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穴位走向

合集下载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男性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4、手少阴心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5、足太阴脾经穴位图共42个:6、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主条目: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0个,共40个:7、手太阳小肠经主条目: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9个,共38个:8、手太阴肺经穴主条目: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1个,共22个:9、足阳明胃经穴位图主条目:足阳明胃经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5个,共90个:10、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11、足少阴肾经穴位图共54个:12、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3个,共46个:13、督脉穴位图主条目:督脉穴;位于督脉上的穴位有28个:14、任脉穴位图主条目:任脉穴位;位于任脉上的穴位有24个:会阴穴、子午流注十二时辰胆经子时(23:00-1:00)此时胆经最旺,摄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决定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因而可知胆的重要性。

十二经络巧记经络穴位数和趣味记法

十二经络巧记经络穴位数和趣味记法

十二经络巧记经络穴位数和趣味记法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属阴:心、肝、脾、肺、肾。

六腑属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人体分三阴、三阳十二经络走向。

1.手三阴,手三阳,手三阴从胸部走向手部,手三阳从手部向头部。

2.足三阴,足三阳,足三阴从足部走向胸部,足三阳从头部走向足部。

3.手三阴经络走向,手三阳经络走向,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4.手三阳经络走向,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5.足三阴经络走向,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6.足三阳经络走向,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主要病症歌肺经主要病候歌: 咳喘咳血咽喉痛,胸痛外感肺经病。

大肠经主要病候歌: 腹痛肠鸣秘泻痢,咽肿齿痛鼻鼽衄,本经循行部疼痛,热肿寒痛症亦治。

胃经主要病候歌: 腹胀肠鸣胃腹痛,水肿善饥吐渴泻,齿目鼻咽与面瘫,热病发狂经脉病。

脾经主要病候歌: 胃痛嗳气食则呕,腹胀溏疸舌根强,下肢内肿身无力,亦治脾经厥冷病。

心经主要病候歌: 心痛咽干渴目黄,胁痛臂痛手心热。

小肠经主要病候歌: 小肠经病须牢记,少腹腰脊痛引睾,耳聋目黄颊咽肿,肩臂外侧后缘痛。

膀胱经主要病候歌: 疟疾遗尿溺不通,见风流泪目痛衄,癫狂热病鼻塞涕,经脉所行部位痛。

肾经主要病候歌: 肾经主症有水肿,咳血气喘与腰痛,舌干咽肿便秘泻,亦主经脉之病痛。

心包经主要病候歌: 心烦悸痛胸闷狂,腋肿臂挛掌心热。

三焦经主要病候歌: 三焦经病范围广,腹胀肿遗溺不利,咽颊目肿耳鸣聋,耳后肩肘外侧痛。

胆经主要病候歌: 口苦目眩和疟疾,经脉所行之病变。

肝经主要病候歌: 腰痛胸满便不利,呃遗疝气少腹肿。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2013年09月12日15:54 新浪健康微博我有话说(1人参与)人体十二经脉和子午流注人体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

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其实这就是子午流注,具体如下:1.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最全的人体穴位经络图

最全的人体穴位经络图

最全的人体穴位经络图(动画效果)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

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

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

合骨相对凹点。

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

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鱼际:火穴。

治疗热性病。

咳、喘有效果。

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少商:大拇指外根部。

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疾病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

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

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

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

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

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

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

最全的人体穴位经络图

最全的人体穴位经络图

最全的人体穴位经络图(动画效果)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全屏欣赏]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

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

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

合骨相对凹点。

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

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鱼际:火穴。

治疗热性病。

咳、喘有效果。

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少商:大拇指外根部。

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全屏欣赏]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疾病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

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

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

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

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

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

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图文总结)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图文总结)

⼗⼆经络及原⽳、络⽳、输⽳(图⽂总结)⼿三阴经:⼿太阴肺经、⼿厥阴⼼包经、⼿少阴⼼经⼿三阳经:⼿阳明⼤肠经、⼿少阳三焦经、⼿太阳⼩肠经⾜三阳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太阳膀胱经⾜三阴经:⾜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少阴肾经⾛向:⼿之三阴经从胸⾛⼿;⼿之三阳经从⼿⾛头;⾜之三阳经从头⾛⾜;⾜之三阴经从⾜⾛腹。

《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经络之所终始。

”1⼗⼆经络表⾥关系2⼗⼆经络的连接顺序歌诀寅时⽓⾎注于肺卯时⼤肠⾠时胃巳脾午⼼未⼩肠申属膀胱⾣肾位戌时⼼包亥三焦⼦胆丑肝各定位3⼗⼆经络原⽳、络⽳、输⽳对应表(重中之重)4⼗⼆经络及原⽳、络⽳、输⽳位置⼿太阴肺经(寅时:3-5点):从胸⾛⼿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肠,回过来沿着胃上⼝,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少阴,⼿厥阴经之前(天府、侠⽩),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边缘(孔最),进⼊⼨⼝--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指的末端(少商)。

⽀脉:从腕后(列缺)⾛向⾷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阳明⼤肠经。

本经⼀侧11⽳(左右两侧共22⽳)其中9⽳分布于上肢掌⾯桡侧,2⽳在前胸上部,⾸⽳中府,末⽳少商。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位:中府、云门、天府、侠⽩、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原⽳:太渊(腕横纹桡侧端,挠动脉挠侧凹陷中)●络⽳:列缺(腕横纹上1.5⼨,前臂挠侧缘)●输⽳:太渊(腕横纹桡侧端,挠动脉挠侧凹陷中)⼿阳明⼤肠经(卯时:5-7点):从⼿⾛头从⾷指末端起始(商阳),沿⾷指桡侧缘(⼆间、三间),出第⼀、⼆掌⾻间(合⾕)、进⼊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进⼊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五⾥、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椎),下⼊缺盆(锁⾻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肠。

人体十二经络及穴道详解

人体十二经络及穴道详解

十二经络穴道详解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肺气推陈出新。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此长生十二灯分别是:双足涌泉、会阴、关元、命门、膻中、至阳、天目、玉枕、百会、双手劳宫。

关元、会阴、命门合起来是精鼎。

至阳与膻中合起是气鼎。

天目、玉枕、百会合起是神鼎。

命门: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至阳:两肩胛下角连接中线第七腰椎下凹陷玉枕: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右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男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集-

男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集-

男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集人体经络穴位图正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背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正面-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背面-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女性头部穴位人体胸部腹部穴位图人体督脉及背部穴位人体壬脉大穴人体左侧穴位图脸部穴位手掌穴位彩图手掌反射区图足底穴位督脉及其别络督脉大穴督脉图谱人体奇经八脉之一。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

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

本经脉腧穴有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

督脉①奇经八脉之一。

出《素问·骨空论》。

其循行路线,起始于小腹内,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里正中,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头顶,下额,沿前额正中,到鼻柱下方及上齿。

前后与任脉、冲脉相通,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相合,联系心、肾、脑。

该经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脊柱强直、角弓反张、头重痛、项强、眩晕、癫痫、癃闭、遗溺、痔疾、妇女不孕等。

②经外穴别名。

《备急千金要方》:“卒癫,……又灸督脉三十壮,三极,穴在直鼻中上入发际。

”即发际穴。

见该条。

督脉穴①督脉所属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长强(少阴所结)、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足太阳会)、大椎(足三阳会)、哑门(阳维会)、风府(阳维会)、脑户(足太阳会)、强间、后顶、百会(足太阳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足太阳、阳明会)、素髎、水沟(手、足阳明会)、兑端、龈交,共28穴。

又交会于足太阳的风门、任脉的会阴。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2013年09月12日15:54人体十二经脉和子午流注人体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

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其实这就是子午流注,具体如下:1.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人体经络与重要穴位(中里巴人)

人体经络与重要穴位(中里巴人)

人体经络与重要穴位(中里巴人)一、肺经:由胸走手。

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肺主咳嗽、心烦、掌中热。

1、中府穴:胸骨旁开六寸(四横指是三寸,一横拇指是一寸)处。

治疗:气不足、咳喘、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天府穴:胳膊腋横纹下三寸处。

古人找此穴的方法:两胳膊前伸端平,掌心相对,用鼻尖找胳膊的点,该点就是天府穴。

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肘横纹外端末处。

尺是肾的意思,泽是恩泽,所以此穴是补肾穴。

按揉此穴,让气下行,治疗高血压、哮喘。

(肾虚就是肾不纳气。

气走上边来了,人就会头重脚轻)4、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处。

此穴较深,按揉时要重些压。

主管所有的毛孔,是治疗鼻孔出血、痔疮的要穴。

对感冒或大夏天不出汗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是郗穴,郗治急症,治急性咽喉痛。

5、列缺穴:两个合谷(虎口)相对,食指下面的凹陷处就是。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特别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落枕、以及头项的病。

因为不好找此穴,所以人们用的少,其实它很重要。

头项找列缺6、经渠穴:治咳嗽。

7、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

补气,是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等。

此穴较深,要用大拇指硌它。

从太渊穴到孔最穴之间,这一段为“止咳点”,大家在咳嗽时,可以找此处最敏感的地方多揉一揉,症状马上就会减轻。

8、鱼际穴:小儿咳、热、积食。

9、少商穴: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点刺放血最佳。

二、大肠经:由手走头。

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功能:打通大肠经,可防皮肤病;可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如果排便不畅就敲打大肠经小臂这一段,边排便边敲打效果更明显。

长期便秘的人,在肘下这一段很痛,很敏感,要常揉。

还有一个好办法,用大拇指内侧推二三间到商阳,两边都要推,肚子就会有感觉,一定要推到商阳穴,这是排便捷径。

1、商阳穴:在食指指甲盖底的外侧处。

用指甲掐,治便秘。

2、三间穴:位于食指近拇指侧根部,第二掌指关节后,好找,按摩方便,随时都可以操作。

它最善通经行气,上可通达头面,治疗三叉神经痛、齿痛、目痛、喉肿痛和肩膀痛;下能通腹行气,泻泄可止,便秘可通。

人体经络穴位循环示意图

人体经络穴位循环示意图

人体经络穴位循环示意图人体经络穴位循行动画图,后面附录穴位位置与其对应疾病的治疗。

看图说明:按⊙为重播按⊙为播放按⊙为暂停按⊙为动画说明手太阴肺经循行图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足阳明胃经循行图足太阳脾经循行图手少阴心经循行图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足少阴肾经循行图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图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图足少阳胆经循行图足厥阴肝经循行图督脉循行图任脉循行图冲脉循行图带脉循行图阴跷脉循行图阳跷脉循行图阴维脉循行图阳维脉循行图附录:穴位位置与其对应疾病的治疗肺经天府:鼻尖触手臂处。

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补肾。

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

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

头项寻列缺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

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

(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

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

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

也可用刮痧法泄火。

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

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

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

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

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四白:在眼袋下。

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

人体经络穴位图

人体经络穴位图

人体经络穴位图:1 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鱼腰穴外明穴睛明穴丝竹空瞳子髎承泣穴球后穴四白穴迎香穴人中穴地仓穴承浆穴补充:前顶通天上星神庭承光当阳五处曲差眉冲素髎兑端龈交上迎香2 头部背面穴位图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风池穴天柱穴哑门穴太阳穴下关穴客主人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补充:四神聪强间脑户目窗正营率谷承灵脑空头窍阴完骨天冲颔厌头临泣悬颅悬厘听会和髎角孙颅熄玉枕3 胸部腹部穴位图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鸠尾巨阙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会阴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或中俞府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赝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足五里阴廉急脉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日月期门天池食窦天溪胸乡周荣中府云门4 人体背部穴位图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肩中俞肩外俞附分肩井天髎曲垣秉风天宗臑俞肩贞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腰俞会阳长强魄户膏肓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白环俞5 上肢内侧穴位图天泉穴天府穴侠白穴青灵穴曲泽穴尺泽穴少海穴孔最穴郄门穴间使穴内关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大陵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鱼际穴少商穴劳宫穴少府穴中冲穴少冲穴6 上肢外侧穴位图曲垣秉风巨骨肩髎肩髃臑俞肩贞臑会臂臑消泺手五里清冷渊肘髎天井小海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四渎支正温溜三阳络支沟会宗偏历外关养老阳谷阳池阳溪腕骨后溪中渚前谷液门少泽关冲商阳二间三间合谷7 下肢内侧穴位图箕门穴血海穴阴包穴曲泉穴阴谷穴阴陵泉膝关穴地机穴中都穴漏谷穴筑宾穴蠡沟穴三阴交穴交信穴复溜穴商丘穴中封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然谷穴公孙穴太白穴大都穴隐白穴9 下肢外侧穴位图居髎环跳髀关风市中渎伏兔阴市梁丘膝阳关犊鼻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丰隆外丘阳交飞扬光明阳辅悬钟跗阳解溪冲阳丘墟太冲陷谷足临泣第五地内庭行间大敦厉兑足窍阴至阴侠溪足通谷束骨京骨金门申脉仆参昆仑一、对脑出血(中风)病人的救治: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

人体经络穴位图详细表

人体经络穴位图详细表

经络与调病之老阳三干创作一、什么是经络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是与血管、神经完全分歧的另外一套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系统.它是我们练功强健身体、开发潜能的物质基础, 亦是用气功为他人调病的物质基础.二、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三、经络的功能:1、沟通上下内外.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 五官九窍, 把人体的各个部份.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运行气血:周流不息地将气血传输于全身各部位, 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3、调节各部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和平衡.4、对外开放:通过穴位与年夜自然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四、中医脏腑学说简介::五脏一心、肝、脾、肺、肾, 六腑一胆.胃、年夜肠、膀胧、三焦.中医学认为, 人体是经五脏为中心, 通过经络联属六腑及其他各组织器官, 从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每一脏通过其自身的经络联系着许多组织和器官, 构成一个相对自力的功能系统.另外, 心包(脏)和三焦(腑)相内外.心包是心之外围, 有呵护心脏的作用;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其功能一是通行元气, 二为水液运行之路途.其经络: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五、经络的分布1、分布规律:四肢:内侧为三阴经, 太阴在前, 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外侧为三阳经, 阳明在前, 少阳在中、太阳在后.躯干:足三阴在腹面, 足三阳:太阳在背, 少阳在肋, 阳明在胸腹.头面:为诸阳经之会.2、循行规律:手之三阴, 从脏走手, 手之三阳, 从手走头;足之三阳, 从头走足, 足这三阴, 从足走腹.3、流注交序:(顺时针方向.起止点:肺寅)4、十四经循行及其主要穴位:(见附录一、人体经络、穴位图表)六、穴位的基本知识;穴位, 正名为“输穴”, 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点.1、穴位的分类: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全息穴.2、穴位的体表定位方法:(见附录二、输穴体表定位说明)七、气功调病的基来源根基则:1、必需首先告竣和病人之间的信息沟通.2、治病求本, 针对疾病的原因辩证施功.3、经疏导经络为主, 辅以需要的补泻方法.4、着眼于三个重点:调整阴阳平衡, 损其偏盛, 补其偏衰;调节脏腑功能, 使其协调统一;调理气血运行, 使其畅行无滞.5、需要时劝导病人加入练功行列.八、气功调病的简便方法:气功调病法无定法.功力高深, 举手动念皆是法, 无不灵验;功力浅薄, 必需借助既成法, 方易取效.我们在此只向年夜家介绍利用穴位疏通经络, 调理疾病的一点简便有效的方法.1、急救:百会、人中、涌泉、内关、足三里.2、滋补强壮: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肾俞、命门.3、各种疾病取穴基本思路:循经取穴:多取肘膝经下的穴位.各脏腑的俞穴: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上.全息穴:多用第二掌骨.阿是穴:手足、四肢、背部均可.俞募配穴:肺俞——中府;心俞——巨厥;脾俞——章门;(调理脏腑)胃俞——中脘;膀胱俞——中极;年夜肠俞——天枢;厥阴俞——膻中;肝俞——期门;肾俞——京门;胆俞——日月;三焦俞——石门;小肠俞——元关.八脉交会穴:公孙(冲)——内关(阴维):胸、心、胃;足临泣(带)——外关(阳维):目、颊、肩膀、颈;列缺(任)——照海(阴跷):肺、咽喉、胸膈.4、简便验方:(1)独穴疗法:照海——咽喉肿痛;上星——鼻部疾患;地五会(足临泣前5分)——耳部疾病;液门——头痛、顽固性牙痛;阳陵泉——同侧偏头痛;太冲——高血压、头痛;落枕(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指掌关节后0.5分)——落枕;肩平(足三里下1寸, 距胫骨外1寸处)——肩周炎;年夜肠俞(或承山)——痔疮;三阴交——月经不调;隐白——崩漏或其它出血疾患.(2)两穴相配:合谷——曲池:清理上焦, 治头面部诸疾;合谷——光明:目疾;合谷——足三里:调理胃肠诸疾;合谷——内庭:牙痛;外关——阳陵泉:胁肋肝胆诸疾;上星——风池:荨麻疹;上星——人中:支气管哮喘;上星——关元:过敏性结肠炎;人中——风府:中风口眼歪斜, 舌强难言;肩髃——曲池:中风偏枯诸痹, 一通百通;环跳——阳陵泉:与肩髃配曲池上下相应;曲池——三阴交:诸般肿痛, 杨柳毒疮;完骨(乳突后下方凹陷中)——内关:耳源性眩晕;足临泣——中极:带下.九、保健推拿(见附录三)附录一人体经络穴位图表图1、手太阴肺经【位置】前胸之外上方, 第二肋骨的外侧乳上, 去门穴下. 【主治】肩背痛, 胸肌疼痛, 肺气肿喘气, 心脏病, 肺结核, 四肢肿. 【附注】肺募穴, 手、足太阴二脉之会. 云门穴【位置】锁骨外端下缘, 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嗽, 气喘, 胸胁痛, 肩背痛, 胸中烦痛. 尺泽穴【位置】仰掌, 肘微屈, 肘窝横纹中央偏桡侧. 【主治】中风, 肘臂挛痛, 心胸痛, 咽喉肿痛, 肘关节及组织疾患. 【附注】手太阴经所入为“合”.孔最穴【位置】腕上桡侧7寸. 【主治】肘臂挛病, 手指痛不以屈伸, 肺疾, 喀血, 咳嗽, 气喘, 咽喉肿痛. 【附注】手太阴经郄穴.【简便取穴法】腕上桡侧上一寸五分.【主治】腕, 手, 肘痛, 中风感冒, 颜面麻痹, 痉挛.偏头痛(配照海, 利年夜小便)经渠穴【位置】桡骨茎突内缘, 腕横纹(太渊穴)直上 1寸. 【主治】咳嗽, 气喘, 胸痛, 咽喉肿痛, 手腕痛.太渊穴【位置】掌后横纹上, 桡动脉侧.【主治】咳嗽 , 气喘 , 咳血 , 胸痛 , 咽喉肿痛, 腕臂痛, 无脉症.鱼际穴【位置】第1掌骨侧中部, 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 , 咳血 , 咽喉肿痛 , 失音, 发热.少商穴【位置】在手拇指桡侧, 距指甲角后0.1寸. 【主治】咽喉肿痛 , 咳嗽 , 鼻衄 , 发热 , 昏迷, 癫狂.图2、手阳明年夜肠经商阳【定位】:在食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主治】:①咽喉肿痛, 牙痛.②热病昏迷.③食指端麻木.④耳聋.【类别】:二间【定位】: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 桡侧凹陷处【主治】:①牙痛, 咽喉肿痛.②目赤痛, 食指关节肿痛.【类别】:【定位】: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后, 桡侧凹陷处【主治】:目痛, 齿痛, 咽喉肿痛.面神经麻痹, 热病.【类别】:【定位】:第一、二掌骨背侧, 近第二掌骨中点的桡侧.【主治】:头疼, , 鼻出血, 齿痛, 耳聋, , 面肿, 面瘫, 咽喉肿痛, 发热, 热病无汗, 汗出不止.痛经, 经闭, .胃痛, 腹痛, 便泌, 泄泻, 痢疾.半身不遂, 指挛臂痛, 小儿惊风, 狂躁., 瘾疹, 疥疮. 【类别】:【定位】:在腕横纹背侧两筋陷中, 直对合谷.【主治】:头痛耳聋, 牙痛.咽喉肿痛, 手腕痛.偏历【定位】:腕后三寸, 之下微偏外.【类别】:【主治】:①龋齿, 耳聋, 面瘫.②水肿, 手背酸痛.【定位】: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腕横纹上5寸.【类别】:【主治】:①急性腹痛, 肠鸣, 肩背酸痛.②面瘫, 面肿.【定位】:与曲池的连线上, 肘横纹下4寸【主治】:①腹痛.②肘臂痛.【定位】: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 肘横纹下2寸【主治】:①腹痛, 腹泻.②上肢不遂.③止痛, 弹拨此穴可消除针刺不妥引起的酸胀感.曲池【定位】:屈肘, 当肘横纹头陷中. 【类别】:【主治】:①一切热病, 发烧, 咽痛, 疟疾.②半身不遂, 肩痛不举, 膝关节肿痛.③头痛, 头晕, 视物不清, 牙痛.④, 风疹, 湿疹, 荨麻疹, 丹毒.⑤腹痛吐泻.⑥癫狂.⑦瘰疬.肩髃【定位】:肩端两骨间陷中【类别】:【主治】:①上肢不遂, 肩痛不举.②瘰疬, 风疹.【定位】:鼻翼两旁五分, 鼻唇沟中.【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面痒、面浮肿、鼻息肉.图3、足阳明胃经承泣[定位] 在面部, 瞳孔直下, 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主治] 目赤痛痒, 目翳, 眼睑(目闰)动, 口眼歪斜, 头痛眩晕.年夜迎[定位] 在前方, 附着部前缘, 当面动脉搏动处.[主治] 口歪, 口噤, 颊肿, 齿痛.头维[定位] 在头侧部, 当额角发际上0.5寸, 头正中线旁4.5寸.[主治] 头痛, 目眩, 口痛, 流泪, 眼睑(目闰)动.缺盆[定位] 在中央, 距4寸.[主治] 咳嗽, 气喘, 咽喉肿痛, 中痛, 瘰疬.天枢[定位] 在腹中部, 平, 距脐中旁开2寸.[主治] 腹胀肠鸣, 绕脐痛, 便秘, 泄泻, 痢疾, .气冲[定位] 在稍上方, 当脐中下5寸, 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 肠鸣腹痛, 疝气, 月经不调, 不孕, 阳痿, 阴肿.阴市[定位] 髌骨上缘上三寸.[主治] 腿膝痿痹, 屈伸晦气、疝气, 腹胀腹痛.犊鼻[定位] 屈膝, 在膝部, 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主治] 膝痛, 下肢麻痹, 屈伸晦气, 脚气.足三里[定位] 外膝眼直下三寸.[主治] 胃痛, 呕吐, 噎膈, 腹胀, 泄泻, 痢疾, 便秘, 乳痈, 肠痈, 下肢痹痛, 水肿, 癫狂, 脚气, 虚劳赢瘦.丰隆[定位] 外踝下八寸. [主治] 头痛, 眩晕, 痰多咳嗽, 呕吐,便秘, 水肿, 癫狂痛, 下肢痿痹.解溪[定位]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 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主治] 头痛, 眩晕, 癫狂, 腹胀, 便秘, 下肢痿痹.冲阳[定位] 在足背最高处, 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足背动脉搏动处.[主治] 口眼歪斜, 面肿, 齿痛, 癫狂痫, 胃病, 足痿无力.陷谷[定位] 在足背, 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主治] 面目浮肿, 水肿, 肠鸣腹痛, 足背肿痛.内庭[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主治] 齿痛, 咽喉肿病, 口歪, 鼻衄, 胃病吐酸, 腹胀, 泄泻, 痢疾, 便秘, 热病, 足背肿痛.厉兑[定位]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 距趾甲角0.1寸.[主治] 鼻衄, 齿痛, 咽喉肿痛, 腹胀, 热病, 多梦, 癫狂. [配伍] 配内关、神门治多梦.图4、足太阴脾经隐白【定位】足年夜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的爪甲根部)【主治】, 过时不止, 崩漏;便血, 尿血、吐血等慢性出血;癫狂, 多梦、烦心善悲、尸厥, 惊风(慢);、腹胀、暴泄、善呕、心痛、胸满、咳逆、喘气.年夜都【定位】足年夜趾内侧, 第1蹠趾关节前下方, 赤白肉际处【主治】腹胀, 胃痛、食不化, 呕吐, 腹泻, 便秘;热病, 无汗.;【定位】第1蹠骨小头後缘, 赤白肉际凹陷处;第一蹠趾关节後缘, 赤白肉际处取穴【功能】、公孙;(通于冲脉)【定位】足年夜趾本节后一寸.【功能】、和胃理中【主治】胃痛, 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 腹泻, 痢疾, 多饮、、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肠风下血、脚气.商丘【定位】内踝前方下方凹陷中【主治】腹胀、、腹泻, 便秘, 食不化、咳嗽、、怠懈嗜卧、癫狂、善笑、小儿痫契、痔疾;足踝痛.【定位】上3寸, 胫骨内正面後缘【主治】;、症瘕, 、, 阳痿、、睾丸缩腹, 、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心悸, 失眠, 高血压, 湿疹、水肿;下肢痿痹;阴虚诸症.[郤穴]【定位】膝下五寸, 内踝上八寸.【主治】腹胀, 食欲不振, 月经不调, 痛经, 膝痛.阴陵泉【定位】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主治】腹胀, 腹泻水肿, 小便晦气, 月经不调, 膝痛.【定位】膝盖内上端上二寸.【主治】, 调经统血【定位】在外侧, 距上缘中点3.5寸, 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功能】降逆利湿、理气消痔【定位】脐中旁开4寸【功能】理气止痛、通调腑气【主治】腹痛, 小腹痛、腹泻, 虚寒泻痢、年夜便秘结、善悲.【定位】脐中上3寸, 旁开4寸【功能】健脾消食、通降腑气周荣【定位】在第2肋间隙, 旁开6寸;在上一肋任脉旁开6寸, 当第2肋间隙中取穴【功能】宽胸理气、降逆止咳【主治】咳嗽, 咳唾秽脓、胁肋痛、、气逆, 食不下;胸胁胀满【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 当第6肋间隙处;侧卧举臂, 在6寸, 腋中线上取穴【功能】统血养经, 宽胸止痛【主治】气喘;;全身疼痛, 急性扭伤, 四肢无力.图5 手少阴心经极泉【定位】上臂外展, 腋窝正中, 腋动脉搏动处【功能】宽胸宁神青灵【定位】肘上三寸, 伸肘平臂取之, 【功能】理血止痛【主治】①头痛, 振寒, 目黄;②胁痛, 肩臂疼痛.少海【定位】屈肘, 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屈肘, 在肘横纹尺侧头陷凹中取穴【功能】安神【主治】①心痛, 癔病、、健忘、癫狂善笑、;②肘臂挛痛, 臂麻手颤, 头项痛、目眩、腋胁痛;灵道【定位】腕横纹上1.5寸,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功能】宽胸理气【主治】心痛, 悲恐善笑;肘臂挛痛、抽筋.通里【定位】腕横纹上 1寸,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主治】心悸、怔忡等心病;舌强不语、暴喑.腕臂痛.阴郄【定位】腕横纹上0.5寸,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功能】【主治】心痛, 惊悸;骨蒸冷汗;吐血, 衄血、失音.神门【定位】腕横纹尺侧端,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仰掌, 豌豆骨的桡侧缘 .【主治】①心痛, 心烦, 聪慧, 悲哭、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变;呕血、吐血、目黄胁痛、失喑、喘逆上气;②高血压;③胸胁痛.少府【定位】在手掌面, 第4、5掌骨之间, 握拳时当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在4、5掌指关节後方, 仰掌屈指, 当小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功能】清心宁神【主治】①心悸、心痛、心烦, 胸痛、善笑、悲恐惊;②阴痒、、;③, 癰疡;④手小指挛痛, 拘挛.少冲【定位】小手指内侧去爪甲一分.【主治】①心悸, 心痛, 癫狂;②热病, 昏迷.③胸胁痛, 胸满气急, 手挛臂痛.图6、手太阳小肠经少泽(井穴)位置:手小指末节尺侧, 指甲角外展0.1寸.主治:头痛, 目翳, 咽喉肿痛, 乳痈, 乳汁少, 中风昏迷, 热病, 耳聋, 耳鸣, 肩、臂外后侧痛.前谷(荥穴)位置:手掌尺侧, 微握拳, 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下, 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处.主治:头、项痛, 目痛, 耳鸣, 咽喉肿痛, 乳少, 热病汗不出, 鼻塞, 癫痫, 手指麻木.后溪(俞穴)位置:手掌尺侧, 微握拳, 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上, 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主治:头、项强痛, 目赤, 耳聋, 咽喉肿痛, 腰、背痛,癫痫, 疟疾, 手指及肘、臂挛急, 冷汗, 热病.腕骨(原穴)位置:手掌尺侧, 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凹陷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项强痛, 耳鸣, 目翳, 黄疸,热病汗不出, 疟疾, 指挛、臂痛、腕痛, 颈颔肿, 惊风.阳谷(经穴)位置:手腕尺侧, 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凹陷处.主治:头痛, 目痛, 耳鸣, 耳聋, 热病无汗, 癫痫, 腕痛, 头眩, 目赤, 颈颔肿, 臂外侧痛.养老(郄穴)位置:小臂反面尺侧, 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主治:目视不清, 肩、背、肘、臂酸痛, 急性腰痛.支正(络穴)位置:小臂反面尺侧, 腕背横纹上展5寸.主治:头痛, 目眩, 热病, 癫狂, 项强, 指痛, 肘挛.小海(合穴)位置:肘内侧, 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主治:肘、臂疼痛, 癫痫, 头痛, 目眩, 耳聋, 耳鸣,颈项痛, 肩臂外后侧痛.臑俞位置:肩部, 腋后纹直上, 肩胛冈下缘凹陷处.主治:肩、臂疼痛, 瘰疠, 肩、臂酸痛无力.秉风位置:肩胛部, 冈上窝中央, 天宗穴直上, 举臂有凹陷处.主治:肩胛疼痛不举, 上肢酸麻.肩中俞位置:背部, 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主治:咳嗽, 气喘, 肩、背疼痛, 目视不明.天窗位置:颈外侧, 胸锁乳突肌后缘, 扶突穴后, 平喉结.主治:耳聋, 耳鸣, 咽喉肿痛, 颈项强直, 暴喑, 颈瘿.听宫位置:面部, 耳屏前, 下颌骨髁状突后方, 张口呈凹陷处.主治:耳鸣, 耳聋, 聤耳, 齿痛, 癫痫.图7、足太阳膀胱经睛明【定位】:在面部, 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主治】:①视物不明, 近视, 夜盲, .②胬肉攀睛, 目翳, , .③急性腰痛.攒竹【定位】:在面部, 当眉头陷中, 眶上切迹处【主治】:①眉棱骨痛, 目视不明, .②呃逆.③腰痛.④.通天【主治】:①鼻塞, 鼻中瘜肉, 鼻疮, 鼻渊, 鼻衄.②头痛, 目眩.③中风偏瘫, 癫痫.风门【主治】:①伤风, 咳嗽.②发热, 头痛, 项强, 胸背痛.肺俞【主治】:①发热, 咳嗽, 咳血, 冷汗, 鼻塞.②, 痘,疹, 疮, 癣.厥阴俞【主治】:①心痛, 心悸.②咳嗽, 胸闷.③牙痛.心俞【主治】:①心痛, 心悸, 胸闷, 气短.②咳嗽, 吐血.③失眠,健忘, 癫痫.④梦遗, 冷汗.督俞【主治】:①心痛, 胸闷.②胃痛, 腹痛.③咳嗽, 气喘.膈俞【作用】:宽胸降逆, 理血化淤, 调气补虚, 调和脾胃.胃俞【主治】:①胃脘痛, 呕吐.②腹胀, 肠鸣.三焦俞【作用】:通利三焦, 疏调水道.肾俞【作用】:滋阴壮阳, 补肾益气, 利水消肿.年夜肠俞【主治】:①腹胀, 泄泻, 便秘, 痔疮出血.②腰痛.③荨麻疹.小肠俞【定位】:在骶部, 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 平第一骶后孔【作用】:通肠利腑, .膀胱俞【定位】:在骶部, 当骶正中嵴旁1.5寸, 平第二骶后孔【主治】:①小便晦气, 遗尿.②泄泻, 便秘.委中【定位】:在腘横纹中点, 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主治】:①腰脊疼痛, 腘筋挛急, 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②丹毒, 皮疹, 周身搔痒, 疔疮, 发背.③腹痛吐泻.④遗尿, .飞扬【定位】:在小腿后面, 当外踝后, 昆仑穴直上7寸, 承山外下方1寸处【主治】:①头痛, 目眩, .②腰腿疼痛无力.③痔疾.昆仑【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 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①急性腰痛, 足跟肿痛.②难产.③头痛, 项强, 目眩, 鼻衄.④小儿惊风.申脉【定位】:在足外侧部, 外踝直下方凹陷处【作用】:疏经活络, 宁心安神.【主治】:①痫症, 癫狂.②失眠, 足外翻.③头痛, 项强, 腰腿痛.④眼睑下垂.金门【定位】:在足外侧, 当外踝前缘直下, 骰骨下缘处【主治】:①癫狂, 痛症, 小儿惊风.②头痛, 腰痛, 下肢痿痹,外踝痛.京骨【定位】:在足外侧, 第五跖骨粗隆下方, 赤白肉际处【主治】:①头痛, 项强, 目翳.②腰腿痛.③癫痫.束骨【定位】:在足外侧, 足小趾本节(第五)的后方, 赤白肉际处【主治】:①癫狂, 头痛项强.②腰腿痛, 肛门痛足通谷【定位】:在足外侧, 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主治】:①头痛, 项强, 目眩.鼻衄.②癫狂.至阴【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 距趾甲角0.1寸(指寸)【主治】:①胎位不正, 难产.②头目痛, 鼻塞, 鼻衄.【类别】:图8、足少阴肾经涌泉[定位]在足底1/3与后2/3交点上.[附注]肾经井穴.[主治]头顶痛, 头晕, 癫疾, 霍乱转筋, 昏厥.然谷荥穴[定位]在足内侧缘, 足舟骨粗隆下方, 赤白肉际.[主治], 阴挺, 阴痒, 白浊, 遗精, 阳痿, 小便晦气,泄泻, 胸胁胀痛, 咳血, 小儿脐风, 下肢痿痹, 足跗痛.太溪[定位]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目眩, 咽喉肿痛, 齿痛, 耳聋, 气喘, 胸痛咳血, 月经不调, 失眠, 遗精, 阳痿, 小便频数, 下肢厥冷, 内踝肿痛.年夜钟[定位]在足内侧, 内踝下方, 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主治]咳血, 气喘, 腰脊强痛, 聪慧, 嗜卧, , 月经不调.水泉[定位]太溪直下1寸.[附注]肾经郄穴.[主治]月经不调, 痛经, 阴挺, 小便晦气, 目昏花, 腹痛.复溜[定位]在小腿内侧, 太溪直上2寸, 跟腱的前方.[主治]泄泻, 肠鸣, , 腹胀, 腿肿, 足痿, 冷汗, 脉微细时无, 身热无汗, 腰脊强痛.[附注]肾经经穴.筑宾[定位]复溜直上二寸.[附注]阴维脉郄穴.[主治]癫狂, 痫证, 涎沫, 疝痛, 小儿脐疝, 小腿内侧痛.阴谷[定位]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附注]肾经合穴.[主治]阳痿, 疝痛, 月经不调, 膝股内侧痛.横骨[定位]在下腹部, 当脐中下5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主治]阴部痛, 少腹痛, 遗精, 阳痿, , 小便欠亨, 疝气.肓俞[定位]脐旁各五分.[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主治]腹痛绕脐, , 腹胀, 痢疾, 腰脊痛.幽门[定位]在上腹部, 当脐中上6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主治]腹痛, , 善哕, 消化不良, 泄泻, 痢疾.石关[定位]在上腹部, 当脐中上3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主治]呕吐, 腹痛, , 产后腹痛, 妇人不孕.中注[定位]在下腹部, 当脐中下1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主治]月经不调, 腰腹疼痛, 年夜便燥结, 泄泻, 痢疾.俞府[定位]在胸部, 当锁骨下缘, 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咳嗽, 气喘, 胸痛, 呕吐, 不嗜食.图9、手厥阴心包经天池[定位] 第4肋间隙, 乳头外1寸[主治] 胸闷, 气喘, 胸痛, 腋下肿痛, 瘰疬, 疟疾, 乳痈.天泉[定位] 臂内侧, 当腋前纹头下2寸, 的长、短头之间.[主治] 心痛, 胸胁胀满, , 胸背及上臂内侧痛.曲泽[定位] 肘窝凹陷中.[附注] 心包经合穴 .[主治] 心痛, 胃疼, , 转筋, 烦躁, 肘臂痛, 上肢颤抖, 咳嗽.郄门[定位] 腕横纹上5寸.[附注] 心包经郄穴.[主治] , , 胸痛, 心烦, 咳血, 疔疮, 癫疾.间使[定位] 腕横纹上3寸[附注] 心包经经穴.[主治] 心痛, , , 呕吐, 热病, 烦躁, 疟疾, 癫狂,痫证, 腋肿, 肘挛, 臂痛.内关[定位] 腕横纹上2寸[附注] 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主治] 心痛, 心悸, 胸痛, , , , , 癫狂,眩晕, 偏瘫, 哮喘, 偏头痛, 热病, 产后血晕, 肘臂挛痛.年夜陵[定位] 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附注] 原穴.[主治] 心痛, 心悸, , 呕吐, 惊悸, 癫狂, 痫证, 胸胁痛, 腕关节疼痛, 喜笑悲恐.劳宫[定位]握拳, 傍边指与无名指之间掌心中[附注] 心包经荥穴.[主治] 中风昏迷, 中暑, 心痛, 癫痫, 口疮, 口臭, 鹅掌风.中冲[定位]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附注] 心包经井穴.[主治] 中风昏迷, 舌强不语, 中暑, 昏厥, 小儿惊风, 热病,舌下肿痛.图10、手少阳三焦经关冲[定位]在无名指外侧去爪甲一分.[附注]井穴[主治], 目赤, 耳聋, 耳鸣, 喉痹, 舌强, 热病, 心烦.液门[定位]小指和无名指间陷中.[附注]荥穴.[主治], 目赤, 耳痛, 耳鸣, 耳聋, 喉痹, 疟疾, 手臂痛.中渚[定位]小指和无名指本节后陷中[附注]输穴.[主治]头痛, 目眩, 目赤, 目痛, 耳聋, , 喉痹, 肩背肘臂痠痛 , 手指不能屈伸, 脊膂痛, 热病.阳池[定位]在腕背横纹凹陷处.[附注]三焦经原穴.[主治]腕痛, 肩臂痛, 耳聋, , 消渴, 口干, 喉痹.外关[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 两骨间.[附注]络穴[主治]热病, , 颊痛, 耳聋, 耳鸣, 目赤肿痛, 胁痛, 肩背痛, 肘臂屈伸晦气, 手指疼痛, 手颤.支沟[定位]腕背横纹上3寸, 尺骨与桡骨之间.[附注]经穴.[主治]暴喑, 耳聋, , 肩背痠痛, 胁肋痛, 呕吐, 便秘, 热病.会宗[定位]支沟外旁一寸.[附注]三焦经郄穴.[主治]耳聋, 痫证, 上肢肌肤痛.天井[定位]在臂外侧, 屈肘时, 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主治]偏头痛, 胁肋、颈项、肩臂痛, 耳聋, 瘰疬, 癫痫.臑会[定位]当肘尖与肩髎的连线上, 肩髎下3寸, 三角肌的后下缘.[主治]臂痛, 瘿气, 瘰疬, 目疾, 肩胛肿痛.肩髎[定位]当臂外展时, 于肩峰后下方出现凹陷处.[主治]痛, 肩重不能举.翳风[定位]在耳垂后方五分凹陷处.[主治], 耳聋, 口眼喎斜, 牙关紧闭, 颊肿, 瘰疬.耳门[定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 张口有凹陷处.[主治]耳聋, 耳鸣, 聤耳, 齿痛, 颈颔痛, 唇吻强.丝竹空[定位]在面部, 当眉梢凹陷处.[主治], 目眩, 目赤痛, 眼睑跳动, 齿痛, 癫痫.图11、足少阳胆经瞳子髎[定位]目外眦旁, 当眶外侧缘处.[主治]头痛, 目赤, 目痛, 怕光羞明, 迎风流泪, 远视不明, 目翳.听会[定位]下颌骨髁突的后缘, 张口有凹陷处.[主治]耳疾, 齿痛, 下颌脱臼, 口眼喎斜, 面痛, 头痛.悬颅[定位]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偏头痛, 面肿, 目外眦痛, 齿痛.阳白[定位]在前额部, 当瞳孔直上, 眉上1寸.[主治]头痛, 目眩, 目痛, 外眦疼痛, 雀目.风池[定位]与风府相平, 胸锁乳突肌与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 眩晕, 颈项强痛, 目赤痛, 目泪出, 鼻渊, 鼻衄, 耳聋, 气闭, 中风, 口眼歪斜, 疟疾, 热病, 感冒, 瘿气.肩井[定位]在肩上, 当年夜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主治]肩背痹痛, 手臂不举, 颈项强痛, 乳痈, 中风, 瘰疬, 难产, 诸虚百损.日月[定位]在上腹部, 当乳头直下, 第7肋间隙, 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胁肋疼痛, 胀满, 呕吐, 吞酸, 呃逆, 黄疸.京门[定位]在侧腰部, 章门后1.8寸, 当十二肋骨游离真个下方. [主治]肠鸣, 泄泻, 腹胀, 腰胁痛.[附注]肾经募穴.环跳[定位]在股骨外侧的横纹上.[附注]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 [主治]腰胯疼痛, , 下肢痿痹, 遍身风疹, 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阳陵泉[定位]在小腿外侧, 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主治]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麻木, 膝肿痛, 脚气, 胁肋痛,口苦, 呕吐, 黄疸, 小儿惊风, 破伤风.外丘[定位]小腿外侧, 当外踝尖上7寸.[附注]胆经郄穴.[主治]颈项强痛, 胸胁痛, 下肢痿痹, 癫疾, 小儿龟胸.光明[定位]小腿外踝尖上5寸.[附注]胆经络穴.[主治]目痛, 夜盲, 乳胀痛, 膝痛, 下肢痿痹, 颊肿.阳辅[定位]外踝尖上4寸.[附注]胆经经穴.[主治]偏头痛, 目外眦痛, 缺盆中痛, 腋下痛, 瘰疬, 胸、胁、下肢外侧痛, 疟疾, 半身不遂.丘墟[定位]在外踝的前下方外侧凹陷处.[附注]胆经原穴.[主治]颈项痛, 腋下肿, 胸胁痛, 下肢痿痹, 外踝肿痛, 疟疾, 疝气, 目赤肿痛, 目生翳膜, .足临泣输穴[定位]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外侧凹陷处.[主治]头痛, 目外眦痛, 目眩, 乳痈, 瘰疬, 胁肋痛, 疟疾, 中风偏瘫, 痹痛不仁, 足跗肿痛.侠溪[定位]第4、5趾间, 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附注]荥穴. [主治]头痛, 眩晕, 耳疾, 颊肿, 胸胁痛, 膝股痛, 疟疾.足窍阴[定位]第4趾末节外侧, 距趾甲角0.1寸.[附注]胆经井穴.[主治]偏头痛, 目眩, 目赤肿痛, 耳聋, 耳鸣, 喉痹, 胸胁痛, 足跗肿痛, 多梦, 热病.图12、足厥阴肝经年夜敦[井穴]【定位】:在足母趾末节外侧, 距趾甲角0.1寸(指寸)【主治】:疝气.遗尿.崩漏, 阴挺, 经闭.痫.行间[荥穴]【定位】:第二、二趾间, 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①目赤肿痛, 青盲.②失眠, 癫痫.③月经不调, 痛经, 崩漏, 带下.④小便晦气, 尿痛.太冲[输穴原穴]【定位】: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主治】:①头痛, 眩晕, 目赤肿痛, .②郁证, 胁痛, 腹胀, 呃逆.③下肢痿痹, 行路困难.④月经不调, 崩漏, 疝气, 遗尿.⑤癫痫, 小儿惊风.中封[经穴]【定位】:在足内踝前下方一寸陷中.【主治】:①疝气, 腹痛.②遗精.③小便晦气.蠡沟[络穴]【定位】:足内踝尖上5寸, 胫骨内正面中央.【主治】:外阴搔痒, 月经不调, 小便晦气, 疝气, 足肿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走向示意图71、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一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

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

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2、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一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

我们不如休息10 —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

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3、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一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

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

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 唇疮等问题。

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

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

饿久了,就会 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

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 吐。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4、足太阴脾经巳时(9点至11点)一脾经旺。

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

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养生之道: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

这段时间是我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已经要吃中午饭了,有条件的建议在家做饭多选择牛肉、羊肉、猪肉、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芹菜、玉米、大米等。

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

茶水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

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

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5、手少阴心经午时(11点至13点)一心经旺。

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

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养生之道:此时是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我们饭后都想睡一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克制了这种欲望,如果有条件只要稍微的睡10分钟也会对我们的心脏有很大的帮助,也不要担心会发胖因为时间很短,还可以帮助肠胃蠕动减少负担。

另外在饮食上也可以选择对我心脏有益的食物,如饭前吃个番茄,水果可选苹果葡萄,茶水可选红茶、绿茶、花茶,其他还有红豆、番薯、金针、红枣、鸡肉等。

虚症:胸闷、脸发红、四肢沉重、易疲倦、气血不良、胸痛、心悸亢奋、语言障碍等。

实症:呼吸不畅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头痛、口干口苦、掌心发热等。

6、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点到15点)一小肠经旺。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

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

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养生之道:小肠经在运行的时间段,小肠亚健康多表现为:腹泻、吸收功能下降、易颈部疼痛、头部头痛、耳鸣、风湿等、如出现下腹部胀气或疼痛、易出汗和便秘、严重风湿病等现象那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在饮食上可以多选择红豆、西瓜、南瓜、冬瓜、鸡肉等。

7、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点至17点)一膀胱经旺。

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

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

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

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养生之道:膀胱最活跃的时候,适合多喝水。

要想尿尿,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总是憋着,否则久了,就会有“尿潴留”等情况发生。

即是说膀胱括约肌出现没有弹性的状况。

饮食建议:木耳、黑芝麻、黑豆、胡椒、羊肉、鸡肉、牛肉。

虚症多表现为:背部异常、腰痛、脚神经异常、腿酸、痔疮尿频等。

实症:后颈部疼痛、坐骨神经痛、腰痛、头疼、流泪、流鼻血等。

8足少阴肾经酉时(17点至19点)一肾经旺。

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

肾为先天之根。

”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

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养生之道:对于肾功能有问题的人而言,在这个时候按摩肾经的穴位,效果最为明显。

此时是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在饮食上可以建议选择芝麻、香蕉、花生、海带、金针、韭菜、黄豆、木耳、螃蟹、乌贼、牛肉、羊肉、鸭肉、鸡肉、羊乳、番薯等。

虚症:耳鸣、健忘、尿频、腿酸、性欲减退、便秘、元气不足、易疲劳、骨质疏松,天寒手脚冰冷、脚气等。

实症:耳鸣、月经不调、口干舌燥、血压异常、小便量少、色深、浑浊、性欲减退、神经衰弱、足发热发汗、生殖器病变等9、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一心包经旺。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

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

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养生之道:现在是心包经运行的时间,心包经的虚症大多表现为润滑液分泌不足、心跳异常、气喘、失眠多梦、心悸亢奋、语言障碍、手掌发热等。

心脏不好的人最好在这个时候敲心包经,效果最好。

此刻应该给自己创造安然入眠的好条件。

最好不要剧烈运动,否则容易失眠。

所做的运动最好是散步。

建议食疗法:番茄、莲子、金针、红枣、苹果、葡萄、红茶、绿茶、花茶、番薯、土豆、鸡肉等。

实症:心包发炎、胸闷、心痛、上脘异常、喜欢睡、心血管病变、易头昏、头痛等。

⅛m空10、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一一三焦经旺。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

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

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

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养生之道:此刻要保持心境平静。

不生气,不狂喜,不大悲。

如果你跟老婆夜里吵架, 而且赌气很严重,夜里11点气都还没消,那你第二天一定精神萎靡不振。

虚症:免疫力下降、易疲劳、上肢无力、腹部堵胀、体毛变浓、呼吸困难、胃寒等。

实症:淋巴发炎、偏头痛、肩膀酸痛、颈侧酸痛无力、发热、耳鸣、小便异常等。

11、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一胆经旺。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

”人 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

”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 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

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贝U 气色青白,眼眶昏黑。

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养生之道:临床证明,心脏病患者大多数在夜间发病和死亡。

家里如果有心脏病人,要 加强观察,备好救心丸。

这时要上床睡觉,有利于骨髓造血。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 脑清晰、气色红润。

食疗法:花生、芝麻、核桃仁、葡萄、香蕉、番茄、莲藕、韭菜、木耳、螃蟹、鸡肉、 牛肉、海带等。

虚症:头昏、眼睛发黄、视力下降、皮肤灰暗、无光泽、体力差(休息不好压力大)等。

实症:偏头痛、胸口胀、口苦、易失眠、食欲不振、血压异常、力重是右上腹疼痛等。

12、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一肝经旺。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中医理论认为: 肝藏血。

”人卧则血归于肝。

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 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养生之道:必须进入熟睡状态,让肝脏得到最充足能量。

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 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虚火旺盛的人,在这个时候睡着,还能够降虚火。

建议饮食多选择: 花生、芝麻、核桃仁、山楂、葡萄、香蕉、李子、番茄、莲藕、韭菜、木耳、牛肉、鸡肉、海带等。

虚症:易疲劳、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头晕眼花、皮肤枯黄等。

实证:肝火旺、脾气不好、头晕腰痛、月经失调、失眠、肋间神经痛等。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戌时包络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

关系表经络时辰 走向 经络 时辰 走向 肺经寅时A5 胸f 手 大肠经卯时5T 手十头 肝藏血。

””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Xft J 太衡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阴,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

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

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