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神经调节术1-骶骨解剖及定位

合集下载

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及临床意义【摘要】随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骶椎退行性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把腰神经根受到机械性的压迫行为作为引起腰骶及下肢放散痛的首要原因。

继而围绕腰骶神经根的走行、位置、毗邻作了大量实验及观测,本研究侧重腰骶神经根通道的解剖学研究,以其为腰骶神经根痛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腰骶;腰骶神经根;解剖1 材料与方法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25具,其中男19具,女6具。

沿脊柱后正中线自T10棘突到S2节段,棘突处切开,逐层分离肌肉至暴露椎板。

用解剖刀和椎板冲击式咬骨钳在腰骶椎上下关节突的内侧咬除椎板,暴露两侧硬膜囊及神经根。

用眼科钳小心分离出L4~5及S1神经根至上下关节突处。

观察:①L1-S1神经根由起点到神经根管内口的长度、直径及毗邻结构;②L1~S1神经节的大小、位置及毗邻结构;③观察侧隐窝及神经根在椎间管内口的解剖特点。

2 结果2.1 自腰骶神经根发出点至神经根管内口长度,见表1。

2.2 侧隐窝构成及神经根在椎间管内口的毗邻由L1~3所围成的椎管,呈椭圆形,称为中央椎管。

L4~5椎骨所围成的椎管,分为中央的椎管及外侧的侧隐窝。

侧隐窝为下腰椎独特的结构,由椎弓根、椎弓板及椎体后缘围成,呈三角形,主要容纳神经根及神经节,是神经根的通道。

侧隐窝前面为上位椎间盘的纤维环和同序数椎体的后部,后面为上下关节突及黄韧带,外侧为椎间管内口,内侧为朝向中央的椎管。

椎间管内口的上下壁是椎弓根切迹,后壁是椎间关节的关节囊及部分黄韧带。

神经根由硬膜囊发出后,由根袖包绕向下以不同角度及长度走行,在硬膜囊部,神经根相对固定,神经根较为紧张,神经根仅借少量结缔组织与其后壁相连,较为疏松,易于分离,张力较小。

而到椎间管内口处,神经根周围韧带较多,又有软组织充填,神经根较固定,活动性差,张力大。

3 讨论3.1 神经根及其毗邻结构的分析陈伯华[1]等对腰神经根的观测结果如下:①腰骶神经根自上而下和硬膜囊形成的夹角有逐渐变小的趋势;②神经根自出发点到椎间管内口的长度逐渐增加;③自上而下神经根的直径逐渐变大。

骶骨的解剖参数

骶骨的解剖参数

骶骨的解剖参数
图1:骶骨前面。

a1:第1骶孔前面观高度;a2:第1骶孔前面观宽度;c1:第2骶孔前面观高度;c2:第2骶孔前面观宽度;e1:第1骶孔间距;e2:第2骶孔间距;g1:第1骶孔至骶骨上缘距离(椎弓根前高度);g2:第1、2骶孔间距;s:S1椎体高度;t:S2椎体高度。

图2:骶骨后面。

b1:第1骶孔后面观高度;b2:第1骶孔后面观宽度;d1:第2骶孔后面观高度;d2:第2骶孔后面观宽度;f1:第1骶孔后面间距;f2:第2骶孔后面间距;h:第1骶孔后面至骶骨上缘距离(椎弓根后高度);n:S1关节面高度;o:S1关节面宽度;p:两个关节面间距。

图3:骶骨上面观:角度参数:X:S1关节面角;Y:骶骨椎弓根螺钉轨道角;Z:骶骨骶骨翼螺钉轨道角。

图4:骶骨上面观:线性参数:j:椎弓根螺钉进入点(S1关节面下外侧)到S1椎体前内侧的距离;k:S1骶骨翼螺钉进入点至骶骨翼距离;I:S1椎弓根深度;m:骶骨翼深度;q:S1椎体前后径;r:S1椎体横径;u:椎管矢状径;v:椎管横径。

表1:线性参数测量结果
表2:角度测量结果。

骶丛神经的分支及位置

骶丛神经的分支及位置

(1)胫神经
• 腓肠神经经外踝后方至足的外侧缘前行,分布于足背及小趾外侧 缘皮肤;关节支则分布于膝关节和踝关节。
(1)胫神经
• 胫神经的体表投影可用从股骨内、外侧髁连线中点向下连至内踝 后方的下行直线来表示。
• 胫神经损伤后由于小腿后群肌收缩无力,主要表现为足不能跖屈, 不能以足尖站立,内翻力减弱。
(2)腓总神经
• 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的位置最为表浅,易受损伤。受伤后由于小 腿前、外侧群肌功能丧失,表现为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足下 垂且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行走时呈“跨阈步态”。
• 同时小腿前、外侧面及足背区出现明显的感觉障碍。
尾丛
• 尾丛coccygeal plexus第4和第5骶神经前支以及尾神经分支组成的 小神经丛称为尾丛。
• 沿途发支分布于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及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腓总神经的分布范围
• 腓总神经的分布范围主要包括小腿前、外侧群肌和足背肌以及小 腿外侧、足背和趾背的皮肤。
腓总神经的分布范围
• 除此之外,腓总神经尚有分支至膝关节前外侧部和胫腓关节。腓总 神经发出的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小腿外侧面皮肤,并与来自胫 神经的腓肠内侧皮神经吻合。
腓浅神经
• 腓浅神经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 分出后初在腓骨长肌深面下行, 继而续行于腓骨长、短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沿途发支分布于腓骨 长肌和腓骨短肌。
• 终支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浅出为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和 第2 ~5趾背的皮肤。
腓深神经
• 腓深神经deepperonealnerve分出后在腓骨与腓骨长肌之间斜向前 行,伴随胫前血管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继而在胫骨前肌 与趾长伸肌之间下行,最后经踝关节前方达足背。

骶骨的名词解释解剖

骶骨的名词解释解剖

骶骨的名词解释解剖骶骨,是构成人类骨盆最后一块骨头,位于脊柱的尾端,由骶骨体和骶骨弓组成。

在人体运动和支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解剖学的角度对骶骨进行解释和解剖。

骶骨通常由5块骨头连接在一起形成,它们与脊椎的骶椎相对应。

这5块骨头称为骶椎骨,它们的形状相对较小,成为骶骨体。

骶体的上部是宽阔的,向下逐渐变窄,最后合并成为骶骨弓,与骶尾棘骨接触并形成嵴。

骶骨体与骶骨弓之间形成骨仓,其中有一些血管和神经通过。

这些血管和神经主要供应盆腔和骶部的组织。

骶部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支撑和稳定身体的重量。

骶骨通过连接到脊椎的其他部分,承担着上半身的重量,并通过髋关节传递到下半身,以实现行走和动作。

此外,骶骨还与腰椎相连,它们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关节,称为骶腰关节。

这个关节允许一定程度的运动,例如弯曲和扭转。

这对于平衡身体和保持正常运动功能至关重要。

骶骨的解剖结构还包括骶尾前突和骶尾间突。

骶尾前突是位于骶骨下缘的突起,与骶前间隙相对应,这个间隙与会阴部相通。

骶尾间突是位于骶骨上表面的凹陷,与骶腰关节相对应。

骶骨的正常解剖结构对于人体的正常功能和姿势至关重要。

如果发生骶骨骨折或其他损伤,可能会导致盆腔的不稳定,影响行走和平衡。

此外,骶骨的异常解剖结构也可能导致盆底肌肉的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尿失禁和其他盆底疾病的发生。

为了保持骶骨的健康和功能,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非常重要。

正确的坐姿可以减少对骶骨的压力,避免骶骨和盆底肌肉的劳损。

其次,适当的运动也对骶骨的健康有很大帮助。

例如,经常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和核心肌群锻炼可以增强骶骨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总结来说,骶骨是构成人体骨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撑和稳定身体的作用。

它由骶骨体和骶骨弓组成,与脊椎和腰椎相连接,并通过骶腰关节与其它骨骼相连。

骶骨的解剖结构对于正常的运动和姿势至关重要,这也提示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并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维护骶骨的健康。

腰骶部脊神经临床解剖学

腰骶部脊神经临床解剖学
观察结果
终丝形态
•呈银白色 •居两侧脊神经之间 •漂浮在脑脊液中 •移动性较大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讨论
腰骶部脊神经根的解剖学特点
• 腰2-骶1脊神经前后根椎管内基本游离 • 在靠近神经出口前某一点成解剖会合点 • 为鞘膜包裹形成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临床手术应用
腰骶段椎管内手术脊神经根判定 • 腰骶部后正中切口 • 腰2—骶1全椎板切除 • 保留两侧椎间小关节 • 脊神经根硬膜出口即椎间孔位置 • 脊神经根分离的显微外科操作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观察结果
腰2—骶1脊神经前后根横径 • 后根粗于前根,比例 3:1 • 腰5后根为最粗,少见 • 骶1后根为最粗,多见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前根和后根鉴别
• 相对位置:前根前内,后根后外 • 相对比例:前根细,后根粗 • 机械刺激:前根有反应,后根无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临床手术应用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 骶1脊神经后根最粗大,小束数目最多 • 一般临床应用可分3~7束左右 • 后根小束行电刺激诱发痉挛 • 选择切断每一后根阈值较低的小束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临床手术应用
终丝的情况
• 了解正常终丝的状态 • 脊髓拴系综合征、脊膜脊神经膨
出,粘连增粗 • 马尾神经损伤,肿瘤等粘连时注
意解剖关系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观察结果
腰2—骶1脊神经前后根形态及位置关系 • 色泽均为乳白色 • 可见微细血管在脊神经表面走行 • 前后两根位置相对固定 • 椎管内:前根在前,后根在后 • 椎间孔内:前根在下,后根在上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骶神经调节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骶神经调节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6】。
7.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合并尿急是治疗成功的
阳性预测因子[”]。 三、手术操作流程 SNM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骶神经调节体
cm处作为进针点。局麻后,用20 G穿刺针从进
针点穿刺,进针角度在矢状位-9皮肤呈600角指向
尾端,X线透视下穿刺针与骶骨表面垂直。一旦穿
外体验治疗,第二阶段为骶神经刺激器永久植入。 (一)患者术前准备 通常情况下,采用局部麻醉,患者不需要特殊准 备。为取得更好的术中影像效果,建议术前口服缓 泻药物并灌肠。
Interstim@II刺激器的体积和质量都比Interstim@I 刺激器减少50%以上,且可以直接与电极连接,无 须使用延伸导线,使永久植入更简单、更微创。 (二)作用机制
结果。SNM能激活副交感传出,提高排便频率,促进 结肠蠕动∽],解释了为何SNM在慢传输便秘患者中 也能取得疗效。②调节感觉信号的传入。SNM通 过激活躯体传入纤维。抑制C纤维的激活,减轻直
女性患者的性功能也有积极影响,对性欲、润滑、性 高潮、满意度和疼痛方面都有显著改善[1 9I。此外, Das等[20]的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SNM治疗不但能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明显改善患者的
Beck抑郁指数。 3.安全性:AUA.OAB指南指出,SNM是一种侵 入性治疗方式{J2 3。术后刺激器植入部位疼痛发生 率为3.3%~19.8%.电极部位疼痛发生率为4.5%~ 19.1%,电极移位风险为2.2%~8.6%。感染发生率为 2.2%一14.3%,电击反应发生率为5.5%~7.9%。需要 再次手术的风险为6.2%~39.5%Et2]Leong等[2¨报 道尽管有90%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但仍有56% 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刺激器部位的疼痛,以 及对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如通过机场的金属探测

腰骶部脊神经临床解剖学

腰骶部脊神经临床解剖学
精品课件
腰骶部脊神经根 临床解剖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研究背景
以往对脊神经与脊髓研究报道较多,
但多侧重于脊髓圆锥水平以上脊髓
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的观察.腰骶部
脊神经形成马尾后在腰椎管内行程
中的形态特点,前后根之间关系阐述
较少.
精品课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精品课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观察结果
腰2—骶1脊神经前后根横径 • 后根粗于前根,比例 3:1 • 腰5后根为最粗,少见 • 骶1后根为最粗,多见
精品课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前根和后根鉴别
• 相对位置:前根前内,后根后外 • 相对比例:前根细,后根粗 • 机械刺激:前根有反应,后根无
精品课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观察结果
终丝形态
•呈银白色 •居两侧脊神经之间 •漂浮在脑脊液中 •移动性较大
精品课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讨论
腰骶部脊神经根的解剖学特点
• 腰2-骶1脊神经前后根椎管内基本游离 • 在靠近神经出口前某一点成解剖会合点 • 为鞘膜包裹形成
精品课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观察结果
腰2—骶1脊神经根在椎管内的排列
• 后前位:从内向外 • 水平愈高的脊神经根愈位居外侧 • 侧向位:从前向后 • 水平愈高的脊神经根愈位居外侧 • 水平愈高的脊神经根愈位居前侧
精品课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磁刺激骶神经模式功效

磁刺激骶神经模式功效

磁刺激骶神经模式功效磁刺激骶神经模式,是一种新兴的神经调节技术。

通过应用磁场刺激骶神经,可以产生一系列医疗功效。

本文将从生动、全面和指导意义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一技术的功效。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磁刺激骶神经模式的原理。

人体的骶神经位于脊椎尾端,是人体神经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磁刺激骶神经模式通过局部施加磁场,可以刺激神经组织,调节神经信号传输,从而实现治疗效果。

磁刺激骶神经模式的主要功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缓解慢性疼痛:骶神经与盆腔、腰部以及下肢等部位有着紧密联系。

磁刺激骶神经模式可以调节疼痛传导路径,减轻疼痛感受。

对于慢性腰背痛、坐骨神经痛等疼痛症状的患者,这一技术可以显著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 调节盆底肌群功能:盆底肌群是重要的支持和控制膀胱、直肠等器官功能的肌肉群。

磁刺激骶神经模式可以促进盆底肌群的收缩和放松,提高尿控和排便能力。

对于尿失禁、便秘等症状的患者,这一技术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3. 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磁刺激骶神经模式同样对心理健康状况有着积极的影响。

神经刺激可以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症状。

对于焦虑症、抑郁症等患者,这一技术可以帮助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幸福感。

总的来说,磁刺激骶神经模式是一种非侵入性、安全有效的神经调节技术。

它可以通过调节骶神经的传导,产生一系列医疗功效,包括缓解慢性疼痛、调节盆底肌群功能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等。

对于相应症状的患者,这一技术具有重要的治疗和康复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磁刺激骶神经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

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确保技术的正确施行。

同时,这一技术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来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磁刺激骶神经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调节技术,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一技术的生动、全面和指导意义,为患者的康复带来帮助。

骶丛功能解剖

骶丛功能解剖

骶丛功能解剖骶神经丛由以下部分构成:①L4前支的下支和L5的前股形成的腰骶;S1前支的前股:③S2、S3和S4前支前股的神经纤维。

骶神经丛有12支已命名分支。

7支支配臀部和下肢,分别命名为:①坐骨神经,在此水平包括了腓神经和胫神经;②臀上神经;③臀下神经;④股后皮神经;⑤穿皮神经;⑥支配股方肌和下孖肌的神经;⑦支配闭孔内肌和上孖肌的神经。

另外5支支配骨盆内结构:①支配梨状肌的神经;②支配肛提肌和尾骨肌的神经;③支配肛门括约肌的神经;④骨盆内脏神经;⑤阴部神经。

坐骨神经的腓神经部分是由L4前支的下支及L5、S1和S2前支的后股组成。

臀上神经和臀下神经是由上述后股的分支组成。

坐骨神经的胫神经部分是由L4、L5、S1和S2前支的前股组成。

股后皮神经是由S1前支(APR)后股的一支和S2前支(APR)前股的一支组成。

穿皮支是由来源于S2和S3前支的前股发出的额外后支组成,来自于S3的部分是在内脏支和阴部后神经发出之后发出。

位于坐骨神经前方且处于坐骨切迹远侧的肌肉参与维持髋关节的稳定性。

这些肌肉的神经分支如下所述:支配股方肌和下孖肌的神经于坐骨神经中胫神经的起始处发出;支配闭孔内肌和上孖肌的神经由L5、S1和S2前部分出现的区域发出,位于坐骨神经发出的胫神经的近端。

骶丛在骨盆的内侧深部,位于骶髂连接和骶尾连接的前方。

以下骶丛神经主要是通过坐骨大孔离开骨盆:坐骨神经、腘绳肌神经支、臀神经和股后皮神经,而阴部神经是通过坐骨小孔到达阴部。

如同盆丛的腰丛部分,骶丛损伤所致的功能丧失是多变的。

如果能够记住众多腰骶神经根所支配的皮肤感觉区和肌肉,尤其是下肢部分,则可以区分和定位骶丛损伤部位和损伤后果。

臀神经当臀神经离开坐骨切迹,臀上神经行于坐骨神经外侧,向上支配臀中肌和臀小肌。

臀下神经离开坐骨大孔行于坐骨神经的内侧,支配臀大肌。

臀上神经支配臀中肌和臀小肌,这两块肌肉帮助髋关节外展和内旋大腿。

当该神经损伤后,患者平卧时大腿趋于外旋的位置,行走时躯干会弯向麻痹侧。

手术讲解模板:骶神经松解术

手术讲解模板:骶神经松解术
概述:
anvier结。未坏死的轴突则可增大,约 10~14d可长过断裂处,同时神经鞘也相 应增长,当轴突长过断裂处后,每日增长 速率约1~2mm。这种受损后发生的变性与 再生反应,称为Waller变性。如断端间有 距离,近端轴突不能进入远端的施万管, 新增生的神经轴突与结缔组织所形成的瘢 痕组织相互
手术资料:骶神经松解术
概述:
神经如正中神经等更显得重要。 周围神经被切断后即失去传导冲动的作用。与细胞体断离的远端轴突可坏 死,数日内完全消失,髓鞘逐渐变成脂肪颗粒也趋消失,施万细胞和神经 鞘均增生,施万细胞鞘突出,向近心端接近。与细胞体相连的近心端轴突 坏死较少,不会超过最近一个R
手术资料:骶神经松解术
手术资料:骶神经松解术
手术步骤:
肱肌之间。在分离中注意勿损伤从桡神经分出至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之 分支(图4.22.1-4B,4.22.1-5)。
手术资料:骶神经松解术
手术步骤:
(3)正中神经手术切口和显露:上臂段切口(图4.22.1-6A),在肱二头 肌内侧缘,随肱动脉走行方向分离,即可找到正中神经(图4.22.1-6B), 显露并不困难。 (4)尺神经手术切口和显露:与正中神经手术切口和显露相同
手术资料:骶神经松解术
概述:
鞘和施万细胞对轴突有保护作用。交感神 经没有髓鞘,但仍被包绕在施万细胞质内。 有髓鞘纤维大的直径可达20μm,无髓鞘 纤维直径约1μm。最外层即神经鞘(神经 膜neurolemma)又称施万鞘,它与施万细 胞形成连续性施万管,对神经纤维再生起 关键作用(图4.22.1-0-1)。位于脑、脑 干
手术资料:骶神经松解术
手术步骤:
.22.1-13)。
手术资料:骶神经松解术
手术步骤:

腰骶部脊神经的解剖及磁共振成像的初步应用

腰骶部脊神经的解剖及磁共振成像的初步应用
3、对于椎间盘突出或膨出,MRN图像能更直观地显示脊神经根鞘段受压狭窄情况,解释临床症状; 对于肿瘤、囊肿等其它常见病变,MRN图像能清楚显示脊神经与病灶的关系,受累脊神经受压移位/包 裹情况,为临床手术避免脊神经损伤或判断手术疗效提供直观的影像依据。
总之,FRFSE-XL序列扫描获得的MRN原始图像及重建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瘸灶与腰骶部脊神经的 关系,是较好的临床腰骶部脊神经相关疾病MRN成像序列;可作为‘‘种常规或补充序列应用于临床, 为临床诊治腰骶部脊神经相关疾病提供直观、完整的■维或三维影像依据。
近年来,随着MR成像性能的提高及脉冲序列的发展,使得直接腰骶部脊神经MR成像成为可能。
l、TlWI:用TIWI显示腰骶部脊神经及其分支,是利用Tl、Ⅵ显示组织结构 细节较好的优势,并且可进行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及神经鞘膜的强化。在TIWI像上,神经旱等TI 信号,包绕神经周围的脂肪呈高信号,与坐骨神经伴行的血管旱流空信号,通过这种良好的MR对比能 将神经很好地显示,所用的序列有2DOSE序列,3D-MPRAGE,3D.SPGR等。如国内外’。些学者利用以 梨状肌为定位点的双斜面定位扫描和3D密积采集重建成像研究坐骨神经走行、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 系,并应用于梨状肌出口综合征的诊断。虽然T1WI可清楚显示正常腰骶部脊神经走行,但对神经病变 如水肿显示不佳;而且,对于位于肌肉间隙内周同脂肪组织较少的脊神经形态无法显示。 2、T2WI:T2WI可较好显示脊神经水肿,从而对神经病变较敏感。所用的序列钉: 3D.FIESlIA.sPEcL气L,3D-CISS,3D.True FISP,3D.FFE.PROSET等,此类序列优点是成像速度快,空 间分辨率高,目前文献报道多用此类序列来研究腰骶部脊神经神经根鞘、神经节及椎体邻近区部分前支 的解剖结构及相关病变。但此类序列对于椎体及附件骨质内的脂肪信号抑制较好,但对于肌肉信号抑制 效果较差,在脂肪抑制图像上肌肉多旱等信号或稍高信号。故椎体附近周围脂肪组织较丰富的神经节段 在此类序列显示情况较好,但对于肌肉间隙内走行的脊神经节段,如果神经周嗣脂肪组织较少则没自.足 够的对比信噪比显示神经轮廓。 3、T2脂肪抑制技术:磁共振神经成像术(MRN)最早由Howe等于1992年首先报道,其利用阵列 线圈及脂肪抑制T2WI序列对外周神经进行选择性成像,使神经旱高信号,周同肌肉及脂肪组织旱低信 号,从而达到抑制背景信号显示神经轮廓的目的,较清晰显示外周神经分支走行。该类技术的主要优点 是可以较清晰、完整显示肌肉间隙内的脊神经分支。目前用于显示脊神经的MRN技术包括DWI技术及 T2、Ⅵ脂肪抑制技术两类。T2、Ⅵ脂肪抑制技术基本序列为SE与FSE序列,前者成像时间较长L较少使 用。常用脂肪抑制方式有FATSAT及STIR,如FSE.FATSAT技术。 4、DWI:扫描速度快,背景信号抑制较好,对脊神经信号改变敏感,但图像信噪比及空间分辨率 较斧,对于脊神经分支的解剖形态显示效粜不佳。近年来在此基础上添加其它技术发展出来的‘些新技

数字时代的泌尿外科:骶神经调节

数字时代的泌尿外科:骶神经调节

数字时代的泌尿外科:骶神经调节Sacral Neuromodulation骶神经调节••骶神经调节 (SNM) 是一种经过批准和验证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慢性非阻塞性尿潴留和慢性盆腔疼痛的方法。

它涉及在皮下植入可编程刺激器,该刺激器通过通常通过 S3 孔进入的骶神经的导线提供低幅度的电刺激。

SNM 的作用似乎受到体细胞传入神经的激活的调节,这反过来又抑制了膀胱感觉通路和反射性膀胱过度活跃。

最近的工作表明了治疗的持久效果,以及该技术在其他盆腔疾病中的新应用。

骶神经调节(SNM) 是一种用于治疗患有膀胱和/或肠道疾病的患者的程序。

神经调节基于这样的理论,即直接或间接通过骶神经根的恒定低幅度刺激导致向排尿中心的上行信号调节向膀胱和肠的传出信号。

在保守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和口服药物失败后,这种治疗通常作为三线治疗提供。

第一个神经调节程序于1954 年作为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的深部脑刺激(DBS) 进行。

1988 年,Tanagho 和Schmidt 将SNM 引入下尿路功能障碍 (LUTD) 治疗,包括 OAB 治疗。

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 于1997 年和1999 年批准SNM 用于治疗难治性OAB、频率和非阻塞性排尿后残留尿潴留。

最近,可充电和条件磁共振成像 (MRI) 安全设备 (Axonics r-SNM SystemTM, Irvine, CA) 已在欧洲和美国推出。

该系统的临床效果似乎与目前的免充电InterStimTM II 设备(美敦力,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州)相似。

然而,更新的 InterStim 设备已提交 CE 标志和 FDA 批准,以改善患者的偏好并为 1.5 和 3 特斯拉提供全身 MRI 安全性,后者的场强已成为临床标准。

可充电电池导致体积更小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IPG)。

1作用机制SNM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然而,电刺激会调节供应膀胱、肠道、泌尿和肛门括约肌以及盆底肌肉的神经。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修订版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修订版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骶管注射疗法起源于外科麻醉一法,即将一定剂量的局麻药注射于骶裂孔内,以阻滞骶神经,使下腹部、盆腔、会阴部产生区域性麻醉,局部肌肉松弛,手术无痛,临床叫做骶管阻滞麻醉,简称"骶麻"。

近些年来,应用骶管疗法治疗腰腿痛已被广大基层医生所熟悉,习惯称做骶管疗法,或简称为"骶疗",随着专科特色疗法的发展和创新,应用骶管技术治疗疑难病症的病种也越来越扩大,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

为使骶管疗法在临床发扬广大,现综合报告一些骶管疗法治疗疑难病的方法和体会,愿与同道切磋交流共勉共进。

骶管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生理:骶管系指人体脊椎管中的硬脊膜外腔在骶骨段的延迟部分,上起自第五腰椎,下至于尾骨,其位于骶骨中间的骨性管道中。

骶骨呈一个上宽下尖的三角形,由五个骶椎骨融化而成,嵌夹在骨盆与骨之间,其两侧称为骶髂关节。

骶骨的上端与第五腰椎,下端与尾骨相接,分别成为腰骶关节和骶尾关节。

骶骨的前面光滑平整,紧邻盆腔内脏组织。

骶骨后面凹凸不平表面粗糙,紧邻皮下组织和皮肤。

在骶骨的中线呈一纵行骨性管道,为脊椎官腔,上半部分有蛛网膜下腔,下半部分为硬脊膜外腔(即骶管)。

在骶尾关节上,相当于第4、5骶骨水平中线处有一裂口叫骶裂孔,中医学称腰俞穴,它与左右髂后上嵴成为一个等边三角行,三角形的下角是骶裂孔穿刺定位的重要依据。

穿刺定位时先以左手中指尖触及尾骨顶端沿骶骨中线向上触压,在距尾骨顶端4-8cm处可触及一凹陷,其上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起的"骶角",两骶角之间即为骶裂孔。

杨氏定位法为:在臀后裂纹上1cm 处有一凹陷即是穴(骶裂孔)。

骶裂孔外覆盖着一层1-2cm厚的骶尾韧带,穿刺时经过皮肤皮下组织骶尾韧带,即可进入骶管腔内,深约2cm骶骨孔的大小和形态变异很大,其直经为0.2-1cm,一般呈V或◇形。

骶骨—常见的解剖变异(图文并茂)

骶骨—常见的解剖变异(图文并茂)

骶骨—常见的解剖变异(图文并茂)骶骨的正常解剖骶骨的形态:呈三角形,底朝上,尖朝下,有上、下、前、后、两侧六面。

底部宽大,上部为椭圆形,与第5腰椎相接;尖部与尾椎相连。

骶骨的结构:骶椎有5节,骶骨前面凹陷,有四对骶前孔,其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为骶岬,两侧平滑为骶翼。

后面粗糙,正中线上有骶椎棘突融合而形成的骶正中嵴,正中嵴外侧有四对骶后孔;每侧骶后孔的外侧,又有一条断续的骶外侧嵴,由各骶椎的横突构成;基底与第5腰椎通过椎间盘构成腰骶关节;3月14日【河南●洛阳】液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研修班骶骨两侧上部由上3个骶椎横突相愈合成耳廓状的粗糙面,为耳状面,与髂骨相应的关节面构成骶髂关节;骶管由骶椎的椎孔连接而成上端与腰以上的椎管相续;下端开口于骶管裂孔,裂孔两侧向下突出的角为骶角。

骶骨耳状面骶骨耳状面的形状:骶骨耳状面的形状大致可以分为“C”形及 “L”形,男性骶骨多为“L”形,女性多为“C”形。

骶骨耳状面的位置:耳状面的上缘位置相当于第一骶椎高度,下缘位置多位于第三骶椎中部及下部,但也可高至第二骶椎或低至第四骶椎上部。

3月14日【河南●洛阳】液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研修班骶骨副耳状面形态特点:骶骨副耳状面多为扁平状的圆形或椭圆形,呈凸面或凹面,发生位置不固定,但多位于骶外侧嵴的下部。

发生率:文献报告副耳状面发生率差异较大,从8%到50%不等;男性占绝大多数,且多发生于双侧。

产生原因:发生副骶髂关节的具体原因不明,但多数认为可能是与负重以及应力的增加有关。

副耳状面构成的副骶髂关节X线表现(一)副耳状面构成的副骶髂关节X线表现(二)腰椎骶化腰椎骶化为腰骶部常见的畸形变异,为腰椎一侧或两侧的横突过长,与骶骨形成假关节或融合。

腰椎骶化有多种变化形式,常见的有:3月14日【河南●洛阳】液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研修班第5腰椎椎体与第1骶椎椎体未融合,但后部的椎弓板融合;腰椎椎体与骶椎椎体融合,而后部的椎板未融合;腰椎椎体、骶椎椎体及后部的椎板都融合等。

新华神外:骶神经调节术教程(3)——直肠和肛管的神经支配

新华神外:骶神经调节术教程(3)——直肠和肛管的神经支配

新华神外:骶神经调节术教程(3)——直肠和肛管的神经支配骶神经调节术(sacral neuromodulation, SNM)不仅可以调节膀胱、尿道括约肌等下尿路的神经功能,对于直肠和肛管也能起到相应的调节功能。

与膀胱的神经支配类似,直肠和肛管而膀胱主要也由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躯体神经支配,以下将介绍直肠和肛管的神经支配及反射。

一、直肠和肛管的感觉传入1. 经交感神经纤维径路:直肠→腰内脏神经和交感干骶部分支→L1-L3脊髓后联合核2. 经副交感神经纤维径路:直肠→肠系膜下丛、盆丛→盆内脏神经→S2-S4脊髓后联合核二、直肠和肛管的运动神经支配及机能1.交感神经支配节前纤维起源:T12-L3 脊髓侧角(交感节前神经元)径路:T12-L3 脊神经前根→白交通支→腰内脏神经、盆内脏神经→腹下丛节后纤维起源:腹下丛内的节后神经纤维径路:随肠系膜下动脉及分支周围的神经丛分布交感神经兴奋能抑制肠蠕动,使肛门括约肌收缩,主要起憋便的作用。

2. 副交感神经支配节前纤维起源:S2-S4 脊髓骶副交感核径路:S2-S4脊神经→盆内脏神经→盆丛→直肠节后纤维起源:直肠肌间丛和黏膜下丛内的副交感节后神经元径路:节后神经元发出分支到平滑肌副交感神经兴奋能促进肠蠕动,使肛门括约肌放松,主要起排便的作用。

3. 躯体神经支配起源:S2-S4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径路:S2-S4脊神经前根→骶丛→阴部神经→肛门外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是横纹肌,受躯体神经支配,能使肛门外括约肌收缩,能起到意识性憋便或排便的作用。

*膀胱的紧张度和小的节律性收缩是膀胱的内在特性,其不依赖神经控制。

三、排便反射径路:直肠→感觉传入→骶髓后联合核→骶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盆神经→膀胱、直肠壁神经丛→平滑肌收缩、括约肌放松→排便排便反射的过程中有躯体反射的神经通路参与,因为肛门外括约肌是躯体神经支配,而膈肌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可有助于排便。

(图片来源:Netter's Atlas of Human Anatomy 7th Edition 上海新华医院神经外科腰椎骶管中心沈霖译)。

腰骶部相关的神经根定位

腰骶部相关的神经根定位

腰骶部相关的神经根定位来源:杭州市中医院作者:张伟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种类日益丰富,采用低头、久坐的工作方式人群增多,造成颈椎、腰椎的患病率不断攀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本期将针对腰骶部常见的神经定位问题进行介绍。

L4神经根的定位L4神经根是腰3/4椎间盘突出常常累及的神经根。

标志性表现:运动——胫前肌;反射——髌腱反射;感觉——小腿内侧及足内侧。

肌肉检查:检查胫前肌时,一只手紧握小腿,另外一只手抵在第一跖骨头处,令患者足用力背屈内翻,抵在跖骨头处的手做足跖屈及外翻抵抗,评价胫骨前肌的力量。

反射检查:检查髌腱反射时,触及髌腱,使用叩诊锤短暂、轻巧地叩击髌腱。

其分级为:正常、亢进、减弱或消失。

检查时可让患者双手交叉扣紧以分散其注意力。

感觉检查:L4的感觉区域位于小腿内侧并延伸至足内侧。

膝关节是L3/4的感觉分界线。

膝关节以下为L4感觉支配区。

胫骨嵴是L4/5的分界线,内侧是L4的支配区。

L5神经根的定位腰5神经根是腰椎间盘突出常常累及的神经根。

尤其是腰4/5节段的椎间盘突出。

肌肉检查:受L5神经支配的肌肉包括:踇长伸肌,趾长、短伸肌和臀中肌。

踇长伸肌(腓深神经)临床上常常提及伸踇力弱。

踇长伸肌的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足跟,另一手拇指放到患者踇趾甲床上,令患者背屈踇趾,检查者用力下压抵抗背屈。

外加的对抗在趾间关节近端,则检查的是踇长伸肌和踇短伸肌。

如果外加的对抗在趾间关节的远侧,则仅为踇长伸肌。

趾长、短伸肌(腓深神经)检查方法与踇长伸肌类似,令患者伸直足趾,检查者拇指在趾背侧对抗,并试图向足底弯曲足趾。

正常时,足趾不会被弯曲。

当然,踇长伸肌及趾长伸肌均可通过观察患者利用足跟走路进行评测。

臀中肌(臀上皮神经)检查臀中肌,令患者侧卧,外展大腿并施加对抗。

反射检查:L5神经根的反射一般很难引出。

一般让前足轻度外翻和背屈,在足内侧胫后肌附着部位叩击肌腱,正常可引起轻微的足底内翻。

感觉检查:L5感觉支配区域位于小腿外侧及足背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骶神经调节术(1)——骶骨解剖及手术定位
骶神经调节术(sacral neuromodulation, SNM)是利用将低频电脉冲连续施加于特定骶神经的一种介入技术。

通过这种方式兴奋或抑制神经通路,调节异常的骶神经反射弧,进而影响并调节膀胱、尿道/肛门括约肌、盆底等骶神经支配区域的功能。

SNM可应用于各种难治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目前美国FDA批准的适应症为:(1)难治性急迫性尿失禁、顽固性尿频-尿急综合征(难治性OAB);(2)特发性尿潴留;(3)排便功能障碍。

有研究证据表明,SNM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盆底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及慢性便秘均有一定的疗效。

SNM手术首先需要了解骶骨正常的解剖结构,骶骨(sacrum)的形态呈倒三角形,底部向上,尖部向下,可分为骶骨底(base of sacrum)、侧部、骶骨尖(apex of sacrum)、盆面(pelvic surface)和背侧面(dorsal surface)。

骶骨构成盆腔的后上壁,其下端为骶骨尖,与尾骨相关节,上端的骶骨底与第5腰椎相接。

底部:骶骨底前缘突出,称骶骨岬(pronontory)。

骶骨底上面为椭圆形骨面,即第1骶椎体的腰骶关节面(lumbosacral articular surface),与第5腰椎椎体的下面通过椎间盘形成腰骶关节。

骶骨底的两侧平滑,称为骶翼(Ala)。

侧部:骶骨侧部的上部粗糙,为上3个骶椎横突相融合呈耳郭状,称耳状面(auricular surface),与髂骨相应的关节面形成骶髂关节。

骶骨耳状面的形状大致可以分为“C”型和“L”型,男性骶骨多为“L”型,女性多为“C”型。

耳状面的上缘位置相当于第1骶椎的高度,下缘的位置多位于第3骶椎中部及下部,但可高至第2骶椎或低至第4骶椎上部。

骶髂关节的高度与骶骨高度不直接相关,骶骨的侧缘在骶髂关节以下窄薄部分为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附着处。

盆面:骶骨盆面正中线的两侧有两排骶前孔(Anterior sacral foramina),每侧各为4个,由骶管出来的4对骶神经前支由此穿出。

背侧面:骶骨背侧面粗糙不平,正中隆起为骶正中嵴(median sacral crest),由第1~4骶椎的棘突连成,在骶正中嵴的两侧,各有一条断续的骶中间嵴(intermediate sacral crest),由各骶椎的关节突连成,在每侧骶中间嵴的外侧各有4个骶后孔(posterior sacral foramina),骶神经的后支由此经过。

在每侧骶后孔的外侧,各有一条断续的骶外侧嵴(lateral sacral crest),由各骶椎的横突构成。

若骶骨下部与第1尾椎相融合,则有5对骶后孔;骶骨底如与第5腰椎融合,亦可形成5对骶后孔,若为4个骶椎,则只有3对骶后孔。

骶骨背侧面上下部,各有一缺损,名腰骶间隙和骶尾间隙。

骶尾间隙也称骶管裂孔(sacral hiatus),系由于第5骶椎两侧椎弓未愈合、椎板和棘突未发育所致。

骶管裂孔的变异较大,如骶管裂孔的形状,裂缺高度、两侧骶角是否对称、等高及其他合并变异。

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突出的角呈为骶角(sacral comu)。

骶管:骶管(sacralcanal)在骶骨体的后部由骶椎的椎孔连接而成,前后借骶前、后孔与外界相连。

上端与腰以上的椎管相续,下端开口于骶管裂孔。

蛛网膜下腔一般最低至第2骶椎即终了。

SNM手术需要穿刺定位S3骶孔,常用的S3骶孔的定位方法有以下几种。

(1)X线透视下十字定位法:前后位透视下,确定并标记骶骨中线,确定骶髂关节,做双侧骶髂关节下端连线,此连线与S3弓状缘相对应,连线与中线交点左右旁开约2cm即为左右S3骶神经孔的位置,侧位透视下S3骶神经孔位于髂骨和骶骨交界处。

(2)坐骨切迹手触定位法:一般以两侧坐骨切迹连线与骶骨中线交叉点做体表水平标志线,标记为S3骶孔水平线,交叉点两侧旁开2cm为S3骶孔对应体表处。

(3)经尾骨尖测量定位法:沿骶骨中线,自尾骨尖向上测量9cm,旁开2cm,为S3骶孔对应体表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