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主要的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中医基础知识学习: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循行歌诀
中医基础知识学习: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循行歌诀1.手太阴肺中焦生,络肠循胃散流行,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臑肘中,循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端通,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
2.阳明之脉手大肠,次指内侧起商阳,循指上廉出合谷,岐骨两筋循臂肪,入肘外廉循臑外,肩端前廉拄骨旁,从肩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
支从缺盆直上颈,斜贯颊前入齿当,环出人中交左右,上挟鼻孔注迎香。
3.胃足阳明交鼻起,下循鼻外入上齿,还出挟口绕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耳前发际至额颅,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络脾宫,直者缺盆下乳内,一支幽门循腹中,下行直合气街逢,遂由髀关抵膝膑,胻跗足趾内间同;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趾外间通,一支别走足跗趾,大趾之端经尽已。
4.太阴脾起足大趾,上循内侧白肉际,核骨之后内踝前,上腨循胻经膝里,股内前廉入腹中,属脾络胃与膈通,挟喉连舌散舌下,支络从胃注心中。
5.手少阴脉起心中,下膈直与小肠通。
支者还从肺系走,直上喉咙系目瞳。
直者上肺出腋下,臑后肘内少海从,臂内后廉抵掌中,锐骨之端注少冲。
6.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循手外侧出踝中,循臂骨出肘内侧,上循臑外出后廉,直过肩解绕肩胛,交肩下入缺盆内,向腋络心循咽嗌,下膈抵胃属小肠。
一支缺盆贯颈颊,至目锐眦却入耳,复从耳前仍上颊,抵鼻升至目内眦,斜络于颧别络接。
7.足太阳经膀胱脉,目内眦上起额尖。
支者颠上至耳角,直者从颠脑后悬,络脑还出别下项,仍循肩膊侠脊边,抵腰膂肾膀胱内,一支下与后阴连。
贯臀斜入委中穴,一支膊内左右别,贯胛侠脊过髀枢,臂内后廉腘中合,下贯腨内外踝后,京骨骨下趾外侧。
8.手厥阴心主起胸,属包下膈三焦宫,支者循胸出胁下,胁下连腋三寸同,仍上抵腑循臑内,太阴少阴两经中,指透中冲支者别,小指次指络相通。
9.足肾经脉属少阴,小趾斜趋涌泉心,然骨之下内踝后,别入跟中腨内侵,出腘内廉上股内,贯脊属肾膀胱临。
直者属肾贯肝膈,入肺循喉舌本寻。
支者从肺络心内,仍至胸中部分深。
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
⼗⼆正经及奇经⼋脉中国⼈数千年前就发现,有些⼈⽣病时⾝体会出现红⾊发烫的“线条”,⽽按摩这些“线条”可以治疗疾病。
这些“线条”,其实就是经络线。
经络是⼈体脏腑⽓⾎运⾏的通路,犹如宇宙中星球运转的有序轨道。
我们通过刺激体表的经络或⽳位,就能调理体内的脏腑系统。
这就是中医养⽣治病的⽞妙之处。
⽐如说,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捶胸顿⾜”。
⼈在悲痛的时候,都是哭天喊地,捶胸顿⾜。
为什么呢?因为胸⼝有⼀个⽳位叫膻中⽳。
⼈悲痛时,⽓就郁结于此。
敲打膻中⽳,就可以把郁⽓震出来,⼼情就会改善。
所以悲痛时捶胸是⼈体的⼀种本能反应,是对⾝体机能的⾃我调节。
⼤家不妨试⼀试。
顾客拒绝时不⽤⽣⽓,回来拍这么⼀会⼉,⽓震开了,⼼情就会变得舒畅。
为什么要顿⾜呢?因为咱们脚底下有涌泉⽳。
顿⾜可以打开涌泉⽳,令肾的精⽓充沛。
肾精⽓振奋升起,⼈就会从郁闷之⽓中解脱出来。
经络,实际上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医学⼊门》说: “经者,经也;经之⽀派者为络。
” 经,有路径之意。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有⽹络之意。
络脉纵横交错,遍布全⾝。
经脉是纵⾏⼲线;络脉是经脉的⼤⼩分⽀。
经络内属脏腑,⼊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并借此⾏⽓⾎、营阴阳,以沟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九窍、⽪⽑和筋⾁的通道。
⼈体经络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正经、奇经⼋脉、⼗五别络、⼗⼆经别、⼗⼆经筋等。
正经有⼗⼆,即⼿⾜三阴经和⼿⾜三阳经,合称“⼗⼆经脉”,是⽓⾎运⾏的主要通道。
奇经有⼋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经脉的作⽤。
⼗⼆经别,是从⼗⼆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是加强⼗⼆经脉中相为表⾥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还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未循⾏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能补正经之不⾜。
下为图解:⼗⼆经脉 ⼗⼆经脉⼜名⼗⼆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其命名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属脏腑、循⾏部位综合⽽定的。
它们分别⾪属于⼗⼆脏腑,各经⽤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于⼿⾜、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的名称。
跟着倪海厦老师每天学针灸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
跟着倪海厦⽼师每天学针灸⼗⼆经络与奇经⼋脉简介每天跟着倪海厦⽼师,⼀起学习针灸,已经学完的朋友也可以⼀起温习⼀下。
空闲时间多的朋友可以看视频,空闲时间少的朋友就看⽂字内容。
每⼀章节后⾯也都注明了时间,可以拖动视频到相应位置播放。
希望⼤家每天都有进步,都有所收获。
第四章⼗⼆经络与奇经⼋脉简介(1-02:18:45)⼀、任脉与督脉(1-02:18:45)我们开始介绍任脉。
任⼥⼦妊也⼥⼈会怀孕是靠任脉⼗⼆经络开始介绍之前要从任脉开始介绍找⽳道要从任、督⼆脉为基准,找到标准,就可以很快速的找到⽳道。
我最怕就是鸡同鸭讲,⼼⾥知道答案,结果⽳道找错了。
任脉是所有阴汇积的地⽅。
⽽督脉是诸阳之会!全⾝的动能能量都在督脉上⾯我最常跟病⼈讲⼀句话就是⽆论如何不要让别⼈碰你的脊椎⾻,督脉不能碰,脊椎⾻像龙⾻⼀样,有⼈椎间盘凸出,有⼈去开⼑,开完反⽽更坏。
MAS根本就是疫苗引起的造成⼀开始脊椎就弯的你想想疫苗可以把所有阳⽓所在的督脉都打烂这种⼈就不长寿⽐如说我们叫天柱倾脖⼦都歪过去这样的⼈命在旦⼣⼀两天就⾛了。
⼥⼈怀孕全靠任脉督脉⾛在后⾯诸阳之会脊椎⾻上⾯任督⼆脉交会在⿐⼦⼈中这边刚好嘴巴讲话讲话时任督⼆脉是开的你在听课的时候⾆头是顶着上颚这是你的⽛龈这⽛齿侧⾯看哦然后这是下⽛这是嘴唇简单的概念⾆头顶到上颚的时候,任督⼆脉是通的注意看乌龟乌龟就是这样所以乌龟很长寿我在讲课的时候嘴巴会动,⽽你们在听课时,是把⾆头顶上去的,脑筋会很清醒,阴电阳电相通。
任脉有三⼋⼆⼗四个⽳道,任脉三⼋起会阴,会阴⽳在那呢?我还要画给你看,你腿张开,腿张开的时候,男⼈呢,把睾丸翻起来,在肛门和睾丸下⽅的中间。
⼥⼈呢?在阴道和肛门的中间是⽳这个会阴⽳道家练打坐时把会阴往上提急救的时候也⽤会阴怎么⽤呢?在溺⽔时病⼈胸腔⾥⾯肺⾥⾯全是⽔呼吸都停掉了⽓脉都没了你⽤⼝对⼝呼吸也救不回来时那怎么办呢?下针!下针的时候让病⼈采⽤趴着的姿式⼩腿跪着肚⼦在这边腿在这边⼩腿针下会阴的时候⽤三⼨长针针进⼊会阴时要对着⼼脏的⽅向下针。
人体12条经络讲解
小贴士: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横指。治疗大肠疾患。
下巨墟:再往下三横指。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丰隆: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湿。
4、脾经:
功效:脾主运化,帮助胃吸收消化。脾主统血
隐白:大脚趾内侧,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
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太白:大脚趾往上贴着骨头揉。通过脾来补肺,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要经常揉。
公孙:用大姆指从太白穴往上捋,有个磕头。促进肠子蠕动,对治疗消化不良,肚胀效果非常明显。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
血海:掌心扶着人的膝盖大拇指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点按,可治疗出血症,血瘀症,贫血。缓解脾胃不调。
养老:手臂在胸前平放,手心向下,食指肚摸到这个高骨头然后一转,摸到一个凹陷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养老穴。可治疗老眼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
支正:腕横纹上5寸,小肠经与心脏的一个络穴。治疗人体的赘生物,瘊子,扁平疣,脂肪瘤。
中医学基础经络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1、走向规律
❖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交手三阳经;
头(面)
手三阳经
❖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交足三阳经;
胸
手三阴经
手
❖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阳经
交足三阴经;
腹
❖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 至胸,交手三阴经。
足三阴经 足
2、交接规律
①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食指端(商阳)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学说
主要内容:
一 、经络学说概述 二、十二经脉 三、奇经八脉 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一、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1、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 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 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支:从胃别出,上 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 交于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
心系(心与其他脏相连的 脉络),向下穿过膈肌, 络小肠。
分支:从心系分出,挟 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目 与脑相连的脉络)。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 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 出腋下(极泉穴H1:腋窝 顶点),沿上肢内侧后缘, 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 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 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 H9),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
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 封穴Liv4:与内踝尖平齐的内踝 前缘处,与胫骨前肌腱的中间), 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尖上八 寸处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 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 毛,绕阴器,至小腹(少腹), 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 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 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 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 于头顶部。
十二经脉
主治病候
•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 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 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 小便不通,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 肿厥,足大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 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 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主讲人:冯建华
•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 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 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 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 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 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主治病候
• 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 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 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 为骭胫骨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 鼽衄,口喎,唇胗胗与疹通,颈肿,喉痹,大腹水 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冲、股、伏兔、骭外廉、 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 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 寒栗,胃中寒则胀满。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 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 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 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足少阴肾经
•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 趾之下,邪走足心,出 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 后,别入跟中,以上踹 (腨)内,出腘内廉, 上股内后廉,贯脊,属 肾,络膀胱;其直者, 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 循喉咙,挟舌本;其支 者,从肺出络心,注胸 中。
中医学关于“十二经脉”的简述
中医学关于“十二经脉”的简述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组成。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浮络、孙络等。
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直行主干,为全身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十二经脉,为十二脏腑所属络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核心部分,故又称“十二正经”,包括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十二正经有一定的起止,有一定的循行路径和分布规律,有一定的走向及交接规律,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相互之间有表里关系,各有专属的穴位。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规律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而组成,命名原则如下。
上为手,下为足: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
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称“手经”;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称“足经”。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循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称“阴经”;分布循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称“阳经”。
按照阴阳三分法,阴分为三阴:太阴、阴、少阴;阳分为三阳:太阳、阳明、少阳。
手足各有三阴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手足各有三阳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
脏属阴,腑属:十二经脉与六脏六腑各有特定的配属关系,六阴经属于脏,并冠以所属脏之名,如内属于肺则称“肺经”;六阳经属于腑,并冠以所属腑之名,如内属于胃则称“胃经”。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注: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
在内踩尖上8寸处交又后,脾经在前缘,肝经在中线。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十二经脉走行方向的规律,《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
”手三阴经起于胸中,循上肢内侧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起于手指端,循上肢外侧,走向头面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循下肢外侧,走向足趾端;足三阴经起于足趾端,经下肢内侧走向腹部、胸部。
三、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端交接,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在小指端交接,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端交接;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端交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端交接,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爪甲后交接。
人体主要得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就是中医学得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得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就是统一得整体,自然界得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得生理、病理相应得周期变化,如人得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得病情变化多半就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与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就是在不同得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得经络,对人体得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得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得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得运行就是按照一定得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得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得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1、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2、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得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得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得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3、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
早餐可安排温与养胃得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
过于燥热得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
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4、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
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就是消化、吸收、排泄得总调度,又就是人体血液得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得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就是红润得。
传统中医奇经八脉基础知识
八脉隶属肝肾
联系奇恒之腑
但奇经八脉在生理功能上与肝、肾关系密切,故有 “ 八脉皆 隶属于肝肾 ” 之说。在循行分布上与奇恒之腑有密切联系,如督 脉与脑、髓有联系,冲脉,任脉与胞宫有联系。
奇经的循行 除带脉之外皆自 下而上
奇经八脉的循行各自不同,但除带脉呈横向分布之外,其它 各经都是起于下部、行至上部。如冲脉、任脉、督脉都起自胞宫, 阴阳维脉和阴阳跷脉起自下肢,最后均上至头面。这与十二正经 有上有下的循行方式不同,它没有逆顺之分。
3
循行分布
奇经八脉具有各自 不同的循行路线,其总 的规律是“自下而上”。 但它的具体循行路线过 去记载的比较分散,现 据《内经》、《难经》 以及后世医家的有关记 述,加以整理,综合进 行论述。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胞宫”在于女性,显然指女子胞(子宫) 无疑。而对于男性“胞宫”何在?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男性的 生殖系统,这未免有些太笼统。有人认为是指男性的睾丸,但在 生理、病理治疗上又有许多现象无法解释。目前按照中医的理论 解释,一般将其解释为“精宫”。
带 脉 循 行 示 意
季 胁
十四椎
环行于腰腹
阴维脉 阳维脉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 (足少阴筑宾穴),沿大 腿内侧上行至腹部,过胸 部,上于颈,在咽喉部与 任脉的天突、廉泉交会。 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 ( 足太阳经金门穴),沿 膝外上行至胁肋,过肩部, 至前额,再到项后与督脉 的哑门、风府交会。
阴维脉、阳维脉循行示意
冲 脉 ————
调节十二经气血
带脉环身一 周,络腹而过, 联系着纵行于躯 干的各条经脉, 使足三阳、足三 阴六条经脉皆受 带脉的约束。因 此,带脉的作用 是约束诸经不使 妄行,调节经气, 保持通畅。
带 脉 ————
十二经脉2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1.十二经脉:按流注次序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被称为“正经”。
2.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和阳跷脉的总称,共八条。
3.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上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
十五络脉作用:沟通表里经,补充经脉循行不足,躯干之络,渗灌气血。
4.标本:“标”和“本”是指十二经脉之气集中和弥散的部位。
阐明了四肢的膝以下经穴对头身远隔部位的治疗作用。
5.根结:“根”和“结”是指十二经脉之气起始和归结的部位。
6.气街:是经气聚集汇通的共同通路。
气在头者,止着重阐述头、胸、腹、胫部是经气汇合共同循行的通道。
7.四海:是指人体气血营卫产生、分化和汇聚的四个重要部位。
四海与气街具有一致性,胃为水谷之海,与腹气街相通;冲脉,为血海(十二经之海),与腹气街和胫气街相通;膻中为气海,与胸气街相通;脑为髓海,与头气街相通。
十二经脉一、手太阴肺经1.经脉循行:原文:《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语译: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行出来,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处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病候:《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人体的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十二经络
人体的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十二经络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
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
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
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
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
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
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
奇经八脉的名词解释
奇经八脉的名词解释奇经八脉是古代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描述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
它包括了奇经八脉的名词解释、特征、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奇经八脉是中医学经络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指的是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并称为中医学经脉体系的八条特殊经络。
具体包括以下八条奇经: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1. 任脉(Ren Mai):起于海底,上行至絶骨而合少海,再走至中注,最终上行至上颌根部。
其特点是循脊柱正中线,从会阴出发,上行经过腹股沟,胸腹腔至咽喉。
任脉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协调和调整人体的阴阳两极、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活动。
2. 督脉(Du Mai):起于会阴,上行至肛门走向后正中线,再经过脊柱上行至头顶。
其特点是贯通全身的阳经,与任脉以背脊前后相对,正好环绕脊柱上行。
3. 冲脉(Chong Mai):起于足少阳胆经,上行至胸中央至咽喉处。
其特点是起于脚足厥阴经太渊穴,尤其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联系。
4. 带脉(Dai Mai):起于肩井穴,沿着腰部、髋部、腹部水平行走,再经督脉下行至阴期注脐中,最后止于关元穴。
其特点是环绕腰骶部,故又称之为“腰带脉”。
5. 阴维脉(Yin Wei Mai):起于足阴维穴,上行于股内侧,经气血会阴脱肤分为两股,一股上行腹部至心脏,另一股上行至面部。
6. 阳维脉(Yang Wei Mai):起于足阳维穴,上行于股外侧,经肩臂达手,分别插入小指的本节和次节。
7. 阴跷脉(Yin Qiao Mai):起于合阴穴,上行于腳内侧于巨阳穴,至髌骨颌下端。
其特点是和胞脉一同行经腿部。
8. 阳跷脉(Yang Qiao Mai):起于合阳穴,出项黑藏穴,贯及颌的下缘,与阴跷脉正好相对于腿部。
其特点是与阳维脉同行。
奇经八脉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调节奇经八脉的活动,可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保持人体康健的目的。
在临床上,中医医师通过刺激奇经八脉可以改善人体的卫气,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经络系统的组成
(中医)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构成的。
其中以经脉和络脉为主体,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连属于筋肉、官窍、皮肤,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经脉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主要有正经、经别和奇经三大类。
1.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经络系统中的十二经别以及络脉等都是从十二经脉中分出,彼此联系,相互配合而协同发挥作用的,故又称为“十二正经”。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循行于人体的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条经脉又分别络属于一脏或一腑,故有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
2.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经具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中气血的作用。
它们不同于十二经脉遍布全身,不似十二经脉与脏腑直接属络,也无表里相配关系。
3.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十二经别从肘膝关节上下的十二经脉中分离出来(离),均向心走入体腔深部,与所属络的表里脏腑联系(入);然后在头项部浅出体表(出),阳经经别合于阳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与之相表里的阳经经脉上(合)。
每一对相为表里的经别组成一“合”,手足三阴三阳共形成六对,称为“六合”。
阴经经别与阳经经别示意图(二)络脉1.别络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大包)总称十五络脉,或称为十五别络。
其名称各自以别出之处的腧穴而命名。
四肢部的十二络脉加强了表里两经的外部联系;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部、背部和侧胸部的经气,从而加强了人体前、后、侧面的统一联系。
2.浮络是浮行于人体浅表部位的络脉。
其分布广泛,起着沟通经脉、输达肌表的作用。
3.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属络脉的再分支,分布全身,难以计数。
(三)连属部分经络系统的连属部分包括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十二正经如江河,奇经八脉如湖泊,八脉交会穴如经方
十二正经如江河,奇经八脉如湖泊,八脉交会穴如经方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8条,故称奇经八脉。
“奇”有“异”的意思,即奇特、奇异。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表里配合关系,故称“奇经”,也称“别道奇行”的经脉。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其中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为“一源三歧”。
督脉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故称“阳脉之海”;任脉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故称“阴脉之海”;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奇经八脉除带脉横向循行外,均为纵向循行,纵横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
督脉行于后正中线,上至头面;任脉行于前正中线,上抵颏部;督、任各有本经所属穴位;其余冲、带、蹻、维六脉的穴位则见于以上各经十四经穴中。
冲脉行于腹部,第一侧线,交会足少阴经穴;带脉横行腰部,交会足少阳经穴;阳蹻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交会足太阳等经穴;阴蹻行于下肢内侧及眼,交会足少阴经穴;阳维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交会足太阳等经及督脉穴;阴维行于下肢内侧、腹第三侧线和颈部,交会足少阴等经及任脉穴。
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其二,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若喻十二经脉如江河,奇经八脉则犹如湖泊。
八脉交会穴指十二经脉有8个腧穴与奇经八脉相能。
相配方法是:外关配足临泣,是手足少阳同各经相配,主治耳鸣、耳聋、目疾、偏头痛、高血压;后溪配申脉,也是手足太阳同名经相配,主治头项痛、肩周炎等,同各经相配有上下一气、同气相求的作用;公孙配内关,是足太阴和手厥阴相配,在五行中有土火互生关系,主治心胸腹疾患:列缺配照海,是手太阴和足少阴经相配,在五行中有金水关系。
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简述
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简述一、十二经脉1、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归属于肺脏,从“肺系”(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于侧胸上部,浅出体表的中府穴,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心经及手厥阴心包经的前面(天府、侠白),向下直达肘窝中的尺泽穴,沿着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经渠、太渊),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的少商穴。
①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穴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的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径相连接。
2、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末端的商阳穴,沿着食指的桡侧缘,向上经过第一、二掌骨之间合谷穴,进入伸拇长肌腱和伸拇短肌腱之间的凹陷处的阳溪穴,沿前臂外侧前缘(偏历、温留),至肘部外侧的曲池穴,再沿臂外侧前缘(手五里、肩臑nao),上肩部的肩髃yu穴,沿肩峰前沿,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复折向前下方进入锁骨上窝的缺盆穴,联络肺脏,向下通过横膈,归属于大肠。
①缺盆部支脉:上行颈部(天鼎),贯穿面颊,进入下齿中,回绕至上唇(会地仓),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行至鼻翼两旁之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承泣穴相接。
3、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的迎香穴,夹鼻上行到鼻根部,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脉交会于睛明穴,向下沿着鼻柱的外侧承泣等穴,进入上齿龈内巨髎liao穴,回出环绕上唇(会人中穴),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任脉经的承浆穴,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穴,上行到耳前下关穴,经过上关穴(足少阳经),沿发际,到达前额头维后与神庭(督脉)相接。
①面部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过人迎穴,沿喉咙,进入缺盆穴,向下通过横膈,归属于胃(会上脘、中脘),联络脾脏。
②缺盆部直行的支脉,由缺盆穴浅出旁开4寸向下,经过气户、乳中等穴,到挟脐旁开2寸的不容、天枢等,进入腹股沟中央处的气冲穴。
③胃腹内支脉:起于胃的下口幽门部位,向下沿腹腔内,浅出腹股沟中央的气冲穴与主干相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髋关节前髀关穴,直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伏兔等穴,通过膝部的犊鼻穴,沿胫骨外侧前缘足三里等,下经足跗(背)的解溪、冲阳等穴,到达足第二趾外侧端的厉兑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6.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ﻫ7.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ﻫ8.足少阴肾经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人体主要的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 日期:
ﻩ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1.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ﻫ2.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ﻫ3.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ﻫ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3、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ﻫ4、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ﻫ奇经八脉包括: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中医十二时辰经络学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ﻫ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ﻫ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10.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4.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5.手少阴心经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