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穴性赋

合集下载

针灸歌赋

针灸歌赋

一、经络1、十二经脉歌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上膈属肺从肺系,系横出腋臑中行,肘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病喘与咳,肺胀膨膨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

所生病者为气咳,喘渴烦心胸满结。

臑臂之内前廉痛,小便频数掌中热。

气虚肩背痛而寒,气盛亦疼风汗出。

欠伸少气不足息,遗矢无度溺变别。

阳明之脉手大肠,次指内侧起商阳,循指上廉出合谷,两筋歧骨循臂膀,入肘外廉循臑外,肩端前廉柱骨旁,从肩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支从缺盆上入颈,斜贯颊前下齿当,环出人中交左右,上侠鼻孔注迎香。

此经气盛血亦盛,是动颈肿并齿痛。

所生病者为鼻衄,目黄口干喉痹生。

大指次指难为用,肩前臑外痛相仍。

胃足阳明交鼻起,下循鼻外下入齿,还出侠口绕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耳前发际至额颅,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络脾宫,直者缺盆下乳内;一支幽门循腹中,下行直合气冲逢,遂由髀关抵膝膑,胻跗中指内关同;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指外关通;一支别走足跗指,大指之端经尽矣。

此经多气复多血,是动欠伸面颜黑,悽悽恶寒畏见人,忽闻木声心振慑,登高而歌弃衣走,甚则腹胀仍贲响。

凡此诸疾皆骭厥,所生病者为狂疟。

湿淫汗出鼻流血,口喎唇裂又喉痹。

膝膑疼痛腹胀结,气膺伏兔胻外廉。

足跗中指俱痛彻,有余消谷溺色黄。

不足身前寒振栗,胃房胀满食不消。

气盛身前皆有热。

太阴脾起足大趾,上循内侧白肉际,核骨之后内踝前,上腨循胻膝里胫,股内前廉入腹中,属脾络胃与膈通,侠喉连舌散舌下,支络从胃注心宫。

此经气盛而血衰,是动其病气所为。

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体痛难移。

腹胀善噫舌本强,得后余气快然衰。

所生病者舌亦痛,体重不食亦如之。

烦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疟随。

不卧强立股膝肿,疽发身黄大指痿。

手少阴脉起心中,下膈直与小肠通;支者还从肺系走,直上喉咙系目瞳;直者上肺出腋下,臑后肘内少海从。

臂内后廉抵掌中,兑骨之端注少冲。

多气少血属此经,是动心脾痛难任。

针灸道术赋

针灸道术赋

针灸道术,肇自三皇。

疗病愈疾,奇妙无方。

伏羲制九针,黄帝阐阴阳。

百岁千秋史,代代有贤良。

典籍浩如烟海,奇迹著满文章。

妙理充斥于内经甲乙,图示尽展于三部明堂。

秘境幽微难测,但须仔细参详,能明先哲奥旨,济世福惠无疆。

百节之躯,脉络为网,内以连脏腑,外以络四旁。

神机赖之灵动,九窍仗以通畅。

十二正经,衔接有序,任督二脉,贯通阴阳。

跷脉通上下,运肾精以主荣;维脉贯诸经,为周身之纪纲。

冲脉起胞中,涵脏腑真气而为血海;带脉络腰身,束诸经通行而不失常。

别络经筋,各有铺张,通经气不遗毫末,行血液不漏微芒。

全身连为一体,精血得以敛藏,应天地合其德,参日月同其光。

宝命全形,福寿安康。

人之一身,天地之象,类天形而头圆,法地纪而足方。

五官九窍,露显于外,经隧孔穴,无迹深藏。

经络布全身,如江河以行地,腧穴遍百节,似繁星以嵌镶。

经穴分于脉道,奇穴不循规章,五腧之穴自浅入深,由远及近;十五络穴,位于中间,两经桥梁。

原络之穴,可单可双,单用简捷,合用效彰。

俞穴分于脊背,募穴布于胸膛,募穴疗六腑,俞穴治五脏,从阳以引阴,由阴而引阳。

八会之穴,汇聚精气,主治脏腑气血筋脉骨髓之疾;十六郄穴,深入体内,专疗本经范围急重顽固之恙。

交会之穴,治交会之所诸种疾病,下合之穴,疗胆胃三焦肠道膀胱。

八脉交会之穴,位于四肢肘膝之下;正经奇经相通,配合治病互相影响。

穴位似药,组合如方,内以调气血,外以拒寒凉,施用得宜,万举万当。

刺灸之法,奥秘难详。

热可烧山火,寒能透天凉。

子午流注,穴道按时开阖;灵龟飞腾,取穴必循纲常。

进针分疾缓,顺逆有方向,入内别深浅,提插持弱强。

留针有时限,捻转任急忙。

灸治凭热力,隔物透皮墙,药性从窍入,补泻圆与方。

正气固根本,淫邪得消亡。

经通无郁阻,气行不乖张。

上病取下边,下病取上方,里外能互换,左右可补偿。

治道随心用,妙法遵古良。

针具虽微,可除疑难杂症;艾草纵俗,能愈疼痛麻痒。

左瘫右痪,能行能走,盲聋痴哑,可见天光。

玄理须神解,效验显煌煌。

经络穴性赋

经络穴性赋

一、气门经穴性质,气分为先。

少商宣泄肺气胆俞降泄肝胆公孙降脾胃气逆而止呕丰隆降肺气定喘而化痰闻之经渠能降肺气而治气逆天突降逆气而定哮喘巨阙治咳逆而开胸满隐白治可逆而升陷阳大肠俞疏通肠胃之气化兮而润便燥膀胱俞疏通膀胱之气而利小便是以曲池行气云门开胸阳陵泉有行气导泄之效厥阴俞有治胸满呕吐之功抑又闻肝俞治肝肺俞理肺欲调肠胃之气求内庭理肺气以中府气海膻中专治一切气病上中下脘乃脾胃之气疾常闻足临泣泄肝降逆以定喘足三里升气降逆而调中调和卫气有大椎行气下气导照海商阳泄肠内关调胃合谷泻肺气之郁结肺俞降肺气之上逆二、血门穴有血门,亦当牢记一切血病膈俞饶大便脓血腹哀治原夫委中清血能解血中之毒行间行瘀可破血结之证天枢足三里破瘀理血有治吐血咳血行血之效太冲三阴交通经行瘀有清血凉血固血之功咳血咯血肺俞太渊宜审呕血咳血心俞肝俞同攻月经不调自有地机血海漏血不止无不交信合阳鼻衄二间极效牙衄合谷最良月事不行照海灸吐血不止尺泽攻迎香气户能治鼻衄不止十二井十宣能使气血通流血崩漏血求大敦调经行瘀曲池针吐血咳血有鱼际齿衄鼻血求内庭中极关元妇人血症为主气海阴交施治功效亦同若能因症配合而施治,针到病除显奇功三、虚门虚者补之,穴要审真隐白补脾益肾地机补脾益精益精气之不固漏谷去取补气血之不足心俞下针原夫脾胃虚弱补使上中下脘饮食不化脾俞胃俞同功阳气欲脱神阙灸虚损劳弱天枢攻治虚劳肺萎魄户好止阴虚盗汗间使高闻之膏盲俞益精气而补虚损中膂俞止消渴而益肾阴补肾益精命门肾俞直审养津益液太渊少冲同针大便闭结支沟取虚热烦渴涌泉清抑又闻丹田(关元)固下元益精气而补虚损气海固下元肋阳气且滋肾阴补肺治虚劳以肺俞补中益脾阳以公孙太冲曲泉与行间补血而养肝太溪复溜连交信滋阴而补肾中极固下元虚冷曲骨补真气而益精肝俞补肝血上廉温胃津足三里益气而补脾胃三阴交生气血而补三阴此是实践特效穴,必须师传始得真四、实门实则泻之,症要辨清涌泉然谷太溪俱泻肾神门少府通里俱泻心脾胃之实何穴泻阴陵商丘同公孙心包有热中冲泻曲泽内关大(陵)劳(宫)针泻肝期门曲泉行间太冲好大肠商阳二间合谷曲池清小肠少泽同少海泻胆阳陵(泉)临(泣)(足)窍阴膀胱委中中极泄三焦关冲外(关)(支)沟清若还痰多丰隆泄胸膈痞满上脘针井少商荥鱼际络列缺合尺泽连募中府穴泻肺从肺经胃实内庭足三里血结膈俞血海攻泻胃逐秽通肠天枢妙泻腑导泻消滞中脘针辩证虚实当分清,施治补泻瞭于心五、寒门寒则温之,须了于心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中焦寒冷灸即温心俞温而振阳气温肝之寒灸大敦然谷温下(焦)助肾火命门肾俞再同针章门温脏寒积聚理心腹寒以公孙温中(焦)理脾(寒)阴陵(泉)灸一切血寒三阴交(温)中下焦寒隐白理灸后壮阳脾亦温一切表寒大椎除后溪陶道亦可清关元暖(子)宫阳气振腹寒血冷曲泉温治寒以温,施灸或针六、热门热则清之,阴阳有别肺俞鱼际俱泻肺少商尺泽刺出血阳明经热商阳二间连解表经渠与列缺合谷不但清气分且清头面诸窍热解溪厉兑足三里中脘内庭清胃热肝俞脾俞同胃俞泻肝又泻五脏热清心神(门)通(里)心(俞)少府行间则清肝肾热大椎陶道退热兼解表三阴交平肝而清血间使内关清心包又能解散胸中热清血少冲少泽连血海太溪养阴而清热三焦有热支沟清肠胃有热天枢平胃热生痰丰隆化心胃有热上脘浇身热曲池有特效其功则在清气分清肠热有小肠俞丝竹空清头目热脾热大都阴陵泉阴陵还能清胸热涌泉治余热不解尤能清肾治热厥阴虚发热命门炎退热冲阳刺出血委中出血清热毒还能清泄四肢热身热烦渴心包热劳宫曲泽刺出血头脑有热求百会后溪大杼清表热胸背烦热内关大陵心俞膈俞可针肝腹闷热三里内庭天枢大肠(俞)可清恶心呕吐中暑热金津玉液刺出血若泄五脏六腑热则求脏腑诸(背)俞穴脏热当清,腑热当泻,审症清楚,随经选穴七、风门原夫百病,首中于风合谷解表祛风寒大杼解表而祛风鱼际解外感风寒之邪肩骰搜周身四肢之风头风外感风池妙头痛驱风头维攻搜周身邪有曲池(足)三里治腰腿诸风必风市委中冷风湿痹针环跳头风外感列缺攻常闻阳陵泉搜四肢之风且舒经络足三里搜四肢之风又治腹痛肺俞驱风治风寒咳嗽通天泄表可治鼻塞不通风府风门专理一切中风病百会水沟治一切暴中风风性善行数变,治疗切莫死板八、湿门大凡湿症,艾灸最良利湿委中太溪好行湿昆仑阴陵泉承(山)中(脘)天枢化脾胃之湿助消化脾俞胃俞化脾胃之寒以快饮食燥湿行湿足三里化湿行湿三阴交内关利湿有开胃祛痰之功水分渗泄为利小便治水肿之穴治湿大要,肺脾肾三经。

古代治疗性针灸歌赋的处方用穴研究

古代治疗性针灸歌赋的处方用穴研究

古代治疗性针灸歌赋的处方用穴研究在古代,治疗性针灸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许多其他文明中也存在。

为了在针灸疗法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医生首先需要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这就需要对每个穴位的特点进行详细研究和理解。

以下是古代治疗性针灸歌赋的处方用穴研究。

一、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是治疗性针灸中重要的一条经络,在治疗全身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该经络共有67个穴位,主要的用穴包括肺俞、大骨空、神堂、脊中、白劳、噫守等。

这些穴位分布在全身不同的部位,在针灸疗法中可以起到镇痛、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等作用。

二、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同样是治疗性针灸的重要经络之一、它由20个穴位组成,主要的用穴包括迎香、二间、三间、合谷、手三里等。

这些穴位分布在手臂和手部的不同位置,在针灸疗法中可以帮助消化、通便、清热等功效。

三、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是治疗性针灸中用于调理脾胃功能和滋养脏腑的重要经络。

它由21个穴位组成,主要的用穴包括太白、阴陵泉、公孙、漏谷、步廊等。

这些穴位分布在下肢的不同位置,在针灸疗法中可以帮助调理脾胃、提升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等。

四、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是治疗性针灸中用于调理心智和肠胃功能的重要经络。

它由19个穴位组成,主要的用穴包括秉风、天突、曲池、阳池、温溜等。

这些穴位分布在上肢的不同位置,在针灸疗法中可以帮助调理心智、舒缓压力、改善消化等。

综上所述,古代治疗性针灸中的处方用穴研究对于针灸疗法的有效性和功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每个穴位的特点进行详细研究和理解,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这不仅可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针灸疗法的疗效。

知此按摩七言赋,不会治病也会调!

知此按摩七言赋,不会治病也会调!

古人留下按摩经,一般手法人不明, 人身经络有十二,三百六十五络通,周流一日零一夜,气滞血凝病即生。

肿痛有余古来理,酸麻之间气血行,不用汤药来导引,按摩顺得手法平,手法深浅按住病,重按轻抬要少停。

余今按摩已多载,酿作歌诀传後生,学者如能明此诀,疗病犹如火化冰,庸医多不明此理,莫把按摩术看轻。

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

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

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

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

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

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

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

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

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 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

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 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

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 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

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 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

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 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 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

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 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 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

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 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

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 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

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 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

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 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

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 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

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 脊骨旁边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 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声, 内连五脏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

针灸必背歌赋之百症赋(3)

针灸必背歌赋之百症赋(3)

针灸必背歌赋之百症赋(3)接上一篇文章【原文】寒栗恶寒,二间疏通阴郄暗[61];烦心呕吐,幽门开彻玉堂明[62]。

行间、涌泉,主消渴之肾竭[63];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64]。

痨瘵传尸,趋魄户、膏肓之路[65];中邪霍乱,寻阴谷、三里之程[66]。

治疸消黄,谐后溪、劳宫而看[67];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明[68]。

咳嗽连声,肺俞须迎天突穴[69]。

小便赤涩,兑端独泻太阳经[70]。

刺长强于承山,善主肠风新下血[71];针三阴于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72]。

且如肓俞、横骨,泻五淋之久积[73];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74]。

脾虚谷以不消,脾俞、膀胱俞觅[75];胃冷食而难化,魂门、胃俞堪责[76]。

鼻痔必取龈交[77],瘿气须求浮白[78]。

大敦、照海,患寒疝而善蠲[79];五里、臂臑,生疬疮而能治[80]。

至阴、屋翳,疗痒疾之疼多[81];肩髃、阳溪,消瘾风之热极[82]。

【注释发挥】[61]寒栗恶寒,二间疏通阴郄暗:寒栗恶寒,为表邪未解,或阳微阴盛,或阳气内陷所致,多表现为自觉周身寒冷,且躯体震颤,乃因里热炽盛,阳气不得外越所致。

二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荥水穴,具有宣发腠理的作用。

阴郄,为手少阴心经的郄穴,可清除内热壅遏,以治其本。

暗指外表虽显露寒象,病的本质是真热隐伏在内。

取二间疏通,是治表象之假寒,而针灸阴郄穴,是治其暗藏在里的真热。

二穴配伍治疗真热假寒的怕冷寒战有较好的效果。

[62]烦心呕吐,幽门开彻玉堂明:幽门穴位于上腹部,为肾经和冲脉的交会穴,可治疗气逆上冲及胃部疾患,对呕吐吞酸、吐涎及心下烦闷等症,尤有良效。

玉堂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三肋间隙,属于任脉,为治疗喘息、咳逆、胸膺满痛、呕吐烦心等症的常用穴。

玉堂穴和幽门穴相配,以清热、祛寒而止吐。

玉堂明意为掌握玉堂穴运用的规律,寒宜灸,热宜针。

明,明白,懂得。

[63]行间、涌泉,主消渴之肾竭:竭,意为水干涸。

肾竭,即为下消,症见渴饮不绝,饮一溲一,小便增多,而混浊如膏,多为肾阳虚衰所致。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yxp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yxp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人体十二条经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十二个相互联系的主要经络。

经络是传导气血的通道,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部位,也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胆经穴位1.太冲穴:在大拇趾和第二趾的结合处,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2.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距膝盖突约三个手指的位置,可以缓解腹泻、胃痛等消化系统问题。

3.太阳穴:在太阳穴上方,可以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肝经穴位4.太冲穴:同胆经穴位中的太冲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5.阴陵泉穴:在脚背内侧,以第二跖骨和第三跖骨之间为中点,可以缓解经期痛经等问题。

6.太冲穴:同胆经和肝经中的太冲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抑郁等症状。

心经穴位7.少冲穴:在手心靠近拇指的位置,可以缓解失眠、心悸等症状。

8.神门穴:在头部的后中部,上方有颈椎棘突隆起处,可以缓解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9.青灵穴:在手臂内侧,当肘弯屈曲时在尺骨下端骨突处,可以缓解胸闷、气喘、心悸等症状。

脾经穴位10.太阴穴:在脚部内侧,以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之间为中心,可以缓解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

11.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距踝骨上缘三个手指的距离,可以缓解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问题。

12.阴陵泉穴:同肝经中的阴陵泉穴,可以缓解经期痛经等问题。

以上是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通过按摩和针灸等方法刺激这些穴位可以缓解人体的疾病和不适。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的按摩和针灸需要由具有中医资格的医生进行操作,不建议自行尝试。

针灸歌赋《标幽赋》,《穴性赋》,《玉龙歌》,《金针赋》

针灸歌赋《标幽赋》,《穴性赋》,《玉龙歌》,《金针赋》

针灸歌赋《标幽赋》,《穴性赋》,《玉龙歌》,《金针赋》标幽赋窦汉卿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

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侯。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

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者,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juān)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léi)。

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

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

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

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

针灸必背歌赋之金针赋

针灸必背歌赋之金针赋

针灸必背歌赋之金针赋【出处】出自《针灸大全》,明代徐凤编著。

本赋为一位隐居西河号称泉石老人所著。

本篇共分九个段落,约两千余言,专题论述了针法。

内有'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气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

赋中重点介绍了治病八法——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之诀、留气之诀和抽添之诀。

此外,对通经接气的'白虎摇头'、'青龙摆尾'、'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等手法也作了具体的阐述。

本赋保存了多种针刺手法,在针灸史上影响较大,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歌赋】观夫针道,捷法最奇,须要明于补泻,方可起于倾危。

先分病之上下,次定穴之高低。

头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

男子之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取之必明其理;女子之气,早在下而晚在上,用之必识其时。

午前为早属阳,午后为晚属阴,男女上下,凭腰分之。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阴升阳降,出入之机。

逆之者为泻为迎,顺之者为补为随。

春夏刺浅者以瘦,秋冬刺深者以肥。

更观元气厚薄,浅深之刺犹宜。

原夫补泻之法,妙在呼吸手指。

男子者,大指①进前左转,呼之为补,退后右转,吸之为泻,提针为热,插针为寒;女子者,大指①退后右转,吸之为补,进前左转,呼之为泻,插针为热,提针为寒。

左与右各异,胸与背不同,午前者如此,午后者反之。

是故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气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

搓而去病,弹则补虚,肚腹盘旋,扪为穴闭。

重沉豆许曰按,轻浮豆许曰提。

一十四法,针要所备。

补者一退三飞,真气自归;泻者一飞三退,邪气自避。

补则补其不足,泻则泻其有余。

有余者为肿为痛曰实,不足者为痒为麻曰虚。

气速效速,气迟效迟。

死生贵贱,针下皆知,贱者硬而贵者脆,生者涩而死者虚,候之不至,必死无疑。

且夫下针之先,须爪按重而切之,次令咳嗽一声,随咳下针。

经络穴位及作用

经络穴位及作用

经络穴位及作用
解表穴:凡具有疏散外邪、解除表证作用,可用于治疗表证所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症状的腧穴,称为解表穴。

此类人体腧穴包括:风府穴、大椎穴、陶道穴、玉枕穴、大杼穴、风门穴、风池穴、当阳穴、颞颥穴、太阳穴、百虫窝穴、京骨穴。

以上腧穴以疏散外邪、解除表证为其主要作用,因其所属经脉及所在位置的不同,又多兼具清热、镇痉、安神、利窍、通络等作用。

解表穴大多分布于头及项背部,主要涉及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经外奇穴、如督脉的大椎穴、陶道穴、风府穴;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杼穴、风门穴、玉枕穴、京骨穴;足少阳胆经的风池穴;经外奇穴的太阳穴、当阳穴、颞颥穴等均为治疗表证的常用穴。

本类腧穴在操作时,应注意掌握针刺的角度及深度,多采取平刺或斜刺,如风池穴、大杼穴等,此外部分腧穴禁炙,如风府穴、颞颥穴等穴。

本类腧穴除具有解表作用外,还兼具利窍、安神、止痛之功,可用于外邪所致诸窍不利之症,如喉痹、目赤肿痛以及癫狂、痫证等,故多与清热、祛风、利窍作用的腧穴配伍使用。

这些腧穴分别隶属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奇穴,故多兼有清热的作用。

如大椎穴、陶道穴、风池穴、风府穴、风门穴、太阳穴、颞颥穴、百虫窝穴等穴,可治疗风热感冒、喉痹、
鼻衄、齿痛等症,其中大椎穴、陶道穴、风池穴、风府穴、风门穴等穴均位于头项部,故又可镇痉、安神、醒脑,可治疗癫狂、痫证等。

大椎穴为督脉与三阳经脉的交会穴,督脉为阳脉之海,故大椎穴对全身阳气及其功能有调节作用,可治疗因风寒外袭,表阳郁闭的风寒感冒,具有宣阳解表之功。

风池穴、风府穴、风门穴可通利宫窍,用于治疗目赤、鼻塞、耳鸣、耳聋等。

太阳穴、颞颥穴。

穴性赋

穴性赋

氣門經穴性質,氣分為先。

少商宣泄肺氣,膽俞降泄肝膽。

公孫降脾胃氣逆而止嘔,豐隆降肺氣定喘而化痰。

經渠能降肺氣而治氣逆,天突降逆氣而定哮喘。

巨闕治逆道而開胸滿,隱白治咳逆而升陷陽。

大腸俞疏通腸胃之氣化兮而潤便燥,膀胱俞疏通膀胱之氣化兮而利小便。

曲池行氣,雲門開胸。

陽陵泉有行氣導泄之效,厥陰俞有治胸滿嘔吐之功。

肝俞治肝,肺俞理肺。

欲調腸胃之氣求內庭,理肺氣以中府。

氣海膻中專治一切氣病,上中下脘乃脾胃之氣疾。

足臨泣泄肝降逆以定喘,足三里升氣降逆而調中。

調和衛氣有大椎,行氣下氣尋照海。

商陽泄腸,內關調胃。

合谷泄肺氣之郁結,肺俞降肺氣之上逆。

血門穴有血門,亦當牢記。

一切血病膈俞饒,大便膿血腹哀治。

委中清血中之毒,行間行瘀可破血結之証。

天樞足三里破瘀理血,有治吐血咳血行血之效;太沖三陰交通經行瘀,尤有清血涼血固血之功。

咳血咯血肺俞太淵宜審,嘔血咳血心俞肝俞同攻。

月經不調自有地機血海,漏血不止無不交信合陽。

鼻衄二間極效,牙衄合谷最良。

月事不行照海灸,吐血不止尺澤攻。

迎香氣戶能治鼻衄不止,十二井十宣能使氣血通流。

血崩漏血求大敦,調經行瘀曲池針。

吐血咳血有魚際,齒衄鼻衄求內庭。

中極關元婦人血症為主,氣海陰交施功效亦同。

若能因症配合而施治,針到病除顯奇功。

虚門虚者補之,穴要審真。

隱白補脾益腎,地機補脾益精。

益精氣之不固漏谷去取。

補氣血之不足心俞下針。

脾胃虚弱補使上中下脘,飲食不化脾俞胃前同功。

陽氣欲脫神闕灸,虚損勞弱天樞攻。

治虚勞肺痿魄戶好,止陰虚盜汗間使高(佐太溪、陰郄)。

膏肓俞益精氣而補虚損,中膂俞止消渴而益腎陰。

補腎益精命門腎俞宜審,養津益液太淵少沖同針。

大便閉結支溝取,虚熱煩渴湧泉清。

關元固下元益精氣而補虚損,氣海固下元助陽氣且滋腎陰。

補肺治虚勞以肺俞,補中益脾陽以公孫。

太沖曲泉與行間補血而養肝,太溪復溜連交信滋陰而補腎。

中極固下元虚冷,曲骨補真氣而益精。

肝俞補肝血,上廉溫胃津。

足三里益氣而補脾胃,三陰交生氣血而補三陰。

针灸赋

针灸赋

天地人部次第入,仍调各部一般匀。夫弱妇强亦有刑;皆在本经但与截,
泻南补北也须明。经络明时知造化,不得师传枉费心;不遇至人应莫度,
天宝岂可付非人。按定气穴病人呼,撞搓数十把针扶;战提摇起向上便,
气自流行病自无。
杂病十一穴歌
攒竹丝空主头疼,偏正皆宜向此针。更去大都除泻动,风池针刺三分深;
印堂穴并两眉攒,素髎面正身柱端,动脉之中定禁灸,若燃此穴鼻鼾酸。
水沟鼻下名人中,兑端张口上唇宫,龈穴二龈中间取,承浆下唇宛内踪,
炷灸分半悬浆灸,大则阳明脉不隆。廉泉宛上定结喉,一名舌本立重楼,
同身捷法须当记,他日声名传九州。
玉龙歌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
肩背并和肩肘痛,曲池合谷七分深,未愈尺泽加一寸,更于三间次第行;
各入七分于穴内,少风二府刺心经,穴内深浅依法用,当时蠲疾两之轻。
咽喉以下至于脐,胃脘之中百病危,心气痛时胸结硬,伤寒呕哕闷涎随;
列缺下针三分许,三分针泻到风池,二指三间并三里,中冲还刺五分依。
汗出难来到腕骨,五分针泻要君知,鱼际经渠并通里,一分针泻汗漓漓;
行步艰难疾转加,太冲二穴效堪夸,更针三里中封穴,去病如同用手抓。
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两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功。
腕中无力痛艰难,握物难移体不安,腕骨一针虽见效,莫将补泻等闲看。
急疼两臂气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此穴原来真气聚,补多泻少应其中。
肩背风气连臂疼,背缝二穴用针明,五枢亦治腰间病,得穴方知疾顿轻。
肘痛将针刺曲池,经渠合谷共相宜,五分针刺于两穴,疟病缠身便得离;
未愈更加三间刺,五分深刺莫犹疑,又兼气痛憎寒热,间使行针莫用迟。

药有药性穴有穴性经穴性赋了解一下针灸腧穴性赋——穴性

药有药性穴有穴性经穴性赋了解一下针灸腧穴性赋——穴性
一、气门【赋文】经穴性质,气分为先。少商宣泄肺气【浅释】肺主气,主肃降,肺气壅则胸满息高,肺气逆则咳嗽、喘息。喉为肺系,肺热上逆,咽喉肿痛。少商为手太阴之脉,所出为井,能宣泄肺经上逆之火气,使热邪得清,肺气肃降,则呼吸均匀,胸满息高、咳嗽气喘、咽喉疼痛俱可消失。【附方】肺经邪热上逆,咽喉肿痛取少商、商阳、天突、合谷。【操作】针斜刺一分,或点刺出血。注:操作指赋句中提到穴位的一-般针灸,针之深度标准按同身寸。灸指艾条灸,特殊艾炷灸时则加以标明,下皆同。
【赋文】胆俞降泄肝胆【浅释】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脉布两胁。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失条达,疏泄无能,气滞两胁,则胸胁疼痛。若肝气犯胃,则气逆呕吐。气滞郁久化火,肝火及胆,循经上逆,则口苦耳鸣、头晕目眩。胆俞为胆的背俞穴,能清胆火,祛湿热,和胃宽胸,可使肝气条达,胆火得泄。【附方】肝胆火旺,头晕、胁痛取胆俞、风池、支沟、阳陵泉。【操作】针斜刺五分。灸五~十五分钟。
药有药性,穴有穴性,《经穴性赋》了解一下!|针灸腧穴性赋——穴性
以歌赋形式总结传授针灸理论与实践,实为针灸发展的一大特点,如《玉龙歌》《标幽赋》等不胜枚举。今日发展中医,提高针灸疗效,保持中医特色是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国内外学习针灸者普遍要求了解掌握穴性,我的老师生前教导我:“穴性喻药性,处方不识药性,何以调燮寒热虚实,针灸不明穴性,焉起诸病之机"。可见掌握穴性之重要。二十多年前在北京中医学通过二十年临床实践,凡是用中医理论辨证确切的病人,依此穴性配穴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在临床治疗和教学中,颇受国内外同行、学生欢迎。为使穴性能公布,经验能推广,本人除将此赋有因传抄错漏、字迹不清处作了补充纠正外,其形式词句尽量保持原赋面目。同时参考《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宗金鉴》《针灸学》《针灸学讲义》《内科学讲义》,以及结合个人临床心得体会,对此赋逐句浅加解释,名为穴性赋浅释。

人体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

人体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

人体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人体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体经络图,是经络养生、经络保健、经络疗法的先决条件,不明经络,开头动手就错,古往今来的注明中医学家都对人体经络有着很深的研究,比方鼎鼎大名的李时珍除了编写出了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在经络研究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奇经八脉考就是其对经络研究的总结。

人体经络图由十二经络图和奇经八脉图组成,十二经络图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图、手厥阴心包经图、手少阴心经图〕、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图、手少阳三焦经图、手太阳小肠经图〕、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图、足少阳胆经图、足太阳膀胱经图〕、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图、足厥阴肝经图、足少阴肾经图〕。

奇经八脉包括督脉图、任脉图、冲脉图、带脉图、阴维脉图、阳维脉图、阴蹻脉图、阳蹻脉图共8条。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也称为“正经〞。

奇经八脉的“奇〞有“异〞的意思,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而“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

1、肺经:天府:鼻尖触手臂处。

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补肾。

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

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

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

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

〔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2、大肠经:成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

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针灸《输穴性赋》

针灸《输穴性赋》

针灸《输穴性赋》穴性喻药性,处方不识药性,何以调燮寒热虚实,针灸不明穴性,焉起诸病之机。

古人用肘膝关节而分五输,井荣之法,背输腹募,理脏腑之。

元·汉卿云:“阳跷阳维并督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纲纪,十二经络十二原,是谓枢要”。

《通玄指要赋》云:“心胸痛,求掌后之大陵,肩背患责肘前之三里,冷痹肾败取足阳明之土,连脐腹痛泻足少阴之水,脊间心后者针中清而立痊,胁下肋边者刺阳陵而速止,头项痛拟后溪以安康,腰脚痛在委中而已矣”。

其又如四总、十二穴等,悉乃前人治病经验。

总之熟悉诸穴性能,要在深明经络起止交会循行出入,相交相贯之理,方可起疾病之危急。

本篇采取常用穴106个,分气血虚实寒热风湿八类,文仿歌赋,利于记诵。

一、气类【原文】短气气短不能续,少气气少不足言,气痛走注内外疼,气郁失志佛情间,上气气逆巨骨降,下气气陷气海升,嗳臭伤食肠胃郁。

食减消导自然安,喜以恐胜悲以喜,劳损短少膏盲司,【译文】短气者,气短不能续息。

少气者,气少不足言谈,皆不足之证。

气痛者,气为邪阻,气道不通.或内而脏腑,或外而经络,攻冲走注而疼痛。

气郁者,肝气郁结,佛郁不乐,情志不遂间能致气痛。

上气者,浊气上逆,巨骨为手阳明阳跷之会,开肺降逆气,可降浊气。

下气者,清气下陷,气海为任脉穴位在脐下一寸半,补气振阳益肾气,能升清气。

嗳腐臭秽,饮食所伤.肠胃郁结所致,郁在胃者上噫气,郁在肠者下矢气。

饮食减少,治宜消导,自然病安。

喜以恐胜,悲以喜胜,是以情志调治情志。

久损成痨,消损不复而短气、少气者,可用膏育俞司理、益气振阳,治痨益损。

【原文】气棣神经机能,悌情抑郁多般,原夫气会度中,尺泽润肺,陷谷开胃,神门镇心,大敦泄肝,公孙运脾,复溜收肾气固精。

【译文】气棣属于精神经络机能之表现,因情志愧郁,抑郁面致气病是多般多样。

张胜兵教你学中医之针灸绝学:《穴性赋》之实门(二)

张胜兵教你学中医之针灸绝学:《穴性赋》之实门(二)

张胜兵教你学中医之针灸绝学:《穴性赋》之实门(二)附:穴性赋4、实门实则泻之,症要辨清。

涌泉然谷太溪俱泻肾,神门少府通里俱泻心。

脾胃之实何穴泻阴陵商丘同公孙,心包有热中冲泻曲泽内关大劳针。

泻肝期门曲泉行间太冲好,大肠商阳二间合谷曲池清。

小肠少泽同少海,泻胆阳陵临窍阴。

膀胱委中中极泄,三焦关冲外沟清。

若还痰多丰隆泄,胸膈痞满上脘针。

井少商荥鱼际络列缺合尺泽,连募中府穴泻肺从肺经。

胃实内庭足三里泻,血结膈俞血海攻。

泻胃逐秽通肠天枢妙,泻腑导泻消滞中脘针。

辨证虚实当分清,施治补泻明于心。

张胜兵《攻癌救命录》六月份出版发行,敬请关注!好,我们再讲下一句,大肠商阳二间合谷曲池清,商阳,二间,合谷,曲池。

这就是记方剂的一种方法,初学者要记要背的,对以后一辈子都有帮助。

那么商阳,二间,合谷,曲池,我们看一下商阳为大肠经井穴,二间为荥穴,合谷为其原穴,曲池为其合穴,肘膝关节以下都是,大肠经上的。

它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由于大肠经有热循经而上所引起的鼻衄,齿痛(牙齿痛),头痛,咽喉肿痛,腹痛,瘰疬。

因为合谷能治腹痛,它还可以治瘰疬,因为这里面有个穴位能治瘰疬,曲池能治瘰疬。

好,那么它治齿衄,鼻衄,头痛,甚至它还能够治疗昏迷,你看商阳,合谷就这两个穴位就可以开窍醒神,能够治昏迷。

头痛,当然是大肠经有火而循经上逆引起的头痛,循经上逆引起的,这是有原理的,不是说所有的头痛用这几个穴位都有效。

那么它治疗火热上攻的这些情况,只要是能清上焦火热的这些药都可以与它对应。

特别是这里有两个穴位特别关键,一个合谷,一个曲池,因为合谷治疗的疾病实在是太多了。

打个比方,我们合谷治疗手阳明大肠经的肩周炎,只需一针合谷就当场可以抬起来。

当然我们治疗肩周炎很多都是用取健侧的条口透承山,然后嘱其活动患侧,可以当场立竿见影。

但是我们也可以不这么做,如果说它属于大肠经的肩周炎的话就取一针合谷强刺激,然后嘱其活动,他也能起来,当然如果是其他经的,比方说外关也能够举起来,后溪也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络穴性赋
一、气门
经穴性质,气分为先。

少商宣泄肺气
胆俞降泄肝胆
公孙降脾胃气逆而止呕丰隆降肺气定喘而化痰闻之经渠能降肺气而治气逆天突降逆气而定哮喘巨阙治咳逆而开胸满隐白治可逆而升陷阳大肠俞疏通肠胃之气化兮而润便燥
膀胱俞疏通膀胱之气而利小便是以曲池行气
云门开胸
阳陵泉有行气导泄之效厥阴俞有治胸满呕吐之功抑又闻肝俞治肝
肺俞理肺
欲调肠胃之气求内庭理肺气以中府
气海膻中专治一切气病上中下脘乃脾胃之气疾常闻足临泣泄肝降逆以定喘足三里升气降逆而调中调和卫气有大椎
行气下气导照海
商阳泄肠
内关调胃
合谷泻肺气之郁结
肺俞降肺气之上逆
二、血门
穴有血门,亦当牢记一切血病膈俞饶
大便脓血腹哀治
原夫委中清血能解血中之毒行间行瘀可破血结之证天枢足三里破瘀理血有治吐血咳血行血之效
太冲三阴交通经行瘀有清血凉血固血之功
咳血咯血肺俞太渊宜审呕血咳血心俞肝俞同攻月经不调自有地机血海
漏血不止无不交信合阳鼻衄二间极效
牙衄合谷最良
月事不行照海灸
吐血不止尺泽攻
迎香气户能治鼻衄不止十二井十宣能使气血通流血崩漏血求大敦
调经行瘀曲池针
吐血咳血有鱼际
齿衄鼻血求内庭
中极关元妇人血症为主气海阴交施治功效亦同若能因症配合而施治,针到病除显奇功
三、虚门
虚者补之,穴要审真隐白补脾益肾
地机补脾益精
益精气之不固漏谷去取补气血之不足心俞下针原夫脾胃虚弱补使上中下脘饮食不化脾俞胃俞同功阳气欲脱神阙灸
虚损劳弱天枢攻
治虚劳肺萎魄户好
止阴虚盗汗间使高
闻之膏盲俞益精气而补虚损中膂俞止消渴而益肾阴补肾益精命门肾俞直审养津益液太渊少冲同针大便闭结支沟取
虚热烦渴涌泉清
抑又闻丹田(关元)固下元益精气而补虚损
气海固下元肋阳气且滋肾阴补肺治虚劳以肺俞
补中益脾阳以公孙
太冲曲泉与行间补血而养肝太溪复溜连交信滋阴而补肾中极固下元虚冷曲骨补真气而益精
肝俞补肝血
上廉温胃津
足三里益气而补脾胃
三阴交生气血而补三阴此是实践特效穴,必须师传始得真
四、实门
实则泻之,症要辨清
涌泉然谷太溪俱泻肾
神门少府通里俱泻心
脾胃之实何穴泻阴陵商丘同公孙心包有热中冲泻曲泽内关大(陵)劳(宫)针泻肝期门曲泉行间太冲好大肠商阳二间合谷曲池清小肠少泽同少海
泻胆阳陵(泉)临(泣)(足)窍阴
膀胱委中中极泄
三焦关冲外(关)(支)沟清若还痰多丰隆泄
胸膈痞满上脘针
井少商荥鱼际络列缺合尺泽
连募中府穴泻肺从肺经
胃实内庭足三里
血结膈俞血海攻
泻胃逐秽通肠天枢妙
泻腑导泻消滞中脘针
辩证虚实当分清,施治补泻瞭于心
五、寒门
寒则温之,须了于心
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
中焦寒冷灸即温
心俞温而振阳气
温肝之寒灸大敦
然谷温下(焦)助肾火命门肾俞再同针
章门温脏寒积聚
理心腹寒以公孙
温中(焦)理脾(寒)阴陵(泉)灸
一切血寒三阴交(温) 中下焦寒隐白理
灸后壮阳脾亦温
一切表寒大椎除
后溪陶道亦可清
关元暖(子)宫阳气振腹寒血冷曲泉温治寒以温,施灸或针
六、热门
热则清之,阴阳有别肺俞鱼际俱泻肺少商尺泽刺出血阳明经热商阳二间连解表经渠与列缺合谷不但清气分且清头面诸窍热解溪厉兑足三里中脘内庭清胃热肝俞脾俞同胃俞泻肝又泻五脏热清心神(门)通(里)心(俞)少府行间则清肝肾热大椎陶道退热兼解表三阴交平肝而清血间使内关清心包又能解散胸中热清血少冲少泽连血海太溪养阴而清热三焦有热支沟清肠胃有热天
枢平胃热生痰丰隆化心胃有热上脘浇身热曲池有特效其功则在清气分清肠热有小肠俞丝竹空清头目热脾热大都阴陵泉阴陵还能清胸热涌泉治余热不解尤能清肾治热厥阴虚发热命门炎退热冲阳刺出血委中出血清热毒还能清泄四肢热身热烦渴心包热劳宫曲泽刺出血
头脑有热求百会
后溪大杼清表热
胸背烦热内关大陵心俞膈俞可针肝腹闷热三里内庭天枢大肠(俞)可清
恶心呕吐中暑热金津玉液刺出血若泄五脏六腑热则求脏腑诸(背)俞穴
脏热当清,腑热当泻,审症清楚,随经选穴
七、风门
原夫百病,首中于风
合谷解表祛风寒
大杼解表而祛风
鱼际解外感风寒之邪
肩骰搜周身四肢之风
头风外感风池妙
头痛驱风头维攻
搜周身邪有曲池(足)三里
治腰腿诸风必风市委中
冷风湿痹针环跳
头风外感列缺攻
常闻阳陵泉搜四肢之风且舒经络足三里搜四肢之风又治腹痛肺俞驱风治风寒咳嗽
通天泄表可治鼻塞不通
风府风门专理一切中风病
百会水沟治一切暴中风
风性善行数变,治疗切莫死板八、湿门
大凡湿症,艾灸最良
利湿委中太溪好
行湿昆仑阴陵泉
承(山)中(脘)天枢化脾胃之湿助消化
脾俞胃俞化脾胃之寒以快饮食燥湿行湿足三里
化湿行湿三阴交
内关利湿有开胃祛痰之功
水分渗泄为利小便治水肿之穴治湿大要,肺脾肾三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