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写作手法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基本写作教案范文模板

初中基本写作教案范文模板

以下是一个初中基本写作的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某种写作技巧或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某主题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 写作技巧或方法讲解。

2. 例文分析。

3. 学生练习。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写作主题。

2. 讲解:讲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写作技巧或方法,结合实际例文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大家一起讨论、评价。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写作技巧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

2. 学生在讨论、评价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
1. 教学PPT。

2. 相关例文。

3. 写作练习纸。

六、教学建议:
1. 在讲解写作技巧时,要清晰、易懂,结合实际例文进行分析。

2. 在学生写作练习时,要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在展示和评价学生作品时,要注重鼓励和激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这个教案模板可以根据具体的写作主题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修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文采写作教案

初中文采写作教案

初中文采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文采,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描绘。

二、教学内容:1. 写作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2. 词汇积累与运用。

3. 描绘生动,形象具体。

4. 文章结构与逻辑。

三、教学过程:1. 引导:教师通过讲解一些优秀的文章,让学生了解写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写作技巧,包括词汇的运用、描绘的方法、文章的结构和逻辑等。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实际写作练习。

4.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5. 修改: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作文进行修改。

6. 展示:学生将修改后的作文进行展示,大家共同欣赏和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3. 学生文采的提高。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

2.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3. 指导法: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4. 展示法:学生将作文进行展示,大家共同学习和进步。

六、教学资源:1. 优秀文章示例。

2. 写作技巧讲解资料。

3. 作文纸。

4. 投影仪。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些优秀的文章,让学生了解写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写作技巧,包括词汇的运用、描绘的方法、文章的结构和逻辑等。

3. 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实际写作练习。

4. 指导(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5. 修改(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作文进行修改。

6. 展示(5分钟):学生将修改后的作文进行展示,大家共同欣赏和学习。

作文教学之欲扬先抑(教案)

作文教学之欲扬先抑(教案)

作文教学之欲扬先抑(教案)教案:作文教学之欲扬先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作文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并通过例文和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一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进行作文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欲扬先抑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进行作文创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学生作文本、作文素材。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欲扬先抑手法的兴趣。

2. 讲解欲扬先抑:通过示例和讲解,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3. 例文分析:分析一篇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范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一手法。

4. 练习创作: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素材,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进行创作。

5. 展示评价: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朗读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欲扬先抑扬:优点、长处抑:缺点、不足先抑后扬:先描述缺点,再描述优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朋友”为题材,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写一篇作文。

2. 作业答案:(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欲扬先抑手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在作文创作中的运用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更多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优秀作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欲扬先抑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欲扬先抑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它通过对事物的描述,先扬后抑,或者先抑后扬,使文章富有变化,更具吸引力。

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要理解和运用这一手法并不容易。

他们可能无法准确把握“扬”和“抑”的度,导致文章变得平淡无奇或者过于夸张。

初中写作手法赏析教案模板

初中写作手法赏析教案模板

教案名称:初中写作手法赏析课程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各种写作手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并欣赏优秀作文中的写作手法运用。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写作手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优秀作文中的写作手法分析。

3. 写作手法的实际运用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手法,如夸张、拟人、排比等。

2. 提问:什么是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对作文有什么作用?二、讲解写作手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5分钟)1. 讲解各种写作手法的定义和特点,如对比、象征、讽刺等。

2. 通过示例解析各种写作手法的运用方法和效果。

三、分析优秀作文中的写作手法(20分钟)1. 选取几篇优秀作文,让学生分组分析其中的写作手法。

2. 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讨论写作手法的运用技巧。

四、写作手法的实际运用练习(15分钟)1. 给出一个主题或情境,要求学生运用一种或多种写作手法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讨论写作手法的运用心得。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写作手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写作作品中写作手法的运用情况。

3. 学生对写作手法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资源:1. 优秀作文示例。

2. 写作手法相关资料。

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多读多写,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 鼓励学生尝试各种写作手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 教师要以身作则,善于运用写作手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写作修辞手法的教案

关于写作修辞手法的教案

关于写作修辞手法的教案写作修辞手法的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写作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常见的写作修辞手法,并能灵活运用于写作中;3.通过练习和实践,提高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吸引力。

教案步骤:第一步:导入与引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在黑板上写下“修辞手法”,请学生回答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

听完学生的回答后,引导学生们思考:在写作中,我们经常使用各种手法来使我们的文本更加生动、吸引人,你们能想到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吗?第二步:介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阐释概念)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和思考,引导他们逐步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写作修辞手法是作者为了增强作品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感,在表达中有意地运用了一系列技巧。

这些技巧可以使文章更具感染力、生动形象,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和理解力。

第三步:具体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列举示例)1.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

例如:他的笑声如同清晨的鸟鸣一般,欢快而动听。

2.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质和能力,增强描述的生动性。

例如:花儿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着,仿佛在给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个个点头致意。

3.夸张:对事物的大小、程度、数量等进行过分放大或缩小,以便达到修辞的效果。

例如:他花了一个世纪才走出那扇门,时间仿佛在等待他。

4.对比: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对比,突出事物的差异和特点。

例如:春天的阳光如丝绸一般柔和温暖,而冬天的阳光则如剑一般寒冷刺骨。

5.排比:通过多次重复使用同一结构的词或短语,使表达更加强烈和有力。

例如:我爱读书,我爱写字,我爱思考,我爱生活。

第四步:实践运用(小组讨论与写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话题,然后运用他们所学的修辞手法来写一篇短文。

鼓励他们尽可能地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并互相评价、交流和改进。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讨论反思)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短文,并让其他学生对其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和魅力进行评价和讨论。

基础写作全套教案

基础写作全套教案

基础写作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基础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能够准确运用基础写作的表达手法。

3.能够自主撰写一篇基础写作作文。

二、教学重点1.基础写作技巧和方法的熟练掌握。

2.基础写作表达手法的准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种基础写作的例子。

2.教师准备多个与基础写作相关的练习题。

3.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四、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基础写作的例子,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基础写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比如,展示一段描述自然风景的文字,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丽和细腻。

Step 2: 解释基础写作技巧和方法解释什么是基础写作,以及基础写作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

比如,强调基础写作的简洁性和准确性,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词汇和短句。

Step 3: 呈现基础写作的表达手法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基础写作的常见表达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并且解释这些手法在基础写作中的运用场景和效果。

比如,通过展示一段采用排比手法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到排比的增强效果。

Step 4: 练习基础写作让学生进行基础写作的练习,根据示范给定的话题进行写作。

比如,要求学生以“我的暑假”为题目,用基础写作的方法描述自己的暑假经历。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的提示和关键词。

Step 5: 分享作文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基础写作作品,并给予互相评价和建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各自作文中采用的基础写作技巧和方法,互相学习借鉴。

五、教学延伸1.继续练习基础写作,让学生扩展写作题目和范围,更加熟练运用基础写作技巧和方法。

2.引导学生分析名家作品中的基础写作手法,提高学生对基础写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基础写作的概念和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练习和分享,提高了自己的基础写作能力。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有限,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训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提高和巩固。

欲扬先抑教案(版)

欲扬先抑教案(版)

教案名称:欲扬先抑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理解“欲扬先抑”的含义和作用。

2.学会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进行写作。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理解“欲扬先抑”的含义和作用。

2.学会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2.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写作素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手法。

2.学生分享已学的写作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3.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欲扬先抑”。

二、讲解“欲扬先抑”的含义和作用(10分钟)1.教师讲解“欲扬先抑”的含义:在写作中,先压制某种情感或观点,然后再逐渐展现出来,以增强表达效果。

2.教师举例说明“欲扬先抑”的作用,如让读者产生悬念、增强文章的戏剧性等。

3.学生讨论并分享对“欲扬先抑”的理解。

三、练习运用“欲扬先抑”(15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写作题目,如“我的梦想”。

2.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进行写作,先写出自己不喜欢的方面,再逐渐展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方面。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指导。

1.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一、复习“欲扬先抑”的手法(5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欲扬先抑”的手法。

2.学生分享自己运用“欲扬先抑”的经验和心得。

二、深化理解“欲扬先抑”的作用(10分钟)1.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欲扬先抑”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如增加悬念、突出主题等。

2.学生讨论并分享对“欲扬先抑”作用的理解。

三、练习写作(15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新的写作题目,如“我的家乡”。

2.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进行写作,先写出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再逐渐展现自己喜欢的地方。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指导。

1.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

初中插叙手法写法教案

初中插叙手法写法教案

初中插叙手法写法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插叙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插叙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插叙手法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插叙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2. 插叙手法的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在写作中巧妙地运用插叙手法。

2. 如何通过插叙手法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教学准备:1. 相关插叙手法的文学作品。

2. 学生写作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提问:你们听说过插叙手法吗?知道它的作用吗?二、讲解插叙手法(15分钟)1. 讲解插叙手法的概念:插叙手法是指在主线故事进行中,插入一些与主线故事相关但又独立的副故事,以补充说明主线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背景等。

2. 讲解插叙手法的作用:插叙手法可以丰富故事内容,深化人物形象,增强情感表达,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3. 举例说明:展示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插叙手法,如《红楼梦》、《百年孤独》等。

三、插叙手法运用技巧(15分钟)1. 选择合适的插叙内容:插叙内容应与主线故事相关,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增强故事的可读性。

2. 把握插叙的时机:插叙应在主线故事的关键节点进行,既能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又不会打乱故事的节奏。

3. 注意插叙的篇幅:插叙篇幅不宜过长,以免影响主线故事的进展。

同时,也要避免篇幅过短,使得插叙内容显得突兀。

四、学生练习(20分钟)1.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样本,选择一个合适的情节进行插叙。

2. 要求学生在插叙中运用所学的插叙手法,注意插叙的时机、篇幅和内容的选择。

五、展示和评价(15分钟)1.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邀请作家或写作爱好者分享他们的插叙手法写作经验。

2. 组织学生进行插叙手法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插叙手法的概念和作用,以及插叙手法的运用技巧,让学生掌握了插叙手法的写作方法。

写作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讲课教案

写作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讲课教案

写作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写作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是记叙文写作中最常见的写作手法。

能够识别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深刻理解二者的关系以及彼此配合运用的好处,能够熟练的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手法,对于阅读和写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内涵正面描写:作为小说,有作者极力塑造的主人公;作为记叙文,有作者极力表现的主要人物。

为了表现主人公或主要人物,直接刻画他们的外貌、动作、语言、身体、心理,以实现作者的表现目的,就是正面描写。

简单理解为——要表现谁,就直接刻画谁。

因此,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

例如:要表现一个人长得英武潇洒,就直接刻画这个人本身,而不刻画他意外的任何其他事物。

他身高八尺有余,一身白盔白甲,骑着一匹日行千里的枣红马,手中一把三尖两刃刀,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细细打量,脸如明月,雪肤皓齿,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两道浓眉如剑,直插鬓角,一对虎目,炯炯有神,笔直口方,面沉似水。

这里虽然刻画了他的盔甲、坐骑和兵刃,也不属于其他事物——因为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衣着、饰物、手提肩扛背背骑乘推拖等一些列事物。

这些都是正面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主要人物或主人公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必然置身一定的环境,在具体环境中做事,除了环境整体意外,其中必然有其他人的存在、物的存在,必然有影响主要人物行为的各种客观、主观条件。

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为因,常常要引起环境以及环境中人和物的变化,同时各种主客观条件又限制这主要人物或主人公的行为。

我们可以从他们周围的环境、人物、具体事物、主客观条件四个要素,反过来表现主要人物或主人公。

我们把要表现甲,却去写与之相关的人、事、物、环境、条件的部分,称谓侧面描写。

例如:台上的相声演员表演得风趣、幽默,台下的观众就会笑得前仰后合,掌声就会此起彼伏,环境就会变得轻松愉悦,现场的很多事物都会给人愉悦的感受。

台上台下的表现是一种因果关系——台上的表演越幽默,台下的笑声就会越响亮,掌声就会越热烈。

初中作文欲扬先抑优秀教案

初中作文欲扬先抑优秀教案

初中作文欲扬先抑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欲扬先抑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2. 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2. 如何将生活感悟融入到写作中。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作文范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欲扬先抑这种写作手法吗?它是如何运用的?二、讲解欲扬先抑写作手法(15分钟)1. 通过PPT课件,讲解欲扬先抑的定义和特点。

2. 举例说明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如先描述一个事物的缺点,再转折描述它的优点。

3. 分析欲扬先抑手法的效果,如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一个主题,如“我的老师”,让学生尝试运用欲扬先抑手法进行写作。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3. 教师选取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和分析。

四、观察生活、感悟生活(1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

2. 让学生尝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感悟融入到写作中。

3. 学生现场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写作中要灵活运用。

2. 布置作业:以“我的家人”为主题,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写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掌握了这种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同时,通过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环节,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欲扬先抑手法,避免过度夸张或贬低事物,保持文章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案)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案)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托物言志的定义和作用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示例法,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第二章:自然景物的托物言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景物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2.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景物托物言志的定义和作用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自然景物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示例法,让学生了解自然景物托物言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第三章:人物形象的托物言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物形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3.2 教学内容介绍人物形象托物言志的定义和作用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人物形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示例法,让学生了解人物形象托物言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第四章:情感表达的托物言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感表达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情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4.2 教学内容介绍情感表达托物言志的定义和作用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情感表达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示例法,让学生了解情感表达托物言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第五章:写作练习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托物言志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能力5.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学生互相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5.3 教学方法采用写作练习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托物言志写作手法进行写作通过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第六章:生活中的托物言志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6.2 教学内容介绍生活中托物言志的定义和作用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示例法,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托物言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第七章:托物言志与修辞手法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与修辞手法的关联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托物言志写作的能力7.2 教学内容介绍托物言志与修辞手法的关联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托物言志的写作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示例法,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与修辞手法的关联及运用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第八章:经典文学作品解析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典文学作品中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8.2 教学内容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及其作用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作品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经典文学作品中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第九章:创意写作与托物言志9.1 教学目标让学生发挥创意,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9.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考,运用托物言志手法进行写作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创意写作与托物言志的结合9.3 教学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和示例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运用托物言志手法进行写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所学的内容,包括托物言志的定义、作用、各种类型及其写作手法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自然景物的托物言志(第二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并从中提炼出寓意深刻的象征意义。

初中写作业技法教案模板

初中写作业技法教案模板

初中写作业技法教案模板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写作技法,提高写作水平。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表达清晰、逻辑严密、条理分明的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写作技法的讲解与分析。

2. 学生实践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二、讲解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讲解常见的写作技法,如:悬念式、描写式、对话式、抒情式等。

2. 分析每种写作技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通过示例文章,让学生感受不同写作技法的作用。

三、学生实践练习(2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如:“我的梦想”。

2. 学生根据所学写作技法,进行现场写作练习。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学生针对性建议。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写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3. 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学习。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写作技法要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对写作技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语文教案: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

语文教案: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

语文教案: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一、引言写作是一门艺术,既要运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又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以帮助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

二、认真准备与审题在写作之前,我们需要认真准备和审题。

首先,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理解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并确保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是正确的。

然后,在思考之前,我们可以列出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或者思路,以便在写作过程中更顺利地进行。

三、扣住主题与中心思想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自由作文,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在写作时,我们应该始终牢记这个主题,并且通过整篇文章来围绕它展开。

只有把握住了主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论述和说明,才能使文章内容更加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四、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采1.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来加深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例如,“月亮如盘”、“微笑如花”等比喻的使用会让文章更具有形象感和感染力。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和行为来描述。

这种修辞手法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内容。

3. 对仗:句子或诗句中使用对偶的结构,通过音韵上的呼应来增强节奏感和美感。

对仗可以出现在相邻句子中,也可以出现在一个长篇文章中,通过整体呼应以达到艺术上的完美。

4. 夸张与反问:夸张与反问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两种方法。

夸张可以用来突出某种情绪或情景,在语言上增加波动、吸引读者。

反问则常用于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并引导读者思考作者要表达的观点。

五、遣词造句注意事项1. 使用恰当的词汇:遣词造句时,应选择准确合适、恰如其分的词汇。

避免使用过于庸俗、简单直白或难以理解的词汇。

2. 注意语法结构:良好的语法结构是写作表达清晰的基础。

因此,要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词、句和段落的结构,并确保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

3. 增加修饰语:使用适当的修饰语来丰富文章内容。

通过添加形容词、副词和分词短语等来提供更多的信息,使读者对事物有更直观、具体的印象。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写作教案有效运用修辞手法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写作教案有效运用修辞手法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写作教案有效运用修辞手法>一、教学目标:1、掌握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方法;2、熟练掌握并有效运用生动明细、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的文艺才华,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2、生动明细和比喻的运用;3、拟人和夸张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对比用法的掌握;2、修辞手法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步骤:1、引入本节课我们要讲解的是如何有效运用修辞手法,来丰富散文、小说等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些形象比喻、夸张叙事或有点人的文章,非常精彩,让你忍不住想要继续看下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运用生动明细、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讲解2.1、修辞手法概述所谓修辞手法,指的是作者根据需要,为了表现思想或情感,而采用特定的语言艺术方法(比如夸张、拟人、生动形象描述、对比等)的手法。

我们可以通过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开创文学的新空间。

2.2、生动明细的应用方法生动明细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某种事物,而对其细节做出的描述。

在遣词造句上,可以尽可能的描摹细节,达到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如:词典里有许多生动的词语,比如小溪婉转潺潺、叶子轻轻摇曳、秋天的树叶是醉人的彩绸……2.3、比喻的运用方法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来描绘另一个事物的语言表现手法,即通过类比、象征、隐喻等方式,向读者传递出所想表达的含义。

比如说,“彼岸花是岁月的凋谢,是夏天的消逝,是秋天的结束。

”这里的彼岸花并不是真正的岁月、夏天或者秋天,而是用来比喻这些事物的。

2.4、拟人的应用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使其具有生命力的一种修辞手法,用于描绘或推理。

如《寒冬夜的故事》:街道空荡荡的,似乎在为夜色留出足够的地方。

路灯就像是怕寂寞的人,一个接一个地燃起了。

2.5、夸张的运用夸张是一种科学的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可以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增添谈话返回的张力,强化表达的效果。

《故乡的河》中的写作手法与风格分析 - 教案

《故乡的河》中的写作手法与风格分析 - 教案

《故乡的河》中的写作手法与风格分析教案一、引言1.1文章背景与作者简介1.1.1《故乡的河》是鲁迅先生于193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1.1.2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1.1.3文章反映了作者对故乡河流的深刻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织。

1.1.4作品通过河流的变迁,隐喻了社会的变革与个人的成长。

1.2教学目标与意义1.2.1帮助学生理解《故乡的河》的深层含义与艺术特色。

1.2.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对散文的理解与欣赏水平。

1.2.3通过作品分析,增强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认识。

1.2.4促进学生对家乡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1.3教学难点与重点1.3.1理解鲁迅散文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1.3.2分析作品中的情感变化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1.3.3鉴赏鲁迅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

1.3.4引导学生将作品主题与个人经历相结合,进行思考与讨论。

二、知识点讲解2.1写作手法分析2.1.1象征与隐喻:河流作为故乡的象征,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与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2.1.2情感表达: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变化。

2.1.3叙事技巧:运用第一人称叙事,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2.1.4语言风格:简洁、含蓄、富有诗意,体现了鲁迅散文的独特魅力。

2.2风格特点2.2.1深沉与内敛:鲁迅的散文常以深沉的情感和内敛的表达方式,引发读者的深思。

2.2.2历史与现实交织:作品通过个人记忆与时代背景的融合,展现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2.2.3独特的文学语言:鲁迅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充满文学韵味。

2.2.4强烈的个人风格:鲁迅的散文具有鲜明的个性,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2.3作品主题探讨2.3.1家乡情感:作品深入探讨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及其变迁。

2.3.2社会变迁:通过河流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与时代的演进。

2.3.3个人成长:作品也隐喻了作者个人的成长历程与心理变化。

2.3.4文学价值:作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作品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拟人写作教案初中

拟人写作教案初中

拟人写作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2. 学会运用拟人手法进行写作;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拟人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拟人写作的技巧。

教学难点:1. 拟人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2. 创意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拟人写作的例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2. 提问:什么是拟人修辞手法?你们在哪里见过类似的例子?二、讲解拟人修辞手法(15分钟)1. 通过PPT课件,讲解拟人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2. 举例说明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如诗句、寓言故事等;3. 分析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如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抽象事物具体化等。

三、拟人写作实践(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写作素材,如人物、动物、植物等;2. 要求学生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素材进行生动描绘;3. 学生在纸上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分享和评价(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拟人写作的心得;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3.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写作课的重点和难点;2. 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中注意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3. 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作品,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本次写作课通过讲解拟人修辞手法,让学生掌握了拟人写作的技巧。

在实践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拟人手法进行写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分享和评价环节,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总体来说,本次写作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之以小物件见大(教案)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之以小物件见大(教案)

一、教案概述作文指导——以小见大之以小物件见大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及其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事物件,并从中感悟大道理的能力。

3.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二、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案例:生活中的小事物件及其背后的故事3. 作文素材:学生习作及优秀范文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一系列生活中的小事物件图片,如钥匙、眼镜、手机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小物件。

2. 讲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解释“以小见大”的含义,即通过描述一个小物件或一个小事件,展现出一个更广阔、更深刻的道理或主题。

举例说明“以小见大”在作文中的应用,如通过描述一根蜡烛的燃烧,表达对奉献精神的赞美。

3. 案例分析:分享生活中的小事物件及其背后的故事,如钥匙的象征意义、眼镜的代表作用等,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大道理。

4. 作文素材分享:展示学生习作及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5. 写作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小事物件,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后作业提交情况,观察学生对“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作文创作中的感悟和困惑。

3. 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其对小事物件的描述、大道理的阐述以及整篇作文的逻辑结构等方面。

本节课通过讲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分析生活中的小事物件及其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小事物件中蕴含的大道理。

通过作文素材分享和课后写作练习,学生初步掌握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并能够在作文中进行运用。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继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事物件,培养其发现和感悟大道理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作文创作中的心得体会。

初中描点法教案

初中描点法教案

初中描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描点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描点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内容1. 描点法的定义和作用2. 描点法的基本步骤3. 描点法的运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描点法的概念、基本步骤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描点法进行写作,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描点法的概念、基本步骤和运用实例。

2.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练习运用描点法进行写作。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运用描点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写作手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描点法:(1)介绍描点法的定义和作用。

(2)讲解描点法的基本步骤。

(3)举例说明描点法的运用。

3. 实践练习:(1)让学生运用描点法写一段景物描写。

(2)让学生运用描点法写一段人物描写。

4. 讨论分享:(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运用描点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邀请部分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并点评。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描点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多尝试运用描点法,提高写作水平。

六、课后作业1. 运用描点法写一篇景物描写文章。

2. 运用描点法写一篇人物描写文章。

3. 总结自己在本次写作过程中对描点法的运用心得,准备课堂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描点法这一写作手法,并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提高作文的表现力和生动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写作手法,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教案:分析古文的写作手法 (3)

初中语文教案:分析古文的写作手法 (3)

初中语文教案:分析古文的写作手法一、古文的写作手法简介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意蕴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分析古文的写作手法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及运用古文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详细介绍分析古文写作手法的方法和步骤,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这一技巧。

二、论述第一种古文写作手法:象征手法象征是古人在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境时常用到的一种修辞方法。

通过将某种特定事物与观念联系起来,实现了抽象事物形象化表达的目的。

1. 描述情感和意义例如,《红楼梦》中许多人物都具有象征性,如贾宝玉代表着纯真与美好,林黛玉则代表着自由和矛盾。

通过这些人物,在小说中呈现了不同情感与角色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2. 使用隐喻隐喻是一种借用词语或形象比喻其他含义的修辞手段。

在《论语》中,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这里的“质”就是隐喻,意指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规范。

三、论述第二种古文写作手法:对偶手法对偶是指句子结构、形式和词语表达上的对称性。

通过运用平衡、矛盾或并列等方式构建句子,使文辞典雅而富有韵律感。

1. 平衡结构平衡结构通过呈现相互对立但又能达到平衡状态的事物或观念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如《四书五经》中的“仁者爱人”、“智者乐水”,这些都体现了平衡结构。

2. 构造齐整的句子古代文人常会使用排比等手法来使句子更加齐整。

例如,《尚书》中的“楚简安在位,秦犹武王”,通过排比使得文笔更加流畅,并且凸显了文字情感。

四、如何分析古文写作手法1. 选择合适的文章教师可以精选一些脍炙人口、富有象征、对偶等手法运用明显的古文作为教学素材,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分析指导。

2. 解读文章主题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古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主题。

通过教师梳理古文内容、让学生思考作者意图来确保正确理解。

3. 提示学生寻找修辞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表达意义时用到的修辞手法,例如隐喻、对偶等,并且提醒他们根据上下文进行仔细分析。

4. 分析手法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揭示古文修辞手法后,需要结合文章整体语境来思考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文章内涵和主题的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写作手法常用写作手法(技巧)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只有5种)二、表现手法:对比、类比、象征、衬托、烘托、反衬、比喻、幽默、讽刺、联想、想像、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巧设悬念、侧面描写、欲扬先抑、虚实结合象征、托物言志的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三、修辞手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 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加强语气。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2.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3.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语文答题的小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语文答题公式及常见修辞方法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3、公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七、仿写句子。

公式: 1、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八、读图题。

公式: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

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九、探究题。

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④提出你的看法。

十、概括题。

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

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公式: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或建议时,十一、名著阅读。

公式: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