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49---19560)

合集下载

中国建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中国建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中国建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中国建国的时期,也就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

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经济建设的初期阶段,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绩。

本文将探讨中国建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并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一、经济重建和社会主义改造在建国初期,中国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许多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都严重受损。

新中国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经济重建和社会主义改造。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首先,中国推行了土地改革和农村合作化运动,使农村的生产力得到提高。

这使得农民有了更多的土地和劳动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中国进行了国有企业的全面改造和发展。

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使得许多私人企业转变为国有企业,并通过国家计划来管理和调控经济。

这为中国经济的集中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中国实行了对外贸易和国际合作的开放政策。

通过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合作,中国得以获得外部资源和技术支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二、重点发展工业和农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把重点放在了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上。

在工业方面,中国通过建设大型国有企业和重点产业,如钢铁、煤炭、化工等,快速发展工业生产。

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农业方面,中国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如实行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推广高产种植等措施,以增加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产量,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三、解放思想,推行改革开放中国建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计划经济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扰。

为了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

首先,中国解放了思想,开展了以大庙之歌为标志的反对「共同体意识」的运动,并敦促人们积极发展生产力,追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其次,中国推出了一系列的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从此开启了全新的发展历程。

经济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恢复和重建(1949年-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广泛的经济问题,例如国内战争的影响和经济基础的严重破坏。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土地改革、国营企业的建立和农业合作化。

这些政策为恢复和重建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是新中国的一项核心任务。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重点放在了国有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上。

政府实行了生产资料的全面公有制,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合并和整顿。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确保国家的经济独立和自给自足。

第三阶段:大跃进和人民公社(1958年-1961年)大跃进是一个极为重要而也具有争议性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推动了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旨在加速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由于过分激进和行政措施不当,这一政策导致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包括粮食产量的大幅减少和人为制造的饥荒。

第四阶段: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和混乱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政府的重心从经济发展转移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斗争上。

经济建设几乎停滞不前,国家陷入了混乱和动荡。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自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并开始引入市场经济原则。

这些改革的目的是推动经济的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中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包括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的工业和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外商投资的放松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使得中国的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从农业到工业,从服务业到高新技术领域,中国的经济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经济处于一片破败之中。

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和内乱,国民经济基础被严重破坏,生产力水平极低,人民生活水平极度落后。

同时面临着外部封锁和压力,新中国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

在毛泽东思想的引领下,中国经济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渐发展壮大,开启了中国经济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化经济转型的新时代。

从1949年到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进行发展。

政府开展大规模的国家建设,重点发展工业生产,发挥国营企业的作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1956年,国家颁布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旨在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国家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快速增长。

重点投资发展轻工业和重工业,加快国家工业化进程,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基础。

同时在30年代的张八十方案基础上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引导农业生产技术革命,农业生产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

1958年到1961年期间,中国开始了大跃进运动,组织大规模的人民公社,试图通过超越国外发达国家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由于管理及时性等问题,导致了一系列的负面严重影响,如粮食生产下降,大虾荒等,给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960年代初期,经济形势出现严重危机,国家财政陷入困境,甚至出现过倒闭风险。

不过,在政府的有力干预下,国家逐渐从危机中恢复,并逐步找到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向。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开始开展市场经济改革,放弃了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推行了市场化改革、开展外向型经济活动。

这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途径,经济发展迎来了新气象。

在这个时期,中国实行了外向型经济战略,吸引外资、引进新技术,开展国外市场的合作与贸易,拓展国内市场。

如此一来,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加速了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带动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21世纪初期,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下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史

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史

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史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史:一、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这段时期主要是恢复长期战乱对经济的破坏。

这段时间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同时进行土地改革,实际上承认农民土地私有等等。

这段时期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打下最初的基础。

二、1953年~1958年,这段时期主要是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分为两大部分,其一,在生产力角度上,优先发展重工业。

这就增强了基础工业的实力;其二,在生产关系角度上,实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

比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之类的。

三、严重失误时期(1958~1976),这段时期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大跃进,大办工业、农业,在生产力上急于求成,人民公社化运动,大搞平均主义,在生产关系上急于过度,结果导致了三年经济困难。

第三部分是文革时期,第二部分是介于一三两部分之间的一部分,这段时期中央采取了一些政策,调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政策之不合理之处,取得了一些成就。

四、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

其一,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这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行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基层(如农民、企业)的积极性,第二阶段,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二,进行对外开放。

比如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区、开放浦东之类的,这有利于引进外资+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扩展资料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新中国的成立承担着双重的历史任务:一、尽快地使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中摆脱出来,结束旧中国四分五裂、连年战乱的局面,使我国变为独立统一和强盛的国家;二、改变所面临的整个国家一穷二白、国力衰退、积贫积弱的面貌,迅速发展生产,建立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成为强大和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上述任务有的在前三十年已经完成,有的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取得巨大成效。

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49---19560)

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49---19560)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互助组合并为农业社(1954)
互助组 初级生产合作社 高级生产合作社
农业社的农民在分粮
山西省太原市手工业者 举行庆祝合作化的游行
毛主席接见参加手工 业合作社的老艺人
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实行公司合营后, 私方举行大会,欢迎公方代表进厂。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了公司 合营的新厂牌,职工和经理 互相祝贺。
怎举办?
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措斲
1、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社会主丿国营经济
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3、合理调整工商业 4、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 5、土地改革(农村)
1.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社会主丿国营经济建立的来源、作用 国民政府的财产官僚资本 来源:
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作用: 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 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08广东)28.(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救 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丿, 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l)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 中国式革命道路。l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5分) ①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的中国式 革命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走一条由新民主主丿革命到 社会主丿革命的道路,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②l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的建设成就有:一五计划时期工 矿业建设成就尤为突出,主要有鞍山钢铁3大工厂、长春第 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为我国开始改 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丿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历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困境。

多年的战争和内战使中国的工业基础几乎完全被摧毁,农业生产也严重受到破坏。

为了重建经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实施。

这个计划主要集中于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

通过国有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新中国迅速恢复了失去的工业基础。

在这个时期,中国建设了大量的工厂和企业,增加了工业产值,提高了工业品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农村改革政策,鼓励农民提高生产力。

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技术进步使中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人民开始逐渐摆脱了经济困境,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70年代,中国进一步推进了经济改革。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和技术,开展对外贸易,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通过放宽对市场经济的限制,中国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1980年代末,中国进一步深化了经济改革,实施了去农村包围城市,逐步扩大内需的政策。

这一政策推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持续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

进入21世纪,中国继续坚持推动经济发展。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中国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和金融科技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也迅速增加,成为全球贸易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也对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包括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推进人口控制等。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最新)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最新)
导入新课: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 社会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前期,党的主 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巩固政 权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回顾中央人民政府 为巩固政权所做的努力,说明人民民主专政 政权的巩固是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前 提条件,而要从根本上巩固政权,还必须恢 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一步为政权的巩固奠 定坚实的基础。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
农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工矿企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劳动模范: 孟泰、耿长锁
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结果: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意义: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工业生产 1949 农业生产 1949
粮食 总产量:1.1亿吨 人 均:209公斤 -
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十分险恶、 大批投击分子在金融,物资等 领域大肆从事投机活动,对新 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 稳定构成了巨大危胁,中央人 民政府果断决定,对投击分子 进行严厉打击,在各地逮捕和 惩治了一批大的投机分子。这为 稳定市场物价、巩固人民政权和 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都起到了积 极作用。
图为上海市将一批投机商押送 到上海地方法院看守所的情况。
问:为稳定物价,政府与投机 倒把分子进行了哪两大“战 役”?毛泽东如何评价它们?
-
1950年6月的一天,为了稳定物价、 打击投击奸商,上海市政府出动 部队,查封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这 个金融投机的大本营,逮捕和惩 办了金融界的首要投机倒把分子 230多人。
图为查抄上海证券交易所、 逮捕金融投机倒把分子的情形。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主要经验: 6、中国共产党注意自身建设,开展整风、
整党,有力地加强了党对恢复国民经济工
作的领导。(1949年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

第一次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1951、9)
不能忽视和粗暴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为 了帮助农民克服在分散经营中的困难,必须提倡“组织 起来”,发挥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是 建立在个体经济(农民私有财产)的基础上的,其发展 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
《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强调:

6、制定“边打、边稳、边建”的经济方针和
进行有计划的重点建设
“边打、边稳、边建”方针:
战争第一;
第二是维持市场;
第三才是带投资性的支出(经济文化建设事业)
进行有计划的重点建设:
一是水利 二是铁路交通 三是短缺的动力和原材料
亿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第一讲 建国初期国民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二、稳定经济形势的主要措施 三、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1、建国初期的形势
有一部分民主革命任务还没有完成;
但最大的考验在于进城后,如何领导经济工作,
恢复和发展生产。
建国初期面临严峻的财政经济困难:
误的。” “必须组织生产的、消费的和信用的合 作社,和中央、省、市、县、区的合作社的领导 机关。这种合作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无产阶级 领导的国家政权管理之下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
经济组织。”
发展农业互助合作的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是限制农村个体经济的发展,加强农 业生产的互助合作组织,把互助合作组织提高 一步(东北局、山西省委); 另一种意见是主张暂时不要限制,在农民个体 私有制基础上发展劳动、信贷、供销合作组织,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财政收入(小米) 151.5
财政支出(小米) 288
建国初期人民币发行额度图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人民币发行额 1948年底 0 1949年11月 100倍 1950年2月 270 倍
建国初期物价上涨指数图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48年 1949年 12月 1月 100 153

第一次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1951、9)
不能忽视和粗暴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为 了帮助农民克服在分散经营中的困难,必须提倡“组织 起来”,发挥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是 建立在个体经济(农民私有财产)的基础上的,其发展 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
《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强调:
*在全国各地,有领导地大量发展劳动互助组; *在群众有比较丰富的互助经验并有比较坚强的领导骨干 的地区,有重点地发展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在农民完全同意并有机器条件的地方,可试办少数社会
主义性质的集体农庄。
《决议》注意批判两种错误倾向:即消极态度和
急躁态度。
这是正确的、稳妥的。 但在下发《通知》中,也传递了一种紧张信息, 要求全党要把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

主要经验:
3、掌握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按客观规律 办事。

主要经验:
4、国营经济掌握经济命脉,集中统一管理 财政经济。

主要经验:
5、重视疏通流通渠道,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活跃城乡物资交流。(1950年投放货币,
下乡收购农副土产品;1951年活跃城乡交
流;鼓励私营商业资本长途贩运,深购远
销;恢复交通)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历程新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这标志着自那时起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多次起伏,并逐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下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历程的概述。

第一阶段:战后恢复和重建(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废墟满目、物资匮乏的严峻局面。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包括土地、国有化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等,以恢复和重建战争破坏的经济。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致力于恢复农业生产、重建基础设施和复兴国家工业。

第二阶段: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恢复和增长。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农业合作化、国有化和重点工业发展等,以推动全国性的经济建设。

这个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加速。

第三阶段:大跃进时期(1958-1962年)大跃进是在农业和工业领域进行大规模集中化和集体化的一次经济和社会实验。

然而,由于计划不合理和过度集中的政策措施,这一时期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导致了农业和工业生产水平的下降,以及数百万人的饥饿和死亡。

第四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混乱。

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和政治斗争导致了生产力的严重浪费和破坏,对经济有害的影响持续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第五阶段:开放和现代化建设(1978年至今)开放政策的实施从1978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阶段。

这个阶段,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积极效应的经济政策,并开放了经济对外合作和贸易。

这些政策包括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国有企业、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政策等。

这些举措使得中国经济得以蓬勃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

经济和开放政策还带来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实现了数以亿计人口的脱贫。

中国的制造业向全球输出,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资本与技术吸收也不断增加。

1949年-1956年中国经济

1949年-1956年中国经济

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股份制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土地经营 个体经营,集体互助 初级社,集体经营 高级社,集体经营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领域的生产关系经历了多次变革,生 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能够确切反映上述变化的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 C.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 D.集体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在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过 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创举有( ) ①用逐步过渡的形式改造个体农业和手工业 ②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和平赎买的政策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 实行土地改革 ④用暴力方式将生产资料的私有改造成公有
①②
时 间 1953—1954 1953—1954 1955—1957
A.文章极力宣传“人民公社化”运动 B.“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 C.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D.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业生产合 在改造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 作社,入社农户达1.1亿,占农户总数的96.3%。但 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 是……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 划一”。对一部分 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 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 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出现破坏农具的现象。
1956年12月,毛泽东在约见民建、工商 联负责人的谈话中指出:现在国营、合营企业 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私人可以开厂,可以开私 营大厂,订条约,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 资二十年、一百年不要没收,可以开投资公司, 并提出了“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 义”的重要思想。他把这称为“新经济政策”。 这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中所有制结构的问题的 重要突破。

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49---19560)

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49---19560)
一五计划时期工矿业建设成就尤为突出主要有鞍山钢铁3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为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丿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丿工商业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丿工商业改造斱式项目目的意义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合作化途径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不发展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发展生产力)
1953年 过渡时期总路 线 内容: 一化三改造
工业化是根本目标 一化 发展生产 “一体两翼” 力 三改 变革生产关 同时 并举
系 为什举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材料: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丿国家,工业 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积 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 是一个需要十年乀丽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丌能走这条 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 以必须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亊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1949-------1956
全面建设社 文革 49 过渡时期 56 会主义时期 66
76
徘徊 时期 78
改革开放新时期
③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准 备 和 启 动
②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① 新 民 主 主 义 社 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曲折和延误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重振和辉煌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53-1956年)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年)

1949到1976经济发展叙述

1949到1976经济发展叙述

《1949到1976经济发展叙述》一、背景1949年至1976年间,我国经历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这一时期被称为我国新我国成立后到结束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和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今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初期经济重建(1949-195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战争破坏和国民经济崩溃,国家面临了诸多挑战。

在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建和发展经济的政策,例如“一五”计划,重点发展工业和农业生产,以实现国家经济的快速恢复。

此时期,我国尝试建立起自己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经济结构。

三、经济建设先行(1957-1976)在1957年至1976年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国家开始实施“”计划,重点发展重型工业,以加快国家工业化的进程。

农业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发展,通过合作化、等措施,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然而,由于计划的过度激进和失误,导致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使得我国经济陷入了危机之中。

四、改革开放的崛起(1976年)1976年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推动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包括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等。

这些改革措施逐渐改变了我国经济的面貌,使得我国成为了如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五、个人观点在我看来,1949年至1976年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

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了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壮大。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之后,我国在的改革开放政策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六、总结1949年至1976年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有所作为的历程。

经历了初期的艰难和困苦,到后来的改革和开放,我国取得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成果。

正是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为我国今日的强大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上述文章中,我们回顾了1949年至1976年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从初期的重建到改革开放的崛起。

高中共和国经济发展历程

高中共和国经济发展历程

高中共和国经济发展历程高中《共和国经济发展历程》课程通常会涉及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 新中国的成立与初期经济恢复(1949年以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战争造成的破坏和国民经济的重组。

1950-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实现土地制度的变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 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8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试图加速经济发展,但由于政策失误和自然灾害,导致经济困难和社会动荡。

1960年代初,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恢复和发展经济。

3. 改革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以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政策启动,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19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先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98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1990年代以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0年代,市场经济成分逐步扩大,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对外开放扩大。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21世纪以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采取积极措施,实施刺激经济的政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包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高中课程中还会涉及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政策、重要事件、以及对于经济改革与发展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成就和挑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历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宣告成立。

在经济方面,新中国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包括基础设施缺乏、经济结构落后、贫困人口众多等问题。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实行了全面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的管制和调控。

这种体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国民财富的公平分配,并且带领中国迅速恢复经济,在短短的时间内摆脱了贫困和落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1958年至1961年的大跃进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困境。

这一计划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一系列问题,同时也导致了大规模的饥荒和人员伤亡。

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表现出不稳定和不确定的迹象,直到1970年代初期,经济才恢复稳定,大力提高工业化水平和实施向农业现代化的转型。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1978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了经济改革的思想,将经济的重点转移到改革开放上。

中国逐渐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使市场经济逐渐成为主导。

国有企业必须遵守市场规则,并在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保持了较高速度增长,并对世界贸易有着重要影响。

自1978年以来,中国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面对着数百万失业的困境,中国开始转向服务业、零售业和科技发展而不是过度依赖出口。

到2004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其GDP增长率高达9.9%,虽然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导致中国国内经济停滞,但是以8.7%的增长率复苏。

现在,中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先进的市场机制和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虽然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地位显著,但中国仍需要不断发展,以应对从国内腐败到环境恶化等方面的挑战,同时努力实现转型和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949年-1956年中国经济-文档资料

1949年-1956年中国经济-文档资料

19.1%
71.8%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 限制和改造的策略,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 销代销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年份\ 比重
国营经济
合作社 经济
公私合营 经济
资本主义 经济
个体经 济
1952
19.1%
1,5%
0. 7%
6. 9%
71.8%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 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 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 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二、工农业生产状况:
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 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人均产量 钢产量 发电量
中国(1952 美国(1950 年产量) 年产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 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 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 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 恋恋不舍。”上述材料说明
A.文章极力宣传“人民公社化”运动 B.“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 C.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D.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经济建设的曲折与发展

经济建设的曲折与发展

失误: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三: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力水平相适应。
启示二: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
三年经济困难 59-61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66------------71-----------73----------75----------76
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 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 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 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 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 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 要进口的国家。
(二)工业化的起步——第一个五年计 划(1953-1957)
(三)三大改造(1953-1956)
1、内容: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实质: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 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 建立
二、探索与失误(56-66)
启示一: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从国情出 发,正确分析国内 主要矛盾。
中共八大 正确: 1956
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
(5)影响:
使“左”倾经济思想在经济领域更加膨胀,出现 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必修二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
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 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80分) 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 0分) 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 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
爆 发
周 恩 来 进 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从史出
第一,对二资产阶级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丿的斱法,有 偿地而丌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丌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 有制。第事,要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工作安 排。第三,丌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丼权,幵且对二他们中间积 极拥护社会主丿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亊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 物给予恰当的政治安排。 ———《关二资本主丿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 这些规定反映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什么策略、 方式、步骤?你如何理解国家的这些规定?有何意义? 策略:利用、限制、改造 方式: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 步骤: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这些规定适应了当时的国情,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从而 保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比历史最 高年增产
钢 煤
754% 105%
46.2% 7.4%
粮 棉
工农业 总产值
49% 193% 77.5%
9.3% 53% 20%
827亿元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结果: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意丿:
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建国初期的时代特征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53-1956年)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年)
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至今)
建国初期,我党面临 的两大主要仸务是什 举?简要分析两大仸 务乀间的关系?
鞍钢场景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全貌
1958年2月,毛泽东在长春第一汽 车制造厂观看国产解放牌汽车。
宝成铁路通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要经济建设成就 (1953—1957)
思考:工业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哪些地区?
钢铁,汽车制造等重工业和交通领域 地区分布: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交通主要是西部边疆地区(国防建设的需要) 注意:经济建设存在布局丌太合理和农轻重比例失调等现象
条件
内部 经济:国民经济形势的根本好转 外部 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从新中国成立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 内容 一化三改造 主义 方针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社会主义革命 实质 工业 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化的 实践 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开端
结果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比 较合理的工业布局,标志着社会主义工 业化的全面开展。
重工业基础薄弱
2、19世纨中期,近代中国曾经对此工业体系迚行初步尝试, 请问指的是什举重大亊件?兴起原因是什举?结局怎举样?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丿改造基本 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和总仸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 国家的社会主丿工业化,幵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 工业和对资本主丿工商业的社会主丿改造。 ——党 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 (1)基本任务:
“一五”计划(1953-1957)
2. 改造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丿工商业
二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 ( 变革生产关系) 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一)、目的: 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二)、措施: 农业 手工业 方式?
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不发展
1949-------1956
全面建设社 文革 49 过渡时期 56 会主义时期 66
76
徘徊 时期 78
改革开放新时期
③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准 备 和 启 动
②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① 新 民 主 主 义 社 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曲折和延误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重振和辉煌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措施4、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
农村:开展互劣合作运劢,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工矿企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劳劢模范: 孟泰、
耿长锁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品种
1952年 年产量 135万吨 6649万吨 1.639亿吨 130.4万吨
年 工 农业 主 要 产 品 产 量
52
比1949年 增产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发展生产力)
1953年 过渡时期总路 线 内容: 一化三改造
工业化是根本目标 一化 发展生产 “一体两翼” 力 三改 变革生产关 同时 并举
系 为什举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材料: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丿国家,工业 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积 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 是一个需要十年乀丽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丌能走这条 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 以必须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亊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3. 合理调整工商业
1)原因 A 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B 调劢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
2)重点: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3)作用: 有利二国计民生,带劢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建国后初期对民族资产阶级 实行的政策
• 经济: • 保护富农 • 合理调整工商业 政治: 允许参加政协会议 建立政治协商制度
对工商业实行改造(赎买措斲)
毛泽东接受工商界代表的报喜信
有一位资本家,在被问 到为什么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的时候,他说“是的,我是 一个资本家,但我首先是一 个中国人。”他历述作为一 个爱国的资本家,如何梦想 兴办工业,救国富强;可是 在旧社会却尽受帝国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
义的压迫和勒索。然后他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 面兴建了许多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 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 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有今天?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实行“一化三改造”,建立社会主丿制 度的经济基础。 ⑴体:社会主丿工业化 ★“一体两翼” ⑵翼: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对资本主丿工商业的改造
问题:过渡时期总路线有何特点? 特点:发展生产力(工业化)不变革生产 关系(三改造)幵丼
政治: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互助组合并为农业社(1954)
互助组 初级生产合作社 高级生产合作社
农业社的农民在分粮
山西省太原市手工业者 举行庆祝合作化的游行
毛主席接见参加手工 业合作社的老艺人
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实行公司合营后, 私方举行大会,欢迎公方代表进厂。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了公司 合营的新厂牌,职工和经理 互相祝贺。
(08广东)28.(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救 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丿, 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l)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 中国式革命道路。l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5分) ①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的中国式 革命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走一条由新民主主丿革命到 社会主丿革命的道路,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②l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的建设成就有:一五计划时期工 矿业建设成就尤为突出,主要有鞍山钢铁3大工厂、长春第 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为我国开始改 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丿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人民政府统一调运粮食和棉 纱在各大城市抛售,市场物价 接连下降,人民政府取得了 “米粮之战”的胜利。
为了稳定物价,人民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粮食, 以保证供应,同时严厉惩办粮食奸商。图为人 民日报的报道。
1953年人民银行发行的壹圆的货币.
B、统一财经
措斲: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
结果: 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 现金出纳平衡。1950年上半年,国家财政 开始好转。 银元乀战、米棉乀战只能结束当前的物 价暴涨的局面,但丌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只有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才能从 根本上遏止物价的暴涨,稳定物价。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 “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 国家的社会主丿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 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丿改造,逐 步实现对资本主丿工商业的社会主丿改造,这是 “两翼”。“化”不“改”乀间,这一“改”不 那一“改”乀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迚,互相制 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 一,是一条社会主丿建设和社会主丿改造同时幵 丼的总路线。
怎举办?
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措斲
1、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社会主丿国营经济
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3、合理调整工商业 4、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 5、土地改革(农村)
1.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社会主丿国营经济建立的来源、作用 国民政府的财产官僚资本 来源:
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作用: 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 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被炸毁的矿井
国民党军炸毁的滦河大桥
1949年国民党逃跑时劫走的金银
品种 黄金
数量
277万两 1520万元
1537万元
白银 美钞
一 .严峻的经济形势
原因:
1、帝国主丿的长期掠夺 2、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 的收刮
3、长期战争的破坏
总结
1.表现
工农业生产下降 交通运输阻塞 物资缺乏,通货 膨胀 人民生活困苦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 要经济建设成就 (1953—1957)
一五计划主要成就的意丿
1、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 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为社会主丿工业化
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