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第七次作业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七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B )A.非正式群体B.正式群体C.小群体D.参照群体2.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A )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A.同质群体B.异质群体C.混合群体D.简单群体3.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B )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A.同质群体B.异质群体C.混合群体D.简单群体4.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是:(A. )A.冲突B.竞争C.合作D.对抗5.当与双方利益都有重大关系时.当你的目标是向他人学习时.需要集思广益时.需要依赖他人时.出于感情关系的考虑时,处理冲突的方式是(B )A.强制B.开诚合作C.妥协D.回避6.每一成员在群体中都表现出自己特定的行为模式,我们称之为(B )。

A.模式B.角色C.地位D.规范二、多项选择题1.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的需要和满足有(ABCD )A.安全需要B.情感需要C.尊重和认同需要D.完成任务的需要E.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2.同质结构的群体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条件是(ACD)A.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B.完成复杂的工作C.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密切配合D.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E.一个工作群体的成员从事连锁性的工作3.异质结构群体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条件是(BDE )A.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B.完成复杂的工作C.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密切配合D.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E.当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4.群体决策的方式有(ABCDE )A.缺少反应B.独裁原则C.少数原则D.多数原则E.完全一致原则5.按人际关系的结构分,人际关系的类型有(ABCD )A.经济关系B.亲缘关系C.政治关系D.法律关系E.伦理关系6.按人际关系形成的纽带分,人际关系的类型有(ACE )A.亲缘关系B.夫妻关系C.地缘关系D.老乡关系E.业缘关系7、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ABCDE)A、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弱B.自主性增强,依附性减弱C.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D.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E.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8、人际交往的原则是(ABCD)A.互利原则B.平等原则C.信用原则D.相容原则E.自主原则9、信息沟通中的障碍有( ABCDE)A.语言障碍,产生理解差异B.环节过多,引起信息损耗C.信息沟通中的偏见.猜疑.威胁和恐惧,妨碍沟通D.地位差异,妨碍交流E.信息表达不清,沟通要求不明,渠道不畅,影响沟通10.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分,沟通可分为(AB)A.正式沟通B.非正式沟通C.上行沟通D.下行沟通E.横向交叉的沟通11.按沟通的方法分,沟通可分为( ABCA.口头沟通B.书面沟通C.非语言的信息沟通D.下行沟通横向交叉的沟通三、问答题1、内聚力有何作用?群体内聚力在群体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1)满意感。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学知识巩固一、简答题1.什么是组织、组织行为和组织行为学?答:组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其次,组织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要拥有相应的资源;最后,组织有特定的结构。

组织行为是指在一定组织环境中,全体组织成员工作时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表现,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

因此,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观察法、谈话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1.B2.BC3.A4. C5. C6. C三、应用练习题1.阅读管理学相关内容,谈谈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的差异。

答: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

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对象,管理是组织运营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属于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2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你所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做一次研究。

答:略案例讨论:IDEO让互助文化深入人心对领导者来说,没有什么比倡导组织中的互助行为更重要的了。

员工在工作中互助是优秀企业的一道常见风景。

如果不考虑员工自觉性,即组织行为学者所说的组织公民行为,公司希望高效运转,就需要将所有任务完美分配,中间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任务在执行中不能随意更改,而且所有任务必须同步,不能在进度上有半分差池。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六章 管理沟通理论及其应用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六章  管理沟通理论及其应用

第六章管理沟通理论及其应用知识巩固一、简答题1. 什么是管理沟通?有哪些分类方法?答:管理沟通是指社会组织及其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在履行管理职责、实现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有计划且具有规范性的职务沟通活动和过程。

管理沟通按照(1)沟通的媒介角度划分,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2)沟通的组织性质的角度划分,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3)沟通有无反馈的角度划分,沟通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2.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相比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答:群体决策的优点:(1)群体决策能较好地保证决策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2)群体决策具有较好的执行性,(3)群体决策往往更富于创造性。

群体决策的缺点:(1)决策的时间比较长;(2)决策中权力和责任的分离;(3)少数人的专制。

3. 组织改善管理沟通的策略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改善管理沟通的策略包括(1)保证正式沟通渠道通畅,(2)选择适当的沟通媒介和沟通场合,(3)沟通者能积极倾听,(4)沟通者提高沟通技能。

二、不定项选择题1. B2.D3. A、C4.C、D5.A、B、D三、应用练习题1.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分组讨论如何完善学校现有的正式沟通渠道。

要求:列举学校与班级、学生之间现有的各种正式沟通渠道(包括上行、下行和横向沟通),对现有的正式沟通渠道的使用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答:略。

沟通渠道的列举参考书本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

2以小组为单位,使用头脑风暴法就如何提升班级课堂学习质量进行一次群体决策。

答:略。

掌握头脑风暴法的开展方法是重点,群体决策是结果。

案例分析题冲突与沟通A空调公司是中国一家民营企业,生产基地设在长沙,占地20万平方米,在中国10余个主要城市及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设有分支机构。

吴经理以前是某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负责中国南大区的运营,由于业务上的往来而结识了A公司总裁张先生。

在几番来往后,张总很欣赏吴经理的办事能力,并且在交谈中了解到他对现状不是十分满意,虽然职位已经很高了,但总感觉没有充分发挥才干的余地,很苦恼。

《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答案

《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答案

《组织行为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答对给每小题4分,共16分)1。

1. 激励2。

2。

群体3.组织文化4.组织变革二、单项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1分,共10分,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A。

经济人 B。

社会人C. 自我实现人 D。

复杂人2.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A。

自我 B. 本我C。

超我 D. 忘我3.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

A。

知觉防御 B. 晕轮效应C。

首因效应 D. 定型效应4.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这种行为反应是()。

A。

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 B。

升化的行为反应C。

反向的行为反应 D. 放弃的行为反应5.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但他并无怨言,根据公平理论,A为了增加报酬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

A。

增加自己的投入 B. 减少自己的投入C. 努力增加日的报酬 D。

使B减少投入6.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

A. 强制 B。

开诚合作C。

妥协 D。

回避7.“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是哪种领导方式?( )A。

1•1 B。

1•9C. 5•5D. 9•98。

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 )A. 3-30人B. 30-1000人C. 1000-45000人D. 45000人以上9.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A. 人际关系B。

协作愿望C。

共同目标D. 信息沟通10.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

A。

工作再设计B. 目标管理C. 建立社会技术系统D。

建立规章制度三、多项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2分,共10分,不选、错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A。

管理的两重性 B.人的两重性C。

组织行为学_习题集(含答案)

组织行为学_习题集(含答案)

组织行为学_习题集(含答案)组织行为学》课程习题集、单选题1. “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梅奥B 韦伯C 阿吉里斯D 泰勒2. “人群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韦伯B 梅奥C 梅奥D 阿吉里斯3. 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为了解决组织中广泛存在的问题,着眼于潜在的应用价值而进行的研究是属于( A 理论性研究C 服务性研究C 自我实现人D 复杂人7. 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将要的因素”的是( A 社会人C 自我实现人8. ()假设认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

A 社会人B 经济人C 自我实现人D 复杂人9. 主张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必须因环境的不同而随机应变的是(A 社会人 B 经济人C 自我实现人D 复杂人)。

B 应用性研究 D 行动研究 4. 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况特点和出现频率。

A 描述性研究C 因果性研究 5. 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究。

A 理论性研究 C 现场研究6. 主张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 A 社会人)的主要目标在于说明客观事物的状B 应用性研究 D 预测性研究)是在现实的环境中对实际情景的研B 案例分析 D 实验室实验)假设B 经济人 D 复杂人)假设10. 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学者是()。

A 赫兹伯格B 马斯洛C 佛鲁姆D 亚当斯11. ()代表了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A 、价值观体系 B 价值观C 需要D 激励12. 常言道:“一俊遮百丑”,这是对人知觉的(A 首因效应B 近因效应C 晕轮效应D 定型效应13. 常言道:“情人眼里出西施” ,这是对人知觉的(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C 晕轮效应D 定型效应14. “无奸不商无商不奸” ,这是对人知觉的(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C 晕轮效应D 定型效应15. 词语“自觉性” “果断”是形容一个人性格的( A 态度特征B 情绪特征C 意志特征D 理智特征16. ()首先提出了“组织承诺”的概念。

新版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

新版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课后思考题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行为学有什么重要意义?组织行为学是通过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达成个人目标,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生活质量3)有助于管理者改进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4)有助于提高管理者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行为的能力,从而提高管理水平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个体行为的研究、群体行为的研究、组织行为的研究3.组织行为学是怎样产生的?1)近代管理理论的基础①理论先驱们的贡献亚当·斯密(1723—1790)。

罗伯特·欧文(1771—1858)。

查尔斯·巴比奇(1792—1871)。

汤恩。

②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2)人群关系学说4.组织行为学产生后有哪些新发展?1)人力资源学派的出现2)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3)“新组织”的兴起与组织过程的研究案例分析答案:1.缺少对组织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规律的研究。

2.缺少人性化管理。

3.缺少对冲突的正确处理。

第二章课后思考题1.个体认知包括哪些内容?了解个体认知过程会给我们在管理上带来什么启示?内容:感知、注意、记忆、表象、思维、言语、智力启示:1)在识人过程中避免认知过程中干扰因素,尽量做到公正、客观。

2)在管理人的过程中,要遵循个体认知规律,因人而异采用恰当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3)在人员培训工作中,遵循个体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2.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可分为哪几类?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社会知觉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3.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有哪些?知觉者1)知觉者的动机2)知觉者的任务3)知觉者的兴趣4)知觉者过去的经验和期望知觉对象(1)魅力。

组织行为学习题解答第7章

组织行为学习题解答第7章

第七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思考题1.在群体中,如何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利用?答: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利用,对非正式群体进行有效的管理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管理者自觉加强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

管理者应该深入到员工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了解非正式群体领袖的个性、能力及态度,做到心中有数,与非正式群体领袖积极沟通,必要时理解、参与和支持非正式群体的有益活动。

(2)运用舆论导向引导。

运用企业的舆论工具、媒体、事件等,对非正式组织的群体成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循序渐进地使非正式群体成员的意见与企业的组织目标相一致。

此外,为非正式群体成员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如各种舞会、联欢会、恳谈会、旅游、聚餐等,让他们潜移默化地逐步接受企业的观点。

(3)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

针对不妨碍组织目标的群体比如说友谊型群体,可以将其纳入到管理中来,提高员工的情感承诺,增强组织支持感;针对可能妨碍组织目标的群体比如说利益型群体,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制度,防止其对组织利益的侵害;其次要对非正式群体加以疏导利用,使其行为符合组织规范。

同时管理者要团结并发挥非正式群体领袖的作用,引导非正式群体目标与正式群体目标相一致;针对个别不利于组织目标的群体如破坏型群体,在说服引导无效后应采取措施予以拆散。

2.从众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受哪些因素影响?答:(1)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行为参照。

根据社会比较理论,在情景不确定的情况下,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照价值。

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往往构成了一个最可靠的参照系统,人们根据这个参照系统做出自己的行为表现,这就是从众。

二是对偏离的恐惧。

个体偏离群体、标新立异的行为往往会受到群体的压力甚至遭受惩罚。

研究表明,群体总是喜欢和接受与群体一致的成员,厌恶、拒绝甚至制裁偏离群体的成员。

(2)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情景的确定性程度。

当情景越明朗的时候,个体越不容易从众。

当个体对标准答案越肯定时越倾向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服从集体的错误结论。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第三章工作动机(复习题)1. 简述动机的概念动机: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

2.动机是来自个体内部还是情境作用的结果?动机来自于内在条件(个体的内部)和外在条件(情境作用)。

(1)内在需要:个人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个人缺乏这些东西,就会身心失去平衡,产生紧张状态,感到不舒服,从而引起动机。

(2)外在条件:就是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

个人身外的刺激,如食物的香味、电视广告、优厚的报酬。

2.描述麦克莱兰的三种需要。

它们与员工的行为有什么关系?麦克莱兰提出的三种需要:(1)成就需要,指追求卓越、达到标准、争取成功的内驱力;(2)权力需要,指控制别人以某种方式行为而不以其他方式行为的需要;(3)归属需要,指建立友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愿望。

三种需要与员工行为的关系:①高成就需要者更喜欢具有个人责任感,可以获得工作反馈和中等冒险程度的工作环境;②高成就者未必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引起对规模大的组织而言;③归属需要和权力需要对管理者的成功密切相关;④培训可以激发员工的成就需要;3.识别期望理论中的各项变量。

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

(1)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已达到这个目标;即: M=V x E其中:M—— Motive Force,or strength of motivation激励力量,是直接推动或使人们采取某一行动的内驱力。

这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

V——Valence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它反映个人对某一成果或奖酬的重视与渴望程度;E——Expectancy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是个人对某一行为导致特定成果的可能性或概率的估计与判断;期望理论说明,激励实质上是选择过程,促使人们去做某些事的心理将依赖于效价和期望值两个因素。

组织行为学习题与答案

组织行为学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有效的管理者最主要关注下列哪个方面?A.传统的管理B.沟通C.人力资源管理D.社交网络正确答案:B解析:工作沟通在有效的管理者工作时间中占的比例最高好。

2、管理者需要有三个基本技能以达到他们的目标,这些是什么技能?A.技术、沟通和人际关系B.技术、人际和概念技能C.人际关系、信息和决策D.概念、通信和网络正确答案:B解析:按照罗伯特卡茨的观点,管理者需要具留三种基本技能,分别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3、技术技能包括—的能力。

A.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B.交换信息和控制复杂的情况C.应用专门知识的技能D.发起和监督复杂的项目正确答案:C解析:技术技能指应用专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社会心理学对组织行为的主要贡献,主要在什么层次的研究?A.群体B.个体C.组织D.文化正确答案:A解析:心理学是个性行为的理论基础,群体行为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社会心理学。

5、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倾听,不理解别人的需要,可能是下列哪方面技能的缺乏A.信息技能B.概念技能C.人际技能D.技术技能正确答案:C解析:人际技能指在群体中与人相处、理解他人、激励他人的能力,不善于倾听,不理解别人的需要反映的是人际技能的欠缺。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称为。

A.角色冲突B.角色期待C.角色扮演D.角色知觉正确答案:B解析:别人认为你在一定情境中应该怎么做,是他人对你的一种期望与要求,因此是一种角色期待。

角色知觉是自己认为在某一情境中自己应该怎做么做的一种看法;角色扮演是自己充当某一角色;角色冲突是个人面临相互矛盾的角色期待时,无法同时扮演或履行两个不同角色行为时产生的一种内心冲突。

7、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__________ 的知觉A.资金B.物C.信息D.人正确答案:D解析: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8、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被称为A.投射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晕轮效应正确答案:D解析:把某一方面的特征扩展到其他方面,掩盖了其他方面的特点,像一个光圈一样把一个人笼罩住,是晕轮效应,又叫光圈效应。

组织行为学习题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习题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学习理论包括哪些?这些理论的区别?1、传统学习理论:①以伊万·巴甫洛夫和约翰·华生为代表,集中研究条件反射行为,他们认为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是对某一特点刺激的反应。

②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等。

2、操作学习理论:①它强调个人在学习中的作用。

斯金纳认为个人是根据他所处的环境来学习的。

②从理论上说:员工的行为目的是为了从环境中获得奖励。

3、社会学习理论:①它更加重视学习中人类认识的重要性;②把行为解释为人的认识、行为和环境之间不断的相互的作用;③核心:自我效能感;④强调学习中第一手经验的重要性;⑤一般认为,行为结果来自于环境等。

三者区别:①传统学习理论和操作学习理论都强调通过个人直接经验进行学习的重要性,而社会学习理论与早期学习理论不同,它更加重视学习中人类认识的重要性。

②传统学习理论和操作学习理论将学习看做是一种不断重复的结果,它们相信学习是一种缓慢的、不断尝试的、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

社会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个人认识过程、行为和环境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两个因素的变化。

二、个性特征分析理论都包括哪些理论?各自有什么特点?1、艾森克的个性理论特点:①认为人的感情稳定性和感情倾向性两类因素能包容大部分重要的个性特征。

②感情稳定性的人的特点:自主性强、冷静、自由、自尊心强、比较乐观,拒绝非理性的恐惧。

③感情倾向性:一端为外倾,是指人高度关注他周围发生的一切并使他把精力倾注在他自己以外的人和事上。

另一端为内倾,则是关注自己的情感、记忆与内心生活。

2、卡特尔的16个性要素理论特点:用16种独立而稳定的个性要素来表现和度量人的个性特征,每个要素又分为低分特征和高分特征两个极端。

(详见课本P65表3-2)3、迈尔斯-布理格斯的个性类型理论(MBTI)特点:①形成四个维度、八个偏好、十六种类型的个性类型量表。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第二章个体行为的基础1.个体行为具有哪些特点?不连贯性、环境依赖性、隐蔽性、应变性、复杂性、难以描述和度量性。

2.主要的传记特点有哪些内容?它们对员工表现有什么影响?传记特点biographicalcharacteristics:即为个人特点(例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它们就是客观的,而且很难从员工的个人档案中获得。

(1)年龄年龄与离职率:年龄越大,越不愿意离开现有的工作岗位。

年龄与缺勤率:年龄与缺勤率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缺勤原因的影响。

一般年长员工在可以避免的缺勤方面低于年轻员工,不可避免的缺勤率却相对较高。

年龄与生产率:绝大多数的工作,所须要的身体技能不能随其年龄的快速增长而急剧下降,从而对生产率导致影响。

人们的身体技能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复苏,但可以因工作经验而获得填补。

年龄与工作满意度:在专业技能工作中,满意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在非专业技能工作中,满意度呈u型曲线。

(2)性别女性与男性在工作生产率方面没显著差异,在工作满意度方面也没显著差异。

女性的辞职比例与男性相近,但是,女性与男性较之缺勤率为更高。

(3)婚姻状态已婚员工与他们的未婚同事相比,缺勤率和离职率更低,对工作也更为满意。

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进一步调查,如已婚和单身之外的情况等等。

(4)任职时间供职时间与生产率间常和有关。

供职时间与缺勤率为之间成负相关。

供职时间与流动率之间成负相关。

任职时间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成正相关,其预测效度高于年龄因素。

3.对比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发射和社会学习理论之间的差异。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方式条件反射和社会自学理论都就是用以表述一个人就是如何自学这一犯罪行为过程的。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大量研究是20世纪初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进行的,该理论指个体对那些通常并不产生反应的刺激做出回应,从根本上是建立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当有吸引力的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多次相互匹配时,中性刺激物就会变成条件刺激物,因而拥有无条件刺激物的性质。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答案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仅供安全0601班成员内部参考)第一章5.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的权变观点?(简答题)答:权变的组织行为学模型表明了五个关键因变量和众多自变量之间的联系。

因变量是我们要解释和预测的关键因素,它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中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和工作满意度是组织公民行为的主要的因变量,而决定这些因变量的因素有个体水平的变量、群体水平的变量以及组织系统水平的变量。

三个分析水平之间联系密切。

组织结构与领导有关,以为着权威和领导是有联系的,管理层通过领导实施他们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同样,沟通是个体传递信息的手段,它也是联结个体与群体行为的纽带。

2.对比有效的管理者和成功的管理者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实践中的管理者有什么意义?(论述题)答:(1)有效的管理者是根据他们工作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他们下属的满意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

在四类管理活动中,44%的时间用于沟通,26%的时间用于人力资源管理,19%的时间用于传统的管理,11%的时间用于社会交往。

(2)成功的管理者是根据他们在组织中的晋升速度来衡量。

在四类管理活动中,48%的时间用于社会交往,28%的时间用于沟通,13%的时间用于传统的管理,11%的时间用于人力资源管理。

(3)这两种管理者在四类活动中的工作重点大相径庭,一项正对澳大利亚管理者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社交网络的重要性,积极发展社会关系的管理者,获得了等多的晋升机会,并享受着有关职业成功的其他奖励。

平均来说,管理者在四类活动中赢分别花费20%—30%的时间,但是成功和有效的管理者对四类活动重视程度差别很大。

实际上,他们强调的重点正好相反,这一发现对于我们长久以来认为“晋升是以工作绩效为基础”的假设提出了挑战,它生动地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社交技能和政治技能对组织内部的发展骑着重要作用。

第二章2.请评价一下在选拔新员工的过程中使用智力测试的效度水平?(简答题)答:智力测验主要用于确定个体总体的心理能力。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一、简答题1.什么是双因素激励理论?如何将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答: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1)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但双因素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2)那些使员工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是与工作环境相联系的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主要起预防作用。

保健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进步、晋升等。

在工作激励中,保健因素的满足主要是避免员工的不满意。

(3)那些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是与工作内容相联系的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监督、薪水、工作条件、安全以及人际关系等。

只有对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真正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将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的措施有:(1)精神激励是最长久,通过有效的领导、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个人参与、多元化价值观等事业留人、也可通过绩效管理、行业发展、职业的优越感、绩效激励等情感留人;(2)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结合;(3)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4)制定较为灵活的薪酬策略,与工作发展前途对应等 2.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试对它们进行比较。

答:ERG理论是在需要层次论基础上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建立在满足——上升的基础上的。

也就是说一旦较低层次需要已经得到满足,人们将进到更高一级的需要上去;而ERG 论不仅体现满足——上升的方面,而且也提出了遇挫折——倒退这一方面。

挫折——倒退说明较高的需要未满足或受到挫折的情况下,更着重或把更强烈的欲望放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要上。

(2)需要层次论认为,每一个时期只有一种突出的需要;而ERG 论指出在任何一个时间内可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需要发生作用。

(3)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是严格地按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 不存在越级,也不存在由高到低的下降;而ERG论则指出,人的需要并不一定严格按由低到高发展的顺序,而是可以越级的。

组织行为学课程练习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练习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练习及答案组织行为学课程练习及答案一、单选题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C)。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B.一切人的行为C.组织内的人的心理与行为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2.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D)。

A.泰勒B.韦伯C.勒温D.明兹伯格3.通常我们所说的管理者的四大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A)。

A.控制B.沟通C.谈判D.监督4.体现团队资分配的管理者角色是(A)。

A.决策者角色B.信息传递者角色C.人际关系角色D.监督者角色5.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C)。

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6.(B)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看法。

A.认知B.价值观C.态度D.兴趣7.强调技术并不断成长,职业发展围绕自己所擅长的技术或专业能力而进行的,如工程或金融分析^p ,这种“职业锚”叫(C)。

A.管理型职业锚B.创造型职业锚C.技术型职业锚D.安全型职业锚8.霍兰德认为(B)中的人适合从事思考和理解的科学研究活动。

A.艺术型B.研究型C.社会型D.传统型9.(A)是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该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A.动机B.需要C.激励D.目标10.提出需要层次不仅表现出“满足-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挫折-倒退”趋势的激励理论是(D)。

A.期望理论B.双因素理论C.成就需要理论D.ERG理论11.以下哪些因素不属于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子(B)。

A.成就感B.工作条件C.个人成长D.工作的主动性12.下列哪些不属于ERG理论的需要层次(D)。

A.生存B.相互关系C.成长D.自我实现13.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是(D)。

A.尊重需要B.成就需要C.权力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14.通过撤销有利的刺激来减少某种行为是(D)。

A.惩罚B.正强化C.负强化D.消退15.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设置有三个基本点,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适当反馈和(A)。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四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四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四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知识巩固一、简答题1.什么是群体?群体的功能有哪些?答: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群体的功能有组合功能、分工协作功能、教化和协调功能、平台或手段功能、满足个人多种需要的功能。

2.产生组织政治行为的因素有哪些?答:产生组织政治行为的因素包括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两个方面,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环境、组织文化、组织结构、政治管理等方面;个体因素包括个体差异、权力需求、控制地位、冒险倾向等方面。

3.冲突处理的策略有哪些?答:冲突管理策略包括强制策略、回避策略、妥协策略、克制策略、解决问题策略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1.D2.B三、应用练习题1.试用组织行为学所学的知识举例分析周围常见的从众行为和顺从行为。

答:从众行为,几个要好的家庭一同出游,他们购买亲子装时,会倾向于购买同一款式,这就是从众行为;顺从行为,这几个购买家庭装的成员中有不喜欢大家买的款式的,但仍然为了群体的要求购买了统一样式的服装,这就是顺从。

2.你周围有非正式群体吗?会不会影响你们群体的行为呢?如果有,请详细说明。

答:通常我们周围都会有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会影响群体的行为。

举例:略。

案例分析:一个虚拟工作团队斯德恩斯公司(T.A.Stearns)是美国的一家税务会计公司,主要为个人提供税务服务。

该公司有着很好的声誉,这得益于公司能对客户提供优质的建议和出色的服务,而其关键在于该公司拥有不断更新的计算机资料和分析工具,使员工们都能运用这个工具为客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

编写分析工具程序的程序员都受过相当专业的培训,他们编写的程序技术含量很高。

他们有高超的编程技能,对法律有透彻的理解;能迅速整合新的法律内容并对已有法律做出解释,然后准确无误地把它们编入已有的规则和分析工具中。

该公司的分析工具程序由4名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程序员组成的虚拟团队编写。

他们4个人都在家里工作,相互之间和与公司的联系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和会议软件进行。

7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

7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

7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第七章人际沟通(复习题)1.沟通的功能是什么?(1)控制。

沟通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控制员工的行为,员工们必须遵守组织中的权力等级和正式指导规则。

通过沟通可以实现这种控制功能;另外,非正式沟通也可以实现控制行为。

(2)激励。

沟通通过以下行为来激励员工:明确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如何来做;没有达到标准时应如何改进工作。

目标设置理论和强化理论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3)情绪表达。

对很多员工来说,工作群体是主要的社交场所,员工通过群体内的沟通来表达自己的失落感和满足感。

(4)信息传递。

例如通过沟通传递资料为个体和群体提供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使决策者能够确定并评估各种备选方案。

2.对比编码和解码过程。

(1)编码是信息发送者将其信息与意义符号化,编成一定的文字等语言形式或其他形式的符号。

被编码的信息受到4个条件的影响:技能、态度、知识和社会——文化系统。

解码是接受者在接收到信息后,将符号化的信息符号还原为信息与意义,并理解其信息内容与含义的过程。

解码与编码相同,接受者同样受到自己的技能、态度、知识和社会——文化系统的限制。

(2)完美的沟通应该是传送者的管理信息A经过编码与解码两个过程后,形成的管理信息B与A完全吻合。

3.什么是非语言沟通?它会促进沟通还是阻碍语言沟通?(1)非语言沟通是相对于语言沟通的一种沟通方式,包括动作、表情、声调等。

非语言沟通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涉及的领域是身体语言沟通、副语言沟通、物体的操纵等。

身体语言沟通是通过动态无声性的目光、表情、手势语言等身体运动或者是静态无声的身体姿态,空间距离及穿衣打扮等等形式来实现的。

副语言沟通是通过非词语的声音,如重音、声音的变化、哭声、停顿等来实现的。

物体的操纵是通过物体的运用、环境布置等手段进行非语言的沟通。

(2)非语言沟通对语言沟通既会起到促进的作用又会起到阻碍的作用。

非语言沟通补充了言语沟通,当与言语沟通一致时,是的言语沟通更容易理解,非语言沟通如果运用不当,常常使言语沟通更为复杂,从而阻碍言语沟通。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知识巩固一、简答题1.什么是组织变革?答:组织变革是组织主动、自觉地因条件变化而做出的相对反应,是组织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而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变化对组织的现状主动地进行修正、改变和创新的过程。

2.什么是组织发展?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组织发展是指组织的自我更新和开发。

它将外界压力转化为组织内部的应变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改善组织效能,是组织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产物。

狭义的组织发展是指组织以行为科学研究和理论为基础,有计划、系统性地促成组织成员行为的变革;广义的组织发展还包括组织的结构变革和技术变革。

因此,组织发展的概念中已经包含了组织变革的概念。

3.简述勒温的力场分析法。

答:力场分析法是由勒温创造的考察变革过程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已经证明对注重行动的管理人员非常有用,主要用以分析变革的动力和阻力,找出变革的突破口。

力场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是:改革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相反方向作用的各种力量的一种能动的均衡状态。

对于一项变革,企业中存在着两种力量:一种是动力,即有利于变革实现的力量,它能引发一种变化或使变化持续下去;另一种是阻力,它扼制了变革的发生或继续进行。

当这两种力量对等时,就会达到平衡。

4.组织发展的干预技术有哪些?答:组织发展的干预技术可分为人类过程干预技术、技术结构干预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干预技术和战略干预技术四种类型。

二、不定项选择题1 .B 2.A、B 3. A、B、D 4. A、C、D 5.C三、应用练习题以某一企业为例,分析其进行组织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组织变革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并讨论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克服组织变革的阻力。

答:略。

具体结合组织变革相关理论来进行解释。

案例分析题X公司的组织变革X公司原来主要生产复印机,一直都是按照职能制来设计组织结构的,即由几位副总经理分管财务、销售、生产、人事、采购、工程、研究开发。

随着公司的产品系列扩大到打印机、传真机、个人计算机、手机等,公司职能制结构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无法适应市场拓展以后所带来的业务广泛性需要,而且那些阻碍各职能部门之间有效协调的“壁垒”正在不断加固。

《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答案(参考下,还是蛮好的)

《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答案(参考下,还是蛮好的)

《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答案一、名词解释:1. 1.组织: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

2. 2.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 3.“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4. 4.“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5. 5.“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

6. 6.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7.7.动机: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8.8.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具体而言,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9.9.价值观: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和判断,代表了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10.10.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11.11.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12.12.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13.13.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14.14.气质:是一个人的自然特征、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

15.15.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16.16.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7.17.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人际沟通(复习题)
1.沟通的功能是什么?
(1)控制。

沟通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控制员工的行为,员工们必须遵守组织中的权力等级和正式指导规则。

通过沟通可以实现这种控制功能;另外,非正式沟通也可以实现控制行为。

(2)激励。

沟通通过以下行为来激励员工:明确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如何来做;没有达到标准时应如何改进工作。

目标设置理论和强化理论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3)情绪表达。

对很多员工来说,工作群体是主要的社交场所,员工通过群体内的沟通来表达自己的失落感和满足感。

(4)信息传递。

例如通过沟通传递资料为个体和群体提供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使决策者能够确定并评估各种备选方案。

2.对比编码和解码过程。

(1)编码是信息发送者将其信息与意义符号化,编成一定的文字等语言形式或其他形式的符号。

被编码的信息受到4个条件的影响:技能、态度、知识和社会——文化系统。

解码是接受者在接收到信息后,将符号化的信息符号还原为信息与意义,并理解其信息内容与含义的过程。

解码与编码相同,接受者同样受到自己的技能、态度、知识和社会——文化系统的限制。

(2)完美的沟通应该是传送者的管理信息A经过编码与解码两个过程后,形成的管理信息B与A完全吻合。

3.什么是非语言沟通?它会促进沟通还是阻碍语言沟通?
(1)非语言沟通是相对于语言沟通的一种沟通方式,包括动作、表情、声调等。

非语言沟通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涉及的领域是身体语言沟通、副语言沟通、物体的操纵等。

身体语言沟通是通过动态无声性的目光、表情、手势语言等身体运动或者是静态无声的身体姿态,空间距离及穿衣打扮等等形式来实现的。

副语言沟通是通过非词语的声音,如重音、声音的变化、哭声、停顿等来实现的。

物体的操纵是通过物体的运用、环境布置等手段进行非语言的沟通。

(2)非语言沟通对语言沟通既会起到促进的作用又会起到阻碍的作用。

非语言沟通补充了言语沟通,当与言语沟通一致时,是的言语沟通更容易理解,非语言沟通如果运用不当,常常使言语沟通更为复杂,从而阻碍言语沟通。

4.哪些条件激发了小道消息的出现?
小道消息指在群体或组织中,非正式的沟通网络。

其特点:不受管理层控制;大多数员工认为它比高级管理层通过正式渠道发布的消息更可信;它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其内部人员的自我利益。

激发小道消息的条件如下:
(1)群体或组织中出现了令人兴奋和不安的事情;
(2)出现了关系到同事或者朋友的事;
(3)组织中出现了新的消息;
(4)组织成员接触紧密;
(5)组织提供了允许交流的工作条件;
(6)组织成员所在的工作岗位要求他人提供消息;
(7)组织中拥有善于联络沟通的员工;
5.电子邮件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
电子邮件指的是使用因特网来收发由电脑生成的文本和文件。

其优点:(1)可以快速书写、编辑和储存;(2)可以非常方便地发送和转发;(3)可以使接受者方便时进行阅读;(4)成本较低;
其缺点:(1)信息超载;员工们每天都会收到成百上千的邮件,很难将重要信息与垃圾邮件和无关信息相区分;(2)缺乏情绪的内容;面对面交流中使用的非语言线索和电话沟通中的语音和语调,都传递了一些电子邮件中无法传递的重要信息;(3)电子邮件更可能是冷冰冰和去个性化的;因此,在传递裁员、工厂关闭以及其他可能挑起情绪反应、需要理解同情或社会支持的信息时不是理想的手段。

6.“有时真正的信息在沉默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沉默指在组织行为学的沟通结构中受人们忽视的一部分,因为其代表着无行动或者无行为,但它并不一定就是无行动的。

有时真正的信息在沉默中,意思是:
(1)沉默是一种十分有力的沟通形式,它可以意味着人们在思考对于一些问题要做出的反应;它可以意味着人们对于交谈的焦虑或害怕;它可以表示同意、不同意、失落或者愤怒。

(2)在沟通过程中不仔细关注交谈中沉默部分,则会损失有些关键的内容。

机敏的沟通者会仔细观察交谈中的间隙、停顿和迟疑,他们聆听并解释这些沉默。

7.请指出“政治上正确”沟通在哪些方面阻碍了有效沟通?
政治上正确指在沟通中正确使用修饰词语,以避免产生的刻板印象而威胁或者冒犯了他人。

其在以下两个方面阻碍了沟通:
(1)在沟通过程的词语使用方面,除去不够委婉的词汇,可能减少了以最清楚、最准确的方式表达信息的可能性。

大多数情况下,发送者和接受者可以使用的词汇越多,信息传递的精确性的概率就越高。

如果从词汇库中删去这些词汇,则加大了沟通的难度。

如果进一步使用那些意义不易理解的新术语替代这些词汇,更会降低接收到的信息符合发送者本意的可能性。

(2)如果语言的清理工作推向极端,则会阻碍沟通的准确性。

8.对比高情境文化和低情境文化。

(1)高情境文化指在沟通中十分依赖于非语言线索和细微的情境线索。

低情境文化主要依赖词汇来传递沟通中的意义。

(2)具有高情境文化的国家,在与人沟通时,人们十分依赖非语言的线索和细微的情境线索。

他们没有说出的内容可能比他们说出的内容更加重要。

具有低情境文化的国家,主要依赖意义传递过程中使用的词语,身体语言或者正式头衔的重要性位居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之后。

(3)高情境文化的沟通意味着双方之间更多的信任;在外人眼里一种随意和不重要的交谈可能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反映了人们建构关系和形成信任的愿望;在高情境文化中,口头协议是一种很强的承诺。

低情境文化中,具有实际效力的契约更可能是书面的,它使用精确的文字,并具有高度的法律作用;
低情境文化看重的是指示,人们期望管理者在传递自己的意图时是清楚明白、精确无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