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诗:王昌龄《出塞二首
边塞诗:王昌龄《出塞二首
边塞诗: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创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个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赏析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爱国诗:王昌龄《出塞二首
爱国诗: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创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个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赏析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出塞二首》中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塞二首·其一》原文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及注释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古代边塞的古诗词优秀6篇
古代边塞的古诗词优秀6篇描写边塞的古诗词篇一1、《出塞二首》王昌龄唐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2、《古塞下曲》李颀唐代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3、《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唐代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碛中作》岑参唐代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5、《战城南》吴均南北朝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6、《出塞》徐锡麟清代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描写边塞的古诗词篇二1、《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唐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凉州词二首·其一》王翰唐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3、《从军行七首》王昌龄唐代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4、《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卢纶唐代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5、《紫骝马》李白唐代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出塞唐王昌龄的诗意
《出塞》唐王昌龄这首诗的意思是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
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出塞二首》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
《出塞》是乐府旧题。
秦汉以来,边关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归。
诗人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的士兵,认为边防上的要害问题是将领无用,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因此借乐府旧题《出塞》作诗以昔讽今。
其中第二首诗在《全唐诗》中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军行》。
附原文: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二首其一其二的诗
出塞二首其一其二的诗《出塞二首·其一·》和《出塞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创作的两首诗。
这两首诗被誉为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歌,描绘了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下的顽强和坚毅。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边军士兵和军事生活的敬仰和关切,以及对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两首诗进行分析。
《出塞二首·其一·》昔闻塞上风云,走马听榆中。
关山月近半,铁骑忽绕腰。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酒旗斜照人归路,长笛一声惊破秋。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驻守在边疆上的军人的艰苦生活。
但是,这首诗的主题并没有将人物形象直接表现出来。
诗人从“昔闻”开始,用一种故事性的风格叙述了塞上的风云,然后描绘了将军百战身亡,壮士十年归的情景。
而此时,酒旗斜照,长笛一声便惊破了秋天的宁静。
这样的结构让整首诗显得极其有张力。
首先,“昔闻”两个字,为人们带来了那种传说中的气氛。
据此可以推测,这个故事可能是王昌龄从其他地方得到的。
接着,开头便明确地表现了风云变幻的形态。
这里的“风云”,指的并非单纯的气象现象,更多的是指边塞上的各种战事变迁。
接着,诗人又描写了下一节景象,即铁骑环绕的细节。
将军百战身亡后,“壮士十年归”的悲凉也随之表现。
但是,在这样悲戚的场景中,酒旗和笛音的存在让人们看到了一种残酷而又动人心弦的美。
这里的“酒旗”,也许就是边塞战斗结束后,“英雄们欢庆的酒”和“胜利的旗帜”一些深层含义的象征。
而“长笛一声惊破秋”的人物形象,在整首诗歌中的作用就变得格外突出了,起到烘托氛围和增色的作用。
总之,这首诗写边塞战火纷扰之地的异乎寻常的风景、声音。
最后将这样悲凉的场景演绎成了一种如诗般的美。
王昌龄借出人意料的束缚和哀怨情结,将一个凄凉的故事变得格外惊心动魄。
《出塞二首·其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1.《出塞二首・其一》1.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解释: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但是离家万里出征的战士们仍未归来。
倘若有像龙城飞将卫青那样的将领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战马越过阴山。
此诗以“明月”“关” 为意象,将秦汉的历史与当下联系起来,既描绘了边塞的悠久历史和战争的漫长,又表达了对良将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期盼,展现出一种雄浑豁达又略带苍凉的意境。
2.《从军行七首・其四》1.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解释: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
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前两句通过对西北边塞广阔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苍凉且艰苦的氛围;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将士们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黄沙百战穿金甲” 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不破楼兰终不还” 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理想和国家奋勇向前。
3.《从军行七首・其二》1.原文: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解释:随着琵琶的弹奏起舞,不断变换着新的曲调,但始终摆脱不了那离别之情。
这杂乱的愁绪怎么也听不完,只见那高悬的秋月照着长城。
首句写军中娱乐场景,新的乐曲却无法排解战士们的“旧别情”,反而更添愁绪。
最后以景作结,秋月高悬、长城屹立的景象,既烘托出了边地的寂寥,又蕴含着战士们深深的思乡之情,将情与景完美融合,韵味无穷。
4.《从军行七首・其一》1.原文: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解释:在烽火台的西边有一座百尺高的戍楼,黄昏时分,我独自坐在戍楼上,感受着秋天的海风。
这时又传来了羌笛吹奏的《关山月》,这笛声让我无奈地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妻子的忧愁。
《出塞》王昌龄 译文
王昌龄《出塞二首》注释及译文
《出塞二首》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是由两首七言绝句形成。
作品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生动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现入选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下边整理分享这两首古诗的原文、注释及译文。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出塞:出关,出征。
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见义,秦汉时代的明月和雄关,即明月和雄关依然和秦汉时代一样。
长征:去很远的地方服兵役。
但使:只要。
龙城:一作“卢城”,指卢龙城,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治卢龙县。
一说指西汉名将卫青。
不教:不叫,不让。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及河北省北部。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征人守边御敌出关万里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今还在,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过阴山。
出塞二首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释】
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沙场:指战场。
震:响。
匣:刀鞘。
【译文】
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后战场上只剩下月光清寒。
城头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刀匣里的宝刀上血迹还没有干。
王昌龄的出塞诗赏析
王昌龄的出塞诗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王昌龄的出塞诗赏析王昌龄的出塞诗赏析王昌龄写的《出塞》这首诗,全诗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同时也表明自己捍卫祖国领土,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
唐代王昌龄《出塞》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王昌龄《出塞》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原文: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出塞》原文、译文及注释
《出塞》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原文:出塞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对照翻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全诗翻译
秦时明月汉时关全诗翻译“秦时明月汉时关”出自《出塞二首》,全文翻译为:其一: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征人守边御敌离家万里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今还在,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过阴山。
其二: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后战场上只剩下月光清寒。
城头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刀匣里的宝刀上血迹还没有干。
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全诗为: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释:①出塞:出关,出征。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见义,秦汉时代的明月和雄关,即明月和雄关依然和秦汉时代一样。
③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关万里参加远地征戍的人都没有回来。
④但使:只要。
⑤龙城:指卢龙城,一作“卢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长城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⑥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治卢龙县。
一说指西汉名将卫青。
⑦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⑧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⑨度:越过。
⑩阴山:昆仑山的北支,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⑪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⑫新:刚刚。
⑬沙场:指战场。
⑭震:响。
⑮匣:刀鞘。
赏析:第一首诗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诗的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写景物,为千古名句,受到历代学士的激赏。
此句互文见义,含蕴丰富深远。
在时空的大背景上诗人挥洒如椽巨笔,将秦汉以来的千年历史与当时明月笼罩下的万里边关巧妙地融合起来。
从历史上看,秦汉时起便筑城备胡,在千年漫长的岁月中,边关内外一直与胡人征战不断,如今与戍边战士日夜相伴的秦月汉关自然便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写怨情。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久戍边关的战士,目睹眼前的景物“明月”、城“关”,不禁触发起乡关之思,不禁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及整个民族的悲剧命运!万里长征没有归期,古代秦汉已经如此,今天唐代依然如此。
王昌龄 出塞
王昌龄出塞《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
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出塞二首朝代:唐代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6.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7.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8.沙场:指战场。
9.震:响。
创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诗词赏析:王昌龄《出塞二首》
诗词赏析:王昌龄《出塞二首》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王昌龄《出塞二首》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出塞二首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6.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出塞的译文和注释
出塞的译文和注释《出塞》一般指《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
一、注释:1、出塞:出关,出征。
2、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见义,秦汉时代的明月和雄关,即明月和雄关依然和秦汉时代一样。
3、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关万里参加远地征戍的人都没有回来。
4、但使:只要。
龙城:指卢龙城,一作“卢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长城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治卢龙县。
一说指西汉名将卫青。
5、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度:越过。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6、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7、沙场:指战场。
胡三省《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
”8、震:响。
9、匣:刀鞘。
二、译文:其一: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其二: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原文: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赏析: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生动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充分表现了胜利者的骄傲神态。
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诗: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原文翻译
及赏析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
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
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
盛唐,这个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
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
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
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
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
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
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
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
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指奇袭匈奴
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
“龙
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
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
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
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
起了人们对历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
血奋战的历史见证。
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卫青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
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
这
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
字里
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昌龄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出塞》理应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个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
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
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同时期杜甫的《兵车行》能够作为参考。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
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
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
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
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
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
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
有
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
国家的*:“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很多诗人在塞
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
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
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帝王黩武开
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
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
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比如岑参的边
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
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
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