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返乡创业典型事迹

合集下载

回乡创业事迹材料典型优秀.doc

回乡创业事迹材料典型优秀.doc

回乡创业事迹材料典型优秀回乡创业事迹材料篇一XX,男,198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XX县XX乡XX村人。

2006年6月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计算机专业学习毕业后放去到麻栗县合管中心工作的机会,回乡当了一名在别人看来毫不起眼的村官,同时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兼营一个计算机销售与维修店和XX县XX升林山泉水销售店,成为农村青年学习创业典型。

立志当村官服务新农村XX的母亲是XX村连续三届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县乡人大代表,在村子里是响当当致富带头人,曾多次受到州县乡党委政府的表彰。

从小目睹耳染了母亲的事迹,他从上大学开始,就把学成后回报家乡的心思牢牢植在了心底,实值第三届村委换届之际,他多次跑村委会表决心,毅然报名参选,立志为家乡的发展献一份力。

2010年4月,XX乡第四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年仅28岁的青年党员XX同志,通过公开选举这一平台,依法以2051票当选为XX村委会副主任。

成一名村官后,面对角色的转变,肩上的担子,怎样才能当好村官一直是他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XX在当选表态发言时说:做农村工作对于我来说是外行,但我也是农村人,我有信心和决心履好这份职。

进村委会工作以后,加强与村两委班子及群众沟通协调,他深入村寨调查研究,听取群众的意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地引导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围绕畜牧、烤烟、甘蔗、蜜香梨、茶叶、蔬菜、核桃等几项重点产业抓发展,帮助群众搞好产业规划,基本做到每个村小组有1 2个产业。

特别是在XX 村农事E网通推广运用、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和点播以及农民党员上网培训等工作上,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大学所学的计算机专业优势,认真利用农事E网通这一平台为群众办实事,减少群众办事成本,组织农村党员利用远程教育、农民党员上网培训基地进行政治理论、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学习,增强农村党员自身综合素质,为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3年,在第五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他又再次以高票当选为XX 村委会副主任。

青年返乡乡村振兴的例子

青年返乡乡村振兴的例子

青年返乡乡村振兴的例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去城市打拼。

然而,也有一些年轻人选择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

下面,就来介绍几个青年返乡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

1. 周春花周春花是陕西省蒲城县人,曾经在上海从事化妆品销售工作。

2014年,她选择离开城市,回到家乡开办了一家农家乐。

虽然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经过多年的经营和探索,周春花逐渐发现了农家乐发展的新契机——发展新农业。

于是,她开始研发新产品,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

如今,她的农家乐已是当地最知名的旅游休闲品牌之一,也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的重要力量。

2. 赵黎明赵黎明是江苏淮安的一名年轻农民,曾经在苏州从事印刷行业。

2012年,他选择回到家乡开展葡萄种植业务。

不久后,他发现当地的葡萄市场需要更高品质的产品,于是他开始引进进口高端葡萄品种,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进产业升级。

同时,他也开始组织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提升产业水平,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如今,赵黎明已经成为了当地葡萄产业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企业也逐渐发展成为了当地的龙头企业。

3. 陈雪滢陈雪滢是福建省福州的一名年轻女孩,曾经在北京从事演艺行业。

2014年,她选择返乡,投身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

通过与当地农民合作,她发掘了许多当地的特色文化和生态资源,并结合自身的演艺经验,开发出了多种创意表演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她也开始帮助农民进行文化活动的规划和组织,提高了当地的文化氛围和旅游水平。

如今,陈雪滢已经成为了当地旅游业的佼佼者,她的企业也逐渐发展成为了当地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以上这三个例子,都展示了年轻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引入现代技术、开发新产品、推广文化、吸引游客等多种方式,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同时,在实践中,他们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成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的先锋战士。

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分享

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分享

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分享
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分享是指那些之前外出务工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返乡后创业的成功案例。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分享:
1. 陈先生是广东省的一个农民工,他之前在广州打工多年。

返乡后,他租下了一块农田,种植果树,并逐渐发展成了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的水果种植基地。

他通过利用自己在城市打工期间积累的资金与经验,成功地将农田种植业务发展成一个有盈利的企业,带领周边的农民在果树种植上也提供了就业机会。

2. 李女士是山东省的一个农民工,她之前在北京打工多年。

返乡后,她开设了一家家庭农场,专门种植蔬菜和水果。

她通过利用自己在城市打工期间学到的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市场经验,成功地实现了农产品的高产和高质量,并利用电商平台和自家门店等多渠道销售。

这样不仅提高了她个人的收入,也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新鲜健康的农产品。

3. 王先生是河北省的一个农民工,他之前在上海打工多年。

返乡后,他开设了一家农民合作社,致力于发展当地的土特产品——核桃。

通过与当地农户合作种植,他成功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开发了一系列的核桃产品,如核桃油、核桃酒等。

他利用自己在城市打工期间积累的人脉和市场资源,非常成功地将核桃产品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资源支持。

这些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都展示了他们在城市打工时通过积累
资金、学习技术和市场经验等方面的成果,成功地将这些优势应用到农业领域,并实现了个人的创业梦想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这些成功案例不仅给其他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创业是一辈子的过程,成长也是一辈子的过程,所以任何在大学时候注重班内名次的人都是很少有出息的。

很多人创业成功都是返乡后成功的,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一蔡甸“米王”创新湖北豆丝加工工艺赚大钱这个夏天,夏长兴格外忙碌:一方面,新米即将上市,他的米业公司进入生产旺季;另一方面,他设在玉贤的加工厂正大批量生产湖北特色美食——豆丝,以及油炸兰花豆和花生米等休闲食品。

“湖北人爱吃豆丝,但过去受时令限制,一般只在秋冬两季做。

经过创新加工工艺,今年7月起,我们就能不受季节限制全年加工豆丝,而且还开发出杂粮、莲藕、绿豆等多种口味。

”夏长兴自豪地说。

从1994年辞职下海,夏长兴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基本上只做了一件事:卖大米。

“创业就是把一件事做精做透,自然也就成功了。

”如今,他创办的天安米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蔡甸米业加工的龙头企业,年产值上亿元。

“武汉好爸爸”为儿治病辞职卖大米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或许,夏长兴不会迈出创业第一步。

辞职下海前,夏长兴在蔡甸区粮食局下属的柏林粮管所工作,当过营业员,下乡收过粮油,后来做到了业务经理。

当时,虽然收入不高,但粮食系统是铁饭碗,依然有不少人羡慕。

1993年,儿子的出生,彻底改变了夏长兴的生活。

儿子刚生下来就连续高烧不退,送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如不能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

而当时他和妻子的月工资加在一起还不到500元,为给儿子治病,他背上了十几万元的巨额债务。

为了救儿子,为了还债,夏长兴毅然辞职,用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买了一辆三轮车,开始了卖大米的生涯。

创业之初异常艰辛,夏长兴每天清早起床,骑着三轮车到粮油店批发大米,再走街串巷叫卖,经常到晚上八九点钟,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好在,一年下来,他攒下2万多元,也有了一些固定客户。

同时,他也敏锐地意识到,要扩大经营就得有固定的场所。

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能不能创业成功跟学位没关系,但跟好不好学肯定有关系。

好学才能有成长的空间。

但也有很多人选择回乡创业,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一:“富二代”回农村创业养虾年收入500万夏天,重庆市合川区太以及镇沙金村,天气异样闷热。

27岁的张正全以及工人一道,正忙着将一张张捕满鲜虾的网从虾池里捞上来,再装上车。

“这么闷热,但愿不要下雨,否则,这些虾就运不出去了,如果雨下大了,又像上次那样,就惨了。

”张正全有些耽忧地望着天,豆大的汗珠一串串地从脸上淌下。

左近村民们都很奇怪,这个“80后”的年青人,为啥子要放着城里的好日子,来这里吃这类苦。

军旅人生,让“公子哥”变了样张正全家在沙坪坝,在周围朋友眼中,他是“富二代”,父母做了30多年海产品生意,优胜的人生前提让张正全这辈子哪怕不工作,也会衣食无忧,朋友们常开玩笑叫他“张公子”。

2003年,父亲张佐明将高中毕业的张正全送进了部队,退伍后不久,张正全骤然对父亲说想在重庆自我弄个海虾养殖场。

尽管儿子的设法让张佐明既诧异,又欣慰,但他其实不放心:“他没吃过苦,我耽心他干不好。

”较了几个月的劲,张正全终究说服了父母,专程到福建考察学习了海虾淡养技术。

2011年,父母帮他投入了近1000万元,在合川区太以及镇沙金村建成为了重庆傲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张正全流转了260亩土地,平整后建起了20多口虾池。

又从沿海空运来基围虾苗以及海水,再就地逐步淡化饲养。

目前在重庆市,用这类技术养虾的,只有两家。

张正全恰是看中了这一产业的市场前景。

张正全说,是3年部队人生扭转了他:“我不能一生啃老,自我的未来得靠自我双手努力。

”不怕吃苦,就怕总是下雨就这样,张正全一个人来到偏远的沙金村,租了一间民房,开始了以及以往完整不同的人生。

每一天,他都以及聘用的农民工一块儿,顶着酷寒酷暑在工地上忙活着,有时一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

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

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

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农民工返乡创业是近年来国家政策提倡和社会热点关注的话题,也是新时代下农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众多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苗婵娟是一位成功的典型。

苗婵娟,2016年从广东一家工厂辞职后回到家乡亳州市谯城区大路口村,开始了自己的返乡创业之路。

她靠自己的努力和创新精神,开创出了一条自己的致富路。

下面就从几个具体步骤来分析她是如何实现返乡创业的。

一、寻找商机苗婵娟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当地农村市场对干净、健康、新鲜的农副产品需求量大。

于是,她选择在家乡开办一家拥有自主研发的智能种植技术的农产品销售公司。

并且,为了让自己的农产品更好地脱颖而出,苗婵娟创新地引进了大数据分析和互联网销售模式,为她的农产品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

二、规划奋斗方向苗婵娟着重规划自己返乡创业的发展方向,她心中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带领大路口村的农民一起增收致富、共同发展,并为家乡和社区做出更多的贡献。

她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社会建设,与其他村民一起奋斗着,为家乡带来新的生机。

三、独具匠心的经营策略苗婵娟在经营上也表现出独具匠心的经营策略,抓住消费升级的趋势,推出多款深受市场欢迎的早餐、零食,通过让消费者看到产品的健康程度,顺便润滑心灵,不断扩大了销售市场。

在销售时,她也十分注重服务体验,赢得了一众忠实粉丝。

她的成功不仅在于智能科技的种植,还在于她出色的经营和营销策略。

四、抓住机遇,认真学习苗婵娟知道信息化大势所趋,知道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推进至关重要,因此她积极学习现代化的知识和技能,加入了农业专业组织,利用各种渠道学习了解农产品种植的信息科技新模式,在新模式的推动下,她的农产品得到更好的规律管理和更高效的产出。

五、艰难奋斗,勇于挑战在创业的道路上,苗婵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大大小小的问题层出不穷,但她从未退缩和放弃,勇于面对和解决问题。

她相信,凭借自己的热情和努力工作,她一定会在返乡的道路上前进的更远,更靠近生活的期望,也将带领更多的农民朋友一起迈向创业梦想的辉煌。

企业家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企业家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企业家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材料一:刘强东刘强东是中国知名企业家,京东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他在2004年创立京东,并将其打造成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

刘强东的创业故事中有一个亮点是他的返乡创业经历。

刘强东出生在中国江苏省一个农村家庭,在父母的影响下,他深厚的家庭情感和对乡村的责任感促使他选择返乡创业。

此外,他也看到了乡村市场的潜力和信任度对于乡村消费者的重要性。

他认为农村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因此他决定将京东的线下业务扩展到乡村地区,并开设了农村物流中心和农村电商体验店。

刘强东的返乡创业策略得到了巨大的成功。

通过京东,在中国乡村市场,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同时也为乡村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他的返乡创业事迹被广泛报道,并被认为是中国乡村电商发展的典范之一。

材料二:马云马云是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兼前任执行主席。

他以他的返乡创业事迹而闻名于世。

马云毕业后曾在北京外语大学担任英语教师,然而,他的梦想是建立一个连接中国制造商和全球市场的电子商务平台。

因此,他于1999年创办了阿里巴巴。

然而,在早期的发展阶段,阿里巴巴遇到了许多困难,投资者对他的商业模式持怀疑态度,资金也非常有限。

然而,马云没有放弃他的梦想。

他决定回到自己创业的家乡杭州,并在那里建立他的公司。

他认为杭州是一个适合创业的地方,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通过马云的努力,阿里巴巴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马云的返乡创业事迹激励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那些来自农村地区的年轻人。

他的成功证明了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下,只要有信念和决心,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也成为中国返乡创业的代表人物之一。

总结: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先进事迹包括刘强东和马云。

他们的成功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坚持和创新能力,也为乡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这些事迹激励着更多的人回到家乡,为乡村的发展做出贡献。

农村返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范文(精选14篇)

农村返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范文(精选14篇)

农村返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农村返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范文(精选14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属于事务公文的一种,有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返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返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篇1和许多做农业项目的人不同,景秀大地生态农庄的“庄主”xx,是一名“任性的”80后。

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本来可以靠老爸逍遥快活,他却偏偏选择了当“泥腿子”。

从一开始踏入这一行,很多人就断定他“玩”不了多久。

如今,4年过去了,年轻的他脸庞上满是风霜的痕迹,给了当初质疑他的人有力的回应。

“任性”80后不承父业单干农业——种火龙果20万学费入门买教训春光明媚的4月,站在蔡甸玉贤镇松林村的水泥路上,满眼的蔬果和鲜花,空气中飘荡着甜甜的果香。

一排排农庄规划齐整、错落有致。

这是现在景秀大地生态农庄的样子。

四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湖荒地,杂草丛生。

其实,xx背靠家族企业,父亲的公司还是湖北一家行业龙头企业,接父亲的班就有比普通人高很多的起点。

但是,大学毕业后,他尝试走自己的路。

卖过房子,做过网络,做过营销,还在政府部门上过班。

“后来接触到农业采摘园,觉得这一行大有潜力,于是决定从这一行入手。

”对于儿子“种地”,开明的父亲选择了默许。

“有些喜好是与生俱来的,做过很多事情后,我发现自己热爱土地,最喜欢农业。

”xx对记者说。

为此,他在蔡甸拿下1500亩地,开始打造自己的农庄。

五六年前,他就发现武汉市场上火龙果卖得很好,而且与本地橘子桃子等水果相比,经济效益高很多。

他了解到,正常一亩地火龙果产量可达2000公斤。

于是,xx决定种火龙果。

2011年,他投入20多万元试水,从山东引进红心火龙果。

“火龙果为热带、亚热带水果,我当时考虑,山东冬天的温度比武汉要低很多,在山东能生长按理在武汉也能生长。

”为了给幼苗保温,xx在幼苗上覆盖了4层保温膜。

最新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最新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篇一:返乡农民工创业先进事迹返乡农民工先进事迹长湖岭上春来早岭上刘家农庄好他是一个返乡农民工、家底薄弱、无任何固定收入,为了创业,背上一身债务;为了创业,他使出浑身解数……到深圳做客运,到山东烟台经商,在家乡做装潢……经过数十年的奋斗、拼搏,他被锻炼成了一个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新农民。

再次回到家乡,他决心在农村这块广阔天地里,以新时代新农民的新气魄来创办一番新事业,以引导父老乡亲们共同致富奔小康。

他就是XX县XX乡XX村的XXX,集“XX省科技示范户”、“XX市科枝示范户”、“XX市科普带头人”、“XX县新农村建设带头人”、“XX县科普惠农先进个人”和“XX乡优秀共产党员”、“产业发展标兵”等多种荣誉于一身的新农民。

紧抓机遇大造林常言道:发展农业,一靠科学,二靠政策。

2002年冬,刘子健通过看报、看电视,知晓了国家退耕还林的惠民政策,立即紧抓这一机遇,联合其在皇图岭笔田村的姐夫XXX,通过一系列的法定程序跨乡租得一块为期30年、面积达450亩、名叫胡冲茶场的大荒山作为创业基地。

紧接着,他又在本村的长湖岭上向村租赁30年、面积50亩的荒芜茶场作补充,实施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项目。

为此,他竭尽了家中多年的积累,并采取从信用社贷款及合股筹资办法,当年筹集资金30多万元,雇用2台推土机整地一个多月,后又雇用民工达1200多个工日,全部栽种了良种油茶,成为当时全乡最大的造林户。

尔后,刘子健年年严格按照林业部门的要求,每年精心对油茶林进行2次抚育,使林木长得绿绿葱葱,充满生机。

立体开发重生态林场不仅旨在经济效益,而重要的还在于其生态效益。

刘子健在不遗余力地实施庞大的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工程后,看到长湖岭山上仍有不少荒山秃岭未绿化,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于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于2005年春又千方百计地筹资20万元,将组里的近百亩荒山租赁30年,并积极利用县里的“水保”项目发展“新世纪梨”60亩、砂糖柑40亩。

农民创业的事迹材料

农民创业的事迹材料

农民创业的事迹材料农民创业的事迹材料(精选5篇) 在⽇常学习、⼯作抑或是⽣活中,⼤家都写过事迹材料,肯定对各类事迹材料都很熟悉吧,事迹材料可以很好地体现和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

什么样的事迹材料才是规范的呢?下⾯是⼩编精⼼整理的农民创业的事迹材料(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农民创业的事迹材料篇1 5⽉26⽇,沿汉江旁鱼紫公路紫阳段⾏驶⼀个多⼩时,记者来到⼤巴⼭深处紫阳县“养鸡状元”龙伦增的养鸡场,见到了这个朴实的⼩伙⼦。

在交谈中,⼀连串的来电让他的⼿机响个不停。

⼀会⼉是四川的⽼板打电话订货,⼀会⼉是西安的客商咨询价格,⼀会⼉是某个酒店经理要到养殖基地考察,总之⽬的只有⼀个,那就是冲他养殖的⼟鸡来的。

龙伦增,这位1988年出⽣的农家娃⼤学毕业后,先后在西安、天津的商贸公司上班,⽉薪都在4000元以上。

然⽽,故⼟难离,在外漂泊的⽇⼦更坚定了龙伦增回乡做“新农⼈”的决⼼。

2014年5⽉,带着在外揽下的第⼀桶⾦回到家乡,龙伦增申请了8万元⼤学⽣创业贷款,通过镇政府流转林地1000亩,建起了鸡舍,引进⾸批⼟鸡苗5000只,开办林下⽣态养鸡场,当上了“鸡司令”并注册了公司。

为了提⾼养殖技术,他⼀边通过书籍、⽹络寻求解决办法,⼀边向养殖⼤户、县上及镇上的农技专家请教。

在苦⼼经营养殖场的⽇⼦⾥,龙伦增集⽼板、技术员、⼯⼈于⼀⾝,⼜要给鸡喂⾷,⼜要寻找销路,还要请⼯⼈师傅维护养殖场设施,整天围着鸡仔转,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鸡的出栏,成品鸡销往西安、安康及四川等地。

因为是⽣态养殖,龙伦增也与这些⽼板建⽴起长期合作关系。

去年,四川⼀位客商看好放养的⼟鸡⾁质纯正、味道好,将现存栏的5000只盘厢河⼟鸡全部购买。

于是,龙伦增决定扩⼤⽣产,追加投资50余万元,建起了两个2000平⽅⽶的新圈舍,完善了育雏室、饲料仓库、消毒通道、围栏、⼤门等设施,⼜补栏1万只盘厢河⼟鸡,依旧销售⽕爆。

“作为⼀名当代⼤学⽣,返乡创业⼀直是我的梦想。

返乡农村创业致富典型案例

返乡农村创业致富典型案例

返乡农村创业致富典型案例看看那些返乡创业的案例,学习他们的方法,找到自己的致富之路。

那么下面是分享的返乡农村创业致富典型案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返乡农村创业致富典型案例一湖南郴州“泥鳅大王的科技路桂阳县有个“泥鳅大王,叫李经武。

最近,他遇到了一件大喜事:他正在申报的一项发明专利,被江苏省一名客商看重,开了很大的价钱。

究竟是什么“准专利值这么多钱?近日,笔者来到该县鹿峰街道新澄村采访了李经武。

“现在水质还可以,大家把水里的杂草捞出来,以便进一步保证水质。

李经武正穿着长套鞋在泥鳅塘里和工人们一起捞杂草。

笔者了解到,他养的33亩泥鳅苗马上就要集中捕捞了,现在正是关键时期。

“听说你的"准专利"有人开个很大的价钱,究竟是什么发明值这么多钱啊?笔者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呵呵,这可是我研究了几年的成果,名称叫泥鳅专业饲料。

李经武告诉笔者,这种饲料是为鳅鱼量身订做的,既可以节约饲料成本,又能让鳅鱼长得又快又健康。

2007年起,李经武承包了3亩水塘养殖泥鳅。

几年来,买鳅苗卖泥鳅,效益平平。

在该县科技特派员唐高云的指导下,他的思路豁然开朗,从2009年开始钻研泥鳅催产、人工受精等孵化技术,经过10多次失败,当年攻克了孵化难关,掌握了先进的孵化、育苗技术。

李经武并不满足。

养殖泥鳅5年来,好钻研的李经武前前后后一共拥有了泥鳅催产注射固定套、鳅苗捕捞装置、泥鳅种苗孵化池等六项专利。

在竞争激烈的养殖业中,这些专利的取得让老李的泥鳅养殖之路越走越宽。

“我的盈利方式主要是靠卖鳅鱼苗和技术,只有在养殖技术上不断进步,在提高鳅苗成活率上下工夫,事业才能越做越大。

李经武说,“科技就是生产力,今年我可以卖出1.5亿尾鳅苗,产值在300万元左右,赣州、衡阳等地147家养殖户慕名而来买苗子,就是看中了我的养殖技术和鳅苗成活率高。

如今,李经武与本县和外地的187户养殖户签订了长期供苗合同,带动养殖面积1700余亩。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创办的这个养殖场年可获利60万元,他就是阳新世华养殖场董事长陈世华。

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事例

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事例

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事例农村青年大多数向往城市,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就业。

以下是一些青年返乡创业就业的事例。

1. 李大伟:种植核桃李大伟是一位90后,他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到家乡山东省临沂市临港区创业。

他发现该区域的土壤和气候适合种植核桃,因此他租下了一块土地开始种植核桃。

经过两年的努力,他已经拥有了2000棵核桃树,并且开始盈利。

他计划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将核桃销往全国各地。

2. 王小明:开农家乐王小明是一位80后,他在广州市工作了十年后决定回到家乡湖南省华容县创业。

他选择开办农家乐,因为他认为该县的自然环境和风景很适合开农家乐。

他花大量时间和资金进行装修和改造,使农家乐更加舒适和美观。

现在,他的农家乐在周末很受欢迎,每个月的收入都在不断增加。

3. 张小红:开办土特产店张小红是一位85后,她在北京市工作了五年后决定回到家乡河南省夏邑县创业。

她发现该县的土特产很有市场潜力,因此她决定开办土特产店。

她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寻找好的质量和价格的土特产,她的店里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土特产,包括地瓜薄片、麻辣豆腐干、河蟹等等。

顾客来自全国各地,她的销售额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4. 李小鹏:养猪5. 王小丽:开办农民合作社王小丽是一位90后,她在上海市工作了三年后回到家乡山西省太原市创业。

她决定开办农民合作社,因为她认为该区域的农产品很不错,但缺乏专业的销售渠道。

她花费了很多时间和资金组建一支专业的销售团队,他们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她的合作社已经有300多名成员,他们共同合作,使自己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以上这些青年的例子充分说明,青年返乡创业是可行的,尤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更加适合创业者。

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家乡创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带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

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通用7篇)

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通用7篇)

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通用7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1xxx、女、汉族、生于1972年7月,镇村返乡女农民工。

2011年9月,她本着回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宗旨,从山东返回老家创业。

通过了解近几年的各项惠民政策、实地考察、探索、镇政府的帮扶,借助村的天然优势,她的养殖创业项目大获成功,影响了附近群众创业的热情,带动了大家共同致富。

两年来该她多次获得市、妇联表彰。

一、毅然决然回乡创业她在外打工年头不算短,工资待遇也相对丰厚,但她始终抱着一颗自主创业的心。

她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就很难对外面的世界有归属感。

当初外出打工是因为经济实在困难,而在外这么多年也多少有点积蓄,面对回乡创业的艰难和经济上的危险,她拒绝了家人的劝说,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家乡。

她说:“在外干得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家好!我能在外面干出色,就能在家里干的更出色!”二、开拓思维肯干肯钻创业之路,且坚且险。

刚回到老家的她,面对自己要从事的项目一无头绪,以前的固定收入没了,好不容易找到好项目,却又缺技术和门路,最初的创业尝试经历了多次失败,但她越挫越勇,每天都到村里的图书屋看书学习,通过图书屋的电脑上网查资料、寻高人解惑。

为了解决饲料草的种植问题,她更是四处奔波,劳心劳力。

她创业成功,政府的政策扶持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她自身开阔的眼界和肯钻肯干的精神,才促使她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创造了属于她的事业。

三、辐射全村惠及他人“做事业不是一个人,没乡亲们帮衬咋行?我一家富起来不算啥,要大家都跟着我一起富才是真成功!”她的养羊场从最初的100只,发展到现在的小屋寒羊、波儿山羊近500只,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投资150万元,建有标准化羊圈,功能齐全。

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案例

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案例

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案例创业不一定要往北上广深那扎堆,现如今互联网那么发达,只要用心到处都有机会,于是有些人选择了回乡创业。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案例相关文章。

案例1: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结硕果朴席镇塔影村朱庄组的朱守军、朱守勇兄弟俩被村民们称为“慈善家”,两人在年轻的时候随父亲远赴香港艰苦创业,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他们情系家乡,一直捐款帮助父老乡亲。

近年来,朴席镇把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回报家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日程,千方百计为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铺路搭桥,提供服务平台,扶持他们做大做强。

在外创业心系家乡捐款献大爱朱守军、朱守勇15岁就随父亲远赴香港,凭借勤奋和干劲,在香港建立了自己的美发、沐浴连锁公司。

父亲患癌症去世后,朱守军兄弟俩回到塔影村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村里的癌症病人。

“看到村里的老人得了癌症,我就想起父亲患病时的痛苦,决定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帮助他们。

”朱守军表示,每年他都会拿出20万元来关爱癌症病人。

这只是朴席镇在外人士回报家乡的一个缩影。

朴席镇是劳务大镇,改革开放以后,陆陆续续奔赴全国各地从事沐浴业的农民有上万人。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下,这些在外人士回报家乡奉献社会的心情急切,爱心浓厚,涌现出一大批“慈善家”、“爱心人士”,他们为朴席镇的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困难群体捐款、捐物,为村、镇办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朱守军兄弟俩就是其中的代表。

鼓励返乡创业,致富带乡邻近几年,朴席镇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全力做好返乡创业这篇大文章。

几年来,朴席镇张贴发放返乡创业倡议书千余份,召开各级回乡人员座谈会100余次,走访在外创业人才200余次,让越来越多的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了解返乡创业的环境和条件。

通过不断加强与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联系,返乡创业频结硕果。

土沟村村民雷金海一直在外务工,深知背井离乡的艰辛,在得知近年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大力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后,毅然回乡创业开办企业,带领乡邻走上致富路。

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精选20篇)

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精选20篇)

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事迹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精选20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11971年出生的刘小燕原籍广东肇庆,1993年她为爱远嫁到了古井镇文楼新坑村,成为了当地的外来媳妇。

结婚之初,夫家家境清贫、生活艰苦,刘小燕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挣的微薄薪水来养家。

1996年刘小燕和丈夫用多年来外出打工的积蓄承包了8亩甘蔗田,正式开始了与甘蔗同甘共苦的日子。

一开始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对甘蔗的生长习性不了解,第一年他们连投下的成本都亏了。

面对这巨大的挫折,刘小燕和丈夫没有放弃。

没有资金,他们厚着脸皮向肥料店赊肥,等甘蔗收成卖出之后再还钱;没有经验,他们就积极往别人的甘蔗田上跑,看别人怎么种,虚心请教,如果碰到其他种植难题,他们就自己去书店买相关的书籍回来学习。

凭着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在交了连续亏损四年的学费之后,他们的甘蔗田从当初的8亩扩大到23亩,2003年再次扩大到45亩,一直到现在的50多亩,他们还充分利用甘蔗田周边的小块土地来种植新会柑,多样化的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年产值超过几十万元。

另外,刘小燕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做起了甘蔗北运的工作,为附近的种蔗农户提供了广阔的销路和市场,没有车就自己去联系车队,没有熟人帮忙就自己北上联系想代理甘蔗批发的客户,经过几年的市场勘察和开发,他们一年收购的甘蔗超过了400万斤,每年为他们带来了40多万的收入。

2009年他们用种甘蔗挣到的30几万建了90几平方的二层小洋楼。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刘小燕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甘蔗种植大户。

现在,她的甘蔗田有53亩,亩产甘蔗1.5万斤,年产值达50多万元,而她的南蔗北运收购队辐射了古井镇十几户蔗农,为他们甘蔗的销路问题找到了很好的解决途径。

返乡就业示范主要事迹

返乡就业示范主要事迹

返乡就业示范主要事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返乡就业示范主要事迹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外出打工,而许多人在外打拼多年后开始意识到返乡创业的重要性。

返乡就业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许多人也开始关注返乡创业的成功案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返乡就业示范的主要事迹。

让我们来看看某村村民王老师的故事。

王老师曾经在城市打工多年,积攒了一些经验和资金,他意识到自己可以在家乡开设一家农家乐。

经过市场调研和资金筹备,王老师成功开设了一家别具特色的农家乐,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

王老师的农家乐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还促进了当地农产品销售,为村民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让我们看看某村的年轻人小明的故事。

小明本来在城市一家公司上班,但生活压力大,加之对家乡的留恋,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创业。

在家乡,小明发现当地农产品品质优良,但销售渠道有限。

于是,他建立了一家电商平台,将当地农产品推广出去。

通过网络销售,小明的农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不仅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还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的收入。

让我们看看某村村委会主任李书记的故事。

李书记在外工作多年后,意识到家乡的乡村振兴工作亟待推进。

他积极参与村里的农业合作社建设工作,带领村民种植优质农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将当地特色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

李书记通过振兴当地农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以上这些返乡就业示范的主要事迹,充分展示了返乡创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创新,他们成功地在家乡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创业项目,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帮助了许多村民实现了就业梦想。

返乡就业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互补和共赢。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关注返乡就业,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0字】。

第二篇示例:返乡就业示范主要事迹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返乡创业事迹(精选5篇)

返乡创业事迹(精选5篇)

返乡创业事迹(精选5篇)返乡创业事迹【篇1】在外打拼多年的汪元龙始终有个家乡情结,总想回到家乡创事兴业,为家乡的发展做些贡献,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成行。

受金融大气候影响,他在上海、武汉经营的建材业务受阻,便毅然将发展眼光投向家乡,想回乡创业。

镇、村党组织得知情况后,根据他在__县城利民路有门面房的实际情况,积极为汪云龙同志服务,在发展上出谋划策,提供卫生许可证的领发、电话网络手续的申请办理等方面的服务,镇领导多次与他联系,鼓励他返乡创业,坚定他回乡发展的信心。

在镇、村党组织鼓励帮助下,经过两个多月的紧锣密鼓的筹办,1月1日总投资70余万元的云龙大酒店正式营业。

酒店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带动家乡25人就业,其中有返乡农民工6人。

如今汪云龙的大酒店逐渐步入了良性的运营轨道,生意越来越红火。

返乡创业事迹【篇2】宽敞的大院内放养着一大群体型健壮的藏香鸡,林周县卡孜乡托门村恰西组林周霞晰畜牧养殖有限公司里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回乡养鸡创业的女大学生扎西白珍在今年将原本只有50平方米的养鸡场扩建到了1000平方米,她计划在今年提高土鸡的养殖数量、增加产品品种让公司盈利翻番。

现年31岁的扎西白珍毕业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林业技术。

大学毕业后,扎西白珍曾在拉萨市的一家保险公司任职,虽然在保险公司工作有着较好的前途,但在扎西白珍心中始终有个梦想,那就是能够回乡创业,为自己的家乡作贡献。

扎西白珍最终选择了回乡创业。

靠着父母资助她的10万元和申请到的5万元大学生创业补助资金,扎西白珍把本土养殖藏香鸡的优势与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相结合,于12月创立了林周霞晰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踏上了创业之路,现公司存栏藏香鸡已多达200余只。

扎西白珍告诉记者,她在内地考察期间发现内地养鸡场都修建了鸡棚,所有鸡都关在铁棚里进行喂养,关养的鸡虽然长势较快,产蛋率也较高,但鸡蛋的大小、口感、营养价值都和生态鸡有着很大的区别。

乡村振兴领域创业事迹

乡村振兴领域创业事迹

乡村振兴领域创业事迹《返乡青年小李的乡村振兴创业路》在咱们村啊,有个叫小李的年轻人,可真是了不起。

前几年,他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咱们这个小村庄创业,现在可是村里的名人呢。

小李回来后啊,就想着要改变咱们村的传统种植模式。

以前咱们村就种些普通的农作物,产量不高,挣不了多少钱。

他就想搞特色种植,经过考察,他决定种草莓。

刚开始的时候,困难可不少。

首先就是资金问题,要租地、买草莓苗、建大棚,这都得花钱。

他家虽说有点积蓄,但还是远远不够。

小李就到处找亲戚朋友借钱,还去银行申请了贷款。

那时候,他的压力可大了,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除了资金,技术也是个大难题。

他之前对种草莓也只是一知半解。

于是,他就跑去别的草莓种植基地学习。

人家可不会轻易把技术都教给他,他就只能一边打工一边偷师学艺。

有时候为了学到一个小窍门,他得在大棚里忙活一整天。

好不容易种上了草莓,又遇到了病虫害。

看着那些生病的草莓苗,小李心疼得不得了。

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到处请教专家,上网查资料,自己在大棚里做实验。

经过不断的努力,他终于掌握了一套防治病虫害的好方法。

到了草莓收获的季节,那可真是让人高兴。

他种的草莓又大又甜,一上市就特别受欢迎。

他不光在本地卖,还通过网络把草莓卖到了全国各地。

这一下,村里的人可都看到了希望。

小李还不忘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他把自己的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还成立了一个合作社,带着大家一起种草莓。

以前咱们村很多人都出去打工,现在不少人都回来跟着小李种草莓了。

大家的收入比以前高了很多,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村里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破破烂烂的,现在因为有了草莓产业,修了路,建了新房子,整个村子都变得生机勃勃的。

小李的创业事迹啊,真的是给咱们村带来了希望和活力。

他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咱们村乡村振兴的火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返乡创业典型事迹
压不垮的养鸡创业女强人
2021年,第一次创业不到一年,她遭遇火灾,刚刚起步的养鸡场化为灰烬,损失近七十万元。

当很多人认为她会从此一蹶不振的时候,她却借款东山再起,再次将养殖场办得
风风火火。

祸不单行。

2021年,大雪封山,鸡蛋滞销,蛋鸡死亡。

她又未能幸免,损失三四十万。

再次起航的创业路依然荆棘。

十年创业,两次全军覆没,并未把这位35岁的女人吓倒,摔倒后的她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前行。

带领村民致富,让乡亲们脱贫,是支撑她一路走来的信念。

她相信,明天
会更好。

打工“偷师”
1995年,由于家贫,为寻求更好的生活,16岁的李国会离开家乡筠连县高坎乡红旗村,与同乡一起外出打工。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宜宾某餐馆当服务员,当时每个月只有
160元的收入,但这让从大山里走出的李国会颇为欣喜。

随后,她又去过新疆摘棉花、卖
衣服,还辗转到河北等地打工。

按照她的话说,只要是一般打工妹所从事过的工种,她基
本都做过。

但是,一想到贫穷的家乡,对于出门那天起就暗暗下决心要闯出一番事业的李
国会而言,打工不是办法,创业才是目标。

一直寻找项目的李国会,在一次偶然回筠连时发现,筠连市场上的鸡蛋比乐山市要贵
四五毛一斤。

原来,当时筠连市场上销售的鸡蛋是从乐山运过来的,由于运输成本的问题,单价自然要比乐山市场上贵。

筠连县高坎乡可以搞养殖吗?这个疑问在李国会心中开始生根。

1998年,李国会开始
到乐山当时比较大的一家蛋鸡养殖场打工。

在此期间,她对养鸡的每个环节认真学习,一
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请教养殖场里的专家,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她基本掌握了从选鸡苗、饲养、到销售整个流程的技巧。

“养殖场里吃点苦,才能更好的学到东西。

”在李国会看来,“偷师”的那段时间会
比较累,但是一想到鸡蛋这个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她总是能坚持下来。

这一学,就是三年。

一场大火
2021年,李国会和丈夫回到筠连县高坎乡,准备在这里开办养殖场。

当时,他们的存款只有4.6万元,连修厂房的的资金都不够。

遂向亲友借款,厂房建设之初,打地基、搬
砖头、扛水泥等活路,李国会都要和丈夫亲力亲为。

2021年,高坎乡鸿运养鸡场成立,随后李国会一次性购买了5000个蛋鸡,修厂房、买蛋鸡、购鸡笼,一共花了25万元,其中二十余万元全部来自借款。

李国会本想大干一场,早日将借款还清,一开始的时候也还顺利,第一个月就挣了几万元。

但是,一场大火将她打回了“原形”。

2021年,由于管理不当,一场大火将李国会的养殖场付之一炬,加上蛋鸡和鸡蛋,损失约七十万元,所幸的是,并未造成人员受伤。

当时,李国会和丈夫在宜宾跑销售,等回到养殖场时,看到苦苦经营的希望瞬间化为灰烬,她心疼极了。

看到眼前的一切,李国会的丈夫一下子晕在方向盘上,她的母亲抱着她失声痛哭,倔强的李国会强忍泪水,心里一直不断的在提醒自己,不能倒下。

现在回想起来,李国会说,如果只为自己着想的话,她完全可以和丈夫回到乐山打工还债。

但是,一想到村民们没有脱贫的技能,她就坚持了下来。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走向希望。

在大多数人以为她从此倒下的时候,李国会选择了坚持。

一场大雪
2021年,李国会再次借款创业。

这一次,就像回到了原点一样,她购买了5000个蛋鸡,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她再一次获得了成功。

不少村民看到她的成功后,纷纷开始和她合作,也搞起了养殖。

2021年,李国会一次性购买了一万只蛋鸡,由于市场好,一度还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

2021年,李国会再次购买8000只蛋鸡。

此时,她的养殖场已经达到了2.8万只蛋鸡的规模。

以1万只蛋鸡每天生9700个鸡蛋计算,除去所有开支,1个鸡蛋有0.2到0.4元的纯利润,最高值的时候可以到到0.5元的利润。

一个月的利润有七八万元。

按照这个节奏,一年的时间,李国会就能还清债务。

没想到,一场大雪,再次将她的梦打碎。

2021年,筠连降雪时间比往年都长,大雪封山,李国会的数万只鸡蛋无法销售出去,加之天寒,不少蛋鸡相继病死。

这一次,她损失了三四十万。

面对这样的失败,她再次选择坚强。

领路致富
2021年,李国会选择了第三次创业,并获得了成功。

村民们看到了李国会的成功,有12户村民参加了她组织的免费培训,一个多月后,李国会还帮村民把鸡苗订好。

当时,她给村民一只鸡垫了10多块钱。

高坎乡红旗村村民李永才说,李国会的养殖技术和当地的养鸡技术不一样,她的养鸡技术是科学性的养鸡。

小鸡出壳以后要给它育苗,还要注射疫苗。

过去养鸡,长到一斤到两斤左右就会死,村民们现在用她教的技术,小鸡的成活率提高了不少。

除了将技术毫不吝啬的传授给了当地村民,在资金、营销上,李国会也给予了当地百
姓极大地帮助。

在公司的带领下,以村民入股的方式统一喂养、统一入股、统一销售、入
股分红。

同时,不少村民还在李国会的养殖场打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喂鸡、打扫鸡棚,工作时
间5个小时左右,每月的工资1600元还包吃住。

在挣钱的同时,还可以照顾家里,这比
在外打工强多了。

2021年,李国会和朋友合资注册了腾龙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事业的发展开始大步向前。

目前,她养殖蛋鸡规模达到了三万只,带领村民养殖蛋鸡约为十万只。

去年,她的鸡蛋销
售达到了180万元。

今年已经有不少村民打电话告知她,过年就结束打工生活,回乡跟着李国会搞蛋鸡养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