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基础知识(全)
九年级上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
九年级上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能量、物质和力的学科,通过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周围世界的运动和互相作用。
九年级上学期的物理课程主要涵盖了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概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和总结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的核心知识点。
第一章:运动和载具1. 运动的概念: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参照点或参照物改变位置的过程。
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运动。
2. 物体运动的方式: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 运动的图像和图表:用图像和图表表示运动过程,如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
4.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5. 加速度和速度变化: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可以通过“减速度”和“正加速度”来区分物体的速度变化。
6. 运动的规律:运动的规律和方程式可以用来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如一维运动的匀速和匀加速度运动。
第二章:测量1. 测量的概念:测量是使用一定的标准和工具来确定物理量的数值。
2. 尺度和单位:尺度是物理量的一种表示形式,单位是用于比较和度量物理量的量度标准。
3. 长度、质量和时间:长度、质量和时间是基本物理量,分别用米、千克和秒表示。
4. 误差和精度:测量中的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数值之间的差异。
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5. 量纲和物理公式:物理量的量纲是指物理量的种类和单位组合形成的量纲式。
第三章: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态。
2. 现实生活中的力:摩擦力、弹力、重力等力对日常生活和物体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3. 压力:压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对单位面积的分布。
压力可以通过计算力与面积的比值来得到。
4. 浮力和密度:浮力是任何物体都会受到的向上的力。
密度是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第四章:工作和能量1. 功和机械能:功是力对物体做的作用,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总结(最新最全)一、力学力和力的作用力的定义: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称为力。
力的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单位是___(N)。
力的性质: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组成力的三要素。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规律是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要满足作用力和分力之间的垂直关系。
运动和速度运动的定义: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所走的路程与使用的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速度的表示:用矢量表示,大小为速度的模,方向为速度的方向。
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牛顿第二定律:力是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恒定时,速度会均匀变化。
二、光学光的传播和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通过真空、气体、液体和透明介质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遵循光的几何光学原理。
镜子与光的反射镜子的分类:平面镜和曲面镜。
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规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镜面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像距等于物距。
透镜和光的折射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光的折射规律: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满足折射定律。
透镜成像规律:光线从物体经过透镜会发生折射,成像遵循一定的规律。
三、热学温度和热量温度的定义: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
温度的测量:常用温标有摄氏、华氏和开氏温标。
热量的定义: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
热平衡和热传递:热平衡是指物体之间温度相等,热传递方式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
热膨胀和水的三态热膨胀:物体受热后膨胀,受冷后收缩。
恒温线和热膨胀系数:物质的热膨胀系数是描述物质热膨胀变化程度的重要物理量。
水的三态:水的三态是指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不同状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四、电学电流和电阻电流的定义: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全集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全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九年级上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将探索和学习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上册的物理知识进行全面归纳和介绍。
第一章:运动与力1. 运动的描述与研究方法:运动的参照系、参照系的选择、参照系的相对性。
2. 速度与加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即时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加速度的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3. 力的概念与力的计算:力的定义、力的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图示、力的平衡、力的合力与分力。
4.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第二章:物体的机械性质1. 弹簧的伸长量:胡克定律、伸长量与力的关系。
2. 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与物体的质量、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3. 浮力与浮力定律: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浸没程度、浮力定律、物体浮力的条件、浮力的应用。
第三章:能量与功1. 功与功率: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功率的定义与计算、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2. 机械能:动能与势能、动能的计算、势能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
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守恒定律。
第四章:简单机械与机械优势1. 机械工作与简单机械:机械工作的定义、功与机械工作的关系、杠杆原理与杠杆的分类。
2. 滑轮组:滑轮组的作用原理、滑轮组的计算、滑轮组的应用。
3. 力的传递:齿轮传动、带传动。
第五章:电学常识1. 电与电荷:电荷的产生、电荷性质、电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2.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电流的计算、电路图的绘制、串联与并联电路、电流的测量。
3. 电阻与电阻率:电阻的定义、电阻的计算、电阻与材料的关系、电阻率的定义与计算。
第六章:电流的效应和电路1. 电阻、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
2. 电功与功率:电功的定义与计算、功率的定义与计算。
3. 简单电路的电流分布与电路图的绘制。
第七章:磁学常识1. 磁性物质与磁场:磁性物质的分类、磁场的定义、磁感线、磁力线与磁力线的图示。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知识点一、运动与力学1. 运动的描述与表示方法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通常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和表示运动状态。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加速度则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 直线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对于直线运动,我们可以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这三个基本物理量来描述。
位移的单位是米(m),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平方秒(m/s²)。
3. 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单位是牛顿(N)。
根据力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等。
4.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描述力学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则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关系。
二、力和压强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压强 = 力 ÷面积。
其单位是帕斯卡(Pa)。
2. 浮力与浮力原理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根据浮力原理,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重力时,物体将浮在液体或气体中。
三、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高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2.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描述了施加力对物体进行功的过程,机械能守恒定律表明在不受外力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四、电与磁1. 静电学基础静电学研究的是带电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带电物体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 电路中的电阻与电流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的变化量,单位是安培(A)。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其大小与导体物质的性质有关。
九年级期末物理上册知识点
九年级期末物理上册知识点【九年级期末物理上册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运动及其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种,物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九年级期末物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
一、物理量和单位1. 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特性的量。
常见的物理量有长度、时间、质量、速度等。
2. 单位是用来衡量物理量大小的标准。
国际单位制是全球通用的单位制,包括米、千克、秒等。
二、运动学1. 位移与路径: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量,与具体路径无关。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指某一瞬间的速度。
3. 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的量度,与速度变化的时间和方向有关。
4. 运动图像:位移-时间图像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况。
三、力和运动1. 力和质量:质量是物体固有属性,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3.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受到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
四、机械能和功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3. 功:力在运动方向上的作用量,功与力和位移的乘积成正比。
五、压强和浮力1. 压强:物体上的压力与物体受力的面积的比值。
2.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上浮力。
3. 浮力的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上升时排开液体的重量。
六、光的传播和成像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2.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与入射光在折射界面法线两侧的折射角之比为一定值(即折射率)。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一、力和压力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变形的原因,单位是牛顿(N)。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单位是帕斯卡(Pa)。
知识点:1. 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 力的合成:共线力的合成。
3. 压力的计算:压力的大小等于作用力除以作用面积。
二、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的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在相同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
知识点:1. 描述运动的两个重要概念:位移和速度。
2. 位移的计算:位移等于终点位置减去起点位置。
3. 速度的计算: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所用的时间。
4.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位移除以时间的比值。
5. 速度的单位:米每秒(m/s)。
三、力的作用和施力方式物体上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者两者同时改变。
施力方式有推力、拉力、摩擦力、重力等。
知识点:1. 推力和拉力:方向相同的力称为推力,方向相反的力称为拉力。
2. 摩擦力:阻碍物体之间相对运动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3.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单位是牛顿(N)。
4. 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5.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的力。
6. 引力: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四、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由一些简单的零件组成的机械装置,可以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轮轴、滑轮等。
知识点:1. 杠杆的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矩相等。
2. 杠杆的分类: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3. 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4. 轮轴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还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5. 机械优势:机械优势等于输出力除以输入力。
6. 力的损失:摩擦力、空气阻力等会引起力的损失。
五、能量和能量转化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单位是焦耳(J)。
能量转化是指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知识点:1. 动能和势能: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和形态有关。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将为你总结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的重要知识点,帮助你进行期末复。
以下是各单元的知识点概述。
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
- 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
- 运动的描述方法:图示法、表格法、公式法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 运动的曲线图解
- 速度和位移在图中的表示
第二单元:力和压力
- 力的概念和单位:牛顿(N)
- 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力的分类:接触力、非接触力
- 杠杆原理及其应用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压力=力/面积
- 浮力和浮力的原理
第三单元:机械能
-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机械能定理的应用
- 弹簧势能的计算
第四单元:热与能
- 热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热量和热量的计算
-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与能量的关系- 热量传递和能量转化的实例
第五单元:光的传播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镜子的成像规律
- 凸透镜成像规律
- 光的色散现象
-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速度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祝你复习顺利,考试取得好成绩!。
初三期末物理上册知识点
初三期末物理上册知识点1.初三期末物理上册知识点篇一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
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2、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1. 物理基础知识- 物理量与单位:力、功、能、压强等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 物理量的测量:直接与间接测量、准确度与精确度等测量相关概念。
- 物理规律与物理模型:物理规律、物理模型及其关系。
2. 运动- 矢量与标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与标量的区别与性质。
-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基本运动形式。
- 抛体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等抛体运动的特点与规律。
- 圆周运动:半径、周长、弧长等圆周运动相关概念。
3. 力与运动-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力学的基本规律。
- 惯性与质量:惯性与质量的概念与关系。
- 摩擦力:静摩擦力、动摩擦力等与摩擦力相关的概念与公式。
4. 能量与能量转换- 功与能量:功的定义与计算、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等相关概念。
- 功率与效率:功率的定义与计算、效率的计算与应用等相关概念。
- 机械能与动能:机械能的定义与计算、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等相关概念与公式。
- 弹性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的计算、弹簧的特性与应用等相关知识。
5. 压强与浮力- 压强:压强的定义与计算、压强的应用与实例等相关概念。
- 浮力与浮力原理:浮力的产生与大小、浮力原理的应用等相关概念与实验。
- 原子与分子:原子结构、分子运动等与原子分子相关的基本知识。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概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根据具体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学习和理解,并配合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与应用。
享受探索物理世界的乐趣吧!。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第一章: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发生的物理量,用来描述物体相互影响的程度。
2. 力的计算: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即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3. 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用来描述物体受到的压力。
4. 压强的计算: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F/A,即压强等于力除以单位面积。
第二章:运动和力的关系1.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 能量守恒定律:在封闭系统内,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 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的力,会导致物体之间的运动减慢。
4. 阻力:运动物体与运动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导致物体受阻减速。
第三章:光的传播和成像1. 光的传播方式:光的传播分为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2.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3. 成像规律: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1/f=1/v+1/u,通过凹透镜成像的规律为1/f=1/v-1/u。
4. 光的色散:光在经过折射、反射、散射等过程中会发生颜色分离的现象。
第四章:电和磁1.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电流的大小由通过电流的电荷数量和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决定,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的流动方向决定。
2.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为I=U/R,即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3. 磁场的产生和磁感线:电流在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磁感线用来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4. 电磁感应: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第五章:声音和波动1. 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声音的主要特性包括声音的频率、振幅和音速。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和固体等传播,传播的速度和介质的性质有关。
3. 波的特性:波是一种传递能量的现象,波的主要特性包括波长、频率、振幅和波速。
4. 驻波和多普勒效应:驻波是在两个波源之间形成的波与反射波叠加形成的现象,多普勒效应是当光源或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物理九年级上期末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上期末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界的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为九年级上学期最后的物理知识点总结,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所学的重要内容。
一、力和运动在物理中,力是指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牛顿第一定律是我们最基础的力学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受外力作用,那么它将保持静止;如果一个物体正在运动,并且没有外力作用在它身上,那么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二、机械能和机械功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可以分为势能和动能两种形式。
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的关系而具有的能量,例如,把书放在书桌上,它会具有重力势能。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例如,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
机械功是指力对物体做的功。
机械功可以用公式W = F × s计算,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运动的距离。
三、电学知识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电荷、电流和电磁场等现象。
理解电路是电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
电路由电源、导线和负载构成。
根据导体的电阻不同,我们将电路分为两种类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通过电路中的每个元件,而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流通过不同的支路。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它描述了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的公式为V = I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四、光学知识光学是物理学的另一个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
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粒子和波动性质。
根据光的传播路径和物体的相对位置,我们将光的传播分为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传播。
当光通过界面时,它可能发生反射、折射或透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在界面上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完整版)初三物理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完整版)初三物理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本文档旨在总结初三物理全册的必背知识点,帮助学生复物理课程。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
1. 物理基础知识:
- 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
- 国际单位制
- 物理量的测量
2. 运动与力:
- 直线运动:速度、加速度、位移
- 平抛运动:抛体的运动规律、水平抛体和斜抛体的运动
- 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运动定理、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 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
- 静力学:力的平衡与不平衡、杠杆原理、浮力和压强、密度和相对密度
3. 力学能与机械能:
- 势能与动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
4. 声与光:
- 声:声的传播、声的特征和声的性质
- 光: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成像和光的色散
5. 电与磁:
- 电:电流、电压和电阻、串联和并联电路、欧姆定律、半导
体和电子器件
- 磁:磁场、磁场的产生和应用、电磁感应和发电
这些知识点是初三物理全册必背的重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同
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不过,请注意,在使用本文档时,请结合教材进行学习和理解,并及时向老师请教遇到的问题。
初三上册物理期末考试重点
初三上册物理期末考试重点1.初三上册物理期末考试重点篇一热学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2.初三上册物理期末考试重点篇二简单电路1.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闭合电路。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10.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电流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
物理期末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物理期末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九年级上册的物理课程中包含了多个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力和运动力是物体或系统能够改变自身状态的原因。
力的大小表示物体受到的作用的强度,力的方向表示物体受到的作用的方向。
力的单位是牛顿(N)。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或外力合力为零时,物体的状态将保持不变,即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将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是与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除以物体的质量。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表明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压力和浮力压力是物体受到的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强度。
压力的计算公式是力除以受力面积。
浮力是指物体浸没或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受到的上升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相等且方向相反。
三、压强和杠杆原理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压强的计算公式是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杠杆原理是指杠杆平衡时两边的扭矩之和为零。
杠杆的力臂是指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到杠杆转轴的垂直距离。
扭矩的大小等于力乘以力臂,扭矩的单位是牛顿·米(Nm)。
四、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动能的大小等于一个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的平方再乘以1/2。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力,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较高而具有的能力,重力势能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再乘以物体的高度。
弹性势能是指物体由于被压缩或拉伸而具有的能力,弹性势能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弹性系数的一半乘以物体被压缩或拉伸的长度的平方。
五、物体的运动特性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置,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位移除以时间。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
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那么你们知道关于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大全,欢迎参阅。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章一电学初步1、静电现象:⑴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⑵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⑸要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可使用验电器;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⑹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2、电路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⑴各元件的作用: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
电源:供电;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⑵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
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
做实验时,一定要避免短路;家庭用电时也要注意防止短路。
⑶画的电路图说明注意事项:①用统一规定的符号;②连线要横平竖直;③线路要简洁、整齐、美观。
⑷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
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
⑸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区别:(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①路径法②拆除法③支点法)3、电流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
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
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⑴电流表的读数:一看量程,二算分度值,三读数。
初三(上)期末物理 知识点复习
(一) 几种简单机械:1.杠杆:(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用公式表示为:F 1l 1=F 2l 2。
(3) 杠杆的分类:类 型 特 征 结 论 常见应用 省力杠杆 l 1>l 2 F 1<F 2 撬棒、开瓶扳手 费力杠杆 l 1<l 2 F 1>F 2 镊子、筷子 等臂杠杆 l 1=l 2F 1=F 2天平、定滑轮2.滑轮: 类型 定 义 特 点实 质定滑轮 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施力方向定滑轮实际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 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实际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滑轮组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做滑轮组在理想情况下:F =n1G 。
当动滑轮重为G 动,摩擦绳重不计时:F =n1(G +G 动)。
(二) 功1. 功:(1) 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用“W ”表示,从定义可知功有两个必要因素。
(2) 公式:W =Fs 。
(3)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
2. 功率:(1) 定义: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功率,用“P ”表示,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公式:P =tW=Fv 。
(3)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
课题 期末知识点复习学生姓名年级初三日期3. 机械效率:(1) 定义: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η”表示。
(2) 公式:η=总有用W W ×100%(3) 由于额外功无法避免,W 有用总小于W 总,因此η<100%。
推导式:%100%100S Gh %100总有⨯=⨯=⨯=nFGF W W η%100%100%100⨯+=⨯+=⨯=动动总有)(G G G h G G Gh W W η%100%100ns fs %100⨯=⨯=⨯=nFfF W W 总有η %100SGh%100总有⨯=⨯=F W W η(三) 机械能和内能1.能: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简称具有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烟台招远 初三物理上册基础知识网络 期末复习资料 2011-12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发声体、或声源)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3、乐音的特性4、噪声的防治5、声音的分类(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在气体中最小,在固体中最大;15ºC 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1)响度:声音的大小;声源振幅(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音调:声音的高低;声源频率(振动的快慢)越大,音调越高 (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决定(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器,等(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音墙、植树造林,等(3)在人耳处减弱:耳塞(1)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 ——20000Hz (2)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应用:①传递信息(声呐、B 超等),②传递能量(破碎结石、清洗精密机械等)(3)次声:频率低于20Hz ;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光现象1、光的 传播(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2)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______成像、影子、日食、______(4)光速:光在________中速度最大,约为_____________m/s(5)光线:带箭头的能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______的直线2、 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_________③反射角______入射角(2)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3)两种 反射 ①镜面反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反射光束仍是平行的②漫反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4)平 面镜 ①成像原理:光的_________定律②成像规律 成____像 像与物大小_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像、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像物关于 镜面对称③应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成像 3、光的折射 (1)光的 折射规律 (2)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3)光的色散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平面内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_________ ③入射角增大(减小)时,折射角_________(_________); ④光从空气(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空气) 中时,折射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射角。
垂直入射又如何?①光的色散:大阳光可分解为红、橙、黄、_______、蓝、靛、______七种颜色的光 ②光的三基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颜料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由___________的色光决定___________的色光决定 运动的描述1、动与静2、速度3、直线运动的分类(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 (2)参照物:被选作参照标准的另一个物体、(3)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就说物体是静止(1)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 公式:sv t=,(→s vt =,s t v =)(4) 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m/s);②常用单位:千米/时(km/h);③换算关系:1m/s=3.6km/h(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任一时刻的速度(瞬时速度)、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不同时刻的速度(瞬时速度)一般不同,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4、长度的测量(1) 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见本页底面)(2) 测量工具:刻度尺;使用方法(课本P24)(3) 特殊测量方法:累加法、辅助工具法、替代法等等5、时间的测量(1)单位:时(h)、分(min)、秒(s)、毫秒(ms)、微秒(μs) ;单位换算(见本页底面)(2)测量工具:停表、手表、时钟(统称为计时器)山东省烟台招远初三物理上册基础知识网络期末复习资料2011-12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倒虚正,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⑸成虚像时:透镜及应用2、凸透镜3、凹透镜4、应用(1)结构特点:中间______、边缘______成像规律物近像近,物远像远),像距变大(小),像变大(小)1、基本概念(1)光心、主光轴(2)焦点:凸透镜的实焦点、凹透镜的虚焦点(3)焦距f:________和________的距离;如何测量焦距?(4)三条特殊光线(会画!)(1)结构特点:中间______、边缘______(2)对光的作用:对光有_______作用,所叫________透镜(3)**成像特点:总是成正立、缩小的虚像(1)正常眼(2)近视眼①产生原因:对光的会聚能力太______,将______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看不清______处物体②矫正方法:戴一副_______透镜①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__,焦距可调;__________相当于光屏②远、近物体都能成像在__________上,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3)远视眼①产生原因:对光的会聚能力太______,将______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看不清______处物体②矫正方法:戴一副_______透镜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山东省烟台招远 初三物理上册基础知识网络 期末复习资料 2011-12初三上册物理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相同路程通过时间的长短。
⑵相同时间通过路程的长短。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5、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 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6、变速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1μm=103nm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 、“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 、“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2、测量工具: 现代:秒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第二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