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变形监测的控制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基坑变形监测的控制要点
建筑在向上往高空发展的同时,为了基础稳固可靠,车辆有地方停泊,地下空间有效利用,现在的房建项目多数都需要基坑甚至是深基坑开挖施工。
由此也带来基坑围护安全问题,需要对深基坑的变形状态进行监测。
深基坑的变形监测分为基坑自身变形监测和周围环境变形监测,在《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 50497-2019中,对不同安全等级的基坑,应做的监测项目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具体见下表。
在此表中,可以看出,基坑变形监测项目主要分为位移监测和应力监测两部分,水位监测也可以认为是位移监测的延伸。
本篇文章主要讨论基坑变形监测中重点要注意的一些环节。
一、监测点布置
1、基准点的布设
1)竖向位移基准点布置
竖向位移观测的高程基准点不应少于3个,并定期进行联测。
高程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观测方便和足够的观测精度;并且基准点须埋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高程基准点也可选择在基础深且稳定的建筑物上。
在选择的合适范围预先合理埋设BM1、BM2、BM3三个基准点,为了测量方便,视现场情况设置基准点。
可选用浅埋钢管水准标石或墙上水准标志等。
2)竖向位移基准点测量
基准点使用前,采用当地高程系统或假定高程系统使用精密水准仪对三个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三个基准点的高程依据。
3)水平位移基准点布置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应布置在基坑变形区域以外,宜设立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如果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所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
4)水平位移基准点测量
基准点平面坐标数据以施工坐标或假定相对坐标系为依据,布设导线测量三个基准点,经平差后的坐标数据做为工程基准点位移监测的已知数据。
2、变形监测点的布设
变形监测点布设一般参考设计图纸中的监测布点图,设计图纸中有未涉及而现场需要布设监测点的,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 50497-2019中的规定布设监测点,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二、常用监测方法
1、竖向位移观测
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
坑底隆起(回弹)宜通过设置回弹监测标,采用几何水准并配合传递高程的辅助设备进行监测,传递高程的金属杆或钢尺等须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等项修正。
围护墙(边坡)顶部、立柱、基坑周边地表、管线和邻近建筑物的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基坑安全等级和竖向位移的报警值确定。
2、水平位移观测
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量,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
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等;当测点与基坑点无法通视或距离较远时,可采用GNSS 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等相互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
基坑围护墙(边坡)顶部、基坑周边管线、邻近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具体建筑物和基坑情况或设定的报警值确定。
3、其他监测
支护结构内力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应变计或应力计进行量测。
混凝土构件可采用应力计或混凝土应变计进行量测;钢构件可采用轴力计或应变计等量测。
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宜采用在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轴向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
测斜仪的子系统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02mm/500mm。
建筑倾斜观测应根据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选用投点法、前方交会法、激光铅直仪法、垂吊法、倾斜仪法分野和差异沉降法等方法。
裂缝监测应监测裂缝的侧边、走向、长度、宽度,必要品味应监测裂缝深度。
裂缝监测可采用以下方法:裂缝宽度监测宜在裂缝两侧贴埋标志,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也可用裂缝计、黏贴安装千分表量测或安装摄影量测等;崩落塌陷长度监测宜采用直接测量法。
裂缝深度监测宜采用超声波法、凿出法等。
选用土压力宜采用土压力计量测。
土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埋入式或边界式。
孔隙水压力宜通过勿埋设钢弦式或应变式等孔隙水压力计测试,孔洞水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压入法、钻孔法等。
地下水位监测宜采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等基本原理进行测量。
锚杆和土钉法内力监测宜采用专用测力计、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当使用钢筋束时宜监测每根钢筋的受力。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可通过埋设磁环式分层沉降标,引入分层沉降仪进行量测;或通过埋设深层沉降标,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量测。
三、基坑变形监测的技术措施
从技术措施上控制变形监测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仪器使用上,监测人员进行监测过程中,对于各项监测项目都应该使用规定仪器进行监测,同时,为了保证监测项目的准确度,监测人员使用的仪
器必须依据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对仪器进行严格检查,只有仪器检查符合要求后,监测人员才可以使用该仪器进行监测工作,并对监测信息进行详细记录。
此外,如果监测人员在进行监测过程中,仪器遇到受震或者受损等情况时,监测人员应该对仪器进行及时检查。
第二,在水准测量上,监测人员进行监测时最好运用闭合或者是附合路线的观测方法,而且每次监测路线保持基本固定,从而实现较可靠的监测数据保证对基坑的有效监测。
第三,在监测人员与监测数据上。
首先,从基坑变形监测的监测人员上来说,监测人员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固定的,而监测人员使用的仪器最好也是固定的,这样有利于整个监测过程数据、方法上的一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其次,从监测数据上来说,监测人员对获得的监测数据不能凭自己意愿进行随意涂改,同时,当检测人员对监测数据产生质疑时,应该对质疑处进行反复监测,从而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四、基坑变形监测的信息反馈和应急组织
1、建立基坑变形监测的信息反馈机制
第一,监测人员应该详细记录不同监测点的变形情况,同时要对监测结果进行及时整理,从而为相关部门对基坑施工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评价提供依据。
第二,监测人员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向项目经理以及监理工程师汇报基坑变形监测的情况,尤其是在监测数据产生显著变化并已经接近报警值的时候应该及时通知相关部门,提醒相关部门对这一问题进行高度重视。
2、制定有效的基坑施工应急措施
基坑施工过程中受到客观因素影响机率十分大,这就导致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一些极具危害性的险情,因此,施工单位为了有效避免险情造成的损失,必须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施工单位可以建立基坑施工监控小组。
施工单位可以以项目经理作为基坑监控组组长,组织部门骨干力量和监测人员,要求施工同时对基坑护坡结构变化情况、墙体位移情况以及墙体与管线的变化情况进行严格监测。
2)施工过程中遇到支护结构位移增大时,施工人员应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从而有效避免支护结构位移的继续增大。
此外,当支护结构位移比较大时,施工
人员可以进行超前支护,直到基坑情况趋于稳定,施工人员才能进行下一步开挖工作。
3)施工过程中遇到流沙层时,施工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开挖,对基坑进行降水和加固之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开挖工作。
4)施工过程中应该提前预备一些沙袋。
当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位移由于增大而逐渐逼近预警值时,利用沙袋填充或反压可以有效防止支护结构的位移进一步增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坑变形监测是监测基坑支护体系以及基坑周围环境保护程度的有效手段,对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基坑维护上,不管我们采用帷幕法还是地下连续墙等方法,都是为了将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阶段。
同时,基坑监测管理人员一定要以负责的态度,依据施工的环境以及现有技术水平,采用合适监测方法对工程做出精准的评价。
这样才能使监测数据更好地为基坑施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