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建筑材料要做放射性检验
建筑材料放射性标准

建筑材料放射性标准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是指材料中所含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核素是指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可以自发地发射α、β、γ射线的核素。
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天然放射性核素,如钾、铀、钍等元素及其衰变产物。
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标准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对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的活度进行限制和监管。
建筑材料放射性标准的制定,是为了防止人体长期接触高放射性材料而导致的辐射损害。
根据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放射性核素活度限值,对于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的活度,通常会规定其最大允许活度限值。
这些限值是根据国际卫生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建议,结合当地环境和人群接触情况而确定的。
一般来说,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的活度限值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 监测和检测要求,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标准还包括对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活度的监测和检测要求。
这些要求通常包括对建筑材料样品的取样方法、实验室分析方法、监测频率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建筑材料的放射性符合标准要求。
3. 标识和报告要求,建筑材料放射性标准还包括对建筑材料放射性的标识和报告要求。
建筑材料应在产品上标明放射性核素活度及其符合的标准,以便用户在使用时能够了解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情况。
同时,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也应向相关部门提交放射性报告,确保其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4. 应对措施,建筑材料放射性标准还应包括对于超过限值的建筑材料的处置要求和应对措施。
一旦发现建筑材料的放射性超过标准限值,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以避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损害。
总之,建筑材料放射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对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的活度进行限制和监管。
只有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才能有效防止建筑材料放射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
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和相关部门应共同遵守这些标准,确保建筑材料的放射性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要求,为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提供安全保障。
119-建筑材料放射性的检测

建筑材料放射性的检测
石材放射性:石材产品的放射性来源于地壳岩石 中所含的天然放射性核素。自然界的岩石中广泛 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有铀系、钍系的衰变 产物和钾―40等。这些放射性核素在不同种类岩 石中的平均含量有很大差异,在碳酸盐岩石中含 量较低;在岩浆岩中,随岩石中SiO2含量的增加, 岩石酸性增加,其放射性核素的平均值含量有规 律地增加。 石材中产生的γ射线的辐射体主要是铀系、钍系衰 变子体和钾―40,而对人体产生内照射的主要是 铀系、钍系中的氡的同位素及其短寿命子体。
建筑材料放射性的检测
如何简单判断石材放射性情况? 一般来说石材分为大理石、花岗岩,大理石放 射性比花岗岩小。根据石材的颜色可以简单判断 辐射的强弱,红色、绿色、深红色的超标较多, 如杜鹃红、印度红、枫叶红、玫瑰红等超标较多。
建筑材料放射性的检测
铀-U 自1789年发现铀,直到1939年发现铀的裂变性 质之前,铀的重要性并没有被人类所重视。当铀 作为核燃料后,铀就成为特别重要的原料。 金属铀具有银白色光泽,密度很大,是一种很 活泼的金属,与很多元素可以直接化合。在空气 中表面很快变黄,接着变成黑色氧化膜。粉末状 铀在空气中可以自燃。铀易溶于盐酸、硝酸,但 它不与碱发生反应。在建材放射性检测工作中, 我们最关心的是铀的同位素之一238U。
建筑材料放射性的检测
人体受到照射源有两类,即天然辐射源和人 工辐射源。 一、天然本底辐射 ①宇宙射线:即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其 中有质子,α粒子、其他重粒子、中子、电子、光 子、介子等; ②宇生核素:它们主要是由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 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 ③原生核素:即存在于地壳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建筑材料放射性的检测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本标准中的装修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物饰面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地板、墙壁、天花板、装饰石材等。
3.限量要求3.1建筑主体材料建筑主体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放射性比活度的限量如下表所示:建筑主体材料 | 镭-226(Bq/kg) | 钍-232(Bq/kg) | 钾-40(Bq/kg) |水泥及水泥制品 | 300.| 500.| 400.|砖、瓦、砌块。
| 200.| 300.| 300.|混凝土及混凝土预制构件 | 50.| 100.| 300.|墙体保温材料 | 1000.| 1000.| 200.|工业废渣及掺工业废渣的建筑材料 | 1000.| 1000.| 200.|各种新型墙体材料 | 300.| 500.| 400.|3.2装修材料装修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放射性比活度的限量如下表所示:装修材料 | 镭-226(Bq/kg) | 钍-232(Bq/kg) | 钾-40(Bq/kg) |地板。
| 500.| 500.| 1000.|墙壁。
| 300.| 500.| 400.|天花板。
| 300.| 500.| 400.|装饰石材 | 500.| 500.| 400.|4.试验方法4.1建筑主体材料建筑主体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的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9220-2003《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测定方法》的规定。
4.2装修材料装修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的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GB/T29015-2012《装饰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测定方法》的规定。
5.标志和包装建筑材料应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标志和包装。
6.质量证明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应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产品质量证明。
7.检验和验收建筑材料的检验和验收应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
8.使用前的注意事项建筑材料应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使用前的注意事项。
浅谈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

浅谈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摘要:我们生存、居住、办公的空间都是由各类建筑材料构成的,它们当中大部分都有一定放射性,有些材料放射性核素含量甚至很高。
这种放射性核素含量如果超过一定的标准限量,很可能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故而我们需要对选择的建筑材料进行放射性核素限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用符合我们安全需求的材料,摈弃放射性核素限量高的材料,以此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建筑主体材料,放射性检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的种类也明显增多,五花八门的建筑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在美化我们居住和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污染隐患。
像大理石、花岗石这类天然装饰石材,它们本身自带的放射性核素普遍较高,会对长期居住在这些材料中的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甚至导致死亡。
放射性究竟是什么呢?放射性是指某种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射线的现象。
原子核的这种变化称为放射性衰变或核衰变,发生衰变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国家对含放射性物质的产品作了相关规定,要求各建材等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2010,该标准被用来指导质检单位开展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督促材料生产企业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优化、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一、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的意义。
1、建筑材料放射性的释义。
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
各种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所含放射性核素种类和数量是不相同的,因此放射线强弱不同,用比活度来表示,单位是贝克每千克(Bq•kg-1),即每千克质量物质所含的贝克数。
想知道放射性是否过量,是否超过标准要求,主要通过检测材料的内照射指数和外照射指数结果来进行判别。
其中内照射指数(IRa)是指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的放射性比活度与标准中规定的限量值之比值。
一、建筑饰面砖、石材放射性测量实验

建筑饰面砖、石材放射性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石质或陶瓷质饰面砖,石板材等往往含有一定的放射性,危害业主身体健康及施工作业场所建筑工人健康。
按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要求,放射性核素限量划分三类:分类镭当量比活度A类≤478.98Bq/kg 使用场合不受限制B类≤700 Bq/kg 可用于公共建筑场所C类≤1000 Bq/kg 可用于建筑外墙,室外地面等本实验目的就是通过专门仪器通过检测,正确划分饰面砖及石板材所属类别,区分允许使用场合。
二、实验设备名称:HD-2000型智能化r辐射仪制造厂: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出厂编号:200-2146。
测量范围:10nGy/h~105 nGy/h上述分类标准相当于本仪器吸收率:A类≤238 nGy/h;B类≤347.82 nGy/h;C类≤496.89 nGy/h 稳定度:≤6%准确度:±20%使用环境:温度:0~40℃湿度≤90%(40℃)该仪器由操作和探头组成,操作盒上具有126×64点阵式液晶显示器,提供菜单式操作介绍,可以进行人机对话。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1. 测量原理:HD-2000型智能化r辐射仪是通过单位时间内吸收被测物体放射剂量来判定分类的,由于待测物体测量时所处的环境本身会含有一定的辐射量,因此测量时,首先进行“环境本底”测量,然后再进行待测物体的检测,仪器所显示的结果是扣除“环境本底”辐射剂量后的分类结果。
这一过程仪器会进行智能化处理,直接显示分类结果。
2. 仪器测量方法(1)仪器自检开机后,仪器首先进行自检,在液晶屏给出中文提示,如显示:系统正常电池正常计数:从0 2000如果三项都正常,自检完毕,屏幕显示主菜单。
(2)环境本底测量1)在室内检测石板材等时,将40cm~50cm凳子放在室内中央。
将仪器探头插在铅套中,放在凳子中心测量“环境本底”。
然后将待测石板材置于凳子上便可测量。
浅析几种建材放射性水平检测

浅析几种建材放射性水平检测
何建 明
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
摘要 : 建筑行业无论 在施工技术 、设计标准 等各 个方面正在逐步 向国际接 轨 ,这对整个行 业的水 准提 出了更为严苛 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建筑行业 常用建材 的放射 性检测 ,研究从材料 出场到施工现场 的堆放 时的材 料放 射水平 ,与国家标准及 国际更高标 准进行 比较,找 出差异的原 因, 并寻求更 有利于生产 生活 的解决 办法。 关键词: 放射核素 污染 工业废料
2 、 放射性物质 的危 害及 废渣在重新 应用时的比活度
放 射 性 核 素 是 决定 材 料 放 射 强度 的 依 据 ,又称为放 射性 同位 素 ,是 构成 矿物材 料 的部分同位 素放 出的射 线 。在 建筑 材料 的应 用 当中,放射 性对人类 的危害 主要分为体 内 和体 外两种辐 射 ,有放 射性 的物质 放 出的辐 射在 空气 中不断氧化衰 变形成 另一种放射 性 物质 并产生 子体氡 ,造 成体 内辐射 。这是 大 自 然 中唯一具 有天然放 射性 的物质 。氡 的性 质 让它很容 易衰变 ,而在人体 中则会根据 环 境影 响因素衰 变成为可 以被人 体吸收 的放 射 性核 素,这种 核素对人 体有很大 的损伤 ,影 响力 最 为 巨大 的就 是 对 呼 吸系 统 造成 的 破 坏 ,如若长期 发挥作用 ,则会形成 肺癌 ,导 致死 亡 。这 是根据医学 经验诱 发胃癌的最 主 要 原因 。此外 ,氡容 易与人体 脂肪相融合 , 能够 从脂肪流 动到人 的中枢神 经系统 ,让 人 感 到虚弱乏 力 ,萎靡不 振 。相 比较 于体 内辐 射 ,体外 的辐 射是石材 发 出的射 线直接在 外 部对 人体造成 的损害 ,往往 以生物 效果 的形 式 出现 ,通 过穿透人 体皮肤 的照射 ,对人 体 的各大功 能系统造 成难 以修复的危害。 在现 阶段 的建筑市 场,影 响住 房 内放 射 水 平的主要 因素是来 自建筑材 料的原生放 射 性物 质,而工 业废料 由于其 自身属性 ,在 重 复利 用后 ,其 放射含量 经过工 艺手段后又 有
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的放射性

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的放射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随着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和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对建筑物使用的建材所产生的污染高度重视。
但是一提到这些污染,多数消费者马上就会想起由涂料、胶粘剂、家具等带来的甲醛、苯、TVOC 等有毒、有害物质。
殊不知还有一种特殊的污染源,被人们长期忽视,它就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在浑然不觉中杀人于无形的“隐形杀手”——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的放射性。
在建筑主体用砖、砌块、砂、石及水泥制品等材料中,在装饰装修用的石材、石膏板、瓷砖等材料中其实都存在放射性。
这些放射性属于天然放射性核素辐射的较多,它们都是由天然原料加工而成,人们往往忽视或者不了解这些材料中所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对人体带来的危害。
1. 放射性的定义及来源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
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类:外照射指天然辐射源和人为辐射源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β、γ射线对人体的直接照射,主要由γ射线造成;内照射指存在于空气、食品和饮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通过呼吸和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内部而形成的照射。
放射性污染物质来源于自然界和人工制造两个方面。
(1)天然放射性来源①宇宙射线由初级宇宙射线和次级宇宙射线组成;②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2)人为放射性核素的来源①核试验及航天事故;②核工业;③工农业、医学科研等部门对放射性核素的应用;④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
2. 放射性检测标准及指标限量为了防治放射性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其中第十七条指出含有放射性物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不符合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的,不得出厂和销售。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检测方法探讨

建材发展导向2019年第5期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检测方法探讨杨金旺(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云南大理671000)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设规模不断扩展,同时,建筑材料的质量、安全性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对建筑材料的核素进行检测十分必要。
文章将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检测;必要性;方法1常用建筑材料及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检测的必要性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常见的建筑材料主要有3大类:结构性材料、某些专用性材料、装饰性材料。
结构性的材料主要有石材、混凝土、木材、竹材、砖瓦、水泥、陶瓷等,装饰性的材料主要有涂料、油漆、贴面、瓷砖、镀层等,专用性的材料主要是指针对某些功能的专用性材料,比如防水、防火、防腐、防潮、阻燃、隔热、隔音、保温、密封等材料。
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建筑材料种类与性能的增多,节能型材料、环保材料得到了很大的开发和应用。
建筑从材料中,有些材料散发的核辐射对人体有很大危害,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核检测十分必要。
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筑材料核检测已经较为成熟,苏联、美国、西德、波兰等国家已经提出了自己的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的限值,为了提高建筑材料使用的安全性,我国也提出了一些检测标准,比如《建筑材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6566-2000)、《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现在标准》(GB6763-86)、《掺工业废渣建筑材料产品放射性物质控制标准》(GB9196-88)、《建筑材料产品及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控制要求》(GB6763-2000)、《天然石材产品放射性防护分类控制标准》(JC518-93)等一系列标准,为了更规范和统一,国家颁布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代替上述所有标准,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检测纳入统一规范的质量监督检疫工作中。
2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核素检测方法放射性检测是指对能够产生电离辐射或电磁辐射等带有放射性的材料、机器等进行安全检测,看相关核素是否在国家标准允许值范围,确保材料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放射性大部分来自建筑材料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这些放射性物质对公众造成附加照射,一般表现为全身外照射及其衰变子体的内照射。
对建筑材料放射性物质含量的限值是基于辐射防护基本安全标准而确定的,并以常见的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 和40K的比活度表征。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对公众规定的五年内平均年有效剂量限值为1mSv,如果建造住房和工作用房的建筑材料中226Ra、232Th和40K的比活度分别为120、100和1000Bq·kg-1(这一放射性水平接近现行国际规定的极限),并假定公众在室内的居留因子为0.8,则建材放射性对公众个体造成的年有效照射剂量约为1.1mSv,已经略为超过ICRP 确定的上述有效剂量限值[1]。
为保障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促进建筑材料的合理利用和建材工业的合理发展,各国相继根据本国的放射卫生防护法规和标准制定出建筑材料放射性物质的限制标准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并授权或指定有关部门负责贯彻实施。
我国现行关于建筑材料放射性主要有以下三部标准,分别是:1994年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颁布的JC518-1993《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2000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修订发布的GB6566-2000《建筑材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00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修订发布的GB6763-2000《建筑材料产品及建材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控制要求》[2,3,4]。
上述标准中所规定的测量条件和限制要求均不相同,而且对建筑物室内的g空气比释动能率没有作出限值要求和指定检测方法。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与现行标准有机联系、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并具操作性的测量方法,以满足市场需求,这对于保护上海城市环境和公众健康,促进国际大都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目前市场上大量用于室内装饰的花岗石材料为研究对象,针对影响石材表面g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结果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一种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并尝试提出建筑物内部建材放射性的检测方法和限值要求。
2 实验2.1 测量仪器和实验材料本实验测量g空气比释动能率采用便携式c-g射线辐射仪,比活度测量选用美国ORTEC公司高纯锗g谱仪,其对60Co1332keV能量峰分辨率为1.87keV。
实验材料选用山东石岛红花岗石,切割成规格为50′50′2cm的正方形薄板。
2.2 建材本身对放射性的吸收影响当g光子束穿过吸收介质时,将通过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产生电子对三种效应损失能量,宽束g光子数目的衰减规律由下式表示:[5](1-1)式中,I0为入射光子束强度,I为经过厚度为x的吸收体后g光子束的强度,m为吸收体的线性减弱系数,B称为积累因子,是一个描述散射光子影响的物理量,它与射线能量、介质种类和厚度等许多因素有关。
由于g光子的散射效应较为复杂,介质对射线的吸收通常通过实验测得。
考虑到天然石材的放射性水平较低,实验中我们按照地球天然本底Ra、Th、K的成分比例制作了一块平板源:用60Co溶液源(Eg平均=1.25MeV)代替40K(Eg=1.46MeV),Ra选用U-Ra平衡粉末,Th选用ThO2粉末,活度分别为2.8′105Bq、2.27′104Bq、1.68′104Bq,均匀混合三种源,用883万能胶水固定于两块20cm′20cm′0.8cm的石材中。
在距离石材表面10cm处分别测量未加覆盖和覆盖2cm-42cm花岗石的剂量率(覆盖面积为2m′2m),间隔厚度为2cm,结果如图2.1所示。
2.3 建材堆放面积对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的影响在堆放厚度一定,探头距建材表面距离一定的条件下,建材表面空气比释动能率与面积大小明显相关,我们模拟了正方形堆放模体不同边长对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影响,实验中我们以40cm为递增长度,测量了边长从20cm到400cm的不同面积情况下与之相对应的建材表面空气比释动能率,模体厚度为2cm,测量结果对土壤本底和宇宙射线作了修正。
考虑到天然石材的放射性水平较低,在模体厚度仅为2cm的条件下,测量统计误差过大,我们仍旧利用另外制作的较高放射性水平的平板源作为实验材料。
由于没有足够经费,也不太可能做出一套边长从20cm直到400cm的平板源,实验中我们把20cm′20cm′2cm的源放置在以测量点为中心,间隔为20cm的周围不同位置,分别测量其空气比释动能率。
最后不同边长模体的空气比释动能率由其相应位置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分量算术叠加而得。
图2.2给出了探测器距建材表面中心高度分别为5cm、10cm、15cm时空气比释动能率随模体尺寸大小的变化规律。
2.4 探测器距建材表面中心高度对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的影响实验采用2m′2m′0.5m的堆垛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了贴近材料表面直到距材料表面中心50cm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间隔距离为5cm,测量值对土壤本底和宇宙射线作了修正,结果如图2.3所示。
2.5 模体厚度对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的影响我们在模型尺寸2m′2m,探测器距材料表面中心10cm条件下,测量了堆放厚度从2cm到50cm,厚度间隔为2cm的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变化,其结果如图2.4。
3 结果3.1 g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与比活度分析结果对比实验用花岗石经比活度分析,226Ra、232Th和40K含量分别为48.6、125.9、1120Bq/kg;2m′2m,厚度0.5m堆垛距表面中心10cm处测得的g空气比释动能率为178nGy/h(含本底)。
根据Beck公式[6]可以计算出堆垛表面空气g吸收剂量率为152nGy/h,由1.2的实验可知,土壤本底完全被0.5m厚的石材所吸收,所以测量之中所含本底仅剩下宇宙射线的贡献,根据全国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结果[7](1983-1990年),上海地区的宇宙射线水平为29nGy/h,从测量值178nGy/h中扣除宇宙射线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贡献29nGy/h,得到149nGy/h,与Beck公式计算结果符合较好。
3.2 影响g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结果的几个因素通过模型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建材堆放面积大小、厚度不同、测量点的选取不同,对建材表面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测量结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2.1建材堆放面积大小对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影响由图2.2可以看出, 对于测量距离15cm的曲线, 即使模型尺寸达到4m ′4m, 空气比释动能率仍呈继续增大的趋势;对于测量距离10cm,模型尺寸大于3.2m ′3.2m时, 空气比释动能率趋于饱和;对于测量距离5cm,当模型尺寸大于2m ′2m, 空气比释动能率就已经达到饱和。
3.2.2测量距离对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影响由图2.3可以知道,探测器距模体表面距离远近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距离越远, 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值越小, 距离材料表面中心10cm处与50cm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比值达到1.43。
3.2.3建材堆放厚度对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影响从图2.4容易看出,建材表面空气比释动能率随堆放厚度增加而增加,当厚度达到30cm以上时,空气比释动能率趋于饱和,厚度2cm处的测量值相当于饱和值的40%左右。
3.3 建筑材料放射性现场检测方法建材放射性现场检测,特别是建筑物室内环境测量条件差别很大,而国家标准所规定的测量条件过分单一,与现场条件不相适应。
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一种与现行国家标准有机联系起来,适合于现场检测, 尤其是建筑物内部建材放射性检测的方法和限值要求,正是本研究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3.3.1堆场条件的建材放射性检测堆场条件的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比较容易解决, 只要参考国家标准GB6566-2000中规定的测量条件和剂量限值执行即可。
而且, 根据图2.4的结果, 堆放厚度只要超过30cm就可以满足检测需求, 不必一定要达到50cm的厚度,这样可以减少部分工作强度。
对于堆放面积不能达到2m ′2m要求的,可以根据图2.2和表4.1所列修正系数对空气比释动能率限值进行修正。
3.3.2建筑物内部的建材放射性检测首先测量条件如何确定。
考虑到与国家标准的联系,我们认为可以参考国家标准GB6566-2000,把探测器放在被测建材表面几何中心位置上方10cm处进行测量,理由如下:根据实验2.3和图2.2的结果,如果探测距离小于5cm,探测器所测量到的有效范围比较小,不能反映较大面积建材的放射性真实情况;而探测距离大于15cm,测量值会随探测距离增大而减小,由于建材所含放射性水平较低,则会带来很大的统计误差。
综合考虑,我们认为把测量距离定为10cm是合适的。
对于建筑物室内装饰建材空气比释动能率限值,我们引入建材附加空气比释动能率这一概念。
建材附加空气比释动能率定义为建筑物内装饰材料表面空气比释动能率与未铺设装饰材料建筑物(如毛坯房)室内空气比释动能率之差值。
GB6566-2000规定2m′2m′0.5m建材堆垛距离表面中心10c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限值为200nGy/h(含本底),而50cm厚的建材已几乎把土壤本底完全屏蔽,测量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仅来自建材本身放射性和宇宙射线的贡献,根据全国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结果(1983-1990年),全国的宇宙射线水平加权平均为30nGy/h左右,也就是说2m′2m′0.5m的建材堆垛引入的附加表面空气比释动能率限值为170nGy/h。
对建筑物室内装修,根据目前规定,地面铺设石材只能选用1.5~2cm厚的材料薄板,由图2.4可知2cm厚的石材放射性相当于50cm厚石材的40%左右,那么对于2m′2m的条件,我们可以把建筑物室内装饰建材附加空气比释动能率限值定为70nGy/h,如果铺设面积不等于4m2,可以根据图2.2和表3.1所列修正系数对附加空气比释动能率限值再做修正。
表3.1 附加空气比释动能率限值对于不同面积的修正系数面积/m2 0.04 0.16 0.64 1.44 2.56 4 5.76 7.84 >10修正系数0.16 0.37 0.65 0.80 0.93 1.00 1.06 1.09 1.114 讨论4.1 实验与蒙特-卡洛(Monte-Carlo)方法计算结果对比北京防化研究院李湘葆先生,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万国庆先生等在他们最近的一项研究工作中采用Monte-Carlo方法, 针对建材放射性检测, 对不同模型尺寸与不同测量条件的建筑材料空气比释动能率进行了计算[8]。
凑巧我们的研究内容与其基本相同,可以与之作一比较。
对比理论计算与模型实验的结果,我们发现,无论是模型厚度,模型尺寸大小,还是探测距离对建材表面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影响,二者之间均呈现较好的一致性。
仅对于探测距离这一因素,当测量距离小于5cm时,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差异颇为明显,尤其是当探测器贴近建材表面,即距离趋近于0时,二者之间甚至达到一个数量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