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惯性的理解
惯性和质量的概念
惯性和质量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惯性和质量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惯性和质量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1. 惯性的概念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其状态不变。
这意味着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相同速度和方向移动。
2. 惯性的应用惯性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交通工具中,当司机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因为惯性而向前移动。
同样地,当车辆加速时,乘客会因为惯性而向后移动。
在物体运动的分析中,惯性概念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物体的运动方式。
3.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衡量其惯性的属性。
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即物体越不容易改变其状态。
质量是衡量物体对力的响应能力的因素。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到的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4. 质量的应用质量作为物体与力的相互作用的基础,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物理问题中。
例如,在机械力学中,通过质量的概念可以计算物体所受到的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万有引力中,质量的概念使我们能够理解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
5. 质量与惯性的联系质量和惯性是紧密相关的概念。
质量决定了物体的惯性程度,即物体越重,越不容易改变其状态。
质量也是物体所具有的属性,而惯性则是由质量所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特性。
6. 实验验证质量和惯性的关系为了验证质量和惯性的关系,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首先选取不同大小的物体,例如一个小铁球和一个大铁球。
分别给它们相同的初速度,然后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
我们会发现,相对于小铁球,大铁球的运动速度变化更小,这是因为大铁球具有更大的质量和惯性。
7. 结论通过对惯性和质量的概念的深入探讨,我们了解到它们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惯性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模式,而质量则是衡量物体惯性的属性。
两者紧密联系,质量决定了物体的惯性程度。
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可以得出质量和惯性之间的关系。
对惯性的理解
对惯性的理解:当物体静止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不变的本领;当物体运动时,表现为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本领。
惯性大小通过质量量度,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什么环境都无关。
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通过实验认识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或者说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进而通过定量研究得出牛顿第二定律F kma,注意这是个矢量方程,要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惯性是只有当物体在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B.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仍保持原来的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的性质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惯性;受外力作用时,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因而就无惯性D.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与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无关【难易程度】:简单【练习2】如图所示,重球系于线DC下端,重球下再系一根同样的线BA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CD拉断B.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AB拉断C.在线的A端突然猛力一拉,结果AB拉断D.在线的A端突然猛力一拉,结果CD拉断【难易程度】:中等【练习3】下列针对牛顿第二定律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B.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C.由a=F/m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D.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的合力而求出【难易程度】:简单。
惯性的理解
惯性的理解金铺中学卫建华要理解惯性,我有三个诀窍,记住这些惯性在你面前就无所遁形了。
一.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二.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
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就越大,其惯性越大,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速度大小等因素,都没有关系。
三.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是力,所以只能说一个物体具有惯性。
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受惯性作用或惯性力怎么样,这三个特点大家都理解了吗?接下来我来考考大家。
两辆相同的车同时刹车,即使行驶的车比缓慢行驶的车停下来时会跑的更远。
这说明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速度有关的,对吗?哈哈。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急速行驶的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会保持之前急速行驶的状态向前运动。
缓慢行驶的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会保持之前缓慢行驶的状态向前运动。
所以喽,刹车后两车滑行距离的不同,是因为车需要保持着之前的状态不同。
下面就让我们来通过一些实例来分析一下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利用惯性的吧。
握住松动的锤头,用力撞下石头,撞击之后锤柄静止。
锤头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会套牢在锤柄上。
小明在立定跳远时,起跳前处于静止状态,起跳后由于惯性,小明会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而进行助跑跳远时,起跳前小明是运动状态,起跳之后由于惯性小明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助跑比立定跳的远。
拍打被子可以除尘,是由于被子开时,被子上的灰尘由于惯性停留在原先位置。
此外,例如踢足球,洗衣机脱水也都是利用的惯性,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惯性也不例外,在享受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别忘了防它一手。
比如汽车在行驶时保持正常车距,可以在汽车改变车速时避免他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移动带来危险。
乘客带上安全带抓好扶手,可以避免在刹车过程中下半身随车停止运动,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扑向前方。
另外还有像禁止超载。
在汽车装备安全气囊,易碎品封箱,并在四周垫上泡沫塑料。
这些方法也能有效防止惯性可能带来的伤害。
浅谈惯性
浅谈惯性惯性是初中物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之一,同学们初次接触往往被弄得不知所措,为了帮助同学们正确理解惯性及应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本文试对这一难点问题作一剖析.一、理解惯性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即原来静止物体的惯性表现为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着的物体的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因此可以说,惯性实质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二、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必须明确自然界的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惯性。
既不会消失,也不会时有时无。
而我们在学习惯性时,经常以车辆突然开动或紧急刹车等运动状态的改变来提示其存在。
以致有同学认为:物体只有在运动状态改变时才具有惯性,且在解答问题时,常常在惯性前面加上“产生”“受到”“出现”等词语,这些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不是在运动状态改变时才产生的,而是在那种特殊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而物体存在惯性与物体“表现或不表现出惯性是两码事”这就说惯性不依赖人的感觉而客观存在,所以要牢牢记住:无论物体处于何种运动状态,其惯性始终存在。
三、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因素惯性的大小由本身的质量决定,质量越大的物体越“不愿“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越大,质量越小的物体,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惯性越小。
质量不变,惯性的大小也不变。
例如:以样速度行驶的小轿车和满载货物的大卡车,若同时刹车,大卡车要滑行较长时间的距离才能停下来。
说到这你该知道,为什么交通规则中有“禁止骑车带人”了吧!还有不少同学认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如:汽车开的越快,刹车越难停下来,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因为照此推理: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则速度越小,惯性越小;速度为零,则没有惯性。
显然与事实不符。
再如:飞跑的小孩不留神撞在站在路边的大人身上,通常是身体弱小的孩子被撞倒,而强壮的大人顶多被撞个趔趄。
小孩的速度大惯性也大吗?所以说,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而与速度无关。
初中物理知识点:惯性的定义以及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点:惯性的定义以及惯性在⽣活中的应⽤1、惯性的定义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般是指物体不受外⼒作⽤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种属性。
⼀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受⼒⼤⼩、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关。
2、⽜顿第⼀定律⽜顿第⼀定律⼜叫惯性定律,普遍表达式为:⼀切物体在没有受到⼒的作⽤的时候,总保持静⽌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状态,直到有外⼒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
⼒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顿第⼀定律的说明:A、⽜顿第⼀定律是在⼤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步推理⽽概括出来的,但是我们周围不受⼒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实验来直接证明⽜顿第⼀定律。
B、⽜顿第⼀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即⼒与运动状态⽆关,所以⼒不是产⽣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的利⽤1.⽤⼿向地上洒⽔时,⼿撩起⽔向前运动,当⼿停⽌运动后,由于惯性,⼿带起的⽔仍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就被洒出去;2.在跳远⽐赛时,运动员跳起后,由于惯性,在空中仍保持⼀定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最后落在前⽅;3.汽车快到达终点时,熄⽕后由于惯性仍能前进⼀段距离,这样可以节省汽油;4.⼈骑车也是⼀样,当⾃⾏车运动起来后,⼈停⽌蹬车,⾃⾏车仍会向前运动⼀段距离,并不会⽴即停下。
如果没有惯性,这些现象将不复存在。
因此对于有益的惯性.我们往往想办法来增⼤它。
由于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惯性越⼤。
因此在汽油机、柴油机等热机上我们通过增加飞轮的质量来增加它的惯性,以保持飞轮能持续地旋转下去.⼈们有时要利⽤惯性,有时要防⽌惯性带来的危害。
4、惯性的危害1. ⾏进中的车⼦突然制动,导致车内的⼈摔倒2. 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3. 摩托车撞上护栏,车上的⼈由于惯性腾空飞出5、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1)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受平衡⼒还是⾮平衡⼒),物体受⾮平衡⼒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是有条件的。
惯性的名词解释
惯性的名词解释惯性,这个术语常常出现在物理学的讨论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许不太熟悉。
然而,惯性是一个极具深度和广泛适用性的概念,它不仅仅局限于物理世界,也可以在个体行为、社会习惯、人类思维等领域中找到其痕迹。
在本文中,我们将尝试以多个角度解释惯性这一概念,并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和影响。
1. 惯性的物理解释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或不变状态的特性。
它是牛顿第一定律的核心概念,即“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惯性可以解释为物体继续沿着其运动方向前进的趋势,或者物体保持静止的倾向。
例如,当我们乘坐车辆行驶时突然刹车,我们的身体会因为惯性而继续向前运动,从而产生撞击感。
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具有质量,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惯性原理,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我们的身体将保持运动状态。
2. 惯性的心理解释除了物理学领域外,惯性在心理学中也有其独特的解释。
惯性在心理学中指的是个体在决策和行为中倾向于维持现状的心理倾向。
人类大脑有一种保守的本能,倾向于保持稳定且符合已知模式的环境。
这种心理惯性可以解释为为什么人们往往不善于改变和适应新环境。
例如,当我们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或工作模式时,我们对于改变可能会感到不适应或担心。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面对新情境时会触发一种惯性机制,让我们倾向于坚持一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3. 惯性的社会解释在社会学和文化学领域,惯性也具有其独特的解释。
社会惯性指的是一种社会系统中存在的稳定和持久性趋势。
这种趋势使得社会结构、制度、规则和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惯性,不容易发生剧变或变革。
例如,某些传统的社会体系或文化习俗在长期内能保持相对不变的原因之一,就是受到社会惯性的影响。
人们可能会出于习惯、便利或其他因素,选择遵循传统行为模式,而不轻易改变或创新。
4. 惯性的认知解释在认知科学领域,惯性指的是我们在思考、判断和决策时依赖于过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倾向。
我们的思维和认知过程往往受到个体的学习和记忆过程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认知习惯的模式。
谈 对 惯 性 的 理 解 与 认 识
谈对惯性的理解与认识摘要:当今科学界对经典力学范围内的现行的惯性观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对于惯性主要应该区分以下几点:①个别研究对象的性质与存在的性质;②保持某种状态的性质与改变某种状态的性质;③物理学规律的动力学特性与审美性。
这些概念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实则不然,要知道,其实它们融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中。
关键词:惯性;存在;时间;空间目录:前言材料组织及论证过程一、惯性的意义二、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无关三、惯性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四、惯性与具体物体的质量无关五、惯性定律的表述方式六、人们误解惯性的来源七、对惯性的综合理解结束语几点遗憾前言:惯性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它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础性观念,并且惯性问题也是经常被物理学界讨论的一个话题。
可是,尽管经典力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但在此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的混乱性,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惯性进行了讨论,望引起大家的共识。
并且利用惯性这一中介将生活和物理科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一、惯性的意义大家知道,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个物体,只要不受外力作用,原来静止的就会一直静止下去,而原来运动的则会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
这里的问题在于:惯性是否是物体的性质?依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任何物体均具有惯性。
因而,看来惯性不是被研究物体的性质,因为这一性质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也就是说它与物体的个别特征无关。
因而,惯性只能是存在的一个特征,是被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在此对象上的表现。
换一句话说,它是存在于物体周围的一种条件,一种约束。
二十世纪初,德国数学家诺特尔证明了:空间平移对称性导致动量守恒、空间转动对称性导致角动量守恒、而时间均匀性导致能量守恒。
事实上,物体的惯性是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的必然结果。
因而它与个别的特殊研究对象无关。
惯性不是个别存在物的性质,个别存在物只是惯性的显现者,惯性的本质与个别存在物的特性无关。
浅谈对惯性的认识物理系惯性的认识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二〇一五年二月浅谈对惯性的认识摘要本文从不同的历史时期阐述了对惯性概念的认识,又从经典力学和相对论力学两个不同的物理观念出发,对惯性这一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进行了不同的阐述,使我们在经典力学中认为惯性是物体自身不变的属性,到相对论力学的惯性的可变和它与引力质量的等效性,使我们把原来认为是不同的事物,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本文还对惯性技术的应用进行的探讨,使我们能够理解惯性在生活中的存在意义,是我们对惯性有了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惯性、惯性定律、惯性技术、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cept of inertia, and from classical mechanics and relativity mechanics two different physics concepts, the inertial learn in the way different elaborated the basic concept, make us think of inertia in classical mechanics is the attribute of the object itself unchanged, to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mechanics inertia variable and its equivalence with gravitational mass, making originally considered different things, find the inner link between them, and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ertial technology enables us to understand inertia in the meaning of life existence, is we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inertiaKeywords:inertia, the law of inertia, inertial technology, classical mechanics, mechan目录引言 (1)1 对惯性概念的认识 (1)1.1 惯性的概念 (1)1.2惯性定律的形成和发展 (2)1.3牛顿的研究 (3)2 经典力学对惯性的认识 (4)2.1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基本属性 (4)2.2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无关 (4)2.3惯性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 (7)2.4惯性与具体物体的质量无关 (8)2.5惯性的大小是以惯性质量来量度的 (9)3 相对论力学对惯性的认识 (9)3.1 惯性与能量的关系 (9)3.2 广义相对论认为惯性力与引力等效 (10)4惯性技术的应用 (11)4.1惯性技术简介 (11)4.2惯性技术的应用领域 (12)4.3我国惯性技术现状 (13)5小结 (13)参考文献: (14)引言惯性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习物理学最早遇到的概念之一。
谈惯性、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的解释
谈惯性、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的解释惯性是一种物理学的概念,它的定义是指物体本身的运动状态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的特点是坚持自己的运动状态,并实现相对的连续性,从而维护一种物理结构的平衡性和一致性。
惯性学定律是物体惯性的三条基本定律,它们主要提出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具有的行为特征,即惯性定律。
其中的第一条定律,也称作“惯性定律”,是说只有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它的运动方向才会改变;惯性定律(提出于1687年)又被称作“牛顿定律”,他说物体在缺乏外力作用时,其运动方向和速度不会发生改变;第二条定律是说受外力作用时,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同时相关的;第三条定律是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力,它们的作用力永远相等相反,即所谓的“力的施加和反作用”原理。
惯性现象是指物体在受外力作用的同时,其运动的方向和速度会发生变化,而物体本身的惯性则使其受到外力作用时不会发生这种变化,从而保持之前的运动状态。
例如,一辆未受外力的汽车,在一个水平的坡道上,它的速度一直保持不变;但是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比如受到重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就会发生改变,而汽车本身就拥有了一种惯性,它就会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从而使汽车不会发生变化而是保持原来的方向。
此外,惯性现象还表现在空中飞行,船只在水中滑行等方面。
从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惯性是一种物理现象,其原理是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不会发生改变,而惯性定律和惯性现象则可以说明物体的运动受外力的影响。
惯性是构成物理现象的基础,它的研究也是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地理学家航空工程师,海洋学家等科学家和工程师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
从理论和实践上讲,惯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的定义是物体本身的运动状态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的特点是坚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其次,惯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根据,有助于人们对物体运动的规律性,也有助于人们对物理系统的管理。
最后,惯性还为航空技术,机械工程等领域提供了指导,使其遵循合理的原则,并实现物体的有效运动。
如何理解惯性的含义
如何理解惯性的含义摘要: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然而,很多物理资料对于惯性的解释都不是太容易理解,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惯性,使我们对惯性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呢?在本文中,笔者就谈一谈有关惯性的话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惯性;含义一、物理学中惯性的含义1.惯性的定义: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单从表面上看,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理解:物体保持了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就有惯性,如果没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没有惯性。
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就其产生的原因是定义带来影响,定义从牛顿第一定律得出,所以只是强调了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性质。
对于惯性较合适理解应当是:物体想保持原来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更通俗一些就是物体想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对于这种性质,如果不受到外力作用,就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如果物体在运动中受到了力(非平衡力)的作用,它就不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它仍想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只是没有保持住而已。
所以,在上面的解释中用了一个人性化的字眼:想保持。
通过上述的解释可以知道:只是想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同物体的质量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惯性也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论物体是否受到外力作用和不论它作什么运动,它的惯性是始终不会改变的。
物体总想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但是不是运动状态就永远一成不变呢?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它的惯性是不是就会改变呢?不会的。
惯性作为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是永远不会变的。
惯性同时也反应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即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惯性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例如:战斗机投入战斗需要丢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自身质量、减小惯性,运动状态容易改变,从而达到增加飞机灵活性的目的。
2.对于惯性的进一步解释对于惯性含义中想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这里的原来运动状态是指哪一时刻呢?这里的原来运动状态应当理解为:所讲时刻的前一时刻的运动状态,不要将其理解为最原始的运动状态。
惯性知识点总结
惯性知识点总结一、惯性概念1、惯性的定义惯性是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自身状态不变的性质。
这个自身状态包括物体的速度、方向和位置。
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惯性和运动状态的保持性。
在牛顿力学中,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即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将继续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匀速直线运动。
2、惯性的分类根据物体所表现出的惯性特性,惯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运动惯性和静止惯性。
运动惯性是指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保持原有速度和方向不变的性质,而静止惯性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下保持原始的位置和状态不变的性质。
3、惯性的产生原因惯性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
当物体的质量越大时,它所具有的惯性也越大;反之,当物体的质量越小时,它所具有的惯性也越小。
这一点可以从牛顿第一定律中得出结论,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阐述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的保持性。
4、惰性与惯性惰性是惯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指的是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惰性现象,比如当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经常会有向前突然急刹车时,我们身体会产生一种惯性力向前移动。
这种现象即是惰性的表现。
二、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一定律,它阐述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
惯性定律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行为,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1、惯性定律的表述惯性定律的表述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表述是对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简单描述,它说明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方向和位置。
这一定律为研究物体运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对于描述和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着关键的作用。
2、惯性原理惯性原理是牛顿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指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物体自身的惯性决定的。
惯性原理可以用来解释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以及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表现出的运动特性。
中考物理全面解析并理解“惯性”知识点
中考物理全面解析并理解“惯性”知识点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惯性:1.惯性可理解为“惰性”——表现为物体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也就是说:静止的物体总想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想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普遍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影响因素: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则惯性越大,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
易错点:1.误以为物体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然而,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只有质量。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所处的位置及是否受力等无关。
2.误认为惯性是一种力,出现“由于受到惯性或由于惯性作用”等错误说法。
实际上,惯性是一种性质,而不是力。
关于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的思路分为五步:第一步:明确研究对象;第二步:明确研究对象原来处在什么运动状态;第三步:指明某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因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第四步:指明另一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第五步:得出结论。
性”知识点!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惯性:1.惯性可理解为“惰性”——表现为物体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也就是说:静止的物体总想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想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普遍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影响因素: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则惯性越大,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
易错点:1.误以为物体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然而,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只有质量。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所处的位置及是否受力等无关。
2.误认为惯性是一种力,出现“由于受到惯性或由于惯性作用”等错误说法。
实际上,惯性是一种性质,而不是力。
关于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的思路分为五步:第一步:明确研究对象;第二步:明确研究对象原来处在什么运动状态;第三步:指明某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因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第四步:指明另一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第五步:得出结论。
:对惯性的认识初三议论文1200字
:对惯性的认识初三议论文1200字:对惯性的认识初三议论文1200字一、惯性的定义及生活实例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
生活中有很多有关惯性的实例,例如我们坐车时,遇到刹车身体就回向前倾斜或突然启动时身体就回向后仰,纸飞机脱手后会继续飞行,用“拍打法”除去衣服上的灰尘等。
二、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和速度没有关系根据直观经验,很多人都会认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因为速度越大,物体由于惯性向前滑行的越远。
这里需要注意: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而惯性的大小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能力大小,物体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说明物体的惯性越小,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说明物体的惯性越大。
例如:对着粉笔灰吹气,粉笔灰会马上飞起,对着铁钉吹气,铁钉不动。
这说明物体质量越大,维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就越大即惯性越大。
但是速度越大运动状态不一定容易改变。
三、惯性力惯性力是指当物体加速时,惯性会使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倾向,若是以该物体为坐标原点,看起来就仿佛有一股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该物体上,因此称之为惯性力。
因为惯性力实际上并不存在,实际存在的只有原本将该物体加速的力,因此惯性力又称为假想力。
惯性力的引入是为了弥补在非惯性参考系中物体的运动不满足牛顿运动定律而引入的假想力。
设想有一静止的火车,车厢内一光滑桌子上放有一个小球,小球本来是静止的;现在火车开始加速启动,在地面上的人(显然他选用了一个惯性参考系——地面)看来,小球并没有运动,但是在火车上的人看来,小球沿着与火车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在运动,且加速度和火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只受到了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在竖直方向上是平衡的,根据牛顿第一定律,除非有外力施加,物体的运动速度不会改变。
因此,小球无论如何都是不会运动起来的',但是事实上车上的人确实会看到小球在动。
如何理解“惯性”概念
如何理解“惯性”概念作者:王保祥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年第03期“惯性”的教学是八年级物理的难点.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在复习中必须明白下面几点1.“惯性”的本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宏大物体,还是微小粒子,不论固体、液体、气体,不论静止物体,还是运动物体,不论物体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既然是固有性质,就不能说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有惯性,而运动状态改变或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就没有惯性,也不能说惯性“仅在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起作用”,而“在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或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不起作用”,如“行驶中的汽车或火车,由于惯性,不能立刻停止,即使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这一实例,说明“对运动物体即使加上很大的阻力,要使它停下来仍需一段时间”,这正是运动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而力图反抗速度减小)的性质表现;再如汽车出发时即使加大油门使牵引力很大,也不可能立刻开得很快,说明“对静止物体即使加上很大的推动力,要使它达到某一速度仍需一段时间”,也正是静止的物体要保持静止状态(因而力图反抗速度增大)的性质表现.然后根据这两方面的表现,对照概念,明确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惰性”,即使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运动状态改变了,但它的“惰性”还存在,因此惯性不会消灭,是物体本身具有的2.“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很多学生往往把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当做惯性概念,即把“惯性”与“惯性定律”混为一谈.这也正是他们认为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原因.为了纠正这种错误,就要在准确地叙述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同时知道它们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不依外界(作用力)条件而改变,它始终伴随物体而存在.牛顿第一定律则是研究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如何运动的问题,是一条运动定律,它指出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原因.而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两者完全不同.牛顿第一定律之所以又叫惯性定律,是因为定律中所描述的现象是物体的惯性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不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但物体力图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仍顽强地表现出来3.“惯性”与“力”的区别有的学生往往把“惯性”当做力,认为“子弹离开枪口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水平道路上运动着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要向前运动”这些都是“惯性”这个力作用的结果.为了纠正这种错误,可结合力的概念,去寻找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析惯性与力的区别:①物理意义不同: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始终具有这种性质,它与外界条件无关;力则只有物体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才有,离开了物体就无所谓力.②构成的要素不同: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和作用点,而大小也没有具体数值,无单位;力是由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构成的,它的大小有具体的数值,单位是牛.③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力的作用则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受到惯性力”,也不能说惯性大于阻力等4.“物体惯性”与“外力作用”的辩证关系物体原来具有某个速度,物体惯性则力图使其继续保持这一速度,但力图保持与能否保持则是不同的.当物体受到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可保持这个速度,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便不能再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状态就发生了变化.物体的惯性和外力作用这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形成了宏观物体的形形色色的各种复杂的运动.如果没有外力,物体也就没有复杂多样的运动形式;如果没有惯性,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则不需要力的作用.只要我们理解了惯性与外力作用的辨证关系,就不难解释惯性现象.例如,“锤子松了,把锤把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因为锤与柄原来都向下运动,柄撞在物体上受到阻力作用,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就停止了运动,锤头没受阻力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5.“惯性”与“速度”的区别有的学生把惯性大小跟速度大小混为一谈,他们往往根据汽车行驶得越快,刹车越困难一类现象认为:“汽车行驶越快,其惯性越大”.对于初中生来说,惯性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的区别,很难讲深讲透,但要提醒学生注意,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如公路上,一辆摩托车高速行驶,一辆汽车缓慢行驶,汽车的惯性较大.运动快的汽车难刹车是因阻力大小有限,如果增大阻力,它也会很快停下来.。
谈对惯性概念的认识
谈对惯性概念的认识摘要:惯性是当前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当前物理学研究的重点。
惯性是物理学中出现最早,研究最多的概念,是多种物理学家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过程。
这一极为普通和平凡的概念曾经引导许多物理学家深入思考和剖析,通过多种试验与结论,使得企业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是促进物理学重大进展的前提。
其中蕴涵着深刻的物理思想和丰富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益,是当前物理学研究的主要理论知识和未来研究的过程。
关键词:物理学;惯性;牛顿1 惯性概念的肇始和牛顿的综合惯性一般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
人们对于惯性这一认识有赖于惯性定律的建立,而它则依赖于对于力的认识以及区分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改变的认识,这一点在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在人类历史上,早在两千多年前哲学家就对惯性进行严格的思考与讨论,并总结出其知道的意义,随着这个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多数错误与不正确的说法,然而在当时的环境制约之下能够提出这种说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是人类思想上的一次解放过程。
认为圆周是完善的几何图形,圆周运动对于所有星体都是天然的,因而是自然运动;另外,地球上的物体都具有其天然位置,重物趋于向下,轻物趋于向上,如果没有其他物体阻碍,物体力图回到天然位置的运动也是自然运动;其他所有形式的运动则都是强制运动。
他还进而指出,关于物体的强制运动,只有在外力的不断作用下才能发生;当外力的作用停止时,运动也立即停止。
从这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肯定了两点:(1)自然运动不涉及曳力的问题,只有强制运动才存在力的问题;(2)力是物体强制运动的原因。
从今天来看,这显然是错误的,然而它束缚了人们近两千年。
2 惯性与能量对于惯性认识的一个重要进展是惯性与能量的关系。
能量是物理学里普遍关注的问题。
运动的物体有动能;相互作用的物体有势能,如重力势能、引力势能、电势能等等;其他还有热能等等。
在研究弹性变形体和流体的运动时,人们认识到经受应力的物体的势能分归属于物体的每一部分,而流体的输运则伴随有能量的传送。
对惯性的理解
对“惯性”的理解无极镇中学魏彩瑛惯性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它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础性观念,并且惯性问题也是经常被物理学界讨论的一个话题。
可是,尽管经典力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大部分的物理教师在此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的混乱性,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惯性进行了讨论,望引起大家的共识。
一、惯性的意义大家知道,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个物体,只要不受外力作用,原来静止的就会一直静止下去,而原来运动的则会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
这里的问题在于:惯性是否是物体的性质?依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任何物体均具有惯性。
因而,看来惯性不是被研究物体的性质,因为这一性质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也就是说它与物体的个别特征无关。
因而,惯性只能是存在的一个特征,是被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在此对象上的表现。
换一句话说,它是存在于物体周围的一种条件,一种约束。
二十世纪初,德国数学家诺特尔证明了:空间平移对称性导致动量守恒、空间转动对称性导致角动量守恒、而时间均匀性导致能量守恒。
事实上,物体的惯性是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的必然结果。
因而它与个别的特殊研究对象无关。
惯性不是个别存在物的性质,个别存在物只是惯性的显现者,惯性的本质与个别存在物的特性无关。
从而我们就不能用反映个别存在物性质的量(例如质量)来测度惯性。
因为惯性作为存在的一种显现,并无大小可言,它只是存在之状态的表达。
二、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无关通常认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是据于这样的理由:质量大的物体在相同的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这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所得到的基本结论。
而事实上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难还是容易是与惯性无关的。
惯性所揭示出的物体之性质不在于其使(或抗拒)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或代表改变的难易程度的能力,而在于它的保持某种特定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本领:在最相似的物之间,错觉说着最巧妙的谎;最小的罅隙是最难度。
对于惯性的理解
对于惯性的理解对于惯性的理解惯性是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即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大小有关。
惯性是物理学中力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刚体力学中,转动惯量则是量度转动惯性的大小。
实际上除力学外,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领域也能找到惯性的影子,甚至在自然科学中的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也能找到惯性。
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动势(或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就体现了惯性:当穿过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要增加时,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为顺时针,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电路中的磁通量的变化,若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增大则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阻碍磁通量的增大,即线圈本身有保持原来磁通量大小的性质。
楞次定律不就是电学中的惯性定律吗?对于线圈的自感现象,自感系数L正是量度线圈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热学中的惯性现象的写照。
水在外界环境温度降低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外放热,去抵抗环境温度的降低,相反,要解冻,则低温的水不断吸热,以阻止环境温度的上升。
就是说,我们周围的环境在任何情况下总有保持原来温度的性质。
熔解热、比热、汽化热等概度时,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以阻碍产物浓度的减少。
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反映了大自然的惯性。
系统中某一因素的涨落,会导致系统中其它因素的变化,使整个系统经过一定阶段的调整后又恢复为新的平衡,只要外界的影响不超过生态系统的最大承受能力,这平衡将永远进行下去。
生物学中细胞的分裂,DNA复制,遗传特性等,从一定侧面上也反映了生物世界中的惯性。
总之,自然现象中,惯性是一种普遍现象,推广到社会现象也能找到惯性的踪迹,如人的生活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深厚的历史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让人改变的;当社会发生重大改革时,总是困难重重,如果不大刀阔斧则很难见效。
如何正确认识惯性?
如何正确认识惯性?在讨论惯性之前,我先将此前的惯性认识简单地用360百科中的认识明确一下:“物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表现为物体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阻抗程度,质量是对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在同样的外力作用下,加速度较小的物体质量大惯性较大,加速度较大的物体质量小惯性较小。
所以物体的惯性,在任何时候(受外力作用或不受外力作用),任何情况下(静止或运动),都不会改变,更不会消失。
惯性是物质自身的一种属性。
”这是比较经典的惯性认识,摘自360百科:https:///doc/1609078-1701010.html此前的惯性认识显然已经将惯性定义成了物质的固有属性或基本属性,因为物质存在这样的固有属性,具体表现是物体对外力使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阻抗程度或抵抗能力,我们自然也可以将物体抵抗外力作用能力叫做惯性;质量是对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显然此前对惯性的认识本质上已经有了量度性,惯性强度这一概念只不过是没有明确提出来而已,事实上已经产生,即:物体的惯性大小本质上就是物体的惯性强度。
惯性强度这一概念是我明确提出来的。
当我明确提出惯性强度这一概念后,大量的人是反对的,反对的原因自然就是认为惯性没有量度,那么“质量是对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该作何理解呢?我们很清楚作用力的大小与作用力的强度所表达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为什么惯性大小就不能理解为惯性强度呢?惯性既然可以通过质量来量度,那么,惯性怎么就没有大小和强度呢?我不知道那些反对我提出惯性强度这个概念的人是如何理解此前的惯性认识的。
不少人说是我对此前的惯性认识不了解,说我的认识只是没学过中学物理的小学生认识,我真想见识一下这些人心中中学、大学教材对惯性的认识是什么样?我重点要讨论的是:“物体的惯性,在任何时候(受外力作用或不受外力作用),任何情况下(静止或运动),都不会改变,更不会消失。
正确理解惯性
正确理解惯性惯性是学习《运动和力》的一个难点,虽然记忆这个概念并不难,但真正地理解却不是非常的容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同学们往往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正确地理解惯性概念,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一下几点:一、惯性是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原来处于什么状态它就还要保持原有的状态不变。
物体的这种性质,打个比方说就像人们常说的“惰性”,物体的这种“惰性”就表现在它不“愿意”改变其原来的运动状态。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就每时每刻都表现出其具有惯性的现象。
如:人在跑步时脚碰到障碍物就会向前摔倒;站在汽车上的乘客,在汽车突然启动时容易向后倾倒;站在行驶的汽车中,当汽车突然刹车就容易向前倾倒;踢出的足球能继续向前运动……等都是惯性存在的表现。
二、惯性是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它不是力。
有人经常把惯性看成一种力,或说“惯性力”,这都是错误的。
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而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外界的因素无关,无论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无论物体原来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也无论物体运动的快或慢,物体的惯性都是一定的。
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所以我们一定要牢记: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因此,将惯性说成惯性力,说物体受到了惯性,说物体由于惯性的作用等说法都是不科学的,是非常错误的。
三、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而惯性定律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一种客观规律,它所阐明的是力和运动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惯性定律中所说的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情况。
可见物体的惯性是不需要附加条件的,而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因而惯性与惯性定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四、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惯性的理解
摘要:惯性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中职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对中职生而言,无论是他们的物理基础知识,还是他们的认知能力,都很容易导致概念上的混乱,在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时就容易出错。
关键词: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质量速度
惯性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基础性概念,也是中职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完全按照课本编排的教法,对中职生而言,无论是他们的物理基础知识,还是他们的认知能力,都很容易导致概念上的混乱,在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时就容易出错。
下面就结合学生的特点,谈谈对惯性的理解。
一、惯性的意义
在讲到牛顿第一定律时,“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由于我们把物体总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课本上仅这些描述,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又造成混乱。
大家知道,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这里的问题在于:惯性是否是物体的性质?依据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均具有惯性,因而,惯性不是被研究物体的性质,因为这一性质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也就是说,它与物体的个别特性无关,因而,惯性只能是存在的一个特征。
二、惯性与“第一定律”的区别
惯性与“第一定律”不是同一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它们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不依外界(作用力)条件而改变,它始终伴随物体而存在。
牛顿第一定律则是研究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如何运动的问题,是一条运动定律,它指出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原因,两者完全不同。
为何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是因为定律中所描述的现象是物体的惯性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不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但物体力图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仍旧表现出来。
三、惯性与物体的质量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惯性不会消失。
我们知道,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其质量大小成正比,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越大。
有的同学认为: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也可以说成物体的重力越大惯性越大,因而推出:物体重量越小惯性越小,重力为零惯性消失。
其实这是一种错
误推想。
例如:月球表面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宇航员在月球上即使背上一个质量很大的背包也感不到沉重,但走起路来却要十分小心,不能突然移动或突然停止,因为背包的重力小了,但惯性并没有减小(因背包的质量没有减小),质量很大的背包具有很大的惯性,当行走的宇航员突然停下来时,背包由于惯性将会继续向前运动,宇航员就会像地球上脚被东西绊了一下,向前倾倒。
四、惯性与力的区别
惯性与“力”不是同一概念,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
“柯受良驾车飞跃黄河时,汽车离开地面后仍能继续飞行”,“水平道路上运动着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要向前运动”这些都是惯性。
常说“某物体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但科学家也曾经把惯性作为假想力而存在。
惯性与力的区别:①物理意义不同: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始终具有这种性质,它与外界条件无关;力则只有物体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才有,离开了物体就无所谓力。
②构成的要素不同: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和作用点,而大小也没有具体数值,无单位;力是由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构成,它的大小有具体的数值,单位是牛。
③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力作用则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惯性与外力作用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形成了宏观物体的形形色色的各种复杂的运动。
如果没有外力,物体也就没有复杂多样的运动形式;如果没有惯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不需要力的作用。
只有当我们理解了惯性与外力作用的辨证关系,就不难解释惯性现象。
例如:“锤子松了,只要把锤柄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几下,锤头就能牢牢地套在锤柄上”,这是因为锤与柄原来都向下运动,柄撞在物体上受到阻力作用,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就停止了运动,锤头没受阻力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
五、惯性与“速度”的区别
同一个物体速度大时比速度小时更难停下来,这使许多同学产生“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的错误认识。
岂不要得到“速度小惯性小,速度为零惯性消失”的荒谬结论吗?事实上,惯性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以及运动的快慢无关,它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比如:静止的篮球比静止的汽车容易运动起来;具有相同速度的篮球和汽车,篮球比汽车更容易停下来。
“汽车行驶越快,其惯性越大”是不正确的。
运动快的汽车刹车难是因阻力大小有限,如果增大阻力,它也会很快停下来。
参考文献:
1.程守林,江之永.《普通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30-32
2.邵长泰,张协成.《物理教学参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8-66
3.邵长泰,张协成.《物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1-73
4.胡炳元,詹必文.《物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2-33 主要从事物理理论研究以及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