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助读之一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助读

高中文言文助读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芜秽。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 同郡①薛勤来候② 谓藩曰: 孺子③ 同郡①薛勤来候②之,谓藩曰:“孺子③何不洒 待宾客? 藩曰: 大丈夫处世, 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 一室乎? 勤知其有清 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④志,甚奇之。 【注释】 注释】 ①郡:古代行政区域。又,《陈涉世家》:“当 古代行政区域。 陈涉世家》 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 陈涉。 拜访。 孺子:小伙子。 陈涉。” ②候:拜访。 ③孺子:小伙子。 ④清 使世道澄清。 世:使世道澄清。
1.范仲淹有志天下 范仲淹有志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 知其世家①,感泣辞母,去之②南都③入学舍。昼夜苦学, 五年未尝解衣就寝④。或夜昏怠,辄⑤以水沃面⑥。往往 饘粥⑦不充,日昃⑧始食,遂大通六经⑨之旨,慨然有志 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 ①世家:家世。②之:到,往。又,《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 者,先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末句的第一个"之" 字)③南都:指应天府,即今河南商丘。这里的南都学舍为当时著 名学舍。④就寝:上床睡觉。⑤辄:往往。⑥沃面:浇在脸上。⑦ 饘(zhān):稠粥。古人厚粥称馇,薄粥称粥。⑧昃(zè):日偏 西。⑨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 秋》6部经典著作。
3、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 泊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② ,险躁③则不能治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④ 。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⑤ !

文言文助读1——50

文言文助读1——50

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
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
书这样入迷,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
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
,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
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
店对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
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看书
仔细认真的查看
12、欧阳询揣摩古碑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
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
广的手笔
----------------------由绿色蚕排长搜索整理----------------------------
7、苏武牧羊北海上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
----------------------由绿色蚕排长搜索整理----------------------------
(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象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
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
之为“退笔冢
19、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
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前50篇原文与译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前50篇原文与译文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译文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原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祖逖闻鸡起舞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原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文言文助读一

文言文助读一
文言文助读
吕蒙正不记人过 【原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 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 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 如毋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选自《宋朝事实类苑》)
【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 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 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 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 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 可以跟他开玩笑的。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 依赖父母教导来学习,听从父母亲的正确教导。现 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母亲欺骗儿子, 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不是用来教育孩子 的好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项羽才大志疏 【原文】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 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 【译文】 项羽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放弃了,去练剑也没 有成就。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羽说:“读书,只是 能够让人记住姓名。学剑,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 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是 项梁开始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很高兴;(可是) 略微知道一点兵法的大意,就又不肯学到底了。
孟母三迁
【原文】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 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 子又嬉为贾人衒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 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 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列女传》)

文言助读

文言助读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què)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文言文助读全部篇目翻译

文言文助读全部篇目翻译

1、范仲淹有志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字符干,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文言文助读》第1-16篇

《文言文助读》第1-16篇

1.邴原泣学邴原少孤.()。

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于是遂就书。

苟欲学,不须资也。

2.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4.葛洪卖薪买纸葛洪,丹阳人,贫无僮仆,篱落不修.(),常披.()榛出门,排.()草入室。

屡遭火,典籍..()尽,乃负笈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然.()火披览..()。

负笈徒步,借书抄写5.任末削荆为笔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非圣人之言不视。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6.欧阳修发奋苦学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文言文助读

文言文助读

文言文助读1. 萧何远虑沛公进了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府库,分取金帛财物,唯独萧何首先进入宫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并将它们珍藏起来。

沛公做了汉王,任命萧何为丞相。

汉王之所以能够详尽地了解天下的险关要塞,家庭、人口的多少,各地诸方面的强弱,民众的疾苦等,就是因为萧何完好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的缘故。

萧何向汉王推荐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2. 赵人养猫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

中山人给了他猫。

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

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

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

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

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3. 汉文帝誉周亚夫汉文帝继位之后第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

朝廷于是让宗正刘礼做将军,驻军霸上;让祝兹侯徐厉做将军,驻军棘门;让河内太守周亚夫做将军,驻军细柳:这样来防备匈奴。

皇帝亲自慰劳军队。

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军官骑马送迎。

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

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

先头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

”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

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门。

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

”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

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

”天子被感动了,脸上变得很严肃的样子手抚车前横木。

皇帝派人告诉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

高中文言文助读(学生)

高中文言文助读(学生)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姓名: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译文: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译文: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译文:4、宗悫(què)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译文:5、祖逖闻鸡起舞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100篇文言文助读(古文翻译)

100篇文言文助读(古文翻译)

100篇文言文助读(古文翻译)100篇文言文助读(古文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电子版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电子版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电子版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一、研究1.XXX学XXX,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师恻然曰:“XXX,不须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2.XXX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

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XXX来责XXX),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XXX不见。

XXX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信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3.XXX凿壁借光XXX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XXX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XXX,家富多书,XXX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XXX,XXX:“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叹息,资赐与书,遂成大学。

4.XXX卖薪买纸XXX,丹阳人,贫无童仆,篱落不修,常披榛出门,排草入室。

屡遭火,典籍尽,乃负笈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然火披览。

5.任末削荆为笔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ān),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hāo)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非贤人之言不视。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

“6.XXX立志苦学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此抄写。

文言文助读

文言文助读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的字是元干,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

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跟着他喜好读儒家经典。

高中文言文助读100篇及译文

高中文言文助读100篇及译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文言文助读100篇(附译文)

文言文助读100篇(附译文)

文言文助读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原文 1-2章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原文 1-2章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 1-2章一、学习1、邴原泣学【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2、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3、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4、葛洪卖薪买纸葛洪,丹阳人,贫无童仆,篱落不修,常披榛出门,排草入室。

屡遭火,典籍尽,乃负笈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然火披览。

5、任末削荆为笔原文: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非圣人之言不视。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6、欧阳修发愤苦学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7、贾逵旁听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

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

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

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

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

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

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1_50)

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1_50)

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1_50)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文言文助读(一)

文言文助读(一)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 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 世志,甚奇之。

年十五:十五岁。数词放在中心语后面,定语后置。 闲处:独居,独自住在。 庭宇芜岁:芜:动词,庭院长满杂草。岁,通“秽”,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 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 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 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 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 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 哉!‛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 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 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 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孤:小孩死了父亲。 适:女子出嫁称为“适”。“再适”:第二次嫁(给),改嫁 既长:长大以后。 知其世家:知道了自己出身于大家族。 去之:离开,到……去。 或:有时。辄:于是,就。 水:冷水。(古代称热水为“汤”)以水沃面:用水洗脸。 充:吃饱。不充:吃不饱。昃:zè,太阳偏西。 慨然有志于天下:慷慨激昂,有献身天下的志向 先(后)天下:先(后)于天下,即在天下……之先(后)
污秽。宇岁,屋子里脏乱不堪。 父友同郡薛勤:父同郡友薛勤。 候:看望。 何不:为什么不。以待:来接待(迎接) 甚奇之:奇,意动,以之为奇,认为他不寻常。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间屋子里, 庭院以及屋舍(都)十分杂乱(庭院长满杂草,屋内 脏乱不堪)。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看望他,对他 说:“小伙子你为什么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 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扫除天下(的坏事)。 怎么能扫除一间屋子呢?”薛勤(以此)知道他有治 理天下的志向,认为他很不寻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鹦鹉灭火有鹦鹉飞集(栖)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喜欢它)。

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

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沾湿)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文言知识]嘉。

“嘉”多作“美好”,“赞许”解释。

如“嘉客”、“嘉宾”。

上天“天神嘉其义”,意为天上的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

又,“帝嘉之”,意为皇帝称赞他。

[启发与借鉴]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

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五十万元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份量是相当的。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念;②遂;③侨居;④区区2.翻译: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2.鳝救婢高怀中,业(经营)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女仆)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

夜深入睡,比(等到)醒而痛减,伤尽愈。

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周围)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文言知识]1.“诸”与“之于”。

“诸”与“之于”在文言中常可互用互解。

上文“从后窗投诸河”,即可按“从后窗投之于河”理解,而“悉纵之于河”,也可说成“悉纵诸河”。

又,《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即“投之于渤海之尾”,意为把土石投放到渤海的边上。

2.以千数。

“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日杀鳝以千数”,即每天宰鳝好几千条。

如果理解为一千条或约一千条,都是不对的。

“以百数”即几百;“以十数”即几十。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悯;②累年;③罢业:④纵。

2.翻译: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3.黄香温席昔汉(汉朝)时黄香,江夏(今湖北境内)人也。

年方九年,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帐子),令枕席清凉,蚊蚋(吸人血的小虫)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被子),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京城),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文言知识]使动用法。

上文“以身暖其亲之衾”中的“暖”,要理解为“使……温暖”,或“让……暖和”,意为用自己的体温使他父母的被子暖和。

这种文言语法现象就叫“使动用法”。

[启发与借鉴]从小应懂得孝顺父母,而且宜从小事做起。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方;②则;③令;④播。

2.翻译:知事亲之理4.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吴人也。

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

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当时的大豪强)。

术令人出橘食之。

绩怀(胸怀里藏了)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送)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之,后常称说。

[文言知识]奇。

“奇”指“奇特”,即与众不同。

上文“术奇之”,意为袁术认为他与众不同,或袁术认为他奇特。

又,“其人奇”,意为那人与众不同。

[文化常识]历法。

“历法”是指用年、月、日计算时间的方法。

主要分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

阳历也叫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年平均365天。

这是国际通用的历法。

我国古代使用的是阴阳历,俗称农历,它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月。

另外,历法还包括纪年的方法。

[启发与借鉴]陆绩小时候就知道孝敬父母,难能可贵。

[思考与练习]1.“太守”是主管什么的长官? 。

2.“食之”不能理解为“吃它(橘)”,而应理解为,“之”是指代。

3.翻译: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5.犬救幼女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

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

俄大雪,母薄暮(傍晚)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

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终)不见女。

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

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死),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

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

此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祯的年号)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文言知识]邑。

“邑”指“县”,也可指“当地”。

上文“邑人无不称奇”中的“邑人”,既可理解为“县里的人”,也可理解为“当地的人”。

又,“所居邑近海”,意为所住的地方靠近海。

[文化常识]上文说到“母未时上山采薪”,“未时”是什么时间?古人一天24小时是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时辰计算的。

“子”相当于23点-1点;“丑”为I点-3点;“寅”为3点-5点;“卯”为5点-7点;“辰”为7点-9点;“巳”为9 点-11点;“午”为11点-13点;“未”为13点-15点;“申”为15点-17点;“酉”为17点-19点;“戌”为19点-21点;“亥”为21点-23点。

因此那妇女出门的时间当在下午1点到3点之间。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采薪;②不及;③许。

2翻译: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

6.孙泰孙泰,山阳人,少师(拜……为师)皇甫颖,操守(品德)颇有古贤(古代贤人)之风。

泰妻即姨妹(表妹)也。

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大的)损一目,汝可取(同“娶”)女弟。

”姨卒,泰取其姊。

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嫁)。

”众皆服泰之义。

尝于都市(国都的市场)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文言知识]子。

古代女性也可称“子”。

上文“以二子为托”中的“二子”,即两个女儿。

又,“女弟”即妹妹,“汝可取女弟”,意为你可以娶她的妹妹。

又,“卫人嫁子”,意为卫国有人出嫁女儿。

[启发与借鉴]善良诚实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品德。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颇;②先是;③卒;④市;⑤亟2.翻译:或诘之7.文征明习字文征明(明朝著名书法家)临(临摹)《千字文》(旧时的启蒙读本),日以十本为率(标准),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马虎),或答人简札(书信),少(稍微)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文言知识]1.“易”与“更”。

“易”与“更”在解释为“改”时是相同的。

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中的“易”,解释为“改”、“更改”,意为必定再三改动它不感到厌烦。

“三易其稿”,意为三次改动原稿。

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也可写作“必再三更之不厌”。

2.书。

上文有两个“书”字,解释不同。

“书遂大进”中的“书”,指“书法”;“平生于书”中的“书”,指“写字”。

[启发与借鉴]功到自然成。

[思考与练习]1.文徵明年轻时每天要写多少个字? 。

2.翻译: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9.智犬破案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香火颇旺。

一夕,有盗逾墙而入。

犬吠,僧觉。

盗劈僧首,立仆。

遂越(抢劫)货而亡。

翌日,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

乃诣(到)官府诉之,其犬亦从。

途经一酒肆(店铺),见五六酒徒狂饮。

犬伫足不前,僧怪之。

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

僧疑为盗,缚而送官。

吏审之,果然。

盖(大概)犬有智也。

[文言知识]逾。

“逾”指“越”。

上文“有盗逾墙而入”,意为有小偷翻越墙头进入庙内。

又,“逾午方至”,意为超过了中午才到达。

“年逾六十”,意为年龄超过了六十岁。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去;②许;③刹;④觉;⑤亡;⑥啮;⑦置。

2.翻译:犬伫足不前,僧怪之。

10.雏燕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

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整天)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

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原来是)雏已出壳矣。

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

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催促)弟遽(马上)释之。

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

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文言知识)乃。

“乃”除了相当于“于是”、“才”、“就”、“却”以外,还常作判断词用,相当于“是”。

上文“是乃益鸟”,意为这是益鸟。

“吾乃鲁人也”,意为我是山东地方人;“此乃顽疾也”,意为这是不易治好的病。

[启发与借鉴]鸟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应该爱鸟。

[思考与练习]1.翻译:尔安得久饲之?2.解释:①后来居上中的“居”,是指;②百折不挠中的“挠”,是指;③白头偕老中的“偕”,是指;④顾此失彼中的“彼”,是指。

11.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口味败坏),反为其患(害)。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不仅)无益,反害之。

[文言知识]适。

“适”是个多义词,指“恰巧”、“正值”、“安逸”,也可指“到”、“到……去”。

上文“适友人家”,意为到友人家去。

又,“适江南”,意为到江南去;“同适故乡”,意为一同到故乡去。

[思考与练习]1.这是一则寓言,它的寓意是什么?请用原句表达:2.解释:①缘;②薄暮;③具;④惟;⑤已。

12.笼中鹦鹉富商有段姓者(姓段的),畜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

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

熙宁(宋神宗年号)六年,段忽系狱(关进牢房)。

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耶。

”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即日放之。

[文言知识]1.何其。

“何其”是个固定词组,相当于“多么”。

上文“何其乐耶”,意为多么快乐。

又,“何其毒”,意为多么狠毒;“何其苦”,意为多么痛苦。

2.即日、不日与他日。

“即日”指当天。

上文“即日放之”,意为当天把鹦鹉放了。

“不日”指事后几天之内,如“不日归还”,意为过不了几天就归还;“他日”指以后有一天,如“他日见之”,意为以后某一天见到他。

[启发与借鉴]失去自由是最大的痛苦,动物跟人是一样的。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畜;②慧;③及;④君;⑤不堪。

2.翻译:段大感悟。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