纹饰,完整。
1985年1月10日三山乡村民交献契丹大字符咒牌1件,长
9.5cm,宽3cm。
1986年6月一居民区盖房时在深2米处挖出铜法器1件,11月25日交献,长10cm,鎏金,8个龙头饰。
1988年10月28日广播局罗树昆交献铜法器1件,高5cm。
辽上京
汉城曾出土铜符咒牌1件,长7cm,宽2.7cm。
馆藏铜法器1件,直径2cm,长5cm,完整;铜
符咒牌1件,长4.1cm,宽1.5cm,完整。
(三)佛教用品
1974年丰水山东风大队丛家屯出土鎏金佛龛门形物一件,重量0.25千克,长13.5cm,宽
6cm,厚0.3cm,上雕二佛,鎏金大部腐蚀。
1976年在哈达英格公社征集“佛法僧宝”铜印1方,重量0.45千克,长6.8cm,宽6.8cm,高5cm,篆刻。
1977年南塔辽墓出土净瓶2件,一件重
量0.125千克,高16cm,尖顶,顶下有一盘状物,鼓腹,腹中有一空。
另一件重量为0.2千克,高11cm,最大直径为6cm,喇叭口,鼓腹,圈足外侈。
1979年5月15日征集人首蛇身铜器1件,高3.7cm,爬式,完整。
1980年小辛庄征集八头佛柱1件,高10cm,完整,中间有花,柱
子样,完整。
1983年大兴庄六队村民在南塔龙头山捡到花式口铜碟1件,1985年7月3日交献,直径13.9cm,花式口,六瓣莲花。
1986年6月30日鲜演大师墓葬出土花式口铜碟1件,直径10.3cm,花式口,莲花瓣,稍残。
2002年池建学移交铜鎏金面具1件,残。
辽上京汉城曾出土
一组儿童形铜垂饰器,共计16件,重量0.15千克,2—4.5cm,有的头顶上有环形钮,两腿下垂,露出生殖器。
还有一组儿童形铜垂饰器,共计4件,重量0.15千克,5—6cm,有的头顶上
有环形钮,两腿下垂,露出生殖器。
辽上京北塔塔宫出土鎏金铜经筒1件,直径3.8cm,高
11cm,盖隆起,有钮,盖有字母口两边各焊一小耳;铜净瓶1件,底径6.4cm,高22.5cm,青
铜铸,圆肩直腹肩部有流口。
白音敖包乡老房身村二道沟古墓收缴了铜丝网络1件,残缺,已
混乱,有手部。
辽上京博物馆馆藏这些宗教用品又一次印证了契丹人最初信仰原始宗教萨满,其后信仰佛教,崇佛礼佛。
七、生活用品
馆藏生活用品共计57件,其中有炊具、餐具、日用品、娱乐竞技、饰品等。
1974年6月浩尔吐富河沟村民放羊时发现有盖铜瓶1件,通高39cm,口径9cm,颈长14cm,青铜铸造盖有子母扣,圆凸顶,侈口,肩部弦纹。
1975年辽上京小辛庄出土蟠龙铜烛台1件,
重量1.95千克,高30cm。
1978年2月3日白音敖包热河营子征集铜扣子1件,直径2cm,正
面有船背面有生利字样。
1980年5月25日吴占清乌兰坝乌珠花路上拾到铜权1件,高5.5cm,黄铜6面,前有一京字,背黄甫二字。
1982年6月1日小辛庄征集铜饰件11件,长4.3cm,宽
2cm,其中有铜棋子等。
1983年4月6日白音敖包山前刘国才起石头发现的墓葬中出土铜盆1件,直径36.5cm,葵瓣式口,残破;铜执壶1件,通高9cm,口径8.5cm。
1985年1月二小学
生在辽上京遗址捡铜牌子1件,高4cm。
1985年8月23日张振国在党校后院干活时挖出葵瓣口铜碗1件,直径4.5cm,高5cm,六葵瓣口。
1987年8月5日小辛庄村民在辽上京城墙附近捡
到小铜鹿1件,长2.3cm,高1.4cm。
1987年9月7日公安局收缴铜棋子1枚,直径2cm,马字;铜勾饰1件,长4.5cm。
1987年10月24日公安局收缴铜勺1件,长26.4cm,完整;铜筷子1付,长24.3cm,其中一根断为两节。
1988年2月23日邮电局工作人员交献铜摔打器1件,重量115克,高6cm。
1994年3月
哈拉哈达村民翻地时发现铜锅1件,直径58.6cm,高36cm,6耳,一耳残,口残。
2001年公安局移交铜鱼2件,一件长4cm,一件长3.8cm,鲤鱼形。
中兴隆地六队郭天才挖园子时发现铜狮子1件,距地表50cm,高11cm,张口翅尾,铸做印座,完整。
辽上京汉城大包地出土掏耳勺
11件,残;镊子6件,残;提梁匜1件,残。
馆内旧址出土花式口铜碗1件,直径16cm,六瓣花式口。
馆内工作人员曾征集鎏金铜冠1件。
另外馆藏三足铜器1件,口径7cm,高5cm。
铜壶
1件,高16.2cm,残,有盖,外刻4组凤图。
小铜锅1件,直径16.5cm,三足残一,有裂痕,
口有弦纹。
镂空金花球形铜香薰1件,直径6cm,镂空,有3组鎏金花鸟图案。
铜铺首饰1件,长3.9cm,宽2.2cm,镂空花卉图案。
铜佩2件,长1.4cm,宽1.3cm。
铜饰件1件,长5.5cm,宽2.6cm,铸顽童飞天。
通过以上七大类对辽上京博物馆馆藏辽代铜质文物的调查统计与系统分类,希望可以弥补
学术研究的不足,使馆藏辽代铜质文物的史料价值得以更大的发挥,对热爱辽文化的学者们有
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元)脱脱,等.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3.
〔2〕(宋)叶隆礼.契丹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4.
〔3〕巴林左旗志编辑委员会.巴林左旗志[M].赤峰:巴林左旗志编辑委员会,1985.
〔4〕金永田.辽上京出土许由巢父故事铜镜[J].文物,1990,(04).
(责任编辑孙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